很多事情的真相其實和人們想當然的看法相差甚遠,只有親自經歷過了才明白。
就比如說幼兒園,有多少家長是在孩子去幼兒園之後才知道,幼兒園的廁所往往是不分男女的?
廁所要分男女,有些地方還會特別留出殘障人士專用的無性別廁所,可為什麼很多幼兒園裡的廁所,都不分男女?難道孩子上廁所不會彆扭嗎?
其實,這還真不是沒有理由的,我們來聽聽幼兒園老師的解釋。
1、方便老師照顧
通常情況下,一個幼兒園班級標配是三個老師,而照顧的則是數十個自理能力不盡相同的孩子,想要面面俱到顯然不太現實。
如果遇到好幾個孩子都想要去廁所的情況,男女同廁的必要性就顯示出來了。
別管男孩女孩,都帶到廁所去,一個老師就能搞定,剩下兩個老師基本就可以應付班裡的孩子了。
如果男女分廁,遇到這種情況就得讓兩個老師分別去男女廁所照看孩子,剩下一個老師再想管好班裡的大部分人就很艱難了。
2、推進男女平等
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借鑑國外幼兒園,將男孩、女孩的各種用品混合統一起來,把男女廁所也建在一起公用。
這樣一來,就不會給孩子們造成「男孩子就應該玩變形金剛」、「女孩子就應該玩洋娃娃」等固化思維,也避免了喜好特殊的孩子會被其他「主流」嘲笑的可能。
如此這般,男孩子能參與女孩子的活動,女孩子能玩男孩子的玩具,孩子天然就會產生男女平等的意識。
3、節省空間和金錢
除卻前兩個為了孩子而考慮的理由外,幼兒園男女同廁還有個很現實的原因,那就是節省空間和金錢。
幼兒園說到底也是要盈利的,在符合相應規定的前提下,能省的自然要省。
既然男女同廁有好處,也有其他幼兒園的先例,那麼後來者在建造幼兒園時就更願意把孩子廁所規劃成不分男女的,這樣就能節省出一些空間,也省下不少費用。
當然,對於這種情況,其實家長們是沒必要太過擔心的。
一方面,雖然很多幼兒園的廁所確實男女不分,但也有不少幼兒園還是讓不同性別的孩子去自己性別對應的廁所的,甚至後者才是如今的主流。
另一方面,孩子在三歲後就進入了性別認同確認期,上廁所時也會互相觀察,知道對方和自己性別不同,知道男女有別。
很多幼兒園都是只讓小班的孩子男女同廁,而到4歲上了中班就男女分廁了,即便沒有建設兩個廁所的條件,也會由老師安排男女孩子分批次輪流上廁所,保護孩子的隱私。
親愛的家長們,你家孩子上的幼兒園是男女同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