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青少年性是什麼
南方網訊幼兒園年幼的小朋友該不該「男女同廁」?這個多年來幼兒園習以為常的做法近年來開始遭遇不少家長和幼教專家的質疑,日前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與此同時,在北京市一些知名幼兒園,「男女分廁」或類似的做法悄悄浮出水面,在中班、大班孩子之間進行性別教育也在爭論中逐漸推廣開來。
幼兒園「男女同廁」遭質疑
在某知名媒體工作的莫女士最近遇到一件煩心事:自己4歲多的女兒在北京某幼兒園念中班,但她聽說這所幼兒園目前孩子上廁所、進澡堂都不分男女,想起這事心裡難受的她決定核實情況後,向幼兒園提出不同的意見。
一位幼兒園園長講到關於明星陳衝的一件事兒:陳衝5歲的女兒回國上幼兒園,剛開始整天不喝水,不上廁所,因為她無法適應男孩、女孩一起互相看著上廁所的情景。
據了解,現階段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絕大多數的幼兒園仍實行「男女同廁」。來自北京市教委的數據顯示,2003年北京市共有幼兒園1430所,在園幼兒近20萬人。除少數幼兒園採取「男女分廁」或輪流入廁的做法外,大部分幼兒園的廁所還是「男女同廁」。而在教育部或市教委有關幼兒教育的法律法規裡,「男女是否同廁」也沒有提及。
幼兒園廁所男女不分長期以來司空見慣。但近兩年關於「幼兒園男女該不該同廁」的爭論逐漸見諸報端,日前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
市教委學前教育處的有關人士表示,造成現在幼兒園「男女同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規劃部門在設計幼兒園布局標準時,每個班只設立了一個衛生間。
北京市一位從教27年的幼兒園園長認為,3至6歲的孩子沒有必要去強化上廁所分男女的意識,孩子純真的童心本無男女之別,目前關於同廁的爭論主要是大人用成人的視角揣摩孩子的心理造成,因此,幼兒園「男女分廁」沒有必要。
市教科院早教研究所所長梁雅珠說過這樣一種現象:由於幼兒園只有一個廁所,不少剛進小學的孩子見到廁所就往裡衝。她建議,目前社會環境複雜,孩子通過各種渠道的模仿更易早熟,幼兒園有必要在中班、大班期間引導小朋友分男女入廁。21世紀實驗幼兒園朱敏園長認為,「男女分廁」更能培養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尊重孩子的隱私和個性。
幼兒園「男女分廁」浮出水面
據了解,在北京市部分硬體條件不錯的知名幼兒園,「男女分廁」的設想已變成現實。記者日前在21世紀實驗幼兒園亦莊分園看到,這所新建的現代化幼兒園在規劃時便為每個班設立兩個洗手間,並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特點貼上指示牌。小班女廁所的標誌是帶著辮子的卡通頭像,男廁所的頭像則沒有辮子。大班廁所的指示牌就幾乎和成人使用的標誌一樣了。
不過,對於一般幼兒園來說,每個班設立兩個洗手間很不現實。在近日走訪的本市部分幼兒園中,記者發現,不少幼兒園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實現「男女分廁」,豐臺區方莊二幼、宣武區槐柏幼兒園都在廁所不同蹲位之間添置了高度適當的隔板,既擋住孩子上廁所時互相觀看的視線,同時便於老師觀察孩子的情況。在北師大實驗幼兒園望京分園,每個孩子都可以在一個溫馨的獨立衛生間方便,每個獨立衛生間都安置一扇小門,高度適中。
在宣武區陶然幼兒園,記者了解到一種更方便的分廁辦法,幼兒園老師組織男孩和女孩輪流分撥進廁所,據陶然幼兒園陳寧園長介紹,該園從1999年開始就實行「男女分廁」。她認為,幼兒園從中班後分廁能從小培養孩子「男女有別」的意識,告訴他們具有這種意識非常重要。這同時也培養幼童自我保護的意識。
「真正決定是否實行『男女分廁』的在於幼兒園的文化和園長的觀念。」早教所梁雅珠所長說。
「性別教育」不容忽略不必誇張
圍繞幼兒園「男女同廁」的討論,一場直指「性教育要不要從幼兒抓起」的爭論浪潮正向社會蔓延。
一些家長也許會因為孩子提出「我是從哪兒來的」或「男孩為什麼站著小便」這樣的問題而困惑,有的家長甚至採取呵斥的方法制止孩子的提問。幼教專家認為,這些問題說明孩子已經具有一定性別意識,幼兒園的性教育就是要增強孩子的性別意識和保護意識。
據媒體報導,今後廣州市將從幼兒園起開設性教育課程,並配備專門的性教育老師。面對廣州幼兒性教育的改革舉措,北京不少幼兒園園長和幼教專家不約而同地站在同一立場:廣州的做法「太誇張」,幼兒園性教育不容忽略,但也不必強化,它是在日常教育裡邊通過隨機的方式教給孩子,沒有必要以課程的方式出現。
專家表示,家長在幼兒性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很多家長都習慣於孩子穿開襠褲,或隨地大小便,事實上這些做法都影響對孩子隱私的保護。面對孩子提出的尷尬問題,家長可以在恰當的時機、以合適的方式告訴孩子,比如在一起欣賞《動物世界》的時候間接解釋人的誕生。在幼兒性教育中,「度」的把握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