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應加強自律 主播代言不能只賺錢不擔責

2020-12-22 新浪科技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直播帶貨應加強自律 主播代言不能只賺錢不擔責

行業觀察

作為主播代言,不能只賺錢不擔責,直播行業到了全面反思與整改的階段。

據媒體報導,辛巴燕窩造假一事已經被廣州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立案調查。

作為與薇婭、李佳琦齊名的頭部主播,辛巴燕窩造假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從最初職業打假人王海等質疑其燕窩造假,辛巴還一度揚言要反告對方,最終在確鑿事實面前,只能選擇認錯,如今又被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其「打臉」程度令旁人側目。

雖然此事處罰結果尚未出爐,但也給電商直播行業敲響了警鐘:經過前期粗放式的發展,電商直播目前可謂「人人可播」。打開各大電商APP,無論什麼樣的店鋪都在做直播,鏡頭前每個主播都說出差不多的話術:咱家商品價格多便宜、質量多好、大家錯過這一輪就要調整為原價,在持續的主播話術轟炸下,也難免有不少消費者為之心動下單。

然而,如今的主播究竟能夠對所帶貨商品質量有多大程度的把關,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之前媒體採訪幾位頭部主播,這些頭部主播動輒一年三四百場直播,自詡過年都要抽時間直播。如此高頻次的直播場次、一場至少十幾個帶貨品類,哪怕是有所謂的供應鏈和品控團隊,區區幾十號人是否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對海量商品百分百完成質量把關程序?

縱觀電商直播發展歷程,興起不過兩三年,無論是主播自身,還是進場的消費者及媒體,大多關注其相對較為新穎的帶貨方式,以及屢試不爽的價格牌。

然而,電商直播必須符合其銷售基本規律。其一,商品的價格與質量之間有一個基礎平衡度,如果帶貨商品遠低於市場平均價格,除了早期商家與主播合作,更側重於品牌營銷而非收入外,更多時候還是希望能從中盈利,長期賠本賺吆喝的事情不可能持續。

如果主播為了衝量,一味要求合作商家壓低價格,難免會出現庫存積壓商品、線下或其他渠道滯銷商品,甚至是高仿、假冒偽劣商品。

如果這一畸形發展邏輯繼續,直播帶貨的質量問題發生概率就會持續加大。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全國12315平臺2020年前三季度統計數據。其中,前三季度,全國12315平臺共接收「直播」相關投訴舉報2.19萬件,同比增長479.60%。直播帶貨的質量問題如果再不得以重視,恐怕會愈演愈烈。

作為主播代言,不能只賺錢不擔責,直播行業到了全面反思與整改的階段。首先,主播必須強化自律,這不僅是對消費者負責,也是避免因質量問題最終「惹」上法律責任。根據《廣告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該法條明確廣告代言人代言虛假廣告,將承擔過錯和無過錯兩種民事責任,也即代言商品如果造成消費者損害,無論主觀是否明知或應知,都要承擔連帶責任。

□畢舸(財經評論人)

相關焦點

  • 直播平臺帶貨調查:宣傳用極限詞語 部分主播涉違法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建議,建立行業自律和誠信評價機制;直播行業以及直播平臺要積極承擔主體責任,主動開展行業自查自糾和自律行動;對於隨意誇大宣傳、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直播帶貨行為,應納入社會誠信評價體系;對直播帶貨虛假宣傳的主播,除了進行經濟處罰,還應將違法情節嚴重、違法頻次較多的主播拉入「黑名單」,實行直播市場禁入,提高違法直播帶貨成本,增強監管震懾力
  • 如何將火熱的直播帶貨帶入法治軌道
    為此,建議從明確權利、義務和責任,加強過程監管兩方面入手,完善直播帶貨的法治供給。(一)明確各方主體的權利義務及責任直播帶貨中基本的主體關涉主播、經營者和消費者三方,在有些情況下還涉及直播平臺,應在準確界定直播帶貨主要法律關係和釐清基本法律適用的前提下,明確直播帶貨的各方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 楊迪代言網貸App被「問責」:從代言到直播帶貨,如何界定明星法律責任?
    人民名品 ▍《品牌資訊》——明星代言問題多 明星直播翻車,數據被爆注水,商家被坑……在實現流量變現的直播帶貨行業中,明星爭相湧入,「翻車」現場頻現。三、直播帶貨「明星」問題多,相關政策正在起草中目前,直播帶貨日益火爆,明星參與直播帶貨也成為了代言行為的新形式。商家希望通過明星效應獲得利潤,明星也樂於在直播帶貨中獲取更大流量和商業變現。然而,明星直播帶貨「翻車」不斷。
  • 經濟日報:不要因為主播的一句「買它」就衝動下單 直播帶貨該降虛火
    摘要 【經濟日報:不要因為主播的一句「買它」就衝動下單 直播帶貨該降虛火】作為直播帶貨的貨物提供方,品牌商家應該明白,網紅的廣告效應只是暫時的,到最後還是要拼產品、拼售後、拼供應鏈。
  • 抖音直播帶貨能賺錢嗎 抖音直播帶貨流程是什麼
    現如今的直播帶貨市場,基本上是淘寶、抖音、快手三分天下。很多抖音的小夥伴想直播賣貨,有很多人也在問抖音直播帶貨能賺錢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說下,抖音直播帶貨流程是什麼,到底能不能賺錢吧。 現如今的直播帶貨市場,基本上是淘寶、抖音、快手三分天下。很多抖音的小夥伴想直播賣貨,有很多人也在問抖音直播帶貨能賺錢嗎?
  • 嚴管電商直播,廣電總局出手!主播們再也不能「躺著」賺錢了!
    節目報備《通知》要求,以直播間、直播演出、直播綜藝及其他直播節目形式舉辦電商節、電商日、促銷日等主題電商活動,應按照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的有關規定,提前14個工作日將活動嘉賓、主播、內容、設置等信息報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備案。簡單來說,就是主題直播活動像電視節目或者演唱會一樣要提前報備,不能臨時準備節目了。
  • 糜志彬:從辛巴「燕窩事件」談主播對直播帶貨商品的責任承擔
    以辛巴等為代表的帶貨主播,要對其直播所推薦的商品或服務質量承擔賠償責任嗎?下文將通過分析主播在整個行業鏈路上所扮演的角色及法律定位,對這個問題從民事層面予以解答。囿於篇幅,對於主播可能承擔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暫不討論。
  • 北京市消協:部分直播帶貨商家涉嫌虛假宣傳,應設置...
    在體驗中,有9個樣本涉嫌存在證照信息公示問題,有3個樣本涉嫌存在虛假宣傳問題,有1個樣本執行「7天無理由退貨」不到位。對此,北京市消協建議直播帶貨應納入社會誠信評價體系,主播應有「黑名單」機制。3個體驗樣本涉嫌虛假宣傳北京市消協近日委託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開展了直播帶貨消費調查。
  • 國考面試考題:淨化直播帶貨環境。你會怎麼回答?查看解析!
    熱點背景 主播代言、優惠促銷、限時「秒殺」……目前,各類直播帶貨激起人們消費熱情,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網絡直播銷售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分析,歸納出虛假宣傳、退換貨難、誘導交易等七大類問題,建議相關部門不斷淨化直播帶貨環境,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 直播帶貨惹糾紛,主播該負責嗎?律師:一些人可能鑽這個空子
    對此,上海申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耿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表示,首先要釐清主播在直播帶貨中的角色,是自己作為經營者賣貨,還是在給其他經營者做廣告。耿帥指出,如果主播賣的是自家產品,則是商品經營者,若產品存在問題,主播依法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但如果主播是為別的商家帶貨,則屬於廣告範疇。
  • 在快手直播帶貨售假手機 主播一審被判欺詐
    許某某辯稱,其不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指的經營者,不應承擔三倍賠償責任。許某某在直播的過程中臨時想起自己有一部閒置手機想要轉讓,不符合經營者的經營行為要求;王某某主張的維權費用沒有法律依據,不應得到支持;許某某願意退還王某某購買涉案手機的費用。 快手公司辯稱,已盡到相應義務,不應承擔責任。
  • 虎知娛樂法第四十五期在線沙龍活動—明星直播帶貨牽涉的法律風險
    背景介紹 日前,鄭爽在直播中反直播帶貨主播常規操作的表現霸佔熱搜,引起熱議。除了鄭爽在直播中的直率表現造成的事故,還有另外一些明星雖然沒有反常表現但是也不得不面對直播翻車的慘狀,如「銷量翻車」、「口誤翻車」、「質量翻車」等,本期我們聚焦了明星直播帶貨的社會熱點,一起探討了這其中可能牽涉的法律風險。
  • 緊箍咒終於要來了,直播帶貨7類行為將被依法查處
    主播需不需要對帶的貨負責任?直播間的商品品質有問題該找誰追責?在直播間遇見價格詐騙該怎麼辦?......這些問題馬上都會有答案。文丨時林平直播帶貨風頭正盛,一大批名人、網紅當起主播開始賣貨,資本也趨之若鶩。然而紅人、熱錢的湧入,讓一直以來缺乏明確行業規範和監管機制的直播帶貨市場,更加亂象叢生、翻車不斷。
  • 直播賣貨行業令人深思!明星代言出事可退代言費,不知名的該咋辦
    這一通操作下來辛巴團隊將付出,超過6000萬人民幣,這絕對是直播帶貨以來,最大的一筆賠款,辛巴團隊能這樣做,一方面說明人家有社會責任感,知道不能欺騙自己的粉絲,另一方面我們也絕對了解,辛巴團隊的產值,絕不止幾千萬人民幣這麼點,人家未來瞄準的是,上百億上千億的市場,所以不能因小失大,既然犯錯了就趕快作出道歉及時止損,這也是一場很好的公關
  • 淘寶直播:主播變現的渠道有哪些?並非只有帶貨才可以賺錢
    小編簡介:專注於電商運營,擅長粉絲運營,直播運營,內容營銷昨天有粉絲問我,說我的直播間已經有了一些基礎粉絲了,我該怎麼才能賺錢,能用的渠道都有哪些呢?基於此,今天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淘寶站內的幾個渠道,主播可以用來賺錢變現的渠道(要是沒有粉絲基礎的直播間可以先了解一下,有基礎的粉絲了以後或者直播間數據可觀以後也可以嘗試一下)!直播帶貨賺錢是最直接的渠道首先第一個變現的渠道就是咱們所熟知的直接帶貨賺錢了,這個一般來說是店鋪型直播間最直接的一個變現渠道了!
  • 快手直播間買到山寨機?快手是否應擔責引激辯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6月29日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6·18」期間消費者對於直播帶貨類的吐槽信息有11萬多條。消費者反映的直播帶貨問題主要有:部分主播涉嫌過度宣傳產品功效;產品質量貨不對板,利用直播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在網際網路分析師楊世界看來,直播帶貨從貨物供給、流量供給到收貨服務,存在生態性的問題。
  • 直播帶貨真的能賺錢嗎?還有可能被騙!
    那必須是直播帶貨網際網路經濟的高速發展,催生出了不少市場風口,受疫情影響,電商直播行業更是迎來了二次爆發。直播帶貨在網紅、明星及知名企業家的帶領下,成為了人們眼中 「致富」的香餑餑。那些動輒成百上千萬的成交金額,無疑撩動著每位商家和 「準帶貨人」的神經。
  • 法規 | 直播帶貨加強監管,這7類行為將被依法查處
    直播帶貨從一開始的產品雜亂無章,到各種大品牌進駐直播間,直播帶貨這一商業模式浮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中匯聚了產品質量、性價比、活動力度和售後等層面,也是基於這些問題,加上品牌商家也需要通過新渠道擴充銷量,才出現了如今的品牌帶貨趨勢。
  • 辛巴、羅永浩、高火火陸續翻車,直播帶貨不能只看佣金
    2020年的年底,直播帶貨可謂是大瓜不斷。辛巴的糖水燕窩已經成了網絡梗,羅永浩的交個朋友直播間也承認所售羊毛衫為非羊毛製品,高火火搞的特價旅遊卡被體驗過的網友吐槽直接讓下車,都是購物團,翻車事故頻出的直播帶貨行業,在這個年底是時候該剎剎車,好好保養保養了。
  • 是什麼樣的主播,傷害了直播帶貨的口碑?
    以上,小編說的這些案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經歷過呢?雖說直播帶貨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從一種方式發展成為一種現象,甚至一個小主播若想直播,都可以不需要一切外設,僅需一臺手機即可。那麼在這個人人做直播的時代,我們似乎也看見一些無良主播越來越沒有下限,去傷害直播帶貨行業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