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瀏覽日本大學的官網時,可能會看到兩種研究科,一種是非常普通的「xx大學大學院xx研究科-xx專攻」,還有一種通常單獨區別開來,稱作「xx專門職大學院」;還有一種情況是某些學校的經濟/經營學專攻中有「研究者養成課程」和「高度專門職養成課程」兩種課程。許多人初看一眼就摸不著頭腦,不理解專門職或者高度專門職養成課程是一個什麼層級的課程,和一般的研究科有什麼區別。本文就概述一下日本專門職學位和研究型學位的區別。
眾所周知,我國的研究生學位分為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也就是常說的「專碩」和「學碩」。專碩一般面向於培養某一行業的高技術型人才,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比如醫學、軍事學、管理學、部分工學都有專業學位,學制一般為2年;學術性學位旨在培養高度理論型科研人才,注重理論建立,學制為3年,而且可以免除考試直接升為博士課程。
為什麼設立這種專業型學位呢?因為有的行業實踐性很強。諸如醫生和律師都是一種專業性極強的行業。而工作的目的和性質與科學研究有本質的不同。科學研究的目的是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的探索和解譯,而醫生必須及時地治病救人。所以研究型學位培養的是學者,而職業型學位訓練的是專家。因為這些職業,比如醫生和律師,並不從事任何實驗和理論性的研究工作,而是在實踐中解決特殊的具體問題。比如治癒疾病,訴訟法案。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可以輕易弄懂日本的專門職大學院。專門職大學院或課程,對標的就是我國的專業碩士,只不過涉及的學科領域只有醫療、商學、師範、法務、技術管理、公共政策。這種需要大量進行實踐的專業課程往往不注重嚴密的科研邏輯,而更在乎知識運用、溝通技巧和問題解決能力。畢業條件也不像學術型學位需要通過答辯並提交論文,專門職學位只需要屢修足夠的課程並完成一定的課程任務即可,對是否提交論文並無限制。專門職學位,以MBA或教職最為人知,其課程的主要特徵是招收具有一定實務經驗的學生,制定相對自由發散的研究課題,讓學生通過實際項目中的交流合作提升專業領域的見解和實務技能。相應的,相當一部分學校只招收具有一定從事相關工作或有實際經營經歷的社會人(在職)考生。所以,應屆畢業生如果在選擇考研專業時,遇到這種專門職學位課程要仔細閱讀募集要項。
專門職學位雖然有和普通修士學位同等的位階,同等的學力水平,但是學位類型是不一樣的。所以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讀專門職學位可不可以繼續讀博?對於這個問題既有肯定答案也有否定答案。先用國內的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做類比,專業碩士畢業拿到碩士學位,此時如果想繼續讀博,那麼就必須要參加博士研究生考試,錄取之後可以繼續攻讀。而學術碩士往往不需要參加考試,可以繼續轉為博士生甚至直接在碩士期間轉變為直博生(本校本專業的前提下)。同理,在日本拿到專門職學位一樣是有資格報考博士課程的,只不過專門職學位自身幾乎不設置博士課程。
從另一方面來說,選擇讀專門學位的人通常也是更傾向於實務工作而不是學術性研究。所以真正拿了專門學位再去攻讀博士的人也並不多見。
在日本有幾個比較有特色的專門職大學院,例如:
一橋大學MBA(經營管理,需要社會經驗)
慶應義塾大學法科大學院(法務學位,分為法學出身者課程和非法學出身者課程。相當於國內的法律碩士,美國的Juris Doctor)
埼玉大學教職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相當於師範學位)
東京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政治學、經濟學、國際關係、公共政策)
早稻田大學公共經營大學院(政治學研究科下,專攻公共政策、國際關係、行政管理、公務員講座)
東京工業大學技術經營大學院(經營工學分野,生產工學,技術管理,經濟學)
東北大學會計專門職大學院(會計師養成,部分課程有工作經驗限制)
以上就是專門職學位和研究型學位的區分和特點,希望可以有所幫助。
Copyright2020東京學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