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球也稱「停球」,是指運動員有目的地用身體的合理部位(除手和手臂)把運行中的球接下來,並控制好,以便快速地銜接下一個技術動作。部分隊員在接球時,會出現用不正確的姿勢接球,導致觀察不到周圍的情況,不能快速轉身面對進攻方向,喪失傳球良機;將球停死或停球過遠,導致無法快速銜接傳球、運球、射門等動作;在面對防守者時,接球慌亂,從而造成接球不合理,導致丟球;懼怕對抗,尤其是在對方高位逼搶時,失誤率增高,造成本隊場面被動;在比賽過程中,不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接球技巧,將球接到最合理的位置上或擺脫對手。筆者通過多年實踐,運用5種接球練習方法,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一、接球轉身練習
練習目標:讓隊員學會接球轉身,提高身體的靈敏性。
練習方法:在10m×10m的場地上,5名隊員面朝場地站在4個標誌桶後面,其中1個標誌桶後站2名隊員,練習從站2名隊員的標誌桶處開始,隊員按逆時針方向傳球,接球隊員用腳內側接球轉身,面向接球同伴,然後傳球,傳完球後跟隨球跑向下一點並站在隊員身後,依次循環練習(圖1)。
註:虛線代表跑動路線,實線代表傳球路線
圖1
指導要點:接球隊員側向站立,用右腳接球向右側轉身;隊員不能站在原地等球,要跑動接球。
練習變化:可根據隊員水平適當調整隊員或球數量,可增加1~2名隊員,或增加1個球,同時進行練習;隊員還可以用腳外側接球轉身練習;隊員逆時針方向練完後,再進行順時針方向練習(用左腳),使隊員的左右腳都得到練習。
二、提高接球能力練習
練習目標:提高隊員對球的力量及方向的把控能力。
練習方法:在15m×10m的場地上,6~10名隊員分別在由黃色標誌盤標誌出的邊長為2m×2m的正方形的兩側相向站立,藍隊排頭隊員向方形區傳地滾球,同時,紅隊排頭隊員向方形區跑動接球,在方形區中用腳內側向左側一腳停球,然後運球至藍隊排尾位置,與此同時,紅隊第二名隊員傳球,藍隊排頭隊員跑至方形區內用腳內側向左側停球,然後運球到紅隊排尾處,依次進行練習(圖2)。
註:虛線代表跑動路線,實線代表傳球路線,
波浪線代表運球路線圖2
指導要點:隊員跑動要有節奏,停球到身體側前方;接球的力量要適當,以便於繼續運球為原則。
練習變化 :也可用腳外側進行練習,使隊員能用兩腳不同部位接球。
三、防守下的接球練習
練習目標:提高隊員面對有防守者時,沉著鎮定接球的能力。
練習方法:將12~16名隊員分成A、B、C、D 共4個組,每組第一名隊員站在5m×5m的正方形場地的4個角上,A組第一名隊員將球傳向B組第一名隊員,並跑向B組排尾處,同時D組第一名 隊員跑向B組第一名隊員做逼搶動作,隨後跑至B組排尾處;B組第一名隊員在被逼搶的情況下,向 左側停球擺脫,再將球傳給C組第一名隊員並跑向C組排尾處,同時A組第一名隊員跑向C組第一名隊員做逼搶動作,隨後跑至C組排尾處。以此類推,依次進行練習。
註:虛線代表跑動路線,實線代表傳球路線
圖3
指導要點:控制好接球力量和方向;接球隊員面對其他隊員的逼搶時,要沉著冷靜,注意安全,防止碰撞。
練習變化:隨著隊員水平的提高,接球隊員可採用腳外側接球等方式進行練習;將每組學生距離縮短至3m,使隊員在面臨快速逼搶時,做到接球準確,並保持冷靜。
四、4v4+2 自由人接球練習
練習目標 :提升隊員在對方緊逼的情況下,靈活接球及控球的能力。
練習方法:在15m×20m的場地上, 進行4v4+2自由人的傳搶練習。當紅隊控球時,2名自由人是紅隊的隊員,進行6v4的傳搶(當藍隊控球時,2名自由人是藍隊隊員),當紅隊連續傳接球10次時,得1分,藍隊隊員則被罰做伏地挺身3次,然後球權轉換,得分方式相同(圖4)。
圖4
指導要點:控球方每人觸球最多3次,以傳地滾球為主,儘量不傳空中球。
練習變化:將場地縮小至15m×15m,自由人減至1人;改變限制觸球的次數,每人最多觸球2次,使隊員能夠準確接球,培養隊員的觀察能力。
五、6v6+2 助攻者練習
練習目標:提高隊員在真實比賽情境中,及時應變、運用多種接球技術的能力。
練習方法:在25m×35m的場地上,紅隊隊員和藍隊隊員進行6v6,底線各有1名守門員,負責守住3個球門,兩邊線各有1名穿黃色標誌服的助攻者,助攻者只能在邊線活動。比賽開始,控球一方可與助攻者進行配合,助攻者必須都觸球一次,隊員方可對對方任意一個球門進行射門,守門員要盡力封堵,不讓其射門成功(圖5)。
註:虛線代表跑動路線,實線代表傳球路線
圖5
指導要點:控球方每人只能觸球2次,即一停 一傳,利用人多的優勢,快速傳接球,接球時要靈活轉身或變向尋找傳球的路線及射門的角度;以傳地滾球為主,儘量不傳空中球。
練習變化:當比賽能夠順暢進行後,將場地縮小至25m×30m;如果比賽時失誤較多,可將隊員觸球次數改為3次,使隊員在比賽中靈活運用接球技術。
作者:馬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石河子第一中學)
來源:全國校園足球暨體衛藝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