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結束後,清朝統治終於被革命者推翻,並且建立起一個民主共和國。孫中山先生親眼目睹中華民族所歷經的危機,毅然決然拋棄「醫人生涯」,轉而進行「醫國事業」。從創立興中會,再到成立中國同盟會,孫中山先生始終是革命的領導者,直到1911年發起辛亥革命,徹底推翻清朝後,他也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來,人們都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而孫中山先生的妻子也被譽為「國之瑰寶」。
事實上,孫中山的原配妻子並非宋家二姐,雖說後來她也被尊稱為「國母」,但最早被尊為民國「國母」的人並不是她,而是孫中山先生的原配夫人盧慕貞。盧慕貞是廣東香山人,她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其父親曾到美國經商積累財富,家境條件非常好。17歲那年,盧慕貞受父母之命,最終經過雙方家人的撮合而與孫中山結婚。二人婚後的生活還算幸福,只不過孫中山先生常年奔波在外,忙於革命事業,所以回鄉的日子並不多。
孫中山在外奔波之年,盧慕貞一直好生照顧著這個家,並且對婆婆楊太夫人一直都是細心照顧。孫中山每次回家,盧慕貞都會為其縫製一套新衣裳,並且婆婆楊氏的穿戴用品也都出自於盧慕貞之手。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盧慕貞都是非常合格的妻子,也是一個賢惠孝順的兒媳婦,可為何後來孫中山先生要與她離婚呢?
其實,孫中山先生並不是與盧慕貞沒有感情,反而二人的感情還非常好。1888年,孫中山的父親孫達成病重至病逝的那段日子裡,一直都是盧慕貞照顧,她在父親的病榻前寸步不離,並且親自餵送湯藥,孫中山回鄉後看到這一幕非常感動,二人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根據李伯新所著《默默支持孫中山革命的盧慕貞》一文中,他給予盧慕貞極高的評價:
「盧慕貞是一位具有中國傳統女性優良美德的母親,一手承擔養育兒女的責任,又孝順侍奉家翁家姑,照料嬸母程氏生活。一個小腳女人,承擔這麼多的繁重家務,還為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擔風險,她使孫中山減少了家庭的後顧之憂,把精神集中到革命事業上。」
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先生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盧慕貞也帶著兩個孩子前往上海,當時的滬軍都督陳其美與中國同盟會的人都對她的來到表示熱烈的歡迎,並且譽為「中華民國國母」。這麼說來,盧慕貞也算是「第一任國母」。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流亡日本,當時宋氏一家也遷往日本。後來,宋慶齡從美國留學歸來,並且前往日本與家人會面,終於見到她敬仰已久的孫先生,並且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
1915年,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相愛,並且告知盧慕貞前往日本商談離婚的相關事宜。當時的同盟會元老都反對孫中山先生與盧慕貞離婚,可是孫中山心意已決,沒有做任何讓步。得知消息後,對盧慕貞而言如同晴天霹靂,她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最終卻換來的是離婚。盧慕貞最開始也有過挽留,她告訴孫中山,自己不介意丈夫納妾,可孫中山堅持離婚的決定。面對同盟會元老的勸告,盧慕貞非常坦然地說:
「孫先生為革命奔走海外,到處流浪,身心為之交瘁,既然現有人願意照料他的生活,我願意成全其美,與先生離婚。」
話已至此,各同盟會元老也不好再說什麼。盧慕貞直到離婚那一刻起,也仍在為孫中山考慮,她非但不記恨他,反而處處維護他。二人離婚後,盧慕貞仍表示可與宋慶齡以姐妹相稱,並且還特意告誡自己的兒子孫科一定要尊重宋慶齡(當時孫科的年齡長於宋慶齡)。與孫中山離婚後,盧慕貞在夏威夷居住了一段時間,後來定居澳門。盧慕貞離婚後終身未再嫁,在澳門孤獨終老。
盧慕貞的一生,與丈夫和子女都是聚少離多,後來為了成全丈夫的新戀情,選擇隱身而退。她的一生都在為別人著想,沒想到自己卻孤獨終老,直到1952年去世。百曉生推薦讀物,該書是孫中山的孫女所著,本書視角獨特,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