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再現民國姐妹博士:姐姐感情波折終身未嫁

2020-12-17 環球網

記者蔣太旭 通訊員王鋼

上世紀30年代,武漢曾有一對同胞姐妹留洋女博士驚羨大漢口。近日,武漢市圖書館職員朱兵先生向記者披露家藏老照片,一展這對民國美女博士風採。

朱兵先生展示的這張老照片於1935年攝於漢口,照片中兩位分別著旗袍、裙裝的民國美女坐在花壇前,臉上綻放著迷人的微笑。 「這是我的兩位姑媽,他們都是民國時期的留洋女博士。」朱兵指著照片告訴記者,右邊戴眼鏡的女子是大姑媽朱文化,1908年出生於漢口,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左邊穿旗袍女子是小姑媽朱文思,比大姑媽小兩歲,上世紀30年代,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朱兵介紹,民國社會風氣已趨於開化,女子職業教育蔚然興起,但由於受「女子無才便是德」及男女不平等傳統思想的影響,女子上大學還是為數不多,讀博士者則更為少見,像朱家這樣一門同胞姐妹同獲美國博士學位的家庭,在抗戰之前的武漢乃至全國,都十分鮮見。大姑媽朱文化還和當時的漢口特別市市長吳國楨成為好朋友。

朱氏姐妹緣何會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雙雙留洋並取得博士學位?與朱家的書香氛圍和經濟條件不無關係。據朱兵介紹,其祖父朱作梅先生幼小因家貧被送到教會唱詩班作幼童,後入教會學校。1906年始進入美國駐漢口領事館,成為高級職員,直至1942年病逝。祖母鄒桂珍熟讀詩書,後成為美國基督聖公會鄂湘教區婦女部主任,一生樂善好施,他們育有五男四女。「祖父當時的月薪有八九百大洋,這在當時非常可觀。」由於家境富裕,加上朱家書香濃鬱,思想開明,9位子女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除了兩個留洋女博士,其他子女也各有建樹。

朱兵透露,「大伯大學畢業後,到美國駐漢口領事館工作;二伯上海滬江大學畢業,成為體壇名人;父親朱衣成為武漢的著名劇作家;四叔和五叔分別成為駐華美軍翻譯和被派往英國學習海軍,在國民黨海軍任職。另兩位姑姑也分別是中學和小學教師。可惜的是,他們均已不在人世。」

她們的人生

記者蔣太旭 通訊員王鋼

兩位民國美女博士又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和事業成就?近日,朱兵先生也向記者一一道出。

「大姑媽朱文化抗戰勝利後,成為漢口第一女子中學校長(現為16中)。當時姑媽的名氣在漢口非常大,許多富家小姐要讀書,都要找『朱校長』」朱兵說。朱文化因情感波折終身未嫁,新中國成立後移居上海,「文革」後期去世。

「二姑媽朱文思,早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和我國著名婦科專家林巧稚是同學。」新中國成立後,朱文思歷任武漢醫學院教授、兒童青少年衛生學教研室主任,長期從事兒童青少年衛生學研究,為我國婦幼保健公共衛生學科奠基人之一。1956年、1973年她主持開展了武漢市中小學生身體發育情況的調查研究,1988年去世。

朱兵說,「二姑父範樂成也曾是我國知名的外科權威,和姑姑是協和醫學院同學,同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醫學博士。」抗戰時,範樂成在四川任國民政府某醫院少將院長,抗戰勝利後任武漢陸軍總醫院院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武漢醫學院業務副院長,「文革」中受迫害自殺。

連結

誰是江城最早女博士?

「智慧女神」吳貽芳

記者蔣太旭

武漢最早的女博士是誰?武漢圖書館文獻部的王鋼先生說, 有據可查的最早的武漢籍女博士是吳貽芳,她於1922年赴美留學,1928年獲美國密執安大學生物學、哲學雙博士學位。

吳貽芳不僅是中國第一屆女大學生,也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位大學女校長。1928年回國後,她出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先後主校23年,將金女大管理得有聲有色,蜚聲海內外。

1945年,她出席聯合國成立大會,成為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性。抗戰勝利後,司徒雷登推薦她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蔣介石派宋美齡去勸她出來任職,她乾脆地回答:「我不會做。」1949年初蔣介石「下野」後,張治中推薦吳貽芳做教育部長,正在組閣的何應欽親自找上門來,她還是謝絕了。新中國成立以後,吳貽芳卻樂於擔任江蘇省教育廳長。

1979年,吳貽芳獲美國密執安大學為世界傑出女性專設的「智慧女神」獎。1985年11月10日,93歲高齡的她在南京逝世。

武漢地區首位博士

乃洪湖人李博仁

記者蔣太旭

王鋼先生稱,據《武漢市志·人物誌》統計:武漢地區最早的博士為洪湖人李博仁,他於清末民初獲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醫學博士。排在第二位的是蒲圻人劉樹杞,他於191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據了解,由於受到國家危亡的刺激,以及武漢地區教育近代化的推進,清末湖北、武漢地區出國留學蔚為風氣。整個晚清時期,湖北、武漢留學生不下數千人。這些人以求學救國為己任,有的直接上大學,絕大多數就讀於中等專業學校及大學速成科,只想快速學成歸來報效國家,而攻讀研究生乃至博士深造者較為少見。

進入民國,武漢教育近代化步入成熟期,公費生出國留學已有大學生、研究生兩種選擇。政局、社會的相對穩定,使留學生轉而以建設國家為主旨,攻讀博士者已大有人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獲博士學位的知名武漢籍人士已有桂質廷、塗允檀、吳貽芳、塗治、桂質伯、塗允成、陳世彬等人,湖北籍則更多,其中地質學家李四光於1931年被英國伯明罕大學授予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相關焦點

  • 詩琳通給重病的妹妹發證書,一個終生未嫁一個癱瘓,姐妹兩命真苦
    泰國王室雖然看似光鮮亮麗,但很多王室成員的命運卻非常坎坷,蒲美蓬國王和詩麗吉王太后一共生下了一兒三女,除了他的兒子瑪哈·哇集拉隆功過得瀟灑自在,其他三位公主烏汶叻、詩琳通和朱拉蓬的人生都是一言難盡,特別是在感情上充滿波折,與瑪哈·哇集拉隆功形成鮮明反差。
  • 她是民國女教育家,終身未婚,想和閨蜜相守終生,閨蜜卻嫁了人
    在中國民國時期,很多才女都獨身一輩子,例如呂碧城等,這些才女把精力投入事業,根本不考慮戀愛結婚,一個人獨立的過了一生。如果女人有理想、有文化、能賺錢,在感情和經濟上就不用依靠任何人。但是民國有位才女她終身未婚,卻想和閨蜜相守終生,沒想到閨蜜卻嫁了人,她就強行收養閨蜜的女兒,害得閨蜜夫妻和女兒分別了三十多年,這個才女就是凌海霞。凌海霞是民國時期海門女教育家,當時大名鼎鼎,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凌海霞出身書香門第,家境富有,她是海門三陽鎮西市鄉紳凌見之的女兒。
  • 她被譽為民國「國母」,17歲嫁孫中山,離婚後終身未嫁
    事實上,孫中山的原配妻子並非宋家二姐,雖說後來她也被尊稱為「國母」,但最早被尊為民國「國母」的人並不是她,而是孫中山先生的原配夫人盧慕貞。其實,孫中山先生並不是與盧慕貞沒有感情,反而二人的感情還非常好。1888年,孫中山的父親孫達成病重至病逝的那段日子裡,一直都是盧慕貞照顧,她在父親的病榻前寸步不離,並且親自餵送湯藥,孫中山回鄉後看到這一幕非常感動,二人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 蔣介石的五個兄弟姐妹,大哥是「阿鬥」小妹文盲,他和誰關係最好
    蔣介石這個民國時期呼風喚雨的人物,在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那麼他的原生家庭究竟怎樣呢?是否和宋美齡一樣,出身顯赫,家庭富裕呢?然而恰恰相反,和宋美齡相比,他可以算是草根,不信對比下雙方的兄弟姐妹就知道了!
  • 有一種姐妹情深叫詩琳通公主和朱拉蓬公主,一組老照片見證玄機
    有一種姐妹情深叫詩琳通公主和朱拉蓬公主,一組老照片見證玄機蒲美蓬國王與詩麗吉·吉滴耶功婚後育有四個子女,分別是烏汶叻公主、瑪哈·哇集拉隆功王儲、瑪哈·扎克裡·詩琳通公主、朱拉蓬公主。相對於瑪哈·哇集拉隆功豐富的感情史,三個公主則有著不同的人生歷程,詩琳通公主是泰王國享有王位繼承權的尊貴公主,她與朱拉蓬公主的姐妹情,更是令人感慨,現在一組老照片見證玄機。詩琳通公主和朱拉蓬公主在王室優渥的環境下成長,有著各自的使命。
  • 同胞姐姐嫁窮小子,妹妹嫁公務員,8年後再見,妹妹哭了姐姐笑了
    曉蘭和曉麗是對孿生姐妹,兩人從小就長得十分漂亮,再加上兩人是雙胞胎,所以一直在學校都是風雲人物。兩姐妹之間感情也一直非常好,連衣服都是互相交換著穿的。但是隨著兩人年紀的逐漸增大,三觀卻慢慢產生了分歧。姐姐認為嫁人一定要嫁自己喜歡的,不管對方家庭條件怎麼樣,哪怕對方條件很差也可以跟他一起奮鬥。但妹妹認為嫁人就要嫁條件好的,不然自己反正都是嫁,憑什麼跟著對方去吃苦。就這樣生活意見不同的兩個人在考上大學之後選擇了不同的專業。姐姐喜歡跟數字打交道,就選擇了金融管理專業,而妹妹不喜歡過於費勁,就選擇了相對平穩的文學專業,想以後直接當教師或者去考公務員。
  • 此人是民國第一才女 袁世凱欣賞至極 追求者眾多 卻終身未嫁
    說起民國時期的才女,你會想起誰呢?是陸小曼、林徽因還是蕭紅、張愛玲呢?實事求是的說,這幾位在民國時期都屬於才華橫溢,冠絕一時的美貌佳人。可是要說誰是民國第一才女,這幾位估計就有點汗顏了,那麼誰是民國第一才女呢?民國第一才女究竟有多有才呢?所謂的民國第一才女名叫呂碧城。
  • 「妹妹,家有姐姐的男人要慎嫁」,聽完姐姐訴苦,姐妹抱頭痛哭!
    不少女人都指望嫁一個好丈夫,好讓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漂亮的翻身。世事難料,這些都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意外和驚喜我們永遠都不知道哪一個先來。金素覺得自己的人生是無趣的,婚姻是失敗的,她希望自己的親妹妹不要重蹈覆轍變成下一個她。
  • 俗語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史上最有眼光三姐妹,看她嫁的誰
    俗語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意思是女人嫁人是大事,所以,古代女子嫁對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唐代詩人李商隱說的: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說明了這女的對嫁一個好丈夫的喜悅和急切的心情。那麼,我們看看史上最有眼光的三姐妹,他們一個個嫁的人出類拔萃,傳為佳話,世人評論,她們真的有眼光。
  • 初中生姐妹情:姐妹感情
    姐妹感情,我常常從我身邊的一些人,一些朋友的口中偶爾聽到姐妹感情這四個字,我常常會想姐妹感情?姐妹感情是什麼?為什麼每個人都說姐妹感情呢?我曾經不知道姐妹感情是什麼?是吃的,還是喝的,還是能摸得到的,還是用心感覺得到的我都到7年級都不知道甚至從別人口上聽這姐妹感情這四個字的時候很茫然的說;姐妹感情?可是現在我明白了這四個字的意思,這四個字的意思讓明白的是我的一個朋友。有一天她給我講了自己跟姐姐的一些事情。
  • 先烈石達開紀念碑原裝絕版民國老照片
    民國《貴縣誌》(1934版)記載:「先烈石達開紀念碑,在縣東中山公園,民國二十三年建,四周鐫刻李總司令宗仁題字,汪兆銘先生『太平人傑』題字,居正先生題詞,歐仰羲、黃紹耿序文,龔政撰石達開傳。」
  • 阿嬌宣布終身不嫁,好姐妹阿Sa和富豪小開甜蜜同居,疑似好事將近
    而阿嬌的好姐妹阿Sa近來感情生活卻是順風順水,和富豪男友石恆聰交往三年多感情穩定,不僅已經見過雙方家長,更是開始半同居生活甜蜜試婚,屢屢被傳好事將近。今年11月,阿Sa還被拍到和男友牽手逛街,打扮低調的兩人看上去十分般配,好像一對已經生活多年的老夫老妻。
  • 沈從文追求民國「張家四姐妹」的老三,一場持久單相思的情書轟炸
    民國年間,除了我們熟知的「宋氏三姐妹」外,還有著名的安徽合肥的「張家四姐妹」,她們分別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張家四姐妹」出身名門望族,其祖父張樹聲是著名的淮軍將領,在淮軍中的地位僅次於李鴻章,曾任兩廣和直隸總督。父親張冀牖,是民國年間開明的教育家,於1921年變賣部分家產,在蘇州獨資興辦樂益女中。
  • 陳百強誇她是白雪公主,相親時成龍卻「被她嚇跑」,至今單身未嫁
    徐楓與徐傑姐妹倆,當初也是在圈中備受矚目的姐妹花,姐姐徐楓她曾斬獲兩屆金馬影后,後來就嫁入了豪門,老公是湯臣集團的創始人湯君年,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湯珈鋮。而妹妹徐傑至今還單身未嫁。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妹妹徐傑。徐傑曾是著名導演譚家明最喜歡的女演員,曾經和現在的很多巨星合作過,曾經就曾和劉德華合作過《彩雲曲》。
  • 天之嬌女孔令偉:放棄自己的性別,梳大背頭,剪短髮,終身未嫁
    民國是新舊社會轉型過渡的一個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有的人已經有著超前的自由思想,但也有的人還故步自封的堅守著老舊的封建思想。在這個時期,同樣也出現了很多奇怪的人或發生了很多奇怪的事,因為思想的碰撞,那時候的她們或許不覺得奇怪吧。但是這些事情我們確實可以好好看一下,做個吃瓜群眾。
  • 那些終身不嫁的女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終身未嫁的女性,最後生活的如何?呂碧城。她是民國第一才女,是女權運動首倡者,也是教育家和資本家。有才華、有樣貌,家境好也不缺錢。她拒絕了很多名門貴公子,堅持終身未嫁。1943年1月24日,呂碧城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結束了 她孤芳自賞的一生,享年61歲。
  • 詩琳通公主終身未婚是好事,看看她姐妹的失敗婚姻就知道了
    世俗社會總認為女人就該結婚,所以有人說詩琳通公主終身未婚很遺憾。這種說法實在是觀念落後,女人有結婚的自由,也有不結婚的自由。詩琳通公主有一姐一妹,看看她姐妹的失敗婚姻,就會讓人覺得終身未婚是好事。低質量的婚姻還不如一個人單身幸福。詩琳通公主的姐姐是烏汶叻公主。
  • 她是婦產科的主要開拓者,終身未嫁,被稱為「中國最偉大的母親」
    「母親」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稱呼,對於自己的母親,相信每個人都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我們都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懷胎十月,備受煎熬才生下我們,甚至在遇到生命危險的時候,母親保護孩子可以說是下意識的反應,比如汶川地震中捨身護子的母親。
  • 終身未嫁的人後來怎麼樣了,這四種女人,嫁不嫁活的都瀟灑
    現在社會分的女人為兩種,一種是到了結婚的年齡特別「恨嫁」的人,希望自己可以早點嫁出去;還有一種的是單身,她們會覺得自己一個人生活也很好,何必要嫁人生子,給自己找負擔呢?不結婚的人,真的會幸福嗎?那麼終身不嫁的女性,會有幸福嗎?終身未嫁的人後來怎麼樣了,這四種女人,嫁不嫁活的都瀟灑過自己想要的人生有些女性單身,並不是迫不得已,並不是遇見不到自己喜歡的人,而是她們自己早已經下定決心過單身的生活。
  • 92歲白雪仙再獲博士學位,一生未嫁專注粵劇事業,至今未忘任劍輝
    12月3日,香港教育大學為92歲白雪仙頒授博士學位,因為特殊原因未能在校園內舉辦典禮,該校校董主席馬時亨還親自到白雪仙家中頒授。雖是在家中頒獎,但是白雪仙絲毫不馬虎,她穿著博士服,似乎精心打扮了一番。這次獲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也是在於她在粵劇傳承發展方面的貢獻。其實早在2004年,白雪仙就獲得香港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她一度被稱為是粵劇界的一位巨星。白雪仙一生未嫁,她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粵劇事業上,有網友稱白雪仙將自己嫁給了粵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