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每個家庭都佔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他關係一個家庭的幸福和命運。每個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孩子各有千秋,教育沒有統一的模式,與其更多的尋求好辦法。不如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會獲得安全和自信,自然而然的學習生活。
孩子的心單純而美好,他會把成人世界每個要求都當真。作為成人,最主要的尊重孩子的單純和美好,而不是為了好玩逗弄孩子。生活中很多對待孩子看似搞笑的無意之舉,背後卻是對孩子深深地不尊重。愛孩子,就請將他作為平等的人來對待。
有時,我看到,孩子會很願意跟身邊的人分享他的玩具和食物,有的人會微笑著接受並道謝,並誇讚孩子的玩具好玩或食物好吃,那麼,下次他一定還會樂意分享。而有的人趕緊說;「我不吃,我不玩,那孩子的眼神分明的就是失望的,多次之後,他一定不再樂於分享,所以,不要拒絕孩子任何的分享。
贏在起跑線上未必是最好的,早或晚不應該成為孩子的標尺。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再迫切,也不要讓互相攀比和盲目跟風蒙蔽了自己的心,否則最終傷害的是孩子的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微笑的靜待他健康成長,呵護他需要陪伴的時光。拔苗助長的孩子是不會感受到幸福的。
當孩子表現出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為時,成人常常會簡單,粗暴的加以批評,甚至打罵,這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其實耐心傾聽孩子為什麼這樣做,你會發現,回報你的,一定像「太陽花」一般的溫暖和驚喜。
童年的生活具有獨特,舉足輕重的價值,可孩子的童年卻背負著太多的期望。別讓大人的夢想剝奪孩子的自由和快樂,所有的成人規劃未必適合孩子。別讓強制的愛讓家長和孩子越來越越陌生。適當的放棄一些期望,讓孩子帶著純真和自己的思想前進。
有時,我看到,很多人恨不得自己孩子一夜之間變成神童,一天學得不堪重負。三歲的孩子就想讓他學到五歲的知識,五歲的孩子想讓他學到七歲的文化。學了加減法,還想讓孩子會乘除,完全不顧孩子年齡的特點和接受的能力。而是拼命的把孩子帶入恐慌,厭惡甚至感到焦慮的氛圍。
不要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讓孩子照單全收成人的規劃,完成大人的期待。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按自己的節奏長大,勝過所有的給予。而過度的賞識和不必要的讚美,並不是有效表達對孩子喜歡的方式,實事求是的表達也許更恰當。愛他,不是愛到無微不至生活不能自理好壞不分,而是讓孩子充滿生命的力量。
很多時候,家長喜歡在課外或者周末給孩子安排滿滿當當的學習活動,壓的孩子喘不過氣,忙的孩子焦頭爛額。稍有退步就大發雷霆,感覺自己的投資沒有得到回報,甚至動用家庭暴力。然而,看到的是孩子眼神中的怨恨和不滿。根本沒有得到學習的目的,大多時候適得其反。
孩子作為鮮活的生命,有自己的思想和認知,面對周圍的事物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請給孩子獨立思維的時間和說「不」的權利,孩子不是木偶,大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多傾聽孩子說「不」背後的故事。呵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探索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不要自以為是的把孩子的想法扼殺在搖籃裡。
有時,孩子不愛寫字,通常一轉身就玩,後來,我就問,「你為什麼不愛寫字呢」?孩子就說:「我不會寫,懶得寫」,我就握著他的手一筆一划的寫,一次兩次,照貓畫虎就寫出來了,我說:「這寫的很好啊」,他就看著我笑。然後,我就對他說:」我相信你還能寫出更漂亮的字,寫出最漂亮的字給老師看好不好?孩子很認真的點頭。其實,很多時候鼓勵好過批評。
孩子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孩子只有在充滿尊重與安全感的世界才會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和潛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不要阻止和幹涉超乎成人想像的孩子的舉動,天才都是特立獨行的哦。童年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耳聞目染的薰陶很重要,當他用純淨的目光注視著一切,我們必須去思考,怎樣去引導?做個好榜樣。身教重於言傳,孩子的言行舉止深受大人的影響。
很多時候,大人們總是埋怨孩子愛要零食,愛買玩具,不如多讓孩子知道父母掙錢的辛苦和生活的難處。事實上,誰都給不了孩子全世界,適當的拒絕。記得,一個孩子的母親曾經跟我說過這樣一段話,她說:"老師,從你到這個班,我們孩子再也沒跟我們要過零食,真的謝謝你!以前放學,不買吃的都不回家,他爸都奇怪了,說:閨女怎麼不要零食了?看著她的微笑,我也很高興,我說:是您的孩子懂事了。其實,我只是每天都和他們講一次,父母工作很辛苦,每天還要照顧你們,你們要多心疼父母,少給父母添麻煩,多幫父母一點小忙,父母不買的東西不要吵著要。
請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最棒的,當你用心去愛護,他一定會健康成長,一定會綻放出自己最美好的樣子。不要強加孩子負擔甚至是累贅。多考慮孩子的心情,適當的獎勵,適當的懲罰,適當的讚美,適當的批評。不要過分的把自己的意願都轉嫁給孩子。努力讓孩子知榮辱,明是非,懂好壞。讓孩子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知道為自己的夢想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