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孩子適宜的愛,不要拔苗助長

2020-08-23 小敏w

孩子在每個家庭都佔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他關係一個家庭的幸福和命運。每個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孩子各有千秋,教育沒有統一的模式,與其更多的尋求好辦法。不如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會獲得安全和自信,自然而然的學習生活。

孩子的心單純而美好,他會把成人世界每個要求都當真。作為成人,最主要的尊重孩子的單純和美好,而不是為了好玩逗弄孩子。生活中很多對待孩子看似搞笑的無意之舉,背後卻是對孩子深深地不尊重。愛孩子,就請將他作為平等的人來對待。

有時,我看到,孩子會很願意跟身邊的人分享他的玩具和食物,有的人會微笑著接受並道謝,並誇讚孩子的玩具好玩或食物好吃,那麼,下次他一定還會樂意分享。而有的人趕緊說;「我不吃,我不玩,那孩子的眼神分明的就是失望的,多次之後,他一定不再樂於分享,所以,不要拒絕孩子任何的分享。

贏在起跑線上未必是最好的,早或晚不應該成為孩子的標尺。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再迫切,也不要讓互相攀比和盲目跟風蒙蔽了自己的心,否則最終傷害的是孩子的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微笑的靜待他健康成長,呵護他需要陪伴的時光。拔苗助長的孩子是不會感受到幸福的。

當孩子表現出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為時,成人常常會簡單,粗暴的加以批評,甚至打罵,這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其實耐心傾聽孩子為什麼這樣做,你會發現,回報你的,一定像「太陽花」一般的溫暖和驚喜。

童年的生活具有獨特,舉足輕重的價值,可孩子的童年卻背負著太多的期望。別讓大人的夢想剝奪孩子的自由和快樂,所有的成人規劃未必適合孩子。別讓強制的愛讓家長和孩子越來越越陌生。適當的放棄一些期望,讓孩子帶著純真和自己的思想前進。

有時,我看到,很多人恨不得自己孩子一夜之間變成神童,一天學得不堪重負。三歲的孩子就想讓他學到五歲的知識,五歲的孩子想讓他學到七歲的文化。學了加減法,還想讓孩子會乘除,完全不顧孩子年齡的特點和接受的能力。而是拼命的把孩子帶入恐慌,厭惡甚至感到焦慮的氛圍。

不要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讓孩子照單全收成人的規劃,完成大人的期待。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按自己的節奏長大,勝過所有的給予。而過度的賞識和不必要的讚美,並不是有效表達對孩子喜歡的方式,實事求是的表達也許更恰當。愛他,不是愛到無微不至生活不能自理好壞不分,而是讓孩子充滿生命的力量。

很多時候,家長喜歡在課外或者周末給孩子安排滿滿當當的學習活動,壓的孩子喘不過氣,忙的孩子焦頭爛額。稍有退步就大發雷霆,感覺自己的投資沒有得到回報,甚至動用家庭暴力。然而,看到的是孩子眼神中的怨恨和不滿。根本沒有得到學習的目的,大多時候適得其反。

孩子作為鮮活的生命,有自己的思想和認知,面對周圍的事物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請給孩子獨立思維的時間和說「不」的權利,孩子不是木偶,大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多傾聽孩子說「不」背後的故事。呵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探索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不要自以為是的把孩子的想法扼殺在搖籃裡。

有時,孩子不愛寫字,通常一轉身就玩,後來,我就問,「你為什麼不愛寫字呢」?孩子就說:「我不會寫,懶得寫」,我就握著他的手一筆一划的寫,一次兩次,照貓畫虎就寫出來了,我說:「這寫的很好啊」,他就看著我笑。然後,我就對他說:」我相信你還能寫出更漂亮的字,寫出最漂亮的字給老師看好不好?孩子很認真的點頭。其實,很多時候鼓勵好過批評。

孩子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孩子只有在充滿尊重與安全感的世界才會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和潛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不要阻止和幹涉超乎成人想像的孩子的舉動,天才都是特立獨行的哦。童年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耳聞目染的薰陶很重要,當他用純淨的目光注視著一切,我們必須去思考,怎樣去引導?做個好榜樣。身教重於言傳,孩子的言行舉止深受大人的影響。

很多時候,大人們總是埋怨孩子愛要零食,愛買玩具,不如多讓孩子知道父母掙錢的辛苦和生活的難處。事實上,誰都給不了孩子全世界,適當的拒絕。記得,一個孩子的母親曾經跟我說過這樣一段話,她說:"老師,從你到這個班,我們孩子再也沒跟我們要過零食,真的謝謝你!以前放學,不買吃的都不回家,他爸都奇怪了,說:閨女怎麼不要零食了?看著她的微笑,我也很高興,我說:是您的孩子懂事了。其實,我只是每天都和他們講一次,父母工作很辛苦,每天還要照顧你們,你們要多心疼父母,少給父母添麻煩,多幫父母一點小忙,父母不買的東西不要吵著要。

請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最棒的,當你用心去愛護,他一定會健康成長,一定會綻放出自己最美好的樣子。不要強加孩子負擔甚至是累贅。多考慮孩子的心情,適當的獎勵,適當的懲罰,適當的讚美,適當的批評。不要過分的把自己的意願都轉嫁給孩子。努力讓孩子知榮辱,明是非,懂好壞。讓孩子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知道為自己的夢想努力!

相關焦點

  • 拔苗助長危害大,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循序漸進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的等待。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自然規律,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內在「時間表」。從而人為的通過訓練加速孩子的發展,那樣,只會適得其反,拔苗助長的故事也就會重演。
  • 怎麼教育孩子,報早教班還是輔導班?家長不要拔苗助長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拔苗助長」的故事。意思是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不能急於求成。否則不但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反而會帶來危害。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很多家長顯得都比較急。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就給孩子報了什麼早教班、輔導班,過早地讓孩子學習知識。其實,這就是一種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孩子不是機器,你輸入什麼他就能學會什麼。
  • 「拔苗助長」啟示錄:功利的培養孩子最終依然是失敗
    而最近的朋友圈裡,家長們都在議論另一件關於「拔苗助長」的事件:雲南昆明某稚氣未脫的六年級小學生,已能研究突變基因,有網友經研究,得出驚人結論,其相關獲獎論文已達到醫學碩士乃至博士的專業水平;浙江慈谿則有一位能一天作詩2000首的花季少女,她還能一天寫出300首詞牌,15000字小說,則創作速度堪比詩仙。以上少年都宛若神樣般的存在。
  • 愛孩子,請先讀懂孩子的心
    樊登的《讀懂孩子的心》分享了一些育兒書籍中重要的教養規律,以及作者自己在親子教育中的心得體會。我們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不是控制孩子,也不是毫無邊際地放縱孩子,而是讀懂孩子的心,並與孩子一同成長。一是不要打斷孩子正在通過「重複練習」來探索世界,比如重複玩一個玩具、重複做一個遊戲。第二要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比如有的家長不允許女孩玩坦克玩具,就是在阻止她探索。第三是孩子很喜歡秩序感,給孩子太多的玩具就會分散他的注意力。第四是尊嚴感,小孩對大人的侮辱和嘲笑是會很認真對待的,不能隨便否定孩子的情感和行為,要把他當做獨立的成年人來看待。
  • 望子成龍與拔苗助長
    幾個事業有成、家資豐厚的朋友一改喜形於色的神情,顯得滿腹憂慮,唉聲嘆息,紛紛抱怨道:「孩子很不聽話,想讓他做的事他不做,不叫他做的事他偏要做,總量和我們大人對著幹」;「我花了大價錢讓孩子參加興趣班、特長班,可什麼特長也沒學會,反而連作業也不寫了!」;「我利用雙休日給孩子以每小時80元的高價請了有經驗的家庭教師,一對一地輔導。
  • 小香學英文/拔苗助長漢英雙語例句
    天下人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The man is rarely the burn out the mistakes.4.我相信他有能力,問題是不要拔苗助長。I believe he has the talent – the problem is not to hurry him too much.5.
  • 孩子,請不要懷疑我對你的愛
    你委屈的看著我,眼淚汪汪地說,媽媽你不愛我了嗎?你從來只愛我的成績,你從來沒愛過我, 對不對?我怔在原地,孩子,請不要懷疑我對你的愛。既然你選擇了讀書,就要全心全力去做好這件事,媽媽希望你取得好成績,當你成績不好的時候,我也沒有責怪你,我只是告訴你:錯了要改正,避免下次出現類似的問題。
  • 請不要透支孩子對你的愛——「孩子,我們被你愛著卻不自知」
    當我們爸爸媽媽口口聲聲的說著愛孩子的時候,多少家長是愛著自己心目中的目標而讓自己的孩子缺愛,多少家長是愛著心中的自己而給孩子溺愛! 缺愛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和上進,溺愛會讓孩子失去道德和責任!這都是害孩子!
  • 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報早教班還是輔導班?家長都不能拔苗助長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拔苗助長」的故事。意思是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不能急於求成。否則不但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反而會帶來危害。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就給孩子報了什麼早教班、輔導班,過早地讓孩子學習知識。其實,這就是一種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孩子不是機器,你輸入什麼他就能學會什麼。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要想讓孩子的將來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就需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
  • 請不要透支孩子對你的愛——"孩子,我們被你愛著卻不自知"
    孩子,我們被你愛著卻不自知當我們爸爸媽媽口口聲聲的說著愛孩子的時候,多少家長是愛著自己心目中的目標而讓自己的孩子缺愛,多少家長是愛著心中的自己而給孩子溺愛!缺愛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和上進,溺愛會讓孩子失去道德和責任!這都是害孩子!真正能夠做到愛父母的卻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孩子的心目中是有真愛的,他們大部分都能包容、悅納、理解著父母,而絕大部分的父母卻不能包容、悅納和理解孩子。多麼諷刺!大人不能包容、悅納和理解孩子,卻口口聲聲說著愛孩子,而孩子能夠包容、悅納和理解父母卻從來不口口聲聲說愛父母。
  • 這幾件事情家長千萬不要「拔苗助長」,別再坑寶寶了
    時不時的互相交流一下孩子的成長進度,養兒的各種經驗應該是家人之間,鄰裡鄰居之間,茶餘飯後少不了的話題。很多的家長會說「我家孩子會站了」「我家孩子會走了」等等。那麼,那個總是「落」在後邊的寶寶媽媽就會開始焦急,擔心,然後開始「拔苗助長」,想讓寶寶快點學會站、走、說話,趕上大家的進度。那麼,家長著急的幫助孩子「學習」是合適的嗎?兒科醫生有話說! 首先,不一定合適!
  • 成語故事拔苗助長
    成語解釋成語拔苗助長拼音bá miáo zhù
  • 請不要以「愛」之名綁架孩子
    近幾年,兒童自殺、跳樓的新聞層出不窮.很難想像,這些孩子在臨死前經歷了怎樣的思想鬥爭,讓他們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充滿了非死不可的恐懼與絕望?     看到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如今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躺在那裡,相信沒有哪個父母可以接受吧.然而,造成這一切的後果,家長、老師、社會體系,無一不是成為殺死他們的劊子手.這個年紀,本應該無憂無慮享受快樂的童年,然而學業的壓力,家長的質疑,老師的否定,永遠做不完的作業,永遠上不完的輔導班和永遠沒有止境的對比,他們像是一個機器人,喪失了應有的活力與快樂,稚嫩的肩膀上扛起了本不屬於這個年紀應該承受之重
  • 愛是純粹的,請不要用你的愛去綁架你的孩子
    是有智慧的媽媽給予孩子的愛嗎?我想不是,這樣的愛是媽媽們盜用了愛的名義去誤導孩子了,讓孩子錯誤的認為,父母愛的是我的行為,愛的是我為父母帶來的榮譽和面子,而不是我。孩子需要愛。儘管每個人都需要愛,但是孩子更為需要,這就像一棵新生的樹苗比一棵長大了的樹更需要陽光和水分一樣。孩子得到愛,才能去愛別人,愛生活。」
  • 愛孩子的父母,請不要當孩子的「代言人」
    但是很多父母總是試圖幹預或者代替孩子去經歷成長中笨拙和幼稚的階段,希望自己的經驗和幫助能使孩子少經歷挫折,直接過渡到成熟階段。可是父母愛你不明白,這樣的幫助和保護打亂了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過程,甚至可能使孩子的發育變得更慢。
  • 孩子到底要不要爬?兒童教育專家說:別拔苗助長影響孩子成長
    不論是身體增長速度,還是智力發育速度,家長們都會考慮自家孩子是不是比別人家孩子差。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使得很多父母會做出拔苗助長的行為忽視了孩子本身的成長速度,只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往前走。我們也希望大家引以為戒,了解清楚孩子本身的生長特徵,不要使用外力助推孩子,這是弊大於利的。如果想讓孩子快速的學會走路,也要讓孩子經歷從翻身到坐起再到爬站起的過程。爬行對於孩子來說極其重要,也是學會走路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我是拔苗助長的受害者
    不久前去附近的社區學院上藝術課才發現,可能,我也是拔苗助長的產物!比照藝術史課的輕鬆愉快,和風細雨,我知道在這件事上,我被拔苗助長了!拔苗助長的意思是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雖然應該盡一切可能避免這種現象,如果先天不足,又努力不夠,一個不會遊泳的人被一頭扔進深水,哪裡還有時間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慌不忙地、有機地、自發地成長?但被人揪住頭髮使勁往上長的感覺不會很好,在職場的某些感覺,就是被拔苗助長的窘迫。
  • 靜待花開還是拔苗助長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則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長大,陪著他(她)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待花開。」
  • 請不要再打著愛的旗號把孩子當寵物養了。
    路見一位家長大聲呵斥自己的孩子,對家庭教育的一點感慨: 當我們要求孩子耐心時,我們有沒有耐心的對待孩子;當我們要求孩子不要過度玩手機時,我們又有多少時間放在了手機上;當我們滿足著孩子的虛榮心,一件件名牌去裝扮孩子的時候,我們卻要他專心學習。他還是個孩子,是一個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正在成長中,摸索著學習人生的孩子,而我們,作為家長,本該是成熟的,自律的,是孩子的生活導師。
  • 拔苗助長VS嬌生慣養!一場關於該不該給孩子餵飯的大討論
    寶媽小樊抱怨道,「自家孩子吃飯就和打仗一樣,一點都不配合,這不吃那不吃的,時不時還要人追著餵飯!」寶媽婷婷聞言搖了搖頭,不厭其煩的勸說自己的好閨蜜「早和你說過了,讓孩子自己吃飯嘛!你餵不吃,就讓他自己吃,時間久了孩子就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