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寶級"平面設計師田中一光

2020-12-24 藝術中國

田中一光 (Ikko Tanaka) 臺灣著名舞蹈家林文中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就是一個人,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去決定觀眾離開劇場時的心情。對於日本設計界來說,田中一光無疑是這種人,這些觀眾甚至用這樣的語言去評述他的生平:他開創了一個時代,是他一人的巨臂,讓世界知道日本的現代設計。

田中一光 Ikko Tanaka

1930年生於日本,1950年畢業於日本京都美術學院,後與人合作創辦日本設計中心,1960年成為該中心的藝術指導,1963年成立了田中一光設計工作室。曾在」日本之歷史」大型博覽會(大阪)、」海洋文化」博覽會(衝繩)中負責整體設計,在日本Seibu藝術博物館、紐約Cooper協會、洛杉磯文化交流中心和巴黎Public博物館舉辦過個人展,曾獲得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銀獎、東京ADC(廣告聯盟)優秀獎。

田中一光是日本設計協會、 AGI(國際平面設計協會)成員,日本卓有成就的平面設計家,對戰後日本平面設計的發展有很大貢獻,在世界平面設計界中,佔有相當的地位。他把現代設計觀念揉和到日本傳統藝術中,作品帶有明顯的個性:優雅、素淨和單純,富有一定的表現主義色彩,設計語言簡潔洗鍊、意境清新、形式優美,在融合東西方傳統美學觀念與東西方文化特徵之間,有獨到的思路與手法,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視覺語言,以及鮮明的個性,在日本設計界掀起了一場對傳統精神的再創造運動。 

田中一光出生在日本的歷史故都–奈良,在京都完成學業,在大阪開始他的設計活動,而後遷居東京。這些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都市對他的創作活動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田中從兒童時代起就是個戲劇謎,學生時代也喜歡演戲,這些為他後來設計戲劇海報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在他的設計作品中,有著京都的雅致、大阪的現實感、以及古江戶的遺韻,從廣義上看,這些正是日本人傳統感情情結的結晶。

設計理念

一直以來,田中一光都作為一名使者,一方面將日本傳統文化融入到設計中去,讓全世界了解日本傳統文化,接受日本設計; 另一方面,他又將現代設計概念引入日本,振興了日本設計行業。無印良品則在生活的「基本」與「普遍」間尋得新的價值觀,在造型的「樸素」與「簡約」中塑造出了新的審美形式。

無印良品,無疑是為我們提供了高度的標杆和可供反省的鏡子。1980年代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鼎盛期,針對大眾過剩消費帶來大量浪費的社會現實,田中一光敏感地覺察到設計可以介入大眾生活發揮社會影響力的作用,從日常角度人手,倡導「資源循環再利用」,為企業提供了將設計轉化為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新方法,更從基本觀念人手向社會灌輸了「合適就好」的生活方式新理念,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影響。這種影響力隨著「無印良品」企業的不斷壯大,繼任者原研哉與時代並進的廣告更新,其範圍還在持續擴大。可以說,與那些海報作品相比,由田中一光一手策劃和締造的「無印良品」也許才是他一生最好的代表作,它實現了他提倡的「設計定要向社會發言」的理想。

藝術創作

田中一光在創作中格外注意視覺元素的表意功能,以臉作為表現對象的作品《日本舞蹈》,畫面以方塊等分,用幾何性等分的形狀,按理說是機械的、理性的,而田中在處理時卻把代表眼睛的兩個半圓同時向內側傾斜,這一斜就產生了表情,形成滿臉微笑的動的造型。嘴的大小兩個圓稍微一錯,就不僅與眼部的表情統一起 來,而且使眼部的半圓形和嘴的半圓弧形的統一節奏有一個裝飾音。長久地凝視這張臉,仿佛真能聆聽到佳人的鶯鶯細語。又如《第二十八回產經觀世能》,這張海報的造型處理方法,具有明顯的日本浮世繪版畫」大首繪」的遺風,這是不同門類藝術互相借鑑的高品位的作品。

《日本舞蹈》

通覽田中一光的作品,感受最強烈的是他大膽的想像和表現的洗鍊性。在四十多年豐富的設計活動中,他不斷追求新的發想,繼續這大膽的實驗。細看他的作品, 就會看到大和民族崇尚單純簡潔的藝術氣質,沒有那種羅可可式的繁瑣和纖巧,更具有一種原始的生命力,清澈渾樸,那種貌似不經意的隨意性,那種去掉了雕飾的淳樸,那種追求線與色面本身的量感和張力,那種超乎西方傳統的透視和素描意識,那種舉重若輕地寓對比色於平和,在田中一光的作品中隨處可見。

看了田中一光的書籍裝幀的成就,就會清楚地感到他既新穎又不失嚴格的秩序感覺。繼承了日本文化傳統中最優秀的部分、又大膽開拓出新表現方式的田中一光, 使我們明確地意識到:他的卓越,不僅是基於造型基礎,而且也是基於對歷史遺產的深刻理解。1904年日本的岡倉天心在聖路易斯的萬國博覽會,面對西歐的聽眾說了這樣一句話:」你們看到陰影就想起倫勃朗,而我們看到波光就想起了尾形光琳,田中一光的世界正是繼承了尾形光琳描繪的波浪的精細閃光,使其更加耀眼輝煌。

 

如果說設計者的宿命是不得不直面社會要求的話,那麼畫家的命運就比較輕鬆了,即使他的作品不被世人理解,即使在孤獨中摸索而百年後得知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而設計不論是標誌、商標還是海報、裝幀,都必須以明確表達僱主的意圖為前提。在平面設計展覽會展出的作品,有的沒有僱主,也就是說是沒有目的的作品,那只能叫技術性習作,而不是真正的設計活動,沒有僱主的同意就根本談不上設計活動。另一方面,完成了的設計作品,會迅速地受到社會廣泛的注意和評判, 即使是再優秀的造型,若得不到社會的承認,作為設計也是失敗的。也就是說要妥善處理僱主的苛刻要求以及大眾的批評,而且好要不斷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設計 主張,這需要有走鋼絲演員那樣的平衡感覺。

田中一光在他的每件作品裡都展示了新的想法,同時作為設計又是成功的。這正是來自於他的出色的平衡感覺,而支撐他的平衡感覺的是貫穿於他的所有作品中的高度的洗鍊化的表現。在設計世界中,象他這樣強烈地貫徹自己的主張,並創作了優秀作品的例子,是不多得的。



田中一光的造型藝術

朱鍔 <寫於2002年>

廣告海報屬於一次過的觀賞性藝術,專門做學問的單說,一般的人不會兩遍三遍地來回琢磨。它可以不必負載很深的哲理,但希望尋求與普通人最本質的情感溝通。生命的快樂和活力,是人性中最本質的東西,是作為生命主體的任何層次的人都可以感悟到的。

廣告設計與純藝術不同,純藝術求的是個性,廣告設計求的則是各個層次間的共性。實際上,人與人之間,即使是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年齡不同,也都會有作為人 的本質的理解與溝通。因此,作為廣告設計創作的前提,就是要努力尋找能使人相互溝通的東西。廣告是要人通過看來理解的,它的內涵必須以觀賞性作依託。廣告 設計藝術實際上是將一種文學語言轉換成圖像語言的藝術,在轉換過程中必須要建構一整套與內容相適用的視覺代碼,從而完成敘事體從文學表意到圖像表意的語言 變異。著名日本平面設計家田中一光先生,在創作中總是格外注意他作品中視覺元素的表意功能,先生手下的造型,始終是在介入內容,是在強化觀賞性的前提下完 成敘事的。

先來看一下以臉作為表現對象的作品《日本舞蹈》,畫面都是以方塊等分的,用幾何形等分出的形狀按理說是機械的那兩個半圓移成水平,則 為靜態狀。二是嘴:大小兩個圓稍稍一錯,就不僅與眼部的表情統一起來,而且使眼部的半圓形與嘴部半圓弧形的統一節奏有一個裝飾音,形成裝飾音的還有右上角藍色圓形,它與實體無關,只與造型的節奏有關。長久地凝視這張臉,仿佛真能聆聽到佳人的鶯鶯細語。

《日本舞蹈》
 

    還有《大阪水族館》上那條有趣的魚,這條可愛的魚單純到極點:一條彎彎曲曲的線就組成了魚頭和魚身體,身體裡六個小圓點,使魚身體充滿了張力 又富於裝飾性。魚嘴上的一塊好似魚身體的延長的綠色塊,似乎說明了這條魚的生命痕跡,同時又對魚的形象的節奏加以豐富。單純到極點,隨意到極點,自信到極 點又機智到了極點。

《大阪水族館》


再看戲劇海報《第二十八回產經觀世能》,畫面構圖大疏大密,極具緊張感。空白與紅色面形成的張力,造成極堅實的感覺,但大大小小各不相同、 互不串聯的色塊,又使這個人物具有一種紛披的靈氣。這幾張強調、誇張局部的海報的造型處理方法,具有明顯的日本浮世繪版畫「大首繪」的遺風,但其造型語言還是廣告設計,這是不同門類藝術互相借鑑的高品位的作品。

《第二十八回產經觀世能》

更多地細看田中一光先生的作品,就會看到大和民族崇尚單純簡潔的藝術氣質在其中反映得很純,沒有那種類似「羅可可式」的煩瑣和纖巧,更具有一種原始的生命 力,清澈渾樸。那種貌似不經意的隨意性、那種去掉了雕飾的淳樸、那種追求線與色面本身的量感和張力、那種超乎西方傳統的透視表現與素描意識、那種舉重若輕 地寓對比色於平和,都在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1968年創作的海報《札幌冬季奧運會》在布局上吸收了日本民間裝飾藝術經典「琳派」的風格,程序化地處理空間,表現雪山群的連線非常大氣自信,這是一種不能在同一視點看到的雪山群。靜止的山石部分由於錯落的弧形狀的排列,形成獨特的張力平衡著整個畫面,使無 意義的形成為有意義的處理,在造型上是變形的,在意識中卻又是現實的,形扭曲了而意識卻沒有扭曲,從而使得造型上的扭曲,成為一種幽默,一種機智。

《札幌冬季奧運會》(未被實際採用,但後來獲波蘭國際海報雙年展特別獎)

日本傳統造型意識在根本上可以說是繼承了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散點透視的造型意識。這種傳統造型藝術的透視、素描、色彩的獨特意識,與西洋在這方而的意識呈平 行狀,各擅一方,具有各自的合理性。它不同於西洋,是在二維空間中表現三維空間的幻覺,而是在二維空間裡重新去組合在三維空間裡能理性地認識到,從單視點出發卻看不完全的各個面,這種組合,形成了獨特的散點透視,構成了獨特的節奏和張力。田中一光先生的造型藝術就是這種傳統造型觀念所形成的心理結構裡一種獨特素質的表露,它既是傳統的,又是個人的,在某種意義上講還是現代的。這種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成功,在傳統與創新的關係上給我們以啟示:不能創新往往是因 為對傳統的不掌握,同時創新又是非常需要個人素質的。先生的造型觀念裡,十分強調形與色的造型功能,也更強調形與色在心理意識上的準確,這種造型藝術的特 點,是追求神似,這個神似的「神」,不是審美對象的「神」,而是審美主體心理感受的「神」。美是審美對象符合審美主體的心理結構。傳統,在先生手裡,不再 是一種點綴,而是作為一種氣質,進入到設計藝術裡。

面對田中一光先生的作品,能感知到的另一種重要事實就是整個空間都沐浴在斑斕的色彩裡。廣闊的暖色區域中各種調子通過各種造型實體和空間段落得以自由隨意地表現,色彩特有的視覺本能力量與誇張、強調局部的造型相結合,從而產生一種令人亢奮的視覺效果。具體的形,熱烈飽滿的色彩,這種處理幾乎完全剝奪了我們 對內容的關注而進入到一種對於一個特定空間的純情緒體驗中。這種強化性運用色彩的內在張力的造型,使得先生的作品即使在一瞬間也能給人以集中深切的印象。 《第八回產經觀世能》是一張戲劇海報,畫面上卻沒有一個戲劇人物的形象,原本從屬於書面的內容文字被提到了主要位置,能劇華麗斑斕的服裝色 彩裝飾著文字,此時的文字與色彩起到的已不僅僅是內容介紹的作用,而成為了一種意象。作為一個平面設計家,先生深知畫面對比色間的反差,畫面各部分間的關係,通過對明度、彩度以及清晰度的控制,會大大影響到觀者的心理感受;在色彩上做一定的強化處理會有利於表現作品所要強調的氣氛,從而可以集中觀者注意力的作用。觀世能系列海報作品就是通過對一種特定空間的充分營造,通過對形、色的整體強調,酣暢淋漓地重新以色彩造型構織了一個神似的能劇精神世界。

《第八回產經觀世能》

色彩造型是先生的偏愛,「脫雅求勢」又是先生的審美支點之一,以霸悍的名義脫卻風雅,告別矯情。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恢復了色彩造型作為廣告設計藝術手段的自由以及廣告設計的特殊規律性和純潔性。色彩在先生的作品中事實上已經使創作中的手段升華為目的。色彩作為一種形式手段的獨特力量被強化顯現,傳統空間造型 中僅僅服務於內容表現的因素,純粹地集中於可視性這一點上,從而誘導我們遠離經驗中的現象世界而進入設計家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剝奪我們的想像力,迫使我們 去關注造型空間本身的意味。《產經觀世能》系列海報中,戲劇本身的內容在這裡僅僅對創作提供了一個造型契機,一切與直覺無關的故事情節都被淡化,單刀直入地強調出那些在空間造型意義上富於可視性、表現性的部分,作品的主旨在這裡不是表現戲劇情節,而是要重建一種新的富於感染力的造型實踐體。

《第五回產經觀世能》

《第五回產經觀世能》便是極好的一例。作品在空間設計上努力尋求一種色彩的單純化和極度對比的造型構成。紅、黃、青、綠、紫這些對比色通過降低明度、提高彩度,被統一在一種沉重濃鬱的平和中,成為一單純的色彩空間,而能面具形象上的一切瑣碎的過渡都被捨棄,簡潔明了地以黑色出現在畫面,並與色面錯開,使能面具上半部出現一塊妙不可言的餘白,這塊餘白更多地是屬於心理層面的,起著調節情緒的作用,從五彩的宣洩之後,轉入向心式的收縮,並從視野中向深層後退, 進人靜觀。在一種超自然的靜止沉寂之中表現一種超脫人世深幽莫測和不可理喻的悲傷,從而使整體情緒走向內在。這樣,在純設計語言範疇中通過色彩的冷暖張弛、離心向心的空間化對比處理,形成情緒的空間感和深厚性,同時也產生一個整體情緒流中的間歇性節奏。與此,觀世能劇的講究以心傳心、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 精神世界也被一覽無餘地表現了出來。

從空間構成圖式上看,色彩造型在先生的作品中,已經成為一個有力的視覺符號,一個表現各種內在情緒的機會。是寫實的還是抽象的,是複雜的還是單純的 於此已不重要,設計家關切的是一種對內在的生命精神無言的洞察力和不可名狀的直覺。極力於要在設計的語言尺度允許範圍內運用各種造型因素去達到對於一種完 整的精神性世界的顯現。不斷強化和反覆出現的二次元的結構樣式,也使作品獲得了一種極為單純大方富有量感和沉思意味的視覺效果,讓觀者感覺到一種堂堂正正洋洋大觀的情緒。

結語

田中一光的能劇海報作品多以土生土長的日本傳統形象能面為基本設計要素,且對能面形象進行了精心設計,捨棄多餘的細枝末節,使其主題形象簡約明快,同時又達到神似的視覺效果。另外,他又將設計主題安排在嚴謹理性的方格骨格當中,通過色彩與虛實關係的中介作用把嚴謹的方格和自由的能面這些原本屬於正反兩極的造型統一到了一起,既是國際主義風格的再現又表現了東方的意境之美和神秘主義氣息,充分體現了設計家對平面語言的精妙把握。

 
 
《產經觀世能》系列能劇海報

田中的能劇海報繼承了日本傳統文化的精華,也吸取了現代派設計風格的有益養分並把其觀念融入到其中,開拓出了自己的獨特表現方式,最終形成了形式 簡潔、意境清新的視覺語言,呈現出濃厚的東方藝術氣息和鮮明的現代意識,是民族與國際、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的典範。他在融合東西文化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創造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視覺形象語言,是把日本平面設計帶入世界的傑出的平面設計大師。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智慧財產權。

相關焦點

  • 展訊|「特展」日本平面設計二巨匠:田中一光與福田繁雄「普展」新...
    日本平面設計二巨匠:田中一光與福田繁雄 【展覽主題】日本平面設計二巨匠:田中一光與福田繁雄【展覽時間】2019年6月12日—9月12日田中一光、福田繁雄二位是日本公認的設計「巨匠」,明治維新以來,作為深受中國古代文化影響的日本設計界,是如何面對西方文化的衝擊,從不適、彷徨、屈服、自省並突圍轉向消化西方文化,再造日本現代文化,在二戰後成長的兩位設計師身上體現的尤其典型,田中一光的文化自覺,福田繁雄的幽默自由,他們在傳統、現代主義、裝飾、商業等方面,為中國設計界提供了深入觀察日本設計極佳的角度。
  • 田中一光的設計,源於琳派美學的純粹初心
    而提到無印良品的創始人之一的設計師田中一光,可能大家就比較生疏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物質已然高度發達成熟,人們被物質的豐富牽引前行。在面對物質繁盛而精神日趨虛華,甚至在走向空虛荒蕪的迷茫風氣下,田中一光和西武百貨的老闆堤清二(另一個名字是辻井喬,是日本大創業家、大詩人、大作家,《異邦人》、《彩虹海角》是其代表作,曾擔任中日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在一次談話中,對日本當時消費行為的虛華過度,市場上充斥著物質過剩的浮誇與真實生活價值的流失,深感憂心。
  • 日本平面設計二巨匠:見證「日本設計與東方的覺醒」
    「日本平面設計二巨匠:田中一光與福田繁雄」展覽近日在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開幕。展覽聚焦田中一光與福田繁雄兩位日本戰後第二代平面設計師代表,透過他們的平面設計,呈現日本戰後對於自我身份的探索。隨著西方的消費主義文化在日本受到質疑,日本傳統逐漸醞釀成一杯蘊含鄉愁的大吟釀。
  • 日本海報背後的文化生活,英國現代版畫的原始魔力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的「田中一光與福田繁雄」以兩位老一代日本設計師的海報呈現圖像背後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倫敦杜爾維奇繪畫館則圍繞克勞德·弗萊特(Claude Flight)等人的版畫作品,尤其以油氈浮雕版畫為主,呈現20世紀30年代在英國興起的這一新藝術媒介。
  • 評展|日本海報背後的文化生活,英國現代版畫的原始魔力
    日本平面設計二巨匠:田中一光與福田繁雄展期:2019年6月12日—9月12日地點: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點評:展覽通過展現兩位日本戰後設計師的作品為我們呈現了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一個角落,對我們了解圖像背後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價值變遷提供了一種參考,同時在策展方面也體現了趣味性
  • 一定要認識的11位日本平面設計師,看他們如何將「民族性」 融入設計靈魂之中
    而以下這11位代表性的平面設計師,更是不可不認識的經典人物。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強調藝術是可以構建的。5.田中一光 Ikko Tanaka關鍵字:面與面的空間、傳統元素田中一光的設計核心是面和空間的關係,運用網格系統使畫面展現高度次序性和工整性
  • 日本平面設計大師永井一正海報風格演變
    二戰結束後,1951年(22歲)永井一正考入東京藝術大學雕塑專業,入學後,他對圖案專業的設計課程非常感興趣,卻因為申請轉系失敗而中途退學,隨後入職「大和紡織」,在其宣傳部門擔任一名平面設計師。1953年(24歲)加入當時被日本平面設計師作為最高設計團體榮譽的「日本宣傳美術協會」(簡稱「日宣美」)。
  • 揭開日本設計黑歷史!從臭名昭著的「山寨大國」到設計強國
    要知道,我們熟知的日本品牌背後,可都是牛逼的日本設計師在支撐!MUJI的田中一光、原研哉、深澤直人,優衣庫的佐藤可士和,服裝界的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普裡茲克建築獎目前產生的45名獲獎者中,日本設計師佔了8個!日本建築「三傑」:安藤忠雄、黑川紀章、磯崎新但在半個多世紀之前,日本還是「臭名昭著」的山寨大國。
  • 【設計師】田中一光:MUJI之父、日本「殿堂級「平面設計大師
  • 著名字體設計師小林章操刀,為東京造形大學修訂新校徽
    東京造形大學(Tokyo Zokei University)由桑澤設計研究所的創立者桑澤洋子於1966年創辦,是一所位於日本東京都八王子市的私立美術大學。
  • 他83歲,是日本國寶級藝術家:老天給我的時間不多了
    今年83歲的橫尾忠則,是日本國寶級藝術家。他的作品中,狂人般的風格奠定了他藝術先鋒的地位。自述   橫尾忠則   撰文   阿夢夢 橫尾忠則,前半生是平面設計師,後半生是畫家。
  • 本是日本普通小店,不斷在世界各大城市開連鎖,無印良品何處出眾
    有一次,他和設計師田中一光聊起了"MUJI"的概念。隨後,田中一光為無印良品設計出第一張海報,所使用的口號是"物美價廉"。1981年,堤清二繼續投石問路,在西友商場服裝賣場開闢無印的小專櫃,主營棉襪和圓領衫。田中一光這一年為無印設計了兩幅海報,其一曰"愛無華飾",其二曰"鮭魚就是一整條"。過去日本的鮭魚罐頭去掉魚頭魚尾,只取中間最肥美的魚腹。
  • 2020東京奧運會官宣一系列動態icon,設計師竟是武藏野的高材生!
    這73個圖標的形象由日本設計師廣村正彰(Masaaki Hiromura)完成,並由日本動態設計師井口皓太(Kota Iguchi)製作了動畫效果,以完整的動作模式來展示每個運動項目。圖標從白色背景中以碎片的形式出現,展示一部分動作流程後,暫停片刻,然後繼續完成運動項目展示並以碎片化形式消失,回到最初的空白幀。
  • 【大學介紹】大阪大學:日本的社會經濟學研究中心
    01大阪大學(おおさか だいがく),簡稱阪大(はんだい),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大阪府的國立研究型綜合大學阪大是世界免疫學重鎮,綜合實力日本第三,大學招生規模為日本之首。知名出身者包括SONY創辦人盛田昭夫、日本首位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國民作家司馬遼太郎、漫畫家手塚治虫等各界名流。此外,日本最初的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及克拉福德獎得主皆為阪大校友。02
  • ...平面設計師,近300幅珍貴海報原作,海外最大規模日本平面設計展...
    北京 海外最大規模日本平面設計展上海站 成都站,深圳站圓滿閉幕,第四站我們決定-去北京!北京站不僅有全部作品的展出,珍貴原版海報的售賣,同時以Online Talks的形式讓更多的朋友與日本設計師交流學習,日常便利店也將入駐展館。
  • 日本品牌在紐約傳遞印度手工藝?三宅一生在想些什麼
    同時HeeT和英語中「Heart」發音相同,體現品牌從心出發關注日本高品質與傳統紡織工藝。而HeeT發音也與日語中「Haath」(手)發音相近,體現了日本風格手工藝和印度工藝結合的理念。
  • 平面設計師福田繁雄去世
    《紐約時報》報導,日本具有影響力的平面設計師福田繁雄ShigeoFukuda90於1月11日在東京去世。生前,藝術家擅長於用極簡圖案,設計了很多反戰和環保的海報。他在美國的設計師中也非常受歡迎,1982年出版的VisualIllusion,成為全美設計師的視覺教科書。雖然他也接手商業活動,但大部分作品都是對社會與文化的關注。他曾為1970年大版世博會設計了官方海報,1980年,為國際特赦組織設計的海報頗具諷刺性,畫面上,一隻緊握的拳頭纏繞著金屬線。他也是1967年保羅·蘭德在紐約IBM畫廊組織的展覽的主角,IBMlogo的設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