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面設計大師永井一正海報風格演變

2020-12-16 藝術中國

    永井一正是日本平面設計師大師,針對其海報設計作品展開圖像研究,發現其海報設計風格幾經演變,且演變過程是緊跟時代發展的,從60、70年代的抽象幾何風格開始,逐步演變到80、90年代的意象手繪風格,最終形成90年代末的禪意空寂風格;這種風格的演變,說明永井一正是一位對設計本質不斷進行深入探索的思辨者,也是一位能將日本傳統與西方文化很好地融入在海報作品中的集大成者。

一、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出於其戰略聯盟的考慮,為扶持日本發展投入巨額資金,使日本經濟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恢復,在日本經濟、產業、文化相繼復甦的同時,設計領域也帶來了西方各種藝術思潮和風格,這讓本來在二戰前沒有受到廣泛重視的藝術設計領域得到了發展的機遇。在當時的日本平面設計界,設計師們熱衷於對西方藝術流派的了解與學習,並從中獲取有益於本土平面設計發展和創新的設計理念和手法,基於日本民族的自身特點,早期對日本平面設計發展影響最大的是俄國構成主義與荷蘭風格派,無論是構成的設計理念,還是幾何化圖形和極簡色彩的運用,以及充滿理性和邏輯性的版式編排,都正好契合了日本在傳統藝術文化中對於幾何圖形和縱橫線條的喜愛。


受到西方藝術流派以及日本平面設計領域流行趨勢的影響,永井一正的海報設計風格也是從順應當時日本平面設計潮流的幾何風格開始,把西方的設計理念和日本傳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到20世紀80、90年代己趨於成熟,再到創造出他自己的具有獨特日本傳統特色的海報設計,其整個海報創作風格演變都與日本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同步,也可以說永井一正的海報設計是日本平面設計一個時代的產物。


二、個人簡介


圖1 永井一正

永井一正(Kazumasa Nagai,1929~,見圖1),1929年出生在日本大阪市,他有個不太安定的年少生活,由於父親當兵遠赴戰場長時間了無音訊,家鄉被空襲燒毀,當時還是國中生的他,只能離開家鄉大阪到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火車站當行李搬運工,開始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裡過著農夫般的生活。二戰結束後,1951年(22歲)永井一正考入東京藝術大學雕塑專業,入學後,他對圖案專業的設計課程非常感興趣,卻因為申請轉系失敗而中途退學,隨後入職「大和紡織」,在其宣傳部門擔任一名平面設計師。1953年(24歲)加入當時被日本平面設計師作為最高設計團體榮譽的「日本宣傳美術協會」(簡稱「日宣美」)。1960年(31歲)與龜倉雄策(1915~1997)注1、田中一光(1930~2002)注2、橫尾忠則(1936~)注3等一批設計師一起創立了株式會社「日本設計中心」。[1](P.38)在1966年(37歲)完成衝繩海洋科學博覽會和札幌冬季奧運會的系列設計之後,永井一正逐漸地成為「日本設計中心」的核心人物。

在永井一正的整個設計生涯中,他出色的設計天賦和踏實的工作作風,使得他的設計作品能夠多次在各類設計大賽中獲得殊榮,如日本藝術文部科學大臣獎、布爾諾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金獎、莫斯科國際招貼廣告三年展最高獎、墨西哥國際招貼廣告雙年展第一名等等。[2]同時,他的作品還被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富山縣立近代美術館、姬路市立美術館等地收藏。

早在永井一正22歲剛進入「大和紡織」工作的時候,當時的他卻是一個連直線都畫不好的零基礎學員,還不能完全獨立地完成設計任務,他只能大量地進行設計實踐,多向前輩學習,並從中積累和完善對平面設計的理解。在他最初的設計稿中,可以看見由形態各異的線條和形狀組成的圖案,這種圖案很容易讓觀者感到困惑,但通過結合其設計主題,卻又能夠明白永井一正具體想要表達的設計內涵。永井一正這種無束縛式的設計表現手法,與他沒有受到過科班教育有著一定的關係。日本著名設計師橫尾忠則也曾經寫道:「他現在也經常創作不知道是好還是壞的作品,這應該是他無法被既有概念制約的變革思想的展現」。[3](P.147)如今,雖然永井一正在當今日本平面設計界擁有著很高的地位,但他在設計上喜歡不斷地進行新的探索與嘗試,這讓其海報創作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這種探索與嘗試是一個非常需要勇氣和冒險精神的,同時,也讓人們驚嘆永井一正那持續的設計創作能力。

三、永井一正海報風格演變

永井一正的海報設計表現形式有著多次的周期性蛻變,從上個世紀60、70年代的幾何抽象風格的海報設計,到80、90年代意象手繪風格的動物主題海報設計,再到90年代後期以生命(LIFE)為主題創作的一系列禪意空寂風格海報,都反映出其在不同時期對藝術的不同領悟。


1、抽象幾何風格的宇宙世界

20世紀60、70年代(30歲至40歲)是永井一正海報設計創作初期,此時永井一正受到龜倉雄策抽象構成思維影響,海報呈幾何抽象風格,簡單來說就是將海報設計的主體用一些不具備客觀意義的形象表現,將這些形象以純粹的幾何形態、運用點線面去創作出來。[4]永井一正這個時期的設計手法是將表現的物體抽象化,簡化物體固有的具體形態,使用各種直線、曲線集合成抽象化的構成形態,或者使用圓形、三角形、方形等基本幾何形組成的色塊來進行構成設計。

其海報表現的主題通常是宇宙,意圖將幾何細線抽象排列成規律性或無規則的律動形式(即邊緣錯視),以表現出強烈的耀眼效果,再通過運用光效應來塑造畫面的深邃和縱深效果。在1966年(37歲)為「時間生活」(「TIME LIFE」)公司創作的《生命科學圖書館》系列海報中(見圖2所示),畫面主體是一個抽象化的幾何橢圓形,它是由海報中心向外發散的線構成,有著明確的指向性與速度感,就像人的智慧之光自內向外發射出去,能迅速地將觀看者的視線吸引並鎖定到畫面的中心點。

整個系列海報空間的底色色彩採用大面積的深色與圖形的純色產生律動般的對比,加強海報畫面的層次感,讓人直觀地感受到宇宙空間的無限性,正如他自己對這系列海報的講解一樣「具有生命的深沉空間是寂靜無聲的」。[3](P.34)在海報作品《世博會』75》中(見圖3所示),圖底海平面的攝影圖片很真實地呈現出大海的平靜,說明這時候的永井一正能夠嫻熟地將攝影技術運用到設計中去。海報中波浪的表現是由浪花紋樣結合長線條與圓形組合而成,並通過自下而上重複疊加的方式產生大海波瀾起伏的視覺效果,與圖底平靜的大海影像產生強烈的對比,更加突出畫面主體波浪的衝擊感。而在海報作品《日本古典表演藝術》中(見圖4所示),畫面底部由弧形色塊重疊成山丘的模樣,色塊中鋪滿了櫻花的花瓣,上密下疏,產生櫻花花瓣落英繽紛之感。採用黑色為底色,畫面中月球圖案的位置很好地營造出宇宙浩瀚廣袤的視覺效果,三根縱向牽絆著櫻花圖形的細線將底部的色塊與畫面中的宇宙空間銜接起來,並產生畫面左右均衡的安定感,這樣的設計手法,加強了設計作品的層次感,使整個畫面流露出東方的古典韻律之美。


圖2《生命科學圖書館》1966年


圖3《世博會』75》1972年


圖4《日本古典表演藝術》1981年

2、意象手繪風格的動物世界

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55歲至70歲)正是永井一正藝術創作的成熟時期,這時候的他在創作上開始轉向自己偏愛的風格,從幾何抽象風格逐漸轉向具有東方傳統美學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意象手繪風格。永井一正很喜歡東方傳統藝術,他喜歡中國宋代院畫、宋代山水畫的線條以及江戶時代畫家俵屋宗達(生卒年不詳)注4和尾形光琳(1658~1716)注5的風格,喜歡那種運用線條非常獨到,接近於寫實但又不是寫實的意象感受。[5]他將中國藝術元素和日本傳統元素融入到其創作中來,這個時期的海報已經看不到永井一正過去的那種抽象化幾何圖形和浩瀚深邃的宇宙空間,而是運用在東方傳統文化中常常表現吉祥寓意的動物圖形作為畫面主體進行創作。從之前運用抽象線條或者幾何圖形的表現手法,逐漸轉化為運用具體形態來表現動物的圖形和象徵意義,以表達人與自然萬物之間的和諧同一關係。

以1987年(58歲)《日本》主題海報(見圖5所示)為分水嶺,海報以手繪蘭壽(日本金魚的一種)與水紋、花與月的紋理來呈現日本傳統美與現代性。蘭壽的形態被各種日本傳統裝飾性紋樣拼貼而成,它的姿態樸素且舒緩,乍看上去可愛且幽默,但兩隻眼睛不管觀看者在哪個角度都能感受到它在凝視著你。再看永井一正《我在這》主題海報(見圖6、圖7所示)是他從80年代後期(55歲左右)開始創作的系列作品,圖底中心的橢圓很好地完成了對畫面的框架構圖。畫面借用動物的多樣性,將本是在食物鏈對立的兩類動物作為創作主體,通過異質同構的手法,將兩類動物塑造在同一個橢圓形中,因為被並置和對立而產生著互動。它們雖然都張開了嘴,露出了滿嘴的尖牙,但是它們的身體卻始終保持著距離。它們看似互相進攻的肢體,卻都拿著一束具有和平象徵意義的柔軟植物。這個時期的海報用色純度不再如同幾何抽象時期那樣飽和度高,而是使用一些相對柔和的低純度顏色。

永井一正這樣手繪動物並不是為了展示動物可愛的一面,而是為了說明動物的存在不一定單是對抗和爭鬥,也可以通過力量的抗衡達到統一共生。這系列作品表達了日本民族以物我同一、物我互滲的方式來認識和對待自然——物即是我,我即是物,以己度物,以物喻人,持續呈現了關於生命的主題和對生物間共生的思考。[1](P.39)


圖5《日本》1987年


圖6《我在這》系列之一1992年


圖7《我在這》系列之二1992年


3、禪意空寂風格的生命世界

永井一正從90年代末(65歲左右)開始的創作風格變化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在他進入意象風格創作領域之後,並沒有停下他對藝術探索的腳步。到本世紀初,他的設計創作不再是單純以意象風格為重點,而是將更為鮮明的情感注入以《生命》為主題的海報創作之中,其中包含了關於生命、生活、生物等等各種設計主體的表現,創作主旨逐漸開始與日本「空」、「寂」的禪宗思想相契合,主張「少即是多」,創作手法多運用留白的方式,畫面寧靜,色彩素雅,蘊含著日本式的空寂之美。相較之前單純的動物類圖形構成,海報創作主體更為靈活,陸續開始將昆蟲類、植物類以殘缺或透疊的方式構成設計主體。

在海報《生命2005》(76歲,見圖8所示)中,整個畫面只出現一個殘缺的天鵝頭像,其左側頭部的三分之一消失,使其輪廓不完整,只留下天鵝左眼的外部輪廓,但在視覺感受上,按照格式塔原理,人們的視覺體驗卻能自動將其補充完整。而在海報《日本招貼的今天:蘇黎世》(見圖9)中,是以移花接木的圖形創意手法表現作品,其創作手段是由其他設計元素替代部分圖形,但最後會組成一個完整的輪廓造型。如圖8所示,該海報主體是一隻直立的丹頂鶴,其雙腳由一枝豎直的牡丹花替代,綻放的牡丹花形似展開的雙翅,背景的紅色圓形代表著日本的國度,丹頂鶴與牡丹的寓意是長壽和富貴,整個海報表現出東方傳統的古典美,也很好地契合了海報主題。

永井一正在這個時期還喜歡將與生命有關的文字運用在海報設計中,有些文字運用平塗的手法透疊在圖形之上,每個字母有著大小和位置的變化,筆畫粗細也不一樣,將文字圖形化,有些文字是使用很細的筆畫,用鮮豔的顏色去表現,這樣的方式一般用於文字在畫面比例較少的時候,能將文字凸顯出來。

海報《生命2013》(84歲,見圖10所示)就能看出近期永井一正對各類元素的綜合運用能力,海報中有人類、動物、植物,圖形都採用平面化裝飾表現手法。動物圖形中充滿獨特的裝飾紋樣,其尾部寫著「生命」的風箏在左右著動物的走向,旁邊比肩飛行的羽人上騎著一隻猴子。畫面中的植物告訴我們正確的風向,「生命」文字與生物體呈同一方向編排且與植物的風向相反,表達了他們逆風而上的決心,這是一種對頑強生命的歌頌。


圖8《生命2005》2005年


圖9《日本招貼的今天:蘇黎世》2006年


圖10《生命2013》2013年

三、結語

永井一正從20世紀50年代進入平面設計領域,一直到現在還在不斷地創作出新的作品,他這種對設計持續不斷地探索與執著讓人欽佩,也可以說他是現代日本平面設計領域不老的常青藤。仔細研究永井一正的海報設計作品,能夠明顯地感受到他創作風格幾經演變,從起初運用最簡單的點線面構成抽象的宇宙景象,到用意象手繪風格塑造蘊含東方靈性的動物圖形,再到90年代末用禪道空寂的設計手法表達「生命」主題。永井一正是一位非科班出身的設計師,初始對設計的困惑,使得他在設計實踐中不斷地對設計本質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這種探索的過程便直觀地展現在其作品風格的變化之中。雖然他的海報設計風格一直在變化著,但在變化的背後,始終都飽含著永井一正內心的堅持——更好地將他欣賞和喜愛的東方傳統元素融入海報創作之中。這種始終如一的追求源於他對日本傳統文化中崇尚自然、熱愛生命的禪道精神,也契合了人與自然和諧一體共生共息的永恆真理。

永井一正在日本平面設計領域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沉浸並活在自己的設計之中也許是他成功背後的必然,正是他一生對日本平面設計事業的孜孜以求,才呈現給人們永井一正海報作品的精緻和多變。欣賞永井一正的海報設計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對藝術創作永不熄滅的熱情,感受到他創作風格的與時俱進,感受到他禪意空寂的自我提升。

注釋

注1:龜倉雄策:Yusaku Kamekura(1915~1997)出生於日本新瀉,是日本在二戰後成長起來的第一代平面設計師,是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影響了日本乃至世界範圍的海報設計風格。[6]

注2:田中一光:TanakaIkko(1930~2002)生於日本的歷史故都奈良,對海報、裝禎、標誌、字體、展示等設計都有所涉及,在海報領域的成就尤為突出。[7]

注3:橫尾忠則:Tadanori YoKoo(1936~,)出生於日本兵庫市,是日本戰後平面設計師的代表之一,同時也是藝術家、作家,年輕時曾出演過電影。

注4:俵屋宗達:(生卒年不詳)出身於上層的町眾(都市中的富商階層),年輕時從事經營裝飾物品的繪屋,「俵屋」即是他繪屋的名號。擅長於線條表現,強調對生命力和動感的體現。[8](P.88)

注5:尾形光琳:Ogata Kren(1658~1716)他出生在京都高級的和服商家庭,後來因為家道中落而成為職業繪師。尾形光琳是宗達藝術的繼承者,畫風文雅,富於日本民族所具有的敏感細膩的性格,創造了典型的日本美樣式。[8](P.88)

參考文獻

[1] 鄧超群.永井一正海報圖形創意淺析[J].河南:美與時代(上半月),2009(2):38.

[2] 出自:百度百科→永井一正簡介

http://baike.baidu.com/ view/3550936.htm?fr=aladdin

[3] 永井一正:Kazumasa Nagai Design Life 1951-2004[M].臺灣:磐築創意有限公司,2013:147.

[4] 吳衛.平面構成(圖說本)[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16.

[5] 靳埭強.長青的創造者永井一正[J].浙江:包裝世界,2000(2):41.

[6] 厲璋.日本現代設計之父——龜倉雄策海報淺析[J].四川:中國科技博覽,2009(36):256.

[7] 張曼華,吳衛.田中一光的能劇海報藝術特徵探析[J].湖南: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04.

[8] 仝朝暉.宗達、光琳與近代日本畫的裝飾性[J].北京:裝飾,2013(1):88.

圖片出處

《永井一正的海報生活(POSTER LIFE)1957—2014》

作者:黃奕羽 吳衛

(湖南工業大學 包裝藝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相關焦點

  • 日本平面設計二巨匠:見證「日本設計與東方的覺醒」
    「日本平面設計二巨匠:田中一光與福田繁雄」展覽近日在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開幕。展覽聚焦田中一光與福田繁雄兩位日本戰後第二代平面設計師代表,透過他們的平面設計,呈現日本戰後對於自我身份的探索。隨著西方的消費主義文化在日本受到質疑,日本傳統逐漸醞釀成一杯蘊含鄉愁的大吟釀。
  • 一定要認識的11位日本平面設計師,看他們如何將「民族性」 融入設計靈魂之中
    4.永井一正 Kazumasa Nagai 關鍵字:縱橫線條、傳統裝飾永井一正擅長在簡單的縱橫線條之中找到合理的因素,輔之以攝影,充分展現出深厚國際主義風格的設計特點。」,也被譽為「五位元一體的視覺創意大師」。
  • 日本平面設計大師中島英樹 設計作品恍若「謎題」(組圖)
    中島英樹於1995成立設計公司,1999年出版作品集《再生》,並於同年與坂本龍一、ShigeoGoto及NorikaSora一起成立「代碼」組合,曾經獲得藝術指導俱樂部5項金獎與7項銀獎、布爾諾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書籍類優秀設計獎、芝加哥雅典娜優秀設計獎等在內的一系列國際設計大獎
  • 2020東京奧運海報:平面設計闡釋體育精神
    創作者:陳修(Theseus Chan)創作者:大竹伸郎海報設計是平面設計中十分傳統的領域,隨著媒體的多元化發展和信息量的迅速增加,如何用東方的視覺語言,在這個傳統領域中講述新的故事,是所有設計師正在面臨的挑戰。
  • 日本留學平面設計專業申請條件及大學推薦
    日本在設計方面,如建築、平面設計、裝幀、字體、工業設計等方面都很出色,也誕生了一大批設計領域的大師。這些年也不乏很多學設計的同學選擇赴日留學深造,本文蔚藍留學網老師為大家帶來日本留學平面設計專業申請條件及大學推薦,希望有所幫助:平面設計其實就是以「視覺」作為溝通和表現的方式,包括:海報設計、標誌設計、VI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設計、網頁設計、界面設計、字體設計、插畫設計等。
  • 國內規模最大 參展陣容最強 日本平面設計展在深開展
    展廳內部分藝術海報據悉,本次平面設計群展邀請到15位日本著名平面設計師出展,其中有6位日本殿堂級設計獎項「龜倉雄策獎」獲得者。本次展覽在800平方米的展廳內展出了300多張珍貴海報與書籍,是目前國內規模、參照陣容最為強大,出展數量最多日本平面設計群展。
  • ...平面設計師,近300幅珍貴海報原作,海外最大規模日本平面設計展...
    北京 海外最大規模日本平面設計展上海站 成都站,深圳站圓滿閉幕,第四站我們決定-去北京!北京站不僅有全部作品的展出,珍貴原版海報的售賣,同時以Online Talks的形式讓更多的朋友與日本設計師交流學習,日常便利店也將入駐展館。
  • 世界平面設計系列:日本
    「製作日文字體耗時耗力,」Ryan Hageman說,「正因為這樣,其實沒有現成的和富有表現力的字體可供選擇……對於海報和書籍封面而言,單純寫幾個日文比創建一個完整的字體要簡單很多」。這種字體通常是為每個項目自定義創建的,所以通常而言,它在設計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 六招看破日本海報設計的套路,看完你還覺得海報設計難麼?
    日站君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海報設計師是怎麼通過六招套用平面基礎(乾貨)進行海報設計的。 第二招 特異 我們再看下一組海報作品,這組海報作品運用了基礎平面設計中的「特異」(即在一個完全相同的視覺元素中突然出現一個不一樣的,那個與眾不同的,就是設計師想要表達的核心內容):
  • 觀察與思考是平面設計的「源頭活水」
    日本設計大師U.G.佐藤的家在東京的神樂坂。走進一條小巷很容易發現那裡距離他的工作室不遠。在街邊的一個理髮店的櫥窗設計中發現了U.G.佐藤標誌性的一個作品。果然不遠處,一棟三層小樓就映入眼帘。U.G.佐藤的工作室外牆用充滿童真趣味的小花裝飾,讓人無法錯認。
  • 這些優秀的海報設計,你分析過嗎?
    06、瑞士平面設計風格海報 這組海報設計利用瑞士設計風格中對色彩的技巧性使用,第一組以色塊疊加為主,第二組以三角形喜歡用平面構成進行設計,利用立體幾何圖形,復古字體,以及自然元素的應用,這組海報給人感覺時空穿越、直擊靈魂、安靜寧謐而質樸的設計。
  • 平面設計師是如何快速設計出一張合格的海報的?
    作為一名平面設計,DM單、名片、畫冊、雜誌、海報等是經常要做的,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一個平面設計師怎樣才能快速的設計出一張合格的海報?2、確定風格根據不同的目的、用途、載體,選擇不同的視覺風格。這一步大致思考就行。然後瀏覽大量的案例。選出借鑑學習方案,做到海報在視覺的心中有數。
  • 紙上的舞臺——第二屆表演藝術海報設計國際邀請展
    新藝術是一種以感覺性、有機曲線與非對稱架構為主要特徵的裝飾風格。  從一戰到二戰期間,包括戲劇海報在內的海報藝術無可避免的被打上了戰爭的印記,這期間的表演藝術海報由於處於特殊的歷史環境,所以大部分在風格和設計手法上都具有戰爭年代特色。
  • 他是世界三大平面設計師之一,為何被譽為平面設計界的教皇?
    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Sketchbook 海報》   德國的岡特·蘭堡、美國的西摩·切瓦斯特以及日本的福田繁雄被稱為「世界三大平面設計大師
  • 中國留學生勇奪日本平面設計最高獎全場大獎!海報背後的社會意義...
    中國設計,必將會越來越活躍在世界舞臺上!——日站君相信一直關注著日站君的小夥伴們,對象徵著日本平面設計最高水平的「JAGDA大獎」已耳熟能詳啦。而JAGDA大獎,還有一個針對學生群體的「JAGDA國際學生海報獎」獎項,每年都會選出最具設計藝術及意義的作品進行表彰。
  • 深圳平面設計40年
    比如,「平面設計在中國」展的評委均由國際知名設計大師擔綱,僅92、96兩屆,評委陣容即有石漢瑞(Henry Steiner,奧地利)、靳棣強(中國香港)、陳幼堅(中國香港)、餘秉楠(中國北京)、王建柱(中國臺灣)和尤惠勵(加拿大)、靳祈島(澳大利亞)、米雪·布維(法國)、松井桂三(日本)和安尚秀(韓國)等,均為蜚聲國際的全球知名設計師,展覽作品更在日本、法國、韓國進行國際巡展,成為國內平面設計力量在國外的首次集體亮相
  • 展訊|「特展」日本平面設計二巨匠:田中一光與福田繁雄「普展」新...
    這是留給戰後日本第二代設計師的命題。隨著西方的消費主義文化在日本受到質疑,日本傳統逐漸醞釀成一杯蘊含鄉愁的大吟釀。永井一正、粟津潔、田中一光、勝井三雄和福田繁雄等,成為日本戰後第二代平面設計師的代表。什麼是日本?成為什麼樣的日本人?日本的設計與自我設計成了他們最關鍵的命題,於是多樣化、批判性、個性化成了新的趨勢。用田中一光的話說,這是日本「設計的覺醒」。
  • 二〇一九日本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畢業展!
    From:株式會社so(ID:so-lab)*因作品數量巨多,此文章只節選了一部分作品,排名不分先後日本幾大美院每年的畢業設計都吸引著學界和業界的目光,也可以說他們的想法和對於設計的感受,大概會左右著日本未來的設計風向。同為設計專業,與國內相比,日本設計專業的學生們與國內有哪些異同,通過武藏野、多摩、女子美等日本美院的畢設也能略知一二。
  • 每日乾貨丨從原研哉的設計理念裡學習海報設計
    我寫的這篇答案,是出於某一位平面設計界的大師的敬仰,他的每一張海報我都琢磨過很長一段時間。這位大師是原研哉。提及平面設計界的大師,原研哉是其中我最敬仰的一位,我非常喜歡原研哉的設計作品,他的設計既簡單卻蘊含豐富的情感。每當我們談及原研哉的設計理念時,總會談及到「白」、「觸知」和「容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