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乾貨丨從原研哉的設計理念裡學習海報設計

2021-02-20 太火鳥科技


▌本文轉載自互禾文創 圖片來自網絡

首先,這是一個跑題的答案

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描述時,感覺是題主在向大家尋求一個方法,這個方法能讓題主設計的海報達到大師的水平,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恐怕是沒這個能力,也沒那個資格去「切合題意」了。我寫的這篇答案,是出於某一位平面設計界的大師的敬仰,他的每一張海報我都琢磨過很長一段時間。

這位大師是原研哉


提及平面設計界的大師,原研哉是其中我最敬仰的一位,我非常喜歡原研哉的設計作品,他的設計既簡單卻蘊含豐富的情感。每當我們談及原研哉的設計理念時,總會談及到「白」、「觸知」和「容納性」。雖說讀過不少原研哉關於設計的著作,也反覆地琢磨過原研哉大師的作品,可還是用了很長的時間才把這些模糊的概念轉化為清晰的認知,那麼在這篇答案裡,就以如何解懂大師的設計理念,和大師又是如何將其運用海報設計上的問題?我來談一談自己的理解,來回答題主「大師是如何設計海報」的問題,本文若有不足之處,還望海涵。

1.還原色彩的本質

在理解大師是如何設計海報之前,我曾經思考一個問題,在大街上這麼多的商業海報,它們都運用著大量高調的色彩依然無法吸引我們,反而原研哉的海報那大量的留白,卻更能觸動我們的神經,這其中的道理是什麼?


傳統的色彩教學告訴我們,色彩會傳情緒。比如在上圖中,上面的文字描述了白色會傳遞哪些情緒,但是我們就盯著上圖的白色看,真的會感受到下面描述的情緒嗎?其實我們心裡非常清楚,我們根本就感受不到任何的情緒。這是因為,我們所看到的色彩,並不是它們原本的的樣子,還原色彩在人類心理傳遞情緒的過程,就會發現,色彩原本是擁有著它們各自的「載體」的,比如我們在外面會看見「白雲」、「藍天」和「綠葉」,這其中「雲」是白色的載體、「天」是藍色的載體以及「葉」是綠色的載體。但是工業卻把它們從原本的載體中剝離出來,變成一個個用編碼合成出來的色彩,而這些失去了載體的色彩是無法傳遞真正的情緒的。我們所能在現代海報裡感受到的情緒,都只是被重新定義了的情緒,把色彩變成標準化的工業產品,比如藍色定義為「憂鬱」、白色定義為「高貴」等等... ...試問當我們抬頭看藍天白雲的時候,會感受到憂鬱和高貴的情緒嗎?脫離了載體去談論色彩的情緒時,已經異化了人對色彩最原始的感受。

還原色彩的本質,就是讓色彩回歸載體中來,舉個例子,看上圖。左右兩邊同樣都是白色,哪一個會更讓你感受到溫暖、親切的感覺呢?我們的視覺更傾向於右邊的「白色」更能傳遞出溫暖、親切的感覺。這是因為我們把色彩又重新注入了「載體」(布料)中,我們可通俗地理解「載體」就是一種肌理。這種肌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視覺元素,我們在感受在自然中的色彩傳遞的情緒時,是色彩伴隨著肌理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因為我們在觸摸著布料的質感,大腦會浮現溫暖、親和的感受,這是記憶中的一種「觸知」,最終通過色彩,在視覺上把情緒傳遞到我們的心裡。

這時我們再反觀原研哉的設計作品,這位大師是怎樣運用「白」來傳遞豐富的情緒的,見下圖

再看一組封面設計的「白」。

引用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

「白」不是白的。是讓白得以誕生的是一種感受白的容納性。所以我們不是去尋找白,而是需要搜尋一種能感受白的感覺方式。

通過上面的作品能感受到,原研哉的「白」色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色彩,大師把白色通過不同的質感來表現出不同的情感。而白色能通過怎樣的載體(肌理)來表現它的情緒,就是白色的「容納性」。這就是大師異於我們的地方,設計不只是傳遞色彩,更重要的是傳遞色彩中真正的情緒。

對這位大師設計理念的總結:一個簡單的色彩在不同的肌理的表現下會傳遞不同的「觸知」,不同的「觸知」會傳遞不同的情緒,這些感受共同組成了色彩豐富的「容納性」。

2.不僅僅只是極簡

很多人在討論原研哉的設計時,認為這位大師的設計是一種極簡主義的表現。

我個人認為,這不僅僅只是極簡,原研哉的設計與主流的極簡主義設計有著很大的不同。我做一個例子給你們看。


左邊是原研哉原本的設計作品,右邊是按照極簡主義風格仿製,只是把主體物扁平化,讓它更像是極簡主義的風格了,可是對比一下,右邊的設計相對與原作中,傳遞給你的那種感覺已經消失不見了。

這是因為,極簡主義給我們傳遞的只是一種形式感,只是為了適應當今處在複雜的信息流中的人類對視覺的的需求。

而原研哉的「極簡」,是把我們的目光又重新聚焦在事物的本質,傳遞的是一種「自然」的情緒。而這種情緒,是通過主體物的鮮豔的色彩和那精緻的肌理中表現出來,所以一旦沒有了那個「載體」,那種情緒就失去了。

因此在海報的設計,我們在追求極簡和傳遞信息的同時,是否思考過海報傳是否真的能傳遞出情感?又能不能讓你的觀者產生共鳴?這就是我們向這位大師的學習到的最重要的一點:

「把觸覺通過視覺傳達出來,讓觀者真正能感受到色彩中的情緒」

3.細節中傳遞情緒

以上解讀完了設計理念,我們又如何運用在海報設計上,除了在色彩上還原現實複雜的紋理來傳遞情緒,還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其實是有的,方法非常地多,我就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floresta甜甜圈的系列海報:


這是日本的一個以純天然無添加為理念的甜甜圈品牌,上圖是它某一系列的海報,一個以純天然為理念設計的海報,肯定是希望能給觀眾傳遞純天然的感覺,我們看這組海報的配色,把它的色彩模型提取出來看,似乎和「純天然」並不沾邊,,但這系列的海報卻依然能人一種很強烈的情緒,那種清新自然的感受。這又是怎麼做到的,如果我們仔細地觀察這組海報,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細節,海報上的色彩部分,都伴隨這一種雜質存在,看下圖。


而這種雜質,我們可以看作是一種「髒」,我們過去感受到工業社會提取的色彩,因為缺失了載體,顯得非常的「乾淨」。而這一系列的海報,用了類似「灰塵」一樣的肌理,把色彩的原本的「髒」又重新表現了出來。海報的色彩以這種「髒」作為載體,把色彩中「自然」的情緒,傳遞到了觀者眼中,這就是這一系列海報的精彩之處。正是這一個簡單的細節,傳遞出了海報中最核心的感受 - 「自然」


相關焦點

  • 原研哉:「再設計」一個「家」
    有不少是學習設計的學生或從事專業工作的設計師,後進場的觀眾只能在過道和講臺兩側席地而坐,「有幸」坐在講臺的粉絲顯得格外興奮,因為這裡離他們的「偶像」更近。    儘管當天身體有些不適,但在近兩個小時的講座裡,61歲的原研哉語速飛快,情緒高昂。
  • 《請偷走海報!+3》讓你窺視不一樣的原研哉
    設計領域泛於長野冬季奧運開、閉幕式節的節目紀念冊和2005年愛知縣萬國博覽會的文宣設計中,展現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設計理念。在銀座松屋百貨更新設計中,橫跨空間到平面實踐整體設計的方向。在梅田醫院指示標誌設計畫中,則表現出觸覺在視覺傳達中的可能性。
  • 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2020新作來拉!還有超多設計作品整理趕快收藏!
    說起原研哉 恐怕設計師沒有不知道的吧 他的著作《設計中的設計》 已經成為設計行業必讀書 還是日本MUJI(無印良品)首席設計總監 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
  • 學習攻略丨複試從讀書開始@米藝楊林老師2021屆設計類專業複試推薦書目
    內容簡介:本書是對原研哉的設計理念以及作品的沿承、發展的歸總。作為日本中生代設計師的中堅,原研哉的設計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現當代日本設計的精髓。他提出的「人性尺度」、「顧客價值」和「生活方式提案」等理念,很受用。尤其是對於像我剛創業的人來說,能讓我重新思考,不是單純的說設計、創新。位於日本東京代官山的蔦屋書店,被評為 「全球二十家最美書店之一」,已成為到訪東京的許多遊客必去的文化聖地。(米藝藝術考研)由原研哉擔綱品牌設計的這座優美的「林中圖書館」,是其創始人增田宗昭三十年來橫跨四大領域的不斷創新的結晶。
  • 拆書|讀完《設計中的設計》,你也可以做MUJI風的性冷淡海報!
    早年,國內企業以豐田管理體系為學習樣本,奉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為圭臬,新世代又湧現了,諸如無印良品、優衣庫、蔦屋書店等被國人熱捧的品牌。 這些走出日本,並在國際享有盛譽的品牌,似乎更傾向於用一種回歸本元的態度,去創造、去設計、去和顧客交流,並在這個過程中竭力與顧客達成共識。
  • 為什麼日本的海報設計這麼牛X?
    轉載聲明:本文轉自「頂尖創意營銷」作者「TOPCMG」海報設計是視覺傳達媒介的一種形態日本的海報設計在國際上可以說是獨樹一幟,讓人印象深刻那些海報中的畫面語言深入人心>或極簡、或繁複,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由每日新聞社主辦的平面廣告設計賞一系列優秀獲獎作品,其中包含了食品、出版、化妝品等平面廣告作品對於廣告人來說很有借鑑意義最高賞SDGs X 打ち水大作戦
  • 日本國寶級大師親自設計,金米蘭遇上原研哉會發生什麼奇妙變化?
    2020年12月10日,北京——MILAN GOLD金米蘭咖啡,開啟了一場關於咖啡的"好奇心之旅"發布會,推出由原研哉先生主導設計的品牌全系視覺,這是一場咖啡行業的重磅盛會,更是一次美學設計的碰撞與分享。
  • 海報的背面丨九位設計師揭秘「字·有格局」方正海報設計邀請展
    當拿到三款字體後,我選擇了目前這一款,並準備做一張沒有故事、沒有情緒、沒有顏色、沒有工藝的海報。我希望它有一個「看法」,即「看的方式」。 做這張海報用了多久?連:海報設計起來很快,但過程裡有將近兩天的時間都花在調整字體邊界上了,具體就是「點」的粗細和「點」與「點」之間的距離。
  • 乾貨收藏丨教學設計,分這幾個步驟來寫!
    抓緊時間備考啦~江西省教資面試報名已於今天下午17:00結束了,想來大家該報的也都報了,那麼我們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啦!在這28天教資面試備考日子裡,小編依舊會陪伴在你們身邊,給你們更多有用的乾貨、資訊。今天給大家整理的這篇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僅關乎學生的學習效果,還關乎著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
  • 原研哉為臺南美術館設計新LOGO,卻遭網友吐槽
    據悉,美術館新館的建築由日本建築師坂茂(Shigeru Ban)設計完成,坂茂建築設計曾經執行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大芬美術館、遊牧美術館、紙藝術博物館等知名設計作品,擁有豐富的美術館設計經驗。日前,臺南市美術館推出了由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先生設計的全新LOGO。新LOGO用簡單的線條象徵性地表現美術館的「五角形」構造,建築特徵和美術館(Museum)的頭字母「M」。
  • 韓湛寧:我所理解的「這樣就好」丨讀點設計
    在文章中我又談到泰國設計大師素旺將害草水葫蘆設計成暢銷產品,即解決了危害,友幫助當地農民增加了收入。素旺說「把情感、專注、溫度織進作品裡,才能感動坐在椅子上的人。」這不複雜、不奢求、溫柔的善念,不正是我們應該追尋的嗎?
  • 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無印良品設計總監原研哉和你談談設計這件事
    「未來的家居設計將是更適合人居住的家居環境,並非是只局限於住宅建築本身。」—原研哉8月13日,網易設計聯手共合設,GWC長城會、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康耐登家居共同策劃「2018探索未來的設計論壇」,特邀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孟也空間創意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孟也、跨界藝術家王開方、藝術批評家雲浩,以及400位設計師和22萬在線網友一起暢想未來家。
  • 原研哉為臺南美術館設計新logo,卻遭網友吐槽!然而真相是......
    更讓網友驚訝的是這個logo的設計師竟然是日本鼎鼎有名的設計大師原研哉!>一個模板裡套出來的是不是太「偷懶」啦?看上去這logo簡單幾筆就能畫完其實才不是呢要兼顧寓意、形象、設計於這一小小的logo裡△原研哉為2008奧運會做的標誌設計對於那些逮到認識一個設計師就說「你隨便幫我設計個logo吧」的人日站君只想說
  • 研修班 | 第九期:「成果導向教育評量理念與設計要領&學習風格與教學策略」工作坊海報
    成果導向教育評量理念與設計要領&學習風格與教學策略
  • 論日本無印良品的藝術設計理念解讀
    雖然規模有了很大變化,但是其物美價廉的經營理念卻始終沒有轉變,其通過多種方式儘可能地壓低價格,也因此成為了日本民眾十分信賴和喜歡的品牌。在這種發展理念下,其藝術設計也深受影響,無論是包裝設計、平面設計還是產品設計中,都力求自然、簡約和生態。如其在包裝設計中,多使用生態無汙染的材料;在平面設計中,多使用黑、白、灰三大設計;在產品設計中,則強調使用的方便和直接。
  • 高端海報設計原來這麼簡單 - 詩人聊設計
    畢竟電視裡面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這個場地好大啊,撿個球要跑那麼遠,還好有小車開~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篇簡約不簡單的高爾夫海報設計思路分享,GOGOGO~這次的文案信息依然很豐富的,是不是已經覺得自己要做亂了,跟著一步一步走。
  • 卡通化的海報設計!
    文/羅勝京 卡通化海報的創作主題也不限於卡通、漫畫故事等方面,在有關建築設計、廣告設計、陶瓷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和服裝設計的海報中都可見到卡通的身影,突破了卡通化創作主題的局限,以新的方式闡釋了繽紛各異的設計主題。
  • 性冷淡,不是日本設計的全部
    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作品 總之,按照大眾流行的印象來概括,東瀛來的設計應當是性冷淡 如果以大眾印象裡日本設計的評價標準來說,這個外包裝堪稱是泥石流一樣的存在——只有信息的堆疊,跟當年恆源祥「羊羊羊」的洗腦廣告思路如出一轍。
  • 原研哉為臺南美術館設計新logo遭吐槽,這真的是大師手筆嗎?
    最近,臺南美術館換了個新logo,據說出自原研哉之手,但被很多人質疑,吐槽不說,甚至有人問這真的是出自大師之手嗎?那這個新logo是否出自原研哉之手呢?我們從他之前的美術館logo設計風格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 六招看破日本海報設計的套路,看完你還覺得海報設計難麼?
    日站君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海報設計師是怎麼通過六招套用平面基礎(乾貨)進行海報設計的。 第一招 點、線、面 首先看套用「點」、「線」、「面」進行視覺構成的海報設計,這是最常見的海報設計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