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平:《重力的詩》那張是丁凡做的,《FORMS形式》是我做的。
做的時候彼此看過對方的設計嗎?
丁凡:看過,我們倆工位挨著,一左一右,彼此都做了好幾稿,最後送展的是討論後選擇的結果。
過程中兩個人有什麼分配或者規劃嗎?
丁凡:前期沒太商量過,最後不約而同地都選擇從形式上入手,只不過具體切入點各不相同。這個過程有點像去年我們在 AGI 中國邀請展的設計延續:沒有日常工作中那種明確的Brief,完全放鬆地投入到一個曖昧不明的主題創作中,像兩個小孩子在沙灘上席地而坐,隨意玩弄沙子,半晌,我抹平一片沙地,寫下隻言片語,而他壘起一座房子,門窗還都倍兒大!
你怎麼看丁凡做的那張海報?
方建平:「重力的詩」,是一首貌似可讀但又不可被讀取的詩。重力是作者,筆畫是韻律,起承轉合。每個人可以自行理解這首詩的大意,即便收穫不盡相同,但我想每個釋義都對。
《重力的詩》
《FORMS形式》
應用字體丨方正風雅宋
作品描述丨《重力的詩》:文字設計的重心,是個有些抽象但又不可迴避的視覺問題。這張海報為每個中文筆畫設定了重心,隨之帶來改變的是物理的重力。離析分崩的文字變成點、線、面與重力的詩。
《Forms形式》:「形」即為形狀或形態,而「式」則可理解為構成其形態的規則。在不同媒介與表達內容中探索最符合媒介與內容特點的形態與規則,這大概就是身為平面設計師工作的原點吧。
梅數植:好不好,可以沒有為什麼
海報上是個藥瓶嗎?
梅:是我電腦前放置的一個裝維生素的小瓶子,隨手拿來的。
一直想要把這位詩人朋友的作品用在自己的設計中嗎?
梅:其實是我想把瓶子放在海報上,所以我拍了瓶子的照片發給朋友,讓他幫我寫首詩替換掉瓶子上的文字。另外我在與日本的一個清酒包裝合作項目上,也讓他幫我寫了首詩做為主要的文字使用。
目前海報上的文字,是一句詩嗎還是兩句?
梅:是兩句:一首詩的春天 / 每一天。
為什麼他的詩會打動你?
梅:詩的文字組合方式挺有趣的,比如這些文字也可以組合成:「一首春天的詩」、「春天的一首詩」、「詩的一首春天」或「春天的詩一首」。其中文字的不同組合帶來的閱讀和意思的變化很微妙也很感性,這和聽音樂一樣,好不好聽可以沒有為什麼。
《關於》
應用字體丨方正鐵筋隸書
作品描述丨「關於」是節選詩人朋友(盲碲)的一首詩。
連傑:字與字之間的格律關係
你之前的作品簡介有點難懂,請用100個字左右對作品再次進行描述。
連:漢字的格律,不僅體現在單獨字體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整套字庫系統中。我選擇了德賽黑字族中最重的一款:515H,把「字格局」三個字重疊作為一個字使用,英文「TYPE TABLE」也是如此,用1pt粗細的點、30pt的間距疊加標記三個字的邊界,在觀看距離與信息識別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以觀察字與字之間的格律關係。
所以海報中三團黑乎乎的是…?
連:因為我選擇了德賽黑字族中最重的515H,把「字格局」三個字重疊作為一個字使用,英文「TYPE TABLE」也是如此,由於中宮全部消失了,所以那三團黑乎乎的就是重疊後的字…
當看到「字有格局」這個展覽名稱時,第一反應是什麼?
連:第一反應是:他們會分配哪幾款方正字體給我?滿心期待。當拿到三款字體後,我選擇了目前這一款,並準備做一張沒有故事、沒有情緒、沒有顏色、沒有工藝的海報。我希望它有一個「看法」,即「看的方式」。
做這張海報用了多久?
連:海報設計起來很快,但過程裡有將近兩天的時間都花在調整字體邊界上了,具體就是「點」的粗細和「點」與「點」之間的距離。為了達到識別的極限,最後一次調整是在1:1原尺寸微噴基礎上進行「減點」,最終確定了點陣距離。由於海報(轉曲狀態)縮小尺幅後無法被印刷還原,也無法被拍攝還原,所以唯一的讀取方式就是歡迎大家來現場觀看實物了。
《1pt/15pt/30pt》作品「細節圖」
應用字體丨方正德賽黑
作品描述丨1pt的線15pt、30pt的距離,主題中英文字體分別疊加後的格律,層級信息被識別的邊界,隨3個數據與觀者的距離而確定。
Anna Kulachek:我在乎的是海報上的幾何形體
你知道你的海報上寫了些什麼吧?
安娜:我知道,大概是跟一個人的命運有關,做了好事命就會好,做了壞事命就不好。之前一個版本的海報上我用的並不是這句話,而是跟展覽名稱有關的,但我做好了後你們說展覽名稱的英文部分有改動,所以就變成現在這樣了。
那你相信這句話對應的含義嗎?
安娜:其實我更想知道你們相信嗎?或者你們什麼時候會說這句話?
我和我周圍的人好像都不常用這句話,我媽他們那代人生氣時會用一下吧。
安娜:是嗎?!我都忘了我是在一個什麼活動中看到這句話的了,但相比這句話,我更在乎的是海報上的幾何形體。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應用字體丨方正方俊黑
作品描述丨海報設計使用圓形幾何形狀,字體採用「方正方俊黑」。
夏宇:一次「冒險」
聽說你誤以為這次的海報設計不可以使用圖形、只能使用文字,那這是不是這次創作的遺憾?
夏:確實是錯誤理解了,哈哈。而且我發現很多國內設計師也都是只用了文字,是不是大家都有這個誤解呢?從結果上說也不遺憾,平時做設計是我去選擇字體,而這一次是被字體選擇,哈哈。我需要打破之前的工作習慣,重新發掘字體的可能性。這件事本身是一次「冒險」,我覺得很有意思。
請描述下「自旋」出現的過程?
夏:我一開始想看看漢字在完全對稱的形態下是否還具有識讀性,因為漢字字體本身有對稱和均衡兩種構建方式,於是我將漢字一分為二,兩邊分別進行360°旋轉,結果出現的圖形識讀性完全隨機:有的依稀可辨,有的面目全非。與此同時,畫面中的符號感劇增,包括東方器物和建築意象。我想我的運氣還不錯,分配給我的由洪衛設計的「呢喃體」還挺適合這麼玩兒的,另外,這種由單一規則介入複雜系統的方式讓我覺得很有趣。
開幕後有收到什麼特別的反饋嗎?
夏:何見平老師問我:如果把海報中間完整的文字去掉,是不是我的設計意圖會被削弱?我想的確會是這樣的,一開始我並沒有在中間放置文字,而是用英文排版對撞圖形,但後來我想讓人發現這種「自旋」的動機,於是加上了文字,我想這算是一種提示吧:即先讓人看到文字,再分析兩邊圖形的含義,繼而發現這是將中間文字切分後自旋得來的,最後激發大家思考中文裡的「對稱」與「均衡」這兩種構建方式。其實,相關的構建方式是在2018年春節時設計我們工作室的「春禮」時想到的,但當時沒機會深入,借這次海報邀請展的機會往前推進一步。
你覺得有難度嗎?
夏:難度就是我誤以為只能用文字…但這也是樂趣所在。說實話這次海報設計的整個過程不算順利,因為我不想用「流行」的設計語言,希望只針對某款字體挖掘其可能性,好在碰到了好用的字體,最後的結果也是我喜歡的感覺——中正、強烈、典雅。開幕後在現場看自己的海報,覺得還是有點「緊」了,可以更放鬆的。
2018年的「春禮」
《自旋》
應用字體丨方正呢喃宋
作品描述丨「方正呢喃體」,字形中正、比劃平直、細節考究,是一款可以近距離觀賞的字體。以「字·有格局」為基礎,把文字一分為二,沿切線旋轉。得到了兩組中心對稱的蘊含傳統建築和器物的趣味形體。
仲條正義:漢字,即便看不懂也覺得能理解
為什麼您會突然想起這句中學一年級時學習的詩?
仲條正義:1948年我15歲,作為初中生開始有了漢語課。並且在此之後畫畫的機會變多了。那段時期對我而言都是美好的回憶,簡單的漢字即便看不懂我也總覺得自己能理解。
最近都在做什麼工作?做海報的機會多嗎?
仲條正義:最近海報的工作很少,主要是Logo類的工作和插圖類的工作。這次創作,再次證明了中國是文字的國度,我很羨慕中國有豐富的字體。
《悠然見南山》
應用字體丨方正勁舞體
作品描述丨在中學一年級的一堂中文課上學到了這句詩。
Michael Cina:過程比結果更有趣
在設計之初你曾說:我想要做的是不走常規路,做些有意思的事。這是因為你覺得設計常規海報很無聊嗎?
邁克:那倒不是。但作為一名設計師,我的工作目的之一就是尋找一種讓人感到驚喜的解決方案。我腦子裡裝滿了各種「不實用」的想法,比如:列印365張海報,上面印有日期,尺寸特小,觀眾喜歡就可以帶回家,諸如此類吧。
具體到這次的設計呢?
邁克:作品的名稱《海報作為雕塑》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提問:海報可以是汽車嗎?海報能提供動力嗎?海報是否也可作為文化間的橋梁存在?人們會因為海報交友嗎?海報是不是還能被帶回家作為日曆?或者它其實就是一張包裝紙?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性嗎?總的來說,我認為設計過程比得到結果更有趣。這次的設計開始時,我想的是這些巨大的字母是不是能成為雕塑上的圖案,因此又聯想到3D造型、3D列印、分割線、摺疊……於是我設置了許多小小的、可摺疊的形狀,與此同時我還希望更具戲劇性和互動性。我給朋友馬修·石連(Matthew Shlian)打電話,他是位紙藝家。他給了我許多幫助。
你跟馬修是怎麼說的?
邁克:我說:我喜歡光照在不同形狀上,我喜歡變形的創意,我喜歡它是個謎,同時我也希望它作為2D海報存在。
一開始你還說:想要與眾不同。這也是你一直以來的習慣嗎?
邁克:是的,我就是這麼個人。這種「與眾不同」一部分有關好奇心,另一部分我想屬於叛逆吧。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特質,也是在它們的綜合作用下構成了我們每個人的面貌。我現在越來越喜歡自己身上的特質,所以希望不要浪費它們,利用它們做點什麼。萌發原創的想法是很難的,但這也是我感興趣的地方。我想發出我的聲音,拓寬我的視野,創建我的小世界,並且持續探索下去。
在與眾不同這條路上,你的目標是什麼?
邁克:我成長於一個朋克/DIY的年代,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認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人生寶貴的成就,我在音樂、藝術、文學方面均有這種體會,也是這種想法指導著我不斷進步。
最後一個問題,海報上的文字「切割摺疊膠水」對應什麼含義?
邁克:我希望在你們看來,字面的意思是:剪折膠……這意味著要動手做點什麼。可能是某件大事,也可能是一些特別的事。總之別高興得太早……好戲可能在後面,多嘗試幾次。來吧,動手創造一個新世界吧。
《海報作為雕塑》
應用字體丨方正雅士黑
作品描述丨在為任何事物做設計之前,我都會問,它可以做成什麼呢?我享受設計,因為設計者可以在給定的範圍內決定設計的走向,創作出充滿魅力的作品。當我開始著手這個項目的時候,雕塑和文字結合的形式就立刻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與知名的紙雕藝術家 Matthew Shlian 進行了交流,他提供給我一份摺紙作品展開後的圖稿。這幅海報展示了一種宏觀與微觀之間的轉換。
何見平:反差帶來思考,哪怕是片刻的
這次海報中一共使用了多少張小廣告?
何:沒有仔細計算過,大約2500個。它們都是來自於真實報紙上的分類廣告,沒有進行過內容上的任何改變,也保留了原來設計的形式和比例,只是把所有文字統一更換為方正小標宋。
為什麼用小廣告來表現「東風壓倒西風這個」主題?
何:一直到今天我都還保留著無論去到哪個城市都會翻翻當地報紙的習慣。我發現,無論在哪裡,小廣告在幾乎所有的報紙中都佔據很多版面,雖然內容五花八門,但一律體現著永恆不變的對物質、金錢追求的統一性,這令我想起那個物質貧瘠但滿懷信心的上個時代。於是我將小廣告組合以對應那個時代裡著名的一句口號。希望這種反差帶給我們思考。哪怕是片刻的思考。
《東風壓倒西風》
應用字體丨方正大標宋
作品描述丨方正字庫邀請我創作一款海報,考量讓更多人體會到漢字之美,激發中文字體在設計應用中的更多可能性。我在文字信息的世界中,想到「東風壓倒西風」這句話和相應的觀點,加之因為規則限制只能用一款字體進行創作,於是我選擇了「方正大標宋簡體」這款字,替換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廣告」所用字體,而沒有改變它們的編排和設計形式。
Nod Young:我要「起起伏伏」
為什麼想到做一條絲巾?
Nod:因為我想表現「起起伏伏」。在平面設計的工作中,大部分情況下文字是呈現於平面之上的,無論是一張卡片還是電腦屏幕。而生活場景中的文字未必這樣,它們有可能存在於立體結構中,或者像我的海報中那樣,「皺皺巴巴」的出場——這在我看來有一種特殊的美感:伴隨真實物體的扭曲,原本熟悉的文字、圖案、紋理跟著起了變化。
在你以前的創作中,嘗試過類似的方式嗎?
Nod:以前,如果印一塊布,那麼這塊布本身就是作品;如果印一個手提袋、一個盒子,情況也一樣,作品本身就是立體的存在。像現在這樣,將立體的物品進行翻拍再做成海報,這是第一次。
海報上出現的文字,是按照什麼標準選擇的?
Nod:我選擇了一些生僻字,避免大家的注意力被習慣性的閱讀、識別度給帶跑,希望能將更多的關注放在漢字、字體本身的間架結構、字形美感上。但這其中也夾帶了一些「私貨」:布萊克、信、黑。
最後,想問下為什選擇「信黑體」?
Nod:因為我只被分配了這一個字體啊!!你去問問廣煜這是怎麼回事?
《信黑絲巾》
應用字體丨信黑
作品描述丨字體,是設計中的基因。設計反映出的趨勢與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選擇了何種字體。為什麼設計師在工作過程中,反覆思考和嘗試不同的字體,其背後的目的是為自己的作品定一個調子。這次的創作剛好相反,是要根據字體的特點去設計字體的應用。我選擇的字體是「方正信黑」,這是一款有著優雅特性的現代黑體字,我放大了優雅和現代的特性,把整件作品設計成三幅一組的字體絲巾,並通過翻拍的方式得到最終的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