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南美術館換了個新logo,據說出自原研哉之手,但被很多人質疑,吐槽不說,甚至有人問這真的是出自大師之手嗎?
說起臺南美術館,可能很多人比較陌生。臺南市美術館(Tainan Art Museum)簡稱南美館,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包括一館近現代館(原臺南警察署)、二館當代館(公十一號停車場)。是臺灣首座行政法人美術館,並且結合多功能劇場、兒童藝術中心、藝術家專室。
下面來正式看下臺南美術館的新logo吧~
是不是覺得有那麼絲違和感,感覺是隨便劃拉了個logo安上去的。
拉近點感受一下。為了不破壞原建築的整體性,新logo直接立在了大門頂部,導致新的招牌和傳統建築變得不那麼協調。此外,logo字體較為纖細,繁體字的筆畫又較多,就出現了粘連現象。可以看到繁體的「薹」,基本上糊成了一片。
新logo的圖片一出,嘲笑聲一片。
中文字體設計師許瀚文也對這個logo提出了自己的改進意見,「 間距應該要鬆開」。
那這個新logo是否出自原研哉之手呢?我們從他之前的美術館logo設計風格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長崎縣美術館(2005)
長崎縣美術館象徵性的logo是從天窗得到的靈感,同時它還是一個像電影放映一樣會產生連續運動效果的標誌。波浪般的運動感與標誌相互聯動,醞釀出一種寬敞舒適的意境。
▲成都知美術館(2011)
隈研吾利用"瓦片元素"設計了整棟建築物,與建築元素相呼應的是生機勃勃並極具動感的logo,"知"是流動並變化著的。
▲岡山縣立美術館
LOGO將岡山的"岡"字和建築物四方形的厚重感融為一體,既好像透過LOGO可以深望遠方,又仿佛是人的臉,簡潔的造型與厚重的四方形建築渾然一體。
與臺南美術館logo的字體設計更相似的是高松市美術館。
可以發現高松市美術館的字間距更大一些,但字體的形狀和設計方式卻出自一人之手。
那這個logo又有什麼寓意呢?下面是館方發布的標誌說明:logo用簡單的線條象徵性地表現美術館的「五角形」構造、建築特徵和 Museum 的頭字母「M」,纖細線條構成的造型可以變換、延展成多種形狀。字體設計透過靈活運用直線突出將繁體字扁平壓縮後呈現的精緻造。
▲臺南美術館logo
整個設計表現了臺灣文字的獨特性和前衛感,向世界廣泛宣傳臺南市美術館的存在。
這是臺南美術館的最終設計圖,小編覺得原研哉先生的設計必須得跟這樣前衛、現代的建築才能相配啊。
再來看下新logo被強加在傳統建築上的樣子,只能感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這是美術館1館的原址,雖然整體較為落後,但跟上圖相比還是和諧了不少。
這次新logo的設定和製作與傳統建築如此不協調,誰該背鍋呢?是原研哉?建築方?還是外包方?不知道!
撰文 ✎ 小香菇
51design出品,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內留言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至朋友圈
51design • 快速對接設計需求
www.51design.com
👨🏻💼🤝👩🏻💻
工業設計 | 互動設計 | 品牌設計 | 空間體驗
精準對接最優設計團隊
提供全產業鏈專業服務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直接訪問www.51design.com
立即發起您的需求
media@51design.com
商業合作/投稿/撰稿人招募請發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