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因為孩子學習問題而感到焦慮,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也一直是家長最關注的問題,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如果壓力過大,負擔過重,也會讓孩子更加逆反,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甚至還會拒絕學習和寫作業,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學習的時候,經常不認真,或者怎麼教都不會,偶爾也會打罵和訓斥孩子,面對父母的打罵,孩子們也會做出各種各樣的回應。
案例
最近,一個小男孩因為學習被媽媽打罵之後,報警求助,和警察叔叔一頓發牢騷,最後讓在場的人都哭笑不得,看上去好像是因為做作業的問題,視頻的開始,我們就聽到小男孩說:她說讓我改正,我說我改啊,然後媽媽就讓讓我去做另一件事情,我說自己改完再去做,這時候媽媽就來打我。這時候她就衝過來說「你什麼態度」然後就開始打我……如果打傷了再去報警就晚了……
孩子還拿起自己的卷子告訴警察「她就是用這個打我的」,警察看到後也說:你媽媽夠厲害的哦!孩子還是一臉委屈和警察抱怨「她還說了一些傷人的話!以後不養你了,自生自滅去吧!一旁的媽媽聽的也是哭笑不得。
孩子最後也表示:法律是有規定的,孩子是你生出來的,沒滿十八歲,你必須養完,邊哭邊說的樣子也讓警察和在場人笑翻了,媽媽一旁也是哭笑不得,後來警察也肯定的說:對,一定要養完,不得不說,孩子這「金句」也是很有道理的,不少網友也表示:這句話說的太對了,正確加十分!
分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一些讓父母感到焦慮的時候,看到上面小男孩的行為和心理,我們也能感到孩子心裡的委屈和不安,作為父母也要多一些耐心,讓孩子更好的去成長,那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不要恐嚇式教育孩子
孩子思想單純,對父母是最信任,最依賴的,但是父母如果出言傷人,特別是對孩子說「不要你了」「不養你了」的話,小孩子也會當真,還會產生恐懼的心理,這樣也會讓孩子缺少安全感,心理非常焦慮,這樣對孩子的性格形成也沒有好處,所以父母要多溫和的鼓勵孩子,讓孩子多一些快樂和安全感,這樣才能化愛為力量,越來越出色。
多一份耐心和理解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步步的去變好,剛開始都會有很多失敗,也有其他的問題,比如磨蹭、不認真,再比如有情緒等等,這正是孩子成長的起點,父母也不要過分的焦慮,沒有問題的孩子,反而是不正常的,父母將這些現象看淡,讓孩子有一定的成長空間,在慢慢的成長中,善於發現孩子的進步,給與孩子更多的支持和理解,這樣孩子也會集中力量去發揮。
看完上面的內容,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的留言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