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數位化金融的監管重點 | 2020上海金融論壇

2020-12-22 MBA中國網

12月13日,2020上海金融論壇正式舉行。本次論壇以「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主題,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SAIF)、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共同主辦,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國際金融家論壇協辦。

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受邀出席論壇,並以「數位化金融的監管重點」為題發表主旨演講。李禮輝認為,與傳統金融相比,數位化金融具有2個重要特徵。一是依託數據要素,廣泛應用數據,深度依賴數據。因此需要可監督、可信賴的數據管理。二是依託數字連結,廣泛應用立體交互架構,深度發掘客戶價值。因此需要可穿透、可觸達的金融監管。

以下為李禮輝發言實錄:

2020上海金融論壇在浦東舉行,我在北京向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致敬!這裡,我就「金融科技監管」話題,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粗淺認識。

最近10年,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創新突飛猛進,並逐漸應用於金融領域,數位化金融已經形成趨勢。

例如,通過數據挖掘發現信用,發掘信用價值,建立數字信任。越來越多的科技平臺、金融機構推出基於大數據技術的信用服務,解決長尾客戶的金融需求,發展普惠金融。

又如,構建網絡銀行與傳統銀行機構互聯互通的技術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客戶共享、產品共享、服務共享,提供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務。

再如,建立多方可信協作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形成互信互通、高效率低成本的生態圈,將核心企業信用傳導至更多層級,實現供應鏈應收帳款多級融資、跨境融資、國際貿易帳款監管、對外支付稅務備案表等業務上鏈運行,能夠降低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也能夠防止資金挪用和惡意違約。

關於數位化金融,專家學者已有全面、深刻的論述,這裡不再一一引用。我個人認為,與傳統金融相比,數位化金融具有2個重要特徵。

一是依託數據要素,廣泛應用數據,深度依賴數據。因此需要可監督、可信賴的數據管理。

二是依託數字連結,廣泛應用立體交互架構,深度發掘客戶價值。因此需要可穿透、可觸達的金融監管。

這裡分別做一些探討。

第一,如何保護數據隱私。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明確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強調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

我們可以把數據區分為具有社會屬性的公共數據、具有所有權屬性的著作數據、具有隱私屬性的個人數據。隨著網際網路經濟和大數據技術應用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被納入電商、通訊運營商、金融科技公司的資料庫。這一方面給金融業帶來了寶貴的數據資源,另一方面也產生了數據孤島的問題。萬物互聯意味著數據的集合,但集合併不能自動解決數據孤島的問題,甚至會形成數據壟斷。數據壟斷當然可以成為數據佔有者的資源優勢和競爭優勢,但也有可能因商業利益驅動或安全管理疏漏發生侵犯個人隱私的問題。

我國的《網絡安全法》、《民法總則》、《電子商務法》等法律對個人信息保護做了原則性的規定,但一些具體的法律規範有待進一步明確。例如,對於公共數據的界定、歸屬和管理,對於個人隱私數據的界定和商業利用,缺乏細緻明確的法律規範。2020年2月人民銀行發布的《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範》,最近出臺的《個人信息安全規範》、《個人金融信息數據保護試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制訂了個人數據保護的具體規定,不過,落實到位還需要一個過程。

數字經濟時代更需要切實保護數據隱私,保護數據安全。我個人認為,立法和執法的焦點在於:如何平衡數據所有者的權利與數據佔有者的利益,如何協調數字經濟社會的宏觀穩定與微觀動力,如何培育公民的自覺意識並形成企業的行為規範。

保護數據隱私,既需要制度創新,也需要技術創新。

一是強調數據所有者對隱私數據的基本權利。中國的國情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們不宜照搬歐盟《數據保護通用條例》等西方法律的具體條文,但應該強調數據所有者對隱私數據的基本權利,同時借鑑關於隱私默認、數據最小化、數據遺忘權的原則。例如,規定企業收集及處理數據必須得到數據所有者明確的同意,規定企業不得超越約定範圍收集、處理和使用數據,同時給予數據所有者要求數據佔有者刪除涉及本人隱私數據的權利。

二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數據要素融合應用和安全保護。 一些科創機構正在探討技術創新的可行路徑和解決方案,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例如,集成運用多方計算、聯邦學習、數據脫敏、差分隱私、可信計算等技術,構建金融業數據要素融合應用系統。這個系統基於數據安全協議,可以利用多個參與方的數據,將散落在不同局域的數據聯合起來轉換成有價值的知識,同時可以保護數據隱私,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形成一個支持安全多方檢索、安全多方計算、安全多方學習、安全多方推理的智能化應用框架,在實現數據共享的同時保護數據隱私,在提升數據資源價值的同時保護數據安全。

第二,如何降低監管成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監管水平不斷提升,許多專業性的金融監管能力已經躍居全球前列,也能夠有效管控和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金融的業務性質是用別人的錢做自己的生意,金融的行業特徵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風險,金融的社會屬性是經濟樞紐、百姓錢包。金融服務通常涉及資產方、負債方、委託方、管理方、審計方、中介方等不同角色,同一客戶的業務通常橫跨銀行、保險、證券、基金、財富管理等金融機構,必須達成多方實時共享共管。目前我國金融監管的短板主要是多少滯後於金融創新,協調性偏弱,穿透力不足。

一是建設集中統一的金融資料庫。

國家應該建立標準統一的公共統計制度,建立集中統一的公共資料庫,建立互聯共享的公共數據應用系統。金融口應該共建跨局域信息共享的金融資料庫,採取統一標準和口徑,整合不同部門的數據資源,形成能夠支持數位化金融監管的基礎設施。

二是加快構建穿透式的金融監管系統。

人民銀行於2019年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將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集成應用於建立數位化金融監管系統,試點範圍初步覆蓋9個省市多家金融機構。這個金融科技監管系統可以對錯綜複雜的數據組進行快速解耦和組合,可以共享多方監管數據,可以執行一致化的合規標準,可以通過數據挖掘釋放數據價值,可以自動生成監管報告和解決方案。

數位化金融監管系統應該由金融監管部門共建共享,應該覆蓋所有的金融機構,應該穿透不同領域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業務,從而實現金融監管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化,超越流程複雜、耗費資源的現場監管,降低監管成本和被監管成本。

我們相信,中國有能力建設一個全球最優的數位化金融體系。

相關焦點

  • 李禮輝:數位化金融跟傳統金融相比具有兩個重要的特徵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會在上海舉行,主題為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 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銀行業蝶變換新顏
    原標題:資本市場三十而立·高端訪談│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銀行業蝶變換新顏   「誰捨得把過去丟在風裡?誰捨得把未來留在雨裡?」
  • 李禮輝:數位化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有兩個重要特徵
    鳳凰網財經訊 2020年12月13日第六屆「上海金融論壇」正式舉行。本次論壇以「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主題,鳳凰網財經全程報導。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出席論壇並作開幕演講,演講主題為「金融科技的監管」。李禮輝表示,2020上海金融論壇在浦東舉行,我在北京向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致敬!
  • 李禮輝:與傳統金融比數位化金融具有兩個重要特徵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5日消息,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等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今日在京召開,此次論壇的主題是「立足金融為民 弘揚科技向善 面向『十四五』的金融業數位化轉型」,中國銀行原行長、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李禮輝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
  • 2020上海金融論壇隆重舉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
    2020年12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SAIF)、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共同主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會在上海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國際金融家論壇協辦。
  • 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召開,看金融科技點亮未來
    11月18日,以「金融科技,點亮未來」為主題的澎湃新聞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由上海報業集團·澎湃新聞主辦,賴茅集團、創維電視、雪松控股特別支持。今年論壇聚焦金融行業發展中技術研發、業態應用、創新監管等多個層面的深度議題,深入探討金融科技如何賦能整個金融行業,點亮未來。
  • 「金融年會」李禮輝談數字金融估值:更注重數據資源、算力和監管...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實習記者 黎媛 記者 胡豔明 最近10年,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創新突飛猛進,並逐漸應用於金融領域,數位化金融已經形成趨勢。「如何為數字金融估值?在12月14日第六屆金融年會上,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談及數字金融估值時表示,「與傳統金融相比,數字金融估值更加注重數據資源、算力和監管政策環境。」202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明確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強調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
  • 李禮輝談數字金融估值:更注重數據資源、算力和監管政策環境
    視頻截圖最近10年,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創新突飛猛進,並逐漸應用於金融領域,數位化金融已經形成趨勢。「如何為數字金融估值?在12月14日第六屆金融年會上,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談及數字金融估值時表示,「與傳統金融相比,數字金融估值更加注重數據資源、算力和監管政策環境。」202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明確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強調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
  • 2020中國銀行家論壇,大咖怎麼說
    「2020中國銀行家論壇」於2020年9月29日在北京召開。自2005年起,《銀行家》雜誌主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銀行家論壇已經成為銀行家們交流經驗、分享智慧、碰撞觀點的思想盛宴。放眼世界,中國的銀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概括地說,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 2020第六屆金融年會啟幕與數位化共舞的未來金融
    在此背景下,由經觀傳媒、中國廣告協會、經濟觀察報等聯合主辦的「2020第六屆金融年會」於12月14日在北京隆重啟幕,廣邀金融業精英,共同探討和展望金融業的變革趨勢。郭宏超在致辭中表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形態和方式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發生了線上化、數位化的變化,對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期待金融科技在破解數字鴻溝的難題,更好的保護金融消費者的信息隱私等方面,繼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實現跨越式發展。
  • 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國際論壇在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舉辦
    12月24日,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國際論壇(2020)在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舉辦。中央財經大學黨委書記何秀超發表致辭,中央財經大學將攜手石景山區政府建立以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為核心的高端智庫。突出數字普惠金融、監管科技等重點,開展金融科技領域的研究和實踐落地工作,引領推動金融科技供給優化提升,並在北京銀保產業園先行先試,為石景山區建設國家級產業轉型發展示範區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 2020中國金融創新發展論壇在京開幕 年度十佳普惠金融創新產品公布
    原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執行副會長馮並,全球商報聯盟主席、香港商報社社長陳寅,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與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妍,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香港特區政府駐京辦副主任林雅雯,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黃家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金融...
  • 中國銀行副行長林景臻:金融機構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做到「四個...
    原標題:中國銀行副行長林景臻:金融機構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做到「四個增強」    中國銀行
  • 李禮輝:發行數字貨幣需要遵循4個原則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網易財經聯合主辦的2021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於12月13日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新格局 新開放 新機遇》。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論壇上圓桌對話環節表示,中國今年4月份推出了法定數字貨幣,這是全球第一個進行試點的法定數字貨幣,所以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 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在滬舉行
    本網訊 記者周軒千報導 12月17日,以「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服務」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在上海開幕。本次論壇由金融時報社、中國銀行業協會、國際銀行業聯合會、國際資本市場協會聯合主辦,金融時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邢早忠主持開幕式,會議為期兩天。
  • 2020金融科技年會|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上海分行榮獲管理創新貢獻獎
    由《金融電子化》雜誌社主辦的「2020中國金融科技年會暨第十一屆金融科技及服務優秀創新獎頒獎典禮」於12月18日線上播出。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中國證監會信息中心副主任劉鐵斌、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總裁李會鋒、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朱勇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總經理、《金融電子化》雜誌社社長張永福致歡迎辭,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副總經理潘潤紅主持會議。
  • 中銀金科在上海掛牌開業 中行入局金融科技領域
    又一家國有銀行進軍金融科技領域。6月13日晚間,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通過附屬機構設立的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金科」)在上海正式掛牌開業。這是繼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之後,第三家國有銀行布局金融科技公司。
  • ...印度央行原行長Raghuram Rajan將發表主旨演講 | 2020上海金融...
    今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縱觀全球市場,新冠疫情肆虐,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思潮盛行,世界進入了一個動蕩變革的時期。
  • 中國金融品牌年會舉行 頒發多個金融品牌重要年度獎項
    中國金融品牌年會舉行 頒發多個金融品牌重要年度獎項 2020-12-18 17:56:50魏晞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魏晞)中國金融品牌年會暨第三屆中國金融年度品牌案例大賽頒獎典禮17日在北京舉辦,會議頒發了多個金融品牌重要年度獎項。  會議主辦方中國金融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蔣萬進表示,今年5月10日,中國金融出版社啟動了第三屆中國金融年度品牌案例大賽。
  • 法定數字貨幣可助力普惠金融
    10月18日,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華夏時報聯合傳媒區塊鏈產業智庫等機構發起,清華x-lab數權經濟實驗室、火鏈科技等機構支持的2020年第二期媒體高層區塊鏈知識公益培訓班(鏈媒班)在北京開班,中國銀行原行長、中國網際網路金融業協會區塊鏈研究組組長李禮輝在培訓班上表示,其中一個影響就是去現鈔,讓日常生活更加簡單,實際上也會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二是去中介,會讓金融競爭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