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禮輝談數字金融估值:更注重數據資源、算力和監管政策環境

2020-12-20 山西商人網

視頻截圖

最近10年,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創新突飛猛進,並逐漸應用於金融領域,數位化金融已經形成趨勢。

「如何為數字金融估值?投資銀行有準則,有方法,有模型,也有市場策略。」在12月14日第六屆金融年會上,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談及數字金融估值時表示,「與傳統金融相比,數字金融估值更加注重數據資源、算力和監管政策環境。」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明確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強調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

「隨著網際網路經濟和大數據技術應用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被納入電商、通訊運營商、金融科技公司的資料庫。這一方面給金融業帶來了寶貴的數據資源,另一方面也產生了數據孤島的問題。萬物互聯意味著數據的集合,但集合併不能自動解決數據孤島的問題,甚至會形成數據壟斷」。對於數據壟斷可能因商業利益驅動或安全管理疏漏導致侵犯個人隱私的問題,李禮輝表示,數字經濟時代更需要切實保護數據隱私,保護數據安全。中國不宜照搬西方法律的具體條文,但應該強調數據所有者對隱私數據的基本權利。

李禮輝認為,立法和執法的焦點在於:如何協調數字經濟社會的宏觀穩定與微觀動力,如何劃分數據資源固有的商業價值與數據挖掘應用產生的商業價值,如何平衡數據所有者的權利與數據佔有者的利益。與此同時,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數據要素融合應用和安全保護,具有潛在的市場價值。

談及算力的發展,李禮輝稱,原始數據能否變成財富,又能夠產生多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取決於算力。把算力和數據變成財富的最為成功的案例,當屬阿里系、騰訊系,還有新秀抖音系。

2019年11月,穆迪授予微眾銀行「本外幣長期存款A3評級和短期存款P-2評級」,標準普爾授予微眾銀行「長期BBB+和短期A-2發行人信用評級」,評級展望均為「穩定」。這是我國民營銀行首次獲得國際評級權威機構的信用評級。這家成立5年的銀行,有效客戶超過1億,2018年平均總資產收益率1.64%,資產流動性比率和核心資本比率良好。李禮輝認為,其市場競爭力超越多數商業銀行的外在因素是騰訊系的數據資源和國家的監管政策環境,內在因素是銀行自身的算力優勢。微眾銀行集成應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數位技術,建立自主可控、可支撐億量級客戶和高並發交易的核心系統,形成強勁的獲客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

對於監管政策環境的變化,李禮輝稱,近20年來,我國金融監管水平提升,許多專業性的金融監管能力躍居全球前列,能夠有效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保護存款者、投資者等金融消費者的權益,維護金融穩定,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成熟國家金融監管的底線,也是我國金融監管的基本目標。

李禮輝認為,影響數字金融估值的監管政策要素有兩點。其一是對各類金融業務的資本要求、資產分類標準和風險準備金計提標準。對於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例如網絡小貸業務,正在徵求意見並將擇時出臺的管理辦法,將做出明確、具體的規範,有可能對相關金融機構的資本槓桿、業務規模、盈利空間構成相對嚴格的約束,從而影響市場估值。

其二是對立體交互數字金融執業監管的效率和成本。金融服務通常涉及多方角色,同一客戶的業務通常橫跨多個金融機構,必須達成多方實時共享共管。數位化金融監管系統應該由金融監管部門共建共享,應該覆蓋所有的金融機構,應該穿透不同領域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業務,從而實現金融監管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化,超越流程複雜、耗費資源的現場監管,這將顯著降低監管成本和被監管成本,有利於提升金融業的總體估值,有利於數字金融的健康發展。

最後,李禮輝強調,我們相信,中國有能力建設一個全球最優的數位化金融體系。

相關焦點

  • 「金融年會」李禮輝談數字金融估值:更注重數據資源、算力和監管...
    在12月14日第六屆金融年會上,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談及數字金融估值時表示,「與傳統金融相比,數字金融估值更加注重數據資源、算力和監管政策環境。」202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明確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強調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
  • 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數位化金融的監管重點 | 2020上海金融論壇
    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受邀出席論壇,並以「數位化金融的監管重點」為題發表主旨演講。李禮輝認為,與傳統金融相比,數位化金融具有2個重要特徵。一是依託數據要素,廣泛應用數據,深度依賴數據。因此需要可監督、可信賴的數據管理。二是依託數字連結,廣泛應用立體交互架構,深度發掘客戶價值。因此需要可穿透、可觸達的金融監管。
  • 李禮輝談數據要素:數字貨幣在未來全球經濟競爭中會居於核心地位
    本文來源:數字金融資產研究中心,原題《李禮輝:數字經濟新元素——數據要素與數字安全》12月31日,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數字金融資產研究中心舉辦的「數字金融:創新、發展與監管」高端研討會於清華大學順利召開。清華經管數字金融資產研究中心主任羅玫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討會。
  • 李禮輝:數位化金融跟傳統金融相比具有兩個重要的特徵
    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論壇上發表演講。李禮輝李禮輝表示,工業數位化金融各位專家學者都有自己的一些認識,有很多非常專業的看法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視,這裡我不再一一引用。「我個人認為數位化金融跟傳統金融相比具有兩個重要的特徵,第一,依託數據要素廣泛應用數據,深度依賴數據,因此我們很需要可以監督,又可以信賴的數據管理。
  • 李禮輝:與傳統金融比數位化金融具有兩個重要特徵
    李禮輝表示,與傳統金融比,數位化金融具有兩個重要特徵。第一個特徵,依託數據要素,廣泛應用數據,深度依賴數據。所以,我們特別需要可以監督又可以信賴的數據管理。第二個特徵,依託數字連結,廣泛應用立體交互架構,深度發覺客戶的價值。因此,我們需要可穿透、可觸達的金融監管。我就這兩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 李禮輝:數位化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有兩個重要特徵
    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出席論壇並作開幕演講,演講主題為「金融科技的監管」。李禮輝表示,2020上海金融論壇在浦東舉行,我在北京向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致敬!例如,對於公共數據的界定、歸屬和管理,對於個人隱私數據的界定和商業利用,缺乏細緻明確的法律規範。2020年2月人民銀行發布的《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範》,最近出臺的《個人信息安全規範》、《個人金融信息數據保護試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制訂了個人數據保護的具體規定,不過,落實到位還需要一個過程。數字經濟時代更需要切實保護數據隱私,保護數據安全。
  • 信用算力CEO張建梁:2020年監管與利好向金融科技服務全鏈條覆蓋
    信用算力CEO張建梁回顧到,2019 年行業圍繞「套路貸與真利率」、「大數據爬蟲與個人信息保護」、「共債與普惠」「助貸與實質風控」進行廣泛討論,監管思路與扶持政策明確,金融與科技的服務邊界逐漸清晰。信用算力深度服務持牌金融機構,加強連接與資源能效互補,成為科技輸出型企業的正確航向。
  • 新力金融擬併購海科融通 過山車式估值變化藏隱憂
    從10.23億元到29.69億元,再到23.78億元,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海科融通的估值在不到一年時間中,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變化。尤其是後兩次與上市公司永大集團、新力金融的「聯姻」,估值、預期業績在3個月中就大幅滑坡。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網際網路金融證券化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海科融通的上市進程並不順暢。
  • 法定數字貨幣可助力普惠金融
    李禮輝介紹,比特幣就是一種公有區塊鏈平臺上的一種貨幣形式。公有鏈其實是存在技術性缺陷的,它有四個問題:海量的數據存儲需要巨大的空間;數據的同步需要高速的網絡;各個節點的運行能力和控制能力需要均衡;計算需要耗的電能非常多。
  • 美國震驚:數字人民幣是中國在顛覆世界金融!中國高官稱將繼續擴大發展數字人民幣
    中國繼續以「試點」名義穩步推進數字人民幣大範圍應用【福布斯:數字人民幣是中國試圖顛覆全球金融秩序的嘗試】 福布斯今日刊文《數字人民幣是中國試圖顛覆全球金融秩序的嘗試》。文章稱,隨著人民幣在國際上被廣泛接受,以及中國有能力為收集和使用豐富的金融數據制定標準,數字人民幣成為中國試圖顛覆全球金融秩序的核心舉措。
  • 李禮輝:發行數字貨幣需要遵循4個原則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論壇上圓桌對話環節表示,中國今年4月份推出了法定數字貨幣,這是全球第一個進行試點的法定數字貨幣,所以引起了全球的關注。發行數字貨幣方面,中國需要遵循幾個原則:保證規模化並行運行的可靠性、保證平民大眾的利益、保持貨幣市場的穩定性、維護數字貨幣的主權。
  • 在數字經濟的「十字路口」 金融創新與監管往何處去?
    在此背景下,中國在近期密集出臺了多項監管措施,將金融科技納入金融監管範圍之內,顯示出監管思路的巨大轉變。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勢下,數字經濟面臨的監管環境也在發生變化。在很多人看來,數字經濟的發展貌似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 巴曙松:基於區塊鏈的金融監管框架——從數據驅動走向嵌入式監管
    而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則更偏向於開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並提供補助獎勵,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目前的新興產業之中。表1中央層面關於區塊鏈方面的政策梳理政策推動下,區塊鏈產業迅速成型、快速發展。IT桔子資料庫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已達到456家,產業已經初步形成規模。
  • 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召開,看金融科技點亮未來
    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帶來演講《數字貨幣 替代或顛覆》今年的一大熱點就是法定數字貨幣的出現是否會顛覆甚至替代傳統的貨幣和支付工具。就此,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表示,數字貨幣在未來全球經濟競爭中一定會居於核心位置。
  • 估值方法存缺陷,螞蟻集團2.1萬億估值或將面臨「大縮水」
    我們認為,對螞蟻集團估值模型的構建需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釐清螞蟻集團商業模式的本質,即螞蟻集團更適合被定義為金融科技企業還是科技金融企業;第二,考量金融監管環境變革下各風險要素對螞蟻集團估值的影響;第三,體現螞蟻集團致力於打造金融生態所帶來的協同效應。
  • 估值邏輯重構,螞蟻集團2.1萬億估值或將面臨「大縮水」!|熱點評析
    我們認為,對螞蟻集團估值模型的構建需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釐清螞蟻集團商業模式的本質,即螞蟻集團更適合被定義為金融科技企業還是科技金融企業;第二,考量金融監管環境變革下各風險要素對螞蟻集團估值的影響;第三,體現螞蟻集團致力於打造金融生態所帶來的協同效應。
  • 天金讀書會丨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吳方偉:讓數據之光照耀經濟實踐
    該文結合天金所、天金登和數鏈空間在數位化徵信方面的探索實踐,從我國當前信用體系發展面臨的四大挑戰入手,引出數位化技術在信用體系變革上的革命性作用,並對數字時代信用體系建設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全文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前瞻性強,實操性高,值得深讀精讀。
  • 李禮輝:金融品牌就是對金融服務品質的認定
    來源:新浪財經李禮輝12月17日消息,由中國金融出版社主辦的中國金融品牌年會於今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李禮輝出席會議並演講。李禮輝表示,宏觀層面,金融業是經濟的樞紐、百姓的錢包,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業的宗旨。宏觀的目標分解到微觀層面,直接表現為金融服務的品質。而金融品牌,就是對金融服務品質的認定。李禮輝表示,中國是商標大國,但不是品牌強國。
  • 金融數據如何治理?數字經濟如何推進?來看權威專家意見
    三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綠色金融科技深度應用。金融業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應注重與經濟社會綠色化轉型同頻共振,運用金融科技手段解決綠色識別成本高、資金穿透監測難、環境風險管理工具缺失等全球共性難題。同時,協同利用好中國在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兩個領域的創新與規模優勢,力爭引領全球綠色金融科技發展。
  • ...齊發聲 金融開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後續還有哪些政策?速看!
    11月28日,來自一行兩會一局的金融監管高層齊聚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圍繞「金融支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一主題,把脈政策走勢。    下一步,金融開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跨境交易等領域將有哪些政策出臺?記者帶你一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