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
北京一名代購在微信朋友圈
推銷自己近期從韓國買回來的商品
附近居民可嚇壞了
舉報這名代購沒有遵守規定
進行隔離
結果,卻令人尷尬...
舉報!代購回國未隔離!
北京市一名代購在微信朋友圈推銷自己近期從韓國買回來的商品。
自2月14日至2月16日,她一直在直播自己的行程,從起飛到落地,從掃貨到打包,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她不僅曬出了自己的購物經歷,朋友圈還顯示了「北京首都機場」、「韓國首爾」等定位信息。
由於韓國現處於疫情嚴重國家,根據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關規定,從疫情嚴重地區及國家返回北京的人員,均需要接受14天的隔離觀察。
故該名代購鄰居向當地派出所舉報,要求其居家隔離。
但派出所回復確讓人大跌眼鏡,經查詢該名代購及其配偶近期都無出境記錄。
對此,不少網友調侃道:「得知韓國代購從未去過韓國,心底立馬踏實了!」「表面是防疫新聞,實則是315打假?」
疫情是面照妖鏡
大家做好防護,還要擦亮眼睛
讓我們來看看
「 假代購」套路有哪些?
「假代購」套路多!謹防上當
01
物流造假
有兩種方法進行物流造假,一是直接修改物流信息,這樣即使是從國內發貨,消費者查詢的發貨地點也是海外。
還有一種物流造假的方式,就是國內一些較大的代購商家會把假貨先運到國外,再從國外發貨寄回國內。
02
憑證」造假
不少代購建立客戶信任都是靠「憑證」,一般的「代購憑證」包括轉帳記錄、交易記錄和聊天記錄,然而這些同樣可以通過軟體做出來。
為了避免被坑騙,很多人會索要發票。
03
地理位置造假
很多代購為了證明自己確實在國外會用微信的地理位置定位,然而這個定位系統,其實也有漏洞可鑽。
在一些電商平臺,一些商鋪為微商及「代購」量身打造了「代發朋友圈」的業務。
04
朋友圈小視頻造假
很多代購都喜歡在群裡或者朋友圈裡發小視頻,以此來表示自己「親身」去現場採購。
然而,目前一些平臺的視頻並沒有設置「轉載視頻」的按鈕,人們能夠輕鬆快捷地在網上獲得類似代購的的視頻,便可以發布在自己的朋友圈偽裝自己在外代購了。
05
外包裝造假
為了不讓購買者通過外包裝辨別真假,「假代購」在網上購買到正版商品的包裝,再將假貨裝進裡面進行售賣。
「網購」來解決日常購物需求
「代購」這個行業
更是風靡每個人的「朋友圈」
但是也有不少消費者反映
「代購」買到假貨
那麼「朋友圈」遇到「假代購「
該怎麼辦?
如何維權?
1、與購買方或購買平臺進行協商退貨退款。
2、撥打12315或請求所在地消費者協會組織調解。
3、協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4、如果銷售方涉及詐騙或販賣大量假冒產品,可以向公安機關進行報案。
5、一定注意保留好相關證據如:聊天記錄、信息、物流信息、收貨單、購買記錄、轉帳記錄等,不限於此。
除了維權
摸清了假代購的套路
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
1
微信好友發布廣告分兩種,一種是好友發布的廣告,另一種是好友轉發好友的廣告。對於轉發的廣告要反覆確認,如果無法保證產品來源,就不要購買。
2
選擇好交易方式。如果賣家要求進行銀行轉帳或者支付寶直接付款,消費者要提高警惕,儘量選擇淘寶等第三方交易平臺交易。即使出問題,也可以申請退款退貨,避免財物兩空。
3
如確定要購買此產品,最好建議貨到付款並要求擁有驗貨權利,並提前了解該商品如何驗證。
4
平時網購及代購一定要注意保留好相關證據【比如:收貨單、購買記錄、轉帳記錄等】,以便後期出現糾紛時維權。
法條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二十四條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七日後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依照前款規定進行退貨、更換、修理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
此外,「假代購」如銷售
明知是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
可能觸及刑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一十四條 銷售明知是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一百四十八條 生產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最近一年你的消費權益
是否得到了保障?
是否遭遇過不愉快的消費經歷?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來源:蘇州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