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黃尚恩) 9月15日,中國現代文學館2020年度客座研究員和特邀研究員聘任儀式、第九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9年度優秀論文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行。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錢小芊出席並為獲獎者頒發證書。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李敬澤出席並講話。
李敬澤在講話中說,客座研究員的聘任、兩個理論研究獎的評選,都關涉到青年學者和批評家的成長問題。多年來,客座研究員制度在推動當代文學研究與評論工作方面是卓有成效的。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批評家在這個平臺上相互學習、相互砥礪,在理論評論的話語場中發出了強有力的聲音。「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是中國現代文學館設立的重要學術獎項,旨在弘揚唐弢先生的學術精神,鼓勵年齡在45歲以下的青年學者的現當代文學研究,在學術界和文學界享有盛譽。《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在辦刊中堅持政治性、學術性、前沿性的統一,刊發大量知名學者和青年學者的優秀論文,為刊物的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國家取得了戰「疫」鬥爭的戰略性成果,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團結奮鬥,宏偉的時代圖景正在我們的面前展開,這為文學創作和理論批評提供了豐富饋贈。年輕一代的學者和批評家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大責任,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認識我們所處的時代,積極關注當下中國的現實和文學的現場,在學術上作出有力回應,推動這個時代的文學觀念變革和藝術創新。
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制度是中國作協培養優秀青年評論人才的重要舉措。自2011年設立以來,已有八屆共78位青年批評家陸續加入客座研究員隊伍。這項制度的設立,有效地促進了優秀青年批評家的成長,贏得了文學界和學術界的充分肯定,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社會影響。經過中國現代文學館學術委員會的嚴格評審,李靜、路楊、趙坤、汪雨萌、沈閃、崔榮、周展安、陳舒劼、曾攀、康凌共10位青年批評家成為第九屆客座研究員。第八屆客座研究員張克、盧燕娟、楊丹丹、陳培浩、來穎燕、朱羽、李章斌、程暘、胡桑屆滿離館,他們被聘為中國現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以新的身份繼續參與文學館研究活動。當天下午,還舉行了第九屆客座研究員第一次學術例會。李敬澤與客座研究員們一起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並結合當前的文學創作和研究狀況進行交流。
第九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當天頒獎。據介紹,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每年評選一次,每屆獲獎論文均為5篇。本屆評獎得到唐弢先生的家鄉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的大力支持,由中國現代文學館和寧波市江北區委宣傳部共同主辦。初評推薦工作於2019年12月中旬啟動,在規定期限內,共收到21位提名評委推薦的論文64篇。評獎辦公室進行了認真審核和篩選,確定20篇論文進入終評。經過公示期,於2020年1月12日在京舉行終評會。丁帆、王堯、王曉明、王鴻生、許子東、吳俊、吳義勤、李洱、陳曉明、張清華、李敬澤、孟繁華、施戰軍、黃子平、閻晶明和程光煒等參加終評會。最終,獲得第九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的5篇論文是:方巖的《文學史幽暗處的高曉聲——兼談當代文學史敘述中的「代表作」問題》、周展安的《「現實」的凸顯及其理念化——對「五四運動」思想與文學內在構造的再思考》、李蔚超的《社會主義文學教育的試驗與試錯——記草創階段的中央文學研究所》、陳舒劼的《「長老的二向箔」與馬克思的幽靈——新世紀以來中國科幻小說的社會形態想像》、張麗華的《文學革命與〈域外小說集〉的經典化》。這些論文展現了新一代學者和批評家在學術上的生機和活力。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9年度優秀論文獎也同時頒發。吳寶林的《「理想主義者時代」的新剪影——青年胡風若干史實考辨》、楊輝的《總體性與社會主義文學傳統》、姜濤的《「打開一條生路」的另外路徑——以朱自清對1940年代新文藝的接受為線索》、嶽雯的《生活與歷史中的好人:平民中國的道德想像——梁曉聲〈人世間〉論》、叢治辰的《偶然、反諷與「團結」——論李洱〈應物兄〉》、路楊的《「鬥爭」與「勞動」:土改敘事中的「翻心」難題》、楊慶祥的《對現代文學研究幾個基本問題的理論思考》7篇論文獲獎。
中國作協辦公廳主任李一鳴、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梁飛、《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執行主編傅光明,第九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評委代表孟繁華、張清華等參加。儀式由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李洱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