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館珍藏的丁玲遺物

2020-12-19 青少年愛國主義網

  

 

艾軒油畫《丁玲在北大荒》

  今年3月4日是丁玲逝世20周年。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工作接觸到許多丁玲的著作,還能夠接觸到許多外人所不易看到的丁玲遺物。它們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她的創作生活和人生經歷。在這裡選取幾件介紹給廣大讀者,共同來緬懷這位非凡而又平凡的女作家。

  葉聖陶對丁玲的扶持

  中國現代文學館丁玲書房裡掛著一幅葉聖陶書贈丁玲的詞,十分引人注目。上面的內容是這樣寫的:啟關狂喜,難記何年別,

  相看舊時,容態執手無言說,塞北山西久旅,所患惟消渴。不須愁絕,兔毫在握,賡續前書尚心熱。回思時越半紀,一語彌深切。那日文字因緣,註定今生轍。更憶錢塘午夜,共賞潮頭雪。景雲投轄,當時兒女,今亦盈顛見華發。

  1979年春,在外地漂泊了二十多年的丁玲夫婦,終於回到了北京。不久,他們就去拜訪了恩師葉聖陶,幾十年不通音訊了,大家在一起敘舊論今十分開心。丁玲夫婦走後,百感交集的葉聖陶夜不能寐,連夜填寫了一首《六么令》記述丁玲惠顧傾談的情景。後來,他又將此喜極之作工整地抄錄在宣紙上贈與丁玲。對於葉聖老這件詩書真跡,丁玲自然奉為至寶,鑲入鏡框掛於家中壁上。直到丁玲去世後,陳明才將它和丁玲的其他遺物,一起捐給了中國現代文學館。

  丁玲與葉聖陶的友誼長達半個多世紀。在文壇上葉聖陶獎掖後進發現培養新作者被廣為稱道。丁玲當年走上文壇也是他慧眼識才的結果。當時,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的葉聖陶正代鄭振鐸編輯《小說月報》,他在大堆來稿中發現了一篇名為《夢珂》的小說稿,儘管他還不知道這個叫丁玲的陌生人是男是女,但小說的清新氣息和作者的才華深深打動了他。1927年底《夢珂》登在了12月的《小說月報》的重要位置上。丁玲這個名字也第一次為人所知。接下來,他又相繼將她的《莎菲女士的日記》、《暑假中》、《阿毛姑娘》等新作登在《小說月報》的顯赫位置,引起文壇矚目。使丁玲更為感動的是,幾篇小說登載後,她又接到葉聖陶的信,說她已發表的幾篇小說可以出一本集子,並願就此事向開明書店交涉和推薦。在葉聖陶的努力下,丁玲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1928年10月正式出版。

  1927年5月,葉聖陶搬到上海景雲裡,與魯迅、周建人、茅盾、馮雪峰為鄰。第二年,丁玲、胡也頻從北京到了上海,專門去景雲裡拜訪這位從未謀過面的恩師,葉聖陶鼓勵她說:「繼續寫吧,認真地寫。」葉老的《六么令》裡「景雲投轄」,說的就是這段往事。50多年後,當華發滿頭的丁玲再見年事已高的恩師仍滿懷感激地說,「要不是您發表我的小說,我也許就不會走這條路了。」

  晚年的丁玲曾多次去看望葉老,不管是壽辰還是生病住院,她總要送上真摯的問候和祝福。1986年丁玲因病去世,九旬高齡疾病纏身的葉聖陶還一筆一畫地寫了《悼丁玲》一文,述說懷念哀悼之情。

  丁玲的獎狀和手稿

  文學館三樓展廳玻璃櫃裡端端正正地擺放著1951年丁玲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獲史達林文學獎二等獎的獎狀、證書和獎章。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反映土地改革運動的長篇小說,完成於1948年6月。這部小說也是丁玲一生創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上個世紀40年代中期,她曾親自參加了河北等地的土改工作,積累了大量真實生動的素材。小說獲獎後丁玲把得到的5萬盧布獎金捐給了中國婦女兒童事業。

  文學館存藏的丁玲手稿也不少,但卻沒有早期的。不過寫於北大荒時期的《杜晚香》、《在嚴寒的日子裡》、《風雪人間》等同樣具有很高的價值。今年春節我去看望90高齡的陳明先生,他告訴我:丁玲當年寫作《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時就已開始構思《在嚴寒的日子裡》了。1946年秋,他們隨八路軍主力撤離土改的地區後,幾乎每天都在關注著那裡人們的命運。小說寫的就是敵人還鄉後,幾個新黨員留在村裡堅持鬥爭直到勝利的過程。這部作品真正動筆於50年代初,早期初稿在「文革」中被毀。全書原準備寫80章,後壓縮為50章,總字數約為五六十萬字。在山西農村,為了幫助丁玲戰勝腰痛病提高寫作速度,陳明還設計製作了一塊二尺見方四角打洞的寫字板,丁玲可以用繩子吊在胸前,站立或者倚在牆邊寫作。

相關焦點

  • 中國現代文學的資料中心——中國現代文學館!
    中國現代文學館是一座蘊含濃厚文學氣息的標誌性建築,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資料中心,集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於一身。該館主要展示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學流派的文學成就,是現當代文學研究的陣地。該館擁有52個文庫,藏有巴金、冰心、丁玲、周揚等眾多現代作家的著作、信件和收藏書籍,有藏品30餘萬件,其中有書籍雜誌、報紙、手稿、書信、照片、錄音錄像帶和文物。此展覽以豐富的圖片與手稿、書信以及他收藏的古籍、文玩等展品,詳實、生動地展示了辛笛先生的生平創作、文學成就及與作家們的交往情況。
  • 中國現代文學館:守護文學的夢想
    巴金說,建現代文學館是他一生當中最後的兩件大事之一,比寫十本創作回憶錄還重要。    如今,這夢想早已成真。    1985年1月5日,中國現代文學館宣布成立;1993年起,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備建設新館。2000年5月23日,一座展現中國現代文學成就的大型文化設施——中國現代文學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
  • 中國現代文學館:喚醒人文情懷的神聖殿堂
    中國現代文學館A座展廳的3個門上有巴金、冰心、葉聖陶題寫的「中國現代文學館」,外牆的花邊採用郭沫若詩集《百花齊放》的配圖。  中國現代文學館自1985年建館至今,已經走過30個春秋,如今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文學專業博物館,面積4萬平米,藏品80餘萬件,館藏條件世界一流,它的中西結合、園林風格的建築設計還獲得中國建築設計魯班獎。
  • 臺作家柏楊捐贈文獻文物正式入藏中國現代文學館
    中新社北京二月六日電(記者 耿軍)臺灣作家柏楊捐贈的五十六箱、共計一萬一千七百四十五件文獻文物今天正式入藏中國現代文學館。「柏楊研究中心」籌備小組亦在中國現代文學館正式成立。  「柏楊捐贈文獻文物入藏新聞發布會」今天上午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多功能廳舉行。
  • 臺灣大學生參觀中國現代文學館
    中新社北京二月二日電題:到北京「補」中國現代文學課——臺灣大學生參觀中國現代文學館              中新社記者張素平  中國現代文學館今天迎來了四十餘位來自海峽對岸的參觀者:一群參加臺灣華夏青年交流協會「二00二寒假交流訪問團」的臺灣大學生。
  • 嚴家炎先生藏書及文物捐贈儀式在文學館舉行
    騰訊文化北京訊(曾媛 李旭光)8月23日上午「嚴家炎先生藏書及文物捐贈儀式」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今年3月到7月,嚴家炎先生陸續將自己的近萬冊藏書和書房家俱、名人字畫等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現代文學館館長吳義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漆永祥、陳曉明、高遠東,清華大學教授解志熙、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李今等也參加了捐贈儀式。嚴家炎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史研究專家,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等職務。
  • 走進中國現代文學館:追尋紅色經典手稿背後的故事
    杜鵬程《保衛延安》姚雪垠《李自成》李季《玉門詩抄》管樺《小英雄雨來》公劉《阿詩瑪》羅廣斌、楊益言《紅巖》在金風送爽的九月,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備並舉辦了以「初心與手跡」為主題的館藏紅色經典文學作品手稿展活動。
  • 中國現代文學館聘任第九屆客座研究員
    本報訊(記者 黃尚恩) 9月15日,中國現代文學館2020年度客座研究員和特邀研究員聘任儀式、第九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9年度優秀論文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行。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錢小芊出席並為獲獎者頒發證書。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李敬澤出席並講話。
  • 海南現代文學館揭牌館址在海師大圖書館
    本報海口4月6日訊(記者蔡葩)由海南師範大學和海南省作家協會聯合共建的海南現代文學館舉行今天揭牌儀式。著名作家韓少功、蔣子丹,省作協主席孔見以及來自法國的著名漢學家安妮·居裡安女士和海南文化界、文學界、高校圖書館的同人一起參加了揭牌儀式。
  • 中國現代文學館徵集「此物最堪思」展品
    中國現代文學館日前發布公告,號召廣大作家把寓含親情友情故事、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捐贈或暫借給文學館使用,以舉辦名為「此物最堪思」的展覽,迎接中國作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一幅畫、一本書,或是一張照片、一件物品,都可能深藏著一段感人的交往、一個感人的故事。
  • 雲儒文學館籌建啟動儀式在西北大學現代學院舉行
    肖雲儒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文藝評論家、書法家、文化學者。肖雲儒先生一直支持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的發展,他多次來到學校參加活動並講座,是首屆絲路散文獎最佳作品獎的獲得者。為了展示肖雲儒先生的文學成就,讓更多的讀者得到啟示和學習,加強高校的學科建設和文化內涵,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攜同中國現代散文書院,決定在「長安藝谷」中建立「雲儒文學館」。雲儒文學館籌建啟動儀式由學院副校長王好學主持。
  • 「回放」人民藝Show|雲遊大家故居:中國現代文學館
    6月14日(周日)下午14:00,人民網文娛部聯合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的「開啟文學之旅,雲遊大家故居」直播活動繼續開啟,帶您「雲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學博物館——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國現代文學館成立於1985年,是國家級重點文化單位,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寶庫,是我國第一座、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學博物館。館內展示著我國現當代文學發展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學流派的文學成就,收集、保管著中國現當代作家的著作、手稿、譯本、日記、信札、藏書等文學檔案資料,整體上集文學展覽館、文學圖書館、文學檔案館以及文學理論研究、文學交流功能於一身。
  • 彭燕郊誕辰百年紀念活動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新湖南客戶端11月1日訊 (記者 龔旭東 肖欣) 10月31日,在中國文學的最高殿堂——中國現代文學館,彭燕郊這位著名詩人的名字,成為這個秋天深長與溫暖的緬懷。2020年,是彭燕郊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為紀念這位我國著名詩人、作家、文藝活動家與民間文藝家,中國現代文學館、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南省作家協會和《詩刊》社共同主辦了「彭燕郊誕辰百年紀念座談會」。
  • 中國現代文學館獲贈臺灣著名詩人紀弦文物文獻資料
    中新社北京4月15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現代文學館15日獲臺灣著名詩人紀弦家屬捐贈一批文物文獻。該館研究部主任李洱表示,將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設「紀弦文庫」,他相信這將進一步確認詩人在中國文壇的地位。  紀弦(1913-2013年),是臺灣詩壇的三位元老之一,在臺灣詩壇享有極高聲譽。
  • 羅雪村畫筆下的文學風景展現身中國現代文學館
    「文學禮拜——羅雪村畫筆下的文學風景」展現身中國現代文學館  新華網北京4月26日電(記者周瑋)「文學禮拜——羅雪村畫筆下的文學風景」展日前現身中國現代文學館。200餘幅畫作,分為「作家肖像」「作家故居」「文學之旅」和「作家紀念冊」4部分。
  • 謀定而後動 建好廣東文學館
    廣東很快也有省級文學館了,這是廣東文學界乃至文化界的盛事,在一個傳統文學走向迷惘的時代,廣東文學館建設無疑是一個標誌性事件,無論對文學從業者還是愛好者,都是一種「激素」。算起來,廣東文學館起步不算早,早的如河北省文學館,建於1999年,但被列入《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和《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廣東文學館,絕對稱得上經濟大省地位相當的大投入、大手筆。正因為此,當下首要任務是,謀定而後動,把這個館設計好,儘量避免片面追求建設速度而留下諸多本可避免的遺憾,譬如外觀設計、內部細節、交通預判等等。
  • 丁玲曾對沈從文《記丁玲》一書非常不滿(圖)
    丁玲1936年9月從南京逃出,先後到達上海、西安、保安、延安等地,之後她成為解放區文學創作中重要的女作家,毛澤東稱她為「昔日文將軍,今日武小姐」。1957年「丁陳反黨集團」定案後,丁玲下放北大荒勞動改造,成為被打擊與排擠的重點作家。「文革」結束後,1978年丁玲很快復出。復出之後的丁玲成為研究者們青睞的對象,海外漢學界研究者也特別關注到有關丁玲的傳記文字《記丁玲》。
  • 隨他們去吧 我丁玲就是丁玲
    我認識丁玲,是在西戰團的第一次會議上,她穿著軍裝,打著裹腿,系一根皮帶,和大家一樣,我沒有產生什麼特別的印象。後來熟悉了,丁玲告訴我,在紀念高爾基逝世一周年的演出中,看到我扮演的伯惠爾,她便知道了我。丁玲是西戰團的主任,陳明是宣傳股長。1937年9月22日西戰團從延安出發,前往山西抗日前線。春節後,一行人慾從臨汾到潼關,轉乘火車去西安。
  • 丁玲情史中有沈從文?55年後,丁玲發文怒斥:貪生怕死的膽小鬼
    中國現代最有才華的幾個女作家,沒有一個不是沖天的才氣伴隨著滿天的緋聞。「文學洛神」蕭紅,以文學的抽象踐行著感情的浪漫,拋夫棄子,與蕭軍私奔,與蕭軍結婚後又與端木蕻良三人合住,再嫁端木,後因病且遭誤診,留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的遺憾,飄然而逝,堪稱驚天動地。
  • 民國才女丁玲:愛上兩個人,那就三人同居
    丁玲,原名蔣偉,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1936年11月,丁玲到達陝北保安,是第一個到延安的文人。丁玲在抵達延安之前,就是民國有名的才女,而關於她的情史,以那個年代的眼光來看,可謂驚世駭俗,即使是在現代,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