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7 15:53 |浙江新聞客戶端
一、問題背景
合村鄉位於桐廬縣分水鎮西北邊緣山區,旅遊資源豐富,是杭州地區首個全域國家3A級風景區名,市場開發潛力巨大。但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位置不便、缺乏統籌規劃、運營不夠規範等因素嚴重製約當地旅遊業發展。村民們眾籌開發的天方地圓、露營基地、天然浴場、貨櫃酒店及垂釣區等項目,遲遲未能建成營業。
在相關部門牽頭下,市商旅集團作為合村鄉全域旅遊項目的責任單位,主動作為,紮實推動,將自身優勢與合村資源優勢深度融合,加速合村全域旅遊要素集聚和旅遊產業發展,力爭把合村鄉打造成為省內知名的鄉村旅遊目的地、農旅融合的樣板和鄉村振興的示範。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聚焦民生問題,找準項目突破點。鄉村旅遊項目的開發,其最終落腳點,還是惠及當地村民。從3月份第一次實地調研合村開始,市商旅集團合村團隊進行了十餘次民情懇談會和幾十戶入戶走訪,村幹部和群眾都反映了同一個訴求:「辦好眾籌旅遊公司,加快竹溪樂園運營進程」。合村團隊以合村鄉後溪村民眾籌的竹溪樂園項目為起點,長期駐紮在後溪村,發揚「釘釘子」精神,通過兩個月的努力,竹溪樂園順利開業。
截至12月,該項目為後溪村提供了50多個就業崗,帶去客流量5萬人次,直接經濟收入100餘萬元,間接帶動餐飲住宿收入300餘萬元。
2、創新人才機制,激發團隊新動能。鄉村旅遊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但是鄉村建設很難招到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市商旅集團創新人才機制,不論資排輩,推行「小組+積木」的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項目特點和需要,市商旅集團主動認領任務、自發組建小組,打破部門及下屬企業分工,將來自8個不同部門、企業,具備不同專業特長,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15名年輕幹部組成商旅合村全域旅遊工作項目組。項目組制定「時間表」、落實「項目制」、細化「施工圖」,短短的七十天內,完成10個子項目的規劃、建設及運營,清理100多處安全隱患,使竹溪樂園順利開業。
3、盤活現有資源,打造全域旅遊新體系。合村鄉具有獨特的文化、地域優勢,項目組以產品打造、線路整合、設施完善為重點,圍繞體驗性、參與性和互動性等,完善旅遊要素,嫁接先進的業態、品牌、模式,打造「文農旅」立體融合發展。
一是深度挖掘文化資源。邀請繡花鞋、竹編匠人,在竹溪樂園與遊客分享手工技藝。將紅色紀念館、民俗文化館與其他景點進行互動;
二是充分激活現有農業旅遊資源。舉辦懷舊豐收節活動,割稻子、挖番薯、摸魚,體驗農事活動。農家樂、採摘園等經營主互帶客流;
三是創新開發冒險運動項目,打造彩虹堤壩、五彩貨櫃、大黃鴨等IP場景,引發朋友圈刷屏點讚,讓竹溪樂園C位出道;
四是整合市級部門、市商旅集團會展資源,打造合村特色節慶、鄉村音樂節、大自然會展、大地藝術節等固定IP。在合村鄉,全新的旅遊體系逐步建立起來,並且已經得到了較好的社會反響,中央電視臺、杭州電視臺對合村鄉相關活動進行了新聞報導。
4、謀劃長效經濟,帶動鄉村新發展。為刺激周邊產業發展,帶動當地各行各業的經濟發展,市級部門和市商旅集團著眼長遠,積極謀劃:合村後溪村滑翔傘基地項目試飛,掘金高端運動旅遊;明年1月,松樹尖滑雪場項目開滑;明年3月籌辦鐵人三項比賽;明年5月嶺源村雪山激流迴旋項目開漂……隨著項目接續上線,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經濟規模效益不斷擴大。
三、推廣點及啟示
1、堅持文旅同步,創建特色旅遊新品牌。景區產品在好看、好玩、好吃之外,還需要設立易於在網絡時代快速傳播的視覺形象,通過各類流量入口連結消費群體。一方面,大膽應用和嘗試一些新的傳播方式和媒介,通過線上線下加體驗等方式精準推廣,吸引點擊曝光率,讓遊客在文化上形成交流和共鳴。另一方面,通過舉辦特色節慶、大賽、講壇、研學等活動提升消費價值和口碑影響力。
2、突出產品定位,激發旅遊經濟新活力。鄉村旅遊振興不能單純的複製,必須走差異化道路。結合合村鄉特有的地形地貌特色和市場熱點,項目組以「旅遊+運動探險」定位合村旅遊主題,將合村靜態的自然風光轉變為動態的戶外活動,釋放合村作為旅遊景點的吸引力,讓更多城市遊客走進來,更多傳統農民和現代農民留下來,讓合村的經濟活起來。
3、保持不忘初心,幫助百姓獲得新收益。後溪村竹溪樂園項目創新收益分享模式,採用保底固定收益加利潤分紅的形式,讓資源變成資產、資金變成股金、農民變成股東,為眾籌農戶提供了收益保障。同時,農戶參與土地流轉和勞務僱傭、自發從事旅遊經營,切實增加了農戶的經濟收入,提升了獲得感。
1545033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