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訂閱經濟》-數字時代的商業模式變革

2021-02-15 ToB企業經營

為什麼要推薦閱讀這本書,先寫一段專家推薦:

作為SaaS領域的共同探路者,毛葦(本書作者)將SaaS商業模式進一步提升到更高緯度的訂閱經濟,深入剖析了訂閱經濟的底層邏輯、結構和轉型實踐,全面介紹了10種訂閱模式及15個經典案例,對各類訂閱模式的創業企業及企業創始人有非常大的借鑑價值,強烈推薦!-明源雲創始人 高宇。

對的哈,上面寫這個專家推薦的人是我的老闆高宇,這本書的作者毛葦是我的好朋友,曾是融雲聯合創始人,也是在企業級服務、SaaS領域的創業實踐者,更是從實踐到方法論提煉的專家,而《訂閱經濟》這本書的內容更是讓我們看到,從交水電費、流媒體音樂會員、個人網盤資源(如蘋果iCloud)等日常生活體驗中可以看到:只要個體需要從平臺源源不斷獲取服務時,訂閱就會成為一種合理的商業模式。企業作為網絡中的個體,也需要源源不斷地從外部獲取數位化服務,在雲計算平臺(如阿里雲IaaS)已經將計算能力變成水電基礎設施的情況下,企業軟體也越來越多地朝著「流量化服務」演變,從購買大而全的軟體轉變為訂閱服務,接受軟體&數據常更新的服務,這也將會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毛葦同學第一時間將這本書籤名之後寄給我,我已經閱讀了兩遍,有許多觀點和案例讓我對於「訂閱經濟」的生命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將這本書中的觀點傳遞給到更多的人理解?特別是許多非IT領域的決策者,如決定IT系統/SaaS服務選型的CEO們充分理解這個商業模式所蘊含的生命力呢?這也是我嘗試著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嘗試回答的問題(當然,也是為了讓我們的同事們更好地面向客戶推薦SaaS的服務:))。

對於明源來說,我們一直是服務地產企業客戶的,在與地產企業客戶的CEO們交流時,大家往往都在關注的是業績完成了1000億還是5000億,但這些業績本質上都是「項目開發」的收入,什麼叫項目?就是有著明確開始和明確結束的一次性事件,意味著收入確認也是一次性的。而對於企業的持續經營來說,最重要的是「可持續性」,而要保障可持續性最好的是要有足夠多的「運營型收入」,如物業租賃服務、專業運營服務的收入,這些收入就可以稱之為「流量型收入」,而這也恰恰是《訂閱經濟》中的邏輯。

早在龍湖集團2017年年會上,龍湖集團CEO邵明曉就提出了「空間即服務」的理念,要做人與空間的連接。龍湖的戰略究竟如何落地呢?「空間即服務」的核心是打造三個能力:

一是打造空間的製造和管理的能力,龍湖和悅來已經開始參與城市空間的製造和管理。

二是打造進一步洞察客戶能力,我們現在的客戶都在數位化,公司必須也要做數位化的轉型,這是龍湖空間即服務戰略落地的平臺&載體。三是打造服務集成能力,龍湖有一個夢想,希望用不長的時間,把我們的服務收入從100億做到超過1000億,大概明年的服務收入就會過100億,明年(2018年)是龍湖服務收入過100億的元年。

地產企業在過去的20年是資產積累的過程,許多TOP級地產企業已經積累了千億規模的資產,而千億規模資產如何進行精細化運營,從而成為企業最為穩定、可靠的現金流來源,相信這是大多數TOP級房地產企業CEO們關注的話題,而如果深刻去理解流量型的業務怎麼做,可以從《訂閱經濟》這本書中探尋商業模式設計的靈感。

在傳統的商業模式設計中,「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價值獲取」是一個線性價值鏈,即企業先研發和生產產品,再將產品賣給客戶,最後從客戶那裡收到錢,這個價值鏈或長或短,或簡單或複雜,但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都是由賣方主導的線性價值鏈條。但隨著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型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經典價值鏈正在被打破。在訂閱模式中,企業的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和價值獲取三個環節之間的邊界開始模糊化和融合化,線性價值鏈被逐步打破,進而演化出了一種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和價值獲取三位一體的協同價值鏈模式,即:價值的創造過程和傳遞過程相組合,企業邊創造價值邊傳遞價值,同時也在獲取價值。

以明源雲客的SaaS軟體為例,我們的目標是為了幫助地產企業客戶解決售樓處的數位化營銷難題(如獲客難、跟客難、多頭渠道管理難等),甚至為了幫助開發商解決手機搶房(開盤)的難題還提供了在線開盤服務,客戶只需要每年按照項目/次數支付服務租金即可獲取服務,直至客戶取消訂閱或者到期不再續約為止。從價值創造和價值傳遞的視角來看,明源雲客需要先行投入成本研發平臺以完成價值的初步創造,但對我們任何一個企業客戶來說,我們的價值創造過程遠遠沒有完成,一方面客戶在使用平臺的過程中會不斷反饋需求和意見,以使得平臺能力更符合自身需求,明源雲客也會再根據大量客戶的反饋進行平臺功能的持續迭代和升級;另一方面,我們也向客戶提供7*24小時全天侯的運行運維服務,以確保用戶使用的不間斷性和安全可靠性。從本質上來說,客戶在使用的過程中既傳遞了價值又在持續創造新價值,從而將價值的創造和傳遞過程二合一,形成了價值創造和價值傳遞的融合。

剛剛舉了一個軟體行業的例子,其實我們還可以再說明一個地產行業的例子,我們都知道中國TOP100地產開發商中,碧桂園的規模一直都在TOP3中,據公開信息可見:2018年碧桂園實現營收約3790.8億元,毛利約1024.8億元,淨利潤約485.4億元。看起來這個業績已經非常出眾了,一年利潤是485億。但我們再來看一家大家可能不這麼熟悉的企業,香港新鴻基集團 ,2018年的營業規模是856億,利潤是509億。看到差異了吧,新鴻基的營業規模只有碧桂園的1/4還少,而利潤卻比碧桂園還要多,新鴻基的利潤率達到了驚人的60%!這中間的差別在哪裡?這就是項目型收入與運營型收入的差別。

郎鹹平教授可以告訴我們為什麼新鴻基怎麼做到的。在《標本》一書中,郎教授指出:「香港的經驗值得借鑑,我國大陸房地產的某些地方與香港的歷史極為類似。香港這些公司之所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重要的一點就是運用了恰當的風險管理策略。這些策略最終都可以表現為一點,那就是維持較高的現金流和較低的負債率。面對像亞洲金融危機、宏觀調控、外國投機性資金融入這樣不可控的外在風險,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恰當的風險管理策略減少或者抵消這些風險給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香港地產公司均資本負債率(而不是資產負債率)基本維持在20%左右,而現金佔總資產比例高達5% 以上,這可以看作是這個行業的風險管理標準。」

對於《訂閱經濟》這本書中用了15個案例詳細講解了十類數字訂閱模式,包括數字內容訂閱服務:以奈飛為代表的資料庫模式、以《紐約時報》為案例的內容付費訂閱模式;雲訂閱服務包括SalesForce為代表的SaaS(軟體即服務)、Twilio為代表的API經濟成就了雲通信巨頭的PaaS模式、阿里云為代表的IaaS模式;訂閱制電商中包括Stitch Fix的產品推薦模式、RTR的共享衣櫥模式、IPSY為 代表的周期性消耗品模式;兩種特殊訂閱模式包括亞馬遜Prime的權益包模式、正和島為代表的會員網絡模式,這十類數字訂閱模式都是值得深入研究與學習的。

《訂閱經濟》看起來非常美好,那對於傳統企業如何跨越轉型的鴻溝呢?這部分的內容也是更多人關注的問題,特別是我所接觸的地產企業的CEO、CDO們都在想著朝「數位化轉型」方向邁進,真正的數位化轉型結果應該是能夠實現商業模式變革的轉型。要從傳統企業轉向訂閱經濟模式下的流量收入,需要企業創始人做艱難抉擇:到底轉還是不轉?需要拋棄過往成熟大企業的做派而用成長型思維擁抱不確定性,更是需要自上而下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文化,所有的這一切都值得傳統企業CEO、CDO們學習(特別說一 下,企業戰略轉型的案例正好是明源從授權軟體商到SaaS服務商的轉變,這個案例也有我的貢獻)。

《訂閱經濟》不只只是SaaS(軟體即服務)這麼簡單,首先是商業模式的設計、更是企業轉型戰略、企業文化&價值觀、企業組織能力的設計,從這個視角來看,這本書的內容不只只是適合軟體、SaaS服務商的創始人來閱讀,更是適合於更多的傳統企業CEO、CIO們閱讀!

相關焦點

  • 數字經濟應促進社會福利最優化——讀《不安的變革:數字時代的市場...
    《不安的變革:  數字時代的市場競爭與大眾福利》  (德)阿希姆·瓦姆巴赫 漢斯·克裡斯蒂安·穆勒 著  鍾曉睿等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0年10月 出版  數字經濟應促進社會福利最優化
  • 讀書ll《5G時代: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的大變革》讀後感
    《5G時代: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的大變革》-------讀後感近來關於「5G時代到來了」,經常在新聞報導、網絡評論中聽到類似話題。特別是當下最火熱的話題就是美國政府制裁華為,那是因為華為搶佔5G時代前沿高地。
  • 訂閱經濟的八個關鍵詞:如何讓你的業務複利增長?| 訂閱模式(1)
    今年四月份,我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叫《訂閱經濟——數字時代的商業模式變革》(簡稱《訂閱經濟》)。這本書主要講述訂閱模式的本質和運行規律,它起源於我對訂閱模式的長期實踐和深度思考。訂閱模式改變了傳統商業的很多做法,它催生了很多的商業奇蹟,比如亞馬遜Prime,比如奈飛、Salesforce、Adobe,等等。
  • 微眾銀行馬智濤:分布式商業是數位化時代的新商業變革
    集中式模式與規模經濟亟待轉型 科技發展提供新的路徑選擇書中首先對商業世界中迫切面臨的種種問題進行層層剖析,揭示了集中式模式與規模經濟受制於管理效率與能力下降、寡頭壟斷引發社會問題特別是在2020年之後的「新全球化」、「雙循環」等新形勢下,集中式模式與規模經濟已形同強弩之末,轉型刻不容緩。
  • 清華大學MOOC課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
    3,該課程總計八次課,主要內容為:第一次課:人在網中央1.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界面交互2.用戶界面的爭奪戰3.用戶界面粘性決定移動網際網路業務價值4.用戶界面黏著的盈利模式5.用戶界面創新引發的媒體變革6.用戶界面發展的趨勢預判
  • 第六屆ThoughtWorks LIVE:重塑數位化商業,引領時代變革
    在數字經濟時代,無論是謀求轉型升級的傳統產業,還是以金融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及其他新興行業,都在依託數位化技術重塑商業模式,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而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正在迅速轉入規模化應用以及顛覆式創新階段,持續助推以客戶為引領、數位化為中心的商業革命。
  • 王文京:數字經濟時代的商學院不會消亡 將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
    怎麼看待數字經濟時代的商學院,商學院消亡了嗎?王文京表示,教育對商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數字經濟時代,商學院形態肯定會繼續發展,但也需要做很多變革。第一,是教學內容的變革,因為企業都數位化了,越來越多的數位技術被應用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裡面來,所以企業的組織形態變了,企業的整個商業模式、業務流程、管理方式都會發生巨大的變革。與此同時,商學院教學的內容就也要與數字經濟時代的內容保持一致。
  • 隨著數位化商業模式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的地位進一步凸顯
    數據顯示,中國2018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4.8%,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總體上,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張、貢獻不斷增強。近年來,我國數位技術發展迅猛,向生產生活領域和公共治理領域廣泛滲透,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 秦朔:數字經濟時代,中國企業家為商業文明再加碼
    帶著這兩個案例的解讀,知名的人文財經觀察員、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發起人秦朔,上周四晚(12月3日)做客「儒商論域2020」,「前者預示著中國政府正在倡導社會的價值利益均衡,後者表明只要有創新,依然可以重構產業形式和流程,塑造新的商業模式。」
  • 楊濤:理解數位化時代的經濟金融變革
    當前,數位化變革大勢已經撲面而來,對於全球經濟金融體系都帶來深刻影響。在此,我們需要釐清背後的發展線索,形成共識基礎,才能更好地把握未來發展趨勢。 一、中國經濟面臨內在挑戰,過去的黃金增長周期很難簡單重現 為什麼要討論數字經濟、數位化?每一個企業都有不同的理解。 有從宏觀經濟角度的理解。
  • 邁向輕資產時代!《2020中國數智經濟商業向心力趨勢報告》發布
    報告以「構建『智能+』時代的數智經濟全景圖」為題,全面呈現2020數智經濟的未來趨勢,並首次公布中國數智經濟「商業向心力Top30排行榜」。報告指出:2020年是世界經濟新一輪產業大變革的起點之年,5G和AI將持續全鏈路打通人機生產力,倒逼企業向更高的智慧商業體進化;同時,2020年網際網路虛擬世界將會探出無數隻手,向物理世界深度觸摸。
  • GHRC大咖分享|唐鑛博士:數字時代組織變革下的戰略人力資源與勞動...
    人大勞動人事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唐鑛博士作為大會主咖,發表了主題演講《數字經濟時代組織變革背景下戰略人力資源與勞動關係管理》,帶領HR同仁從發展的眼光,看待數字時代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和勞動關係管理趨勢。  本文節選自唐鑛博士現場分享:
  • 物聯網重構商業模式,康淨開創商業淨水新時代
    商用飲水停留在桶裝水階段已久,主要在於「替代品」的運營模式和銷售模式並沒有重大突破,單一產品力領先不足以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不足以引發行業的變革。而當前物聯網、以租代售等針對性解決方案的不斷成熟,讓整個商用淨水行業發生了明顯改變,這些改變主要基於以下三個方面:
  • 發展數字經濟先要有「數字邏輯」
    「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新業務的交替、新商業模式的互動,同時也為農業、工業、服務業轉型升級和變革提供了助力。」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宇說,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到來,並呈現出突出的特點:一是全球信息技術創新日益加快,信息領域格局此消彼長,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智能感知等技術領域創新方興未艾,無人駕駛、智能製造、智慧醫療等層出不窮。二是信息技術產業格局正進入後金融危機時代,當前全球信息技術產業逐步進入大併購,產業併購整合一浪高過一浪。
  • 2020年上海管理科學論壇成功舉辦 大咖雲集共話數字經濟時代管理...
    一場管理學界的學術盛宴  本屆上海管理科學論壇特邀請數位化領域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知名領軍人物,探討中國企業如何將中國文化與經濟發展現狀相結合,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完成管理變革,旨在創造出領先世界的新型管理理論和實踐。
  • 中金:後疫情時代科技如何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黃樂平 閆慧辰等 我們認為"AI+5G"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通用技術平臺,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5G等信息技術與機器人、醫療、航天等場景相融合,催生AR/VR、無人駕駛、商業航天等新產品和新業態是科技行業未來十年的發展主線
  •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商業生意模式與經營邏輯
    你是否知道現在國內處於那種消費時代?你是否知道未來商業的模式是怎麼樣的?你是否知道當下有那些商業運作玩法?近日,萬科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來到武漢大學經管學院,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生動的講座——《商業生意模式與經營邏輯》。
  • 李綱:高校需培養與數字經濟時代適配的「新」人才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楊霄 攝影 朱哲 實習生 董芳芳 中國跑步進入數字經濟時代,高校傳統商學研究與教育迭代勢在必行。12月4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院長李綱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採訪時稱,高校使命始終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商學院的研究與教育更應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引擎。
  • 姜進章:數字時代的IP商業模式與價值鏈
    授課課程 | 上海交大文創學院 文創賦能-商業IP化運營三期課程 《數字時代的IP商業模式與價值鏈》(本文根據12月課程內容整理)授課老師 | 姜進章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創賦能-商業IP化運營學術主任,曾任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副院長、中國授權業大獎核心評委。
  • 「新零售」推動商業模式變革
    「純電商時代過去了,未來十年是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的新零售時代。」從去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新零售已經成為阿里巴巴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成立18年後,依靠電商平臺起家的阿里巴巴,正在不斷拓展「平臺」的邊界,並為未來零售行業模式變革和消費升級提供新的樣本和風向標。新零售正通過尋找新的增量,為解決存量所面臨的問題、為零售業的供給側改革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