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生物學領袖被指學術不端

2020-12-13 生物谷

當調查發現其研究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後,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歐洲最大的基礎研究機構——暫停了植物生物學領軍人物Olivier Voinnet的職務。該機構發言人Julien Guillaume近日表示,儘管Voinnet是CNRS的資深科學家,但自2010年11月,他被借調到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Z),因此該指控只能等他返回法國後才能執行。

7月10日,CNRS和ETHZ分別發布了對Voinnet工作的調查結果。Voinnet在植物、無脊椎動物和哺乳動物RNA幹擾抗病毒研究領域享有國際聲譽。

兩份報告都表示,沒有發現證據顯示Voinnet的論文存在偽造數據、修改圖片等問題。在一份聲明中,ETHZ 執行委員會表示,根據規定,Voinnet在瑞士發表的論文存在錯誤,但不屬於學術不端,不過,它認為Voinnet違反了科研誠信和科學實踐指導原則。

2014年12月,有人在PubPeer網站上對Voinnet的論文圖片提出質疑,從而導致CNRS和ETHZ對此開展調查。到目前為止,ETHZ發布了22頁報告,詳細介紹了對Voinnet的32篇論文的調查結果。同時,Guillaume提到,由於法國的法律規定不能公布調查結果,CNRS只在網站上發布了一個簡單聲明。

CNRS的聲明說,調查發現Voinnet存在「刻意處理圖表的行為,這違背了科學成果呈現的誠信原則」。聲明還指出,這一事件對CNRS和科學研究的聲譽產生了嚴重危害。由於發現13篇論文存在問題,CNRS主席Alain Fuchs已經宣布暫停Voinnet兩年工作的處罰。

ETHZ報告中詳細描述了大約20篇論文中的數據和圖片錯誤,這些錯誤包括故意修改或錯誤標註,以便讓結果看起來更清楚或更令人信服,但這些錯誤尚不影響總體結論。但報告稱,「最有問題的論文仍存在學術不端行為」。雖然多數涉及圖像修改的錯誤沒有產生惡劣後果,但ETHZ仍建議撤回3篇論文。

ETHZ還表示,Voinnet在整個調查過程中非常配合,並提供了原始數據。Voinnet在一個聲明中說:「我願意對所有錯誤承擔全部責任,對這件事給所有同事帶來的麻煩和幹擾表示誠摯的道歉。」(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何為學術不端,有和本質?如何看待
    與之相對,欺詐、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則成為人們厭惡、排拒和抵制的對象。然就像盜竊行為一樣,儘管學術不端為人們所不齒,在現實中卻無法根除。這從近些年國際上發生著名的學術不端 案件即可得到印證。譬如曾轟動一時的哈佛大學法學院憲法學教授卻伯學術剽竊,晚近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發育生物學中心小保方晴子捏造與篡改實驗數據,德國腫瘤專家的學術造假,以及韓國生物學家黃禹錫學術論文造假,等等。
  • 學術不端事件裡的「歲月神偷」
    學術不端事件裡的「歲月神偷」 李磊     2005年逛天涯論壇時,我看到一名很活躍的網友「鄺海炎」。讀了他幾篇帖子後,感覺這個年輕人還有些思想。    朱學勤事件出來後,即使舉報者Isaiah對《道德理想國的覆滅》中可能存在的學術不端窮追猛打,但最後,Isaiah還是不無感慨地說,這些「問題書籍,無論他們怎樣瑕疵,或者直接用恥辱去定義,但這些書籍又確實是我們這代人的啟蒙讀物」。確實如其所言,朱學勤這代學者對中國新生代學者的思想啟蒙意義,是任何時候也無法抹殺的。
  • 學術不端玷汙的不僅是學術
    可以說現在學術不端行為已不僅僅是某個學校、某個層面的事情,已經蔓延到整個學術圈內,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公共問題。 雖然學術不端行為玷汙了學術、汙染了社會環境,以至「人神共憤」,但對相關責任人的懲治卻很少見於報導。這固然與學術與行政相結合的原因有關,也與當前的管理制度有關。主管部門把懲治學術不端行為的權力,下放到各個學校,由各個學校自主選擇處置方式。
  • 湖北經濟學院一院長被指學術不端:論文七拼八湊
    值得注意的是,對蔡紅英學術不端的舉報在2016年10月就已出現,但截至目前,中青在線記者未在任何公開渠道查詢到該校對此進行過相關調查,也未見任何處理措施。記者聯繫到蔡紅英本人,她拒絕回應抄襲一事並迅速掛斷電話;湖北經濟學院相關部門的電話也始終無人接聽。
  • 翟天臨學術不端調查:碩士論文被指抄陳坤本科論文
    (原標題:翟天臨學術不端調查:碩士論文被指抄襲陳坤本科論文) 翟天臨被學術打假事件持續發酵
  • 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
    12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博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幾個學術怪現象。其一,在張博擔任主編的《世界漢語教學》期刊,有的投稿人是名家,但投來的論文,「複製比」超過50%甚至更高。期刊退稿後,作者轉頭就將問題論文投到別家期刊發表。
  • 豈能用學術不端來反學術不端
    「不知知網」的翟天臨,不僅在不經意間替知網做了一把廣告,而且也直接帶動了知網的「生意」——在此之後,高校整治學術不端行為的力度不斷加大,旨在杜絕抄襲、剽竊、侵佔、篡改他人學術成果等行為的論文查重,因此變得更加嚴格。作為國內最權威的論文查重網站,知網與全國百分之九十的高校建立有合作關係,換句話說,百分之九十畢業生的論文要在知網進行定稿查重。
  • 湖北一人大代表被指學術不端:博士論文部分直接「借鑑」
    擁有中國財政學會理事、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級重點學科「財政學」學科帶頭人、湖北經濟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等多個頭銜的蔡紅英,被公開舉報學術不端。2007年3月,她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中國地方政府間財政關係研究》,以該篇論文為基礎,蔡紅英在學校的資助下,於2007年9月在北京第一次印刷出版了同名的學術專著。這本專著也被指存在抄襲。
  • 饒毅正式舉報裴鋼院士學術不端
    導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月21日晚10:25分,饒毅在其公眾號「饒議科學」實名舉報林-裴 (1999)論文涉嫌學術不端
  • 「學術不端」怎麼譯?
    今天,我們就來學學「學術不端」如何用英文表達,哪些行為屬於「學術不端」,相關行為又會面臨哪些處罰。   對於翟天臨疑似論文抄襲一事,大多數英文媒體都使用academic misconduct和academic plagiarism來表示。misconduct指不當行為,不端行為,處理不當,行為不檢等。
  • 南京大學物理系校友周國城被Nature點名嚴重學術不端
    周國城曾連續多年入選ESI全球高被引學者,因為其論文引用次數高達七萬多次,也斬獲了全球最傑出科學明星和生物學生物化學領域全球高影響科學家的稱號。 資料顯示,他長期致力於計算生物學與生物醫學領域,發表論文600餘篇,影響因子高達159,是全球被引數量最高的科研人員之一。
  • 翟天臨學術不端調查:碩士論文被指抄襲陳坤本科論文
    翟天臨被學術打假事件持續發酵,2月16日,北大發布對此事的調查結果,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學校同意光華學院2月13日對翟天臨作出退出該院博士後流動站的處理。不過,上述調查結果並未提及翟天臨學術不端的細節。
  • 網上的學術不端是什麼意思?
    那學術不端又是怎麼回事呢?因為網際網路的普及性,而且上網成本低,所以導致了很多人都有了一種想找捷徑的想法。抄襲在生活中很常見,但是屬於不端就是指把別人的學術論文抄襲然後發表,這是一種嚴重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也就是剽竊而且也是屬於犯法行為。但是在著作權的審判中很難認定,所以呢,也算屬於犯罪成本低。
  • "拉郎配和借雞生蛋":需要嚴加防範的學術不端
    學術不端是指學術界的一些弄虛作假、行為不良或失範的風氣,或指某些人在學術方面剽竊他人研究成果,敗壞學術風氣,阻礙學術進步,違背科學精神和道德,拋棄科學實驗數據的真實誠信原則,給科學和教育事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極大損害學術形象的醜惡現象。
  • 清華碩士及其導師被指抄襲 學校稱構成學術不端
    難道您真的非要綁架學報的良好口碑和導師的學術清譽?難道您真的非要在清華百年校慶前夕因此不雅事件引來眾人圍觀指戳?」  但公開信發出後,兩人始終未有積極有效的回應。於是,潘曉春於3月7日給清華大學學術道德委員會發去了書面函件。
  • 科技部部長: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
    12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博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幾個學術怪現象。其一,在張博擔任主編的《世界漢語教學》期刊,有的投稿人是名家,但投來的論文,「複製比」超過50%甚至更高。期刊退稿後,作者轉頭就將問題論文投到別家期刊發表。
  • 長江青年學者鄧大才被指學術不端 存在一稿多投
    (原標題:長江青年學者鄧大才被指學術不端遭調查,本人回應:早年素養不夠)
  • 科技期刊領域學術不端行為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本文從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科技期刊編輯如何正確處理學術不端行為,以及如何防範學術不端行為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科技期刊;學術不端;界定;應對;防範;遏制 近年來,科技期刊工作中的學術不端事件頻發,在學術界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問題已引起了全世界範圍的關注。
  • 揭露學術不端,是否侵犯名譽權
    揭露學術不端行為有利於維護健康的學術環境,是公民的一項正當權利,但在檢舉和揭發時,時常出現侮辱、誹謗等損害他人名譽的情況。那麼在揭露學術不端過程中,如何保護名譽權不受損害,值得反思。●案例某高校學生王某在參評獎學金時,懷疑競爭對手趙某的學術論文有抄襲、造假嫌疑,於是在社交媒體散發趙某花錢找「槍手」代寫論文的消息。
  • 他是學術界的大咖,發過200多篇SCI,其中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
    在學術圈,有很多前輩大佬,他們的學術成就非常驚人,他們在NSC三大期刊上發文量高達幾百篇,讓年輕學者望其項背,這樣的學術前輩,卻也有學術不端的行為,最近,有同行學者表示,著名癌症研究科學家Ju-Seog Lee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