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領域學術不端行為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2020-12-13 人民網傳媒

摘 要:學術不端行為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其在科技期刊工作中集中表現在科技論文撰寫和發表過程中出現的不端行為。科技期刊作為科研成果發表、科學精神傳播的重要平臺,應從稿件義不容辭的承擔起防範和遏制學術不端行為的守門員和把關人。把握好稿件處理的每個環節,構建防範學術不端行為的層層防線。本文從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科技期刊編輯如何正確處理學術不端行為,以及如何防範學術不端行為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科技期刊;學術不端;界定;應對;防範;遏制

近年來,科技期刊工作中的學術不端事件頻發,在學術界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問題已引起了全世界範圍的關注。

一項系統評價(篩選了3 207篇文章)和Meta分析(18項研究)結果顯示,約2%的研究者承認自己至少有過偽造或篡改研究的行為,高達33%承認有過諸如抄襲、重複發表等學術不端行為[1]。張月紅等通過CrossCheck對國內外2 233篇投稿論文進行對比查對,發現不合理引用和抄襲(相似度超過30%)的文章約佔31%(692篇)[2]。

這些被報導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學術不端行為未被發現或被報導[3]。科技期刊作為科研成果發表、科學精神傳播的重要平臺,對防範和遏制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要防線,也是科技期刊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一、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針對學術不端行為尚沒有明確統一的界定[4]。國內有研究指出,科技期刊中學術不端行為的表現按照性質或手段主要包括抄襲/剽竊、偽造、篡改、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署名不實、存在利益衝突或倫理問題等[5]。Nylenna等認為道德行為與不道德行為之間沒有一個明確的界線或標準,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也應該是進階的、連續的[6]。

他們繪製了從錯誤到不端行為再到欺詐,從有意到無意,從不易被發現到容易被發覺的21種行為不端梯度圖,依次是觀察錯誤、分析錯誤、記錄不全、方法不詳、重複或拆分發表、人為或事後修訂實驗設計、忽視他人先前的工作、隱瞞或刪除數據、未申明利益衝突、無功受祿作者、不公正評審/誤證、間諜/洩密、濫用公共基金、欺凌/裙帶關係、忽略他人使用瑕疵數據、阻止欺詐指控、無知情同意、剽竊、篡改、偽造和非法人體實驗[6,7]。

二、正確處理學術不端行為

某些學術不端行為如果被系統評價或Meta分析納入,可能會導致錯誤的進一步擴大,引起更多的問題。因此,編輯在發現疑似學術不端行為,應採取及時、恰當的調查過程,當確認為學術不端行為時,應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等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刊登更正、編輯關注等,甚至撤稿,儘可能減少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論文造成的不良影響[8,9]。

論文出版後撤稿不但會造成出版資源的浪費,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期刊、相關作者和作者單位的聲譽。法國約瑟夫傅立葉大學計算機科學家Cyril Labbé發現,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司(Springer)和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有120多篇由計算機生成的毫無意義的論文,Springer和IEEE將其從訂閱服務中撤銷[10]。

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成立於1997年,旨在應對全球範圍內違反科學研究及出版規則的學術倫理問題,其目標是探討和尋找處理這些問題的實用方法和良好對策,COPE已制訂了諸如期刊編輯行為準則和最佳實踐指南、文章撤稿指南、研究機構和期刊合作解決研究誠信事件指南以及處理常見問題的書信樣本等多個指示性文件,可在其網站http://www.publicationethics.org查看,其內容基本涵蓋各類出版倫理問題,如懷疑尚未發表或已經發表的稿件存在剽竊或存在虛假數據分別應該如何解決等。編輯等相關人員可參照這些指南及時、恰當地處理此類出版倫理問題。

三、防範和遏制學術不端行為

(一)制定合理、規範的工作文件標準或範本

各期刊可根據自身情況,建立合理、規範的期刊工作流程[11]。制定投稿須知/稿約、介紹信/投稿申明和版權轉讓協議等工作文件的標準版本。首先,投稿須知/稿約中明確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明確作者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和須承擔的道德責任、義務,並說明本期刊處理各種學術不端行為的具體過程[5,12]。其次,針對不同內容、類別的稿件,可要求作者遵循國際、國內相關的規範指南。以《中國全科醫學為例》,其在稿約的論文撰寫指南中,明確要求不同類別稿件應遵循相應的指南,並利用指南指導完成論文的構架。包括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聲明、Equator Network(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Transparency)聲明、MOOSE(Reporting Checklist for Authors,Editors,and Reviewers of Meta- analyse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聲明、STARD(Standards for the Reporting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聲明、STREGA(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Genetic Associations)聲明、STROBE(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聲明、TREND(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 Designs)聲明、P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l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is: the PRISMA Statement)聲明,並向作者提供了每個指南可供查詢的網址[13]。另外,介紹信/投稿聲明應要求所有作者聲明對所投稿件內容、署名等無異議,不存在抄襲、偽造、篡改、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不端行為,並加蓋作者單位公章。

(二)建立和遵循規範、嚴格的論文評審制度

儘管我國絕大多數期刊都秉承了相對嚴格的評審制度,但依然不乏依靠人情、疏通關係、繳納金錢就可以發表論文的現象。這也造成更多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論文得以發表。

因此,期刊編輯部需建立和遵循更為規範、嚴格的論文評審制度,把握好稿件處理的每個環節,構建防範學術不端行為的層層防線。首先,初審階段要確保來稿的介紹信/投稿申明等材料齊全,且真實有效。在稿件內容上要求作者嚴格註明資料來源、研究目的、設計環境、試驗製劑名稱等信息。稿件通過初審後,編輯在送外審時需要對初審的情況進行詳細說明,如經資料庫檢索相關文獻的發表情況,對重複較多、可能存在利益衝突等學術不端行為時,要把相關文獻下載下來一併發給外審專家。並不斷更新外審專家庫,及時納入處在科研第一線、了解學科最新進展和動態的相關專家。

(三)合理利用學術不端檢測系統

合理利用各種學術不端文獻檢索系統,提高對稿件中學術不端行為的識別效率,使其成為防範學術不端行為的有效工具。編輯在稿件的初審、定稿和發送排版前都應該利用學術不端文獻檢索系統對稿件進行審查。但因學術不端文獻檢索系統也存在弊端,如錯標、漏標等情況,編輯也不能完全按照系統的檢測結果來判斷稿件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而需要把相關文獻都下載下來,結合檢測結果對全文進行仔細的比對、分析,特別是對稿件的圖、表以及關鍵指標數據等主體結果的審查。

當然,要有效防範和遏制學術不端行為,除了要充分發揮科技期刊編輯的主觀能動性,做好守門員和把關人的角色外,還應加強對作者的學術道德教育,並從國家層面構建科研誠信監管制度和相關法律制度,以及社會的監督作用等。

(作者簡介:陳麗潔,天津市醫學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天津醫藥》編輯部編輯;閆娟,天津市醫學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天津醫藥》編輯部編輯)

參考文獻:

[1] Fanelli D. How many scientists fabricate and falsify researc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survey data[J]. PLoS One, 2009;4:e5738.

[2] Zhang Y. Chinese journal finds 31% of submissions plagiarized[J]. Nature, 2010,467(7312):153.

[3] Titus SL, Wells JA, Rhoades LJ. Repairing research integrity. Nature. 2008;453:980-982.

[4] Yahyavi ST. Facing to "duplicate submission" as a scientific misconduct[J]. Iran J Psychiatry Behav Sci, 2014, Spring;8(1):72.

[5]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期刊編輯研究會上海分會《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工作者職業道德規範》課題組. 《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工作者職業道德規範》,2010.

[6] Nylenna M, Simonsen S. Scientific misconduct: a new approach to prevention. Lancet. 2006;367:1882-1883.

[7] Marcovitch H, Barbour V, Borrell C, et al.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than a financial issue. Report from Esteve Foundation Discussion Group, April 2009[J]. Croat Med J, 2010,51(1):7-15.

[8] Stern AM, Casadevall A, Steen RG, et al. Financial costs and personal consequences of research misconduct resulting in retracted publications[J]. Elife, 2014, 3:e02956. doi: 10.7554/eLife.02956.

[9] Katavi? V. Retractions of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J]. Biochem Med (Zagreb), 2014,24(2):217-222. doi: 10.11613/BM.2014.024. Epub 2014 Jun 15.

[10] Richard Van Noorden. Publishers withdraw more than 120 gibberish papers. Nature, 24 February 2014.http://www.nature. com/news/publishers-withdraw-more-than-120-gibberish-papers-1.14763.

[11] Wada M. Scientific misconduct: Research integrity guidelines in Japan[J]. Nature, 2014,514(7520):35. doi: 10.1038/514035a.

[12] 李殷,錢俊龍.芻議防範科技期刊學術不端中編輯的作為——增強編輯主管能動性,實行工作規範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6).

[13] 《中國全科醫學》稿約[EB/OL].http://www.chinagp.net/news /?703.html.

相關焦點

  • 學術期刊視角下高校教師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機制——基於紮根理論的探索性研究
    王育花等[7]針對科技期刊編輯和審稿專家的調查研究,發現個體感知的壓力和不良的學術環境是學術不端行為的主因。部分研究還針對體育科研人員[8]、醫學科技期刊編輯部[9]、審稿專家[10]等進行問卷調查。 參考文獻[1]吳寧.科技期刊中學術不端行為的演變及應對措施[J].編輯學報,2019,31(4):369-371,376.[2]阮雲志,盧黎歌.學術不端發現路徑研究———基於中外已知學術不端案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8):246-249,254.
  • 期刊學術不端行為如何界定?
    最近某位明星學術不端的新聞登上熱搜,其在直播間自爆更改過考生身份,從而掀起了軒然大波。近年來,剽竊、偽造、篡改等類型的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生,從翟天臨論文作假到湖南大學碩士生畢業論文抄襲,再到107篇論文涉嫌同行評議造假被撤稿,如何才能遏制學術不端行為?什麼才是最準確的學術不端認定標準?
  • 喜報 | 我社楊紅梅老師喜獲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2020 年優秀論著銀筆獎」
    7曾  玲,張輝潔,冉明會,唐宗順,羅  萍,王維朗重慶醫科大學期刊社人工智慧時代科技期刊應對學術不端問題的研究進展8尚利娜,牛曉勇,劉改換太原理工大學《煤炭轉化》編輯部我國「雙一流」建設高校學術期刊與一流學科建設關係分析序號姓名第一作者單位
  • 中科協發布《科技期刊出版倫理規範》:加強對學術論文審核
    由中國科協組織編寫的《科技期刊出版倫理規範》近日正式發布,通過切實規範辦刊行為,完善科學研究自律規範、防範學術不端行為,助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  期刊出版是科研誠信全方位建設的重要一環。
  • 國家正式出臺學術不端行為界定!
    大家都在反對學術不端,何為學術不端?如何界定學術不端行為?其實,此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 2019年5月29日,國家新聞出版署才正式發布我國首個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行業標準——《學術出版規範——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CY/T 174—2019)》(以下簡稱《標準》),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
  • 中國科協發布《科技期刊出版倫理規範》
    這是中國科協編撰出版的「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專題研究系列叢書」分冊,也是中國科協貫徹落實《關於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完善科學研究自律規範、防範學術不端行為,助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重要舉措。
  • 嚴肅查處學術不端行為 嚴厲打擊學術造假——科技部、教育部、衛生...
    2017年6月14日下午,學術期刊集中撤稿調查處理工作新聞通氣會在科技部召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發展,大力營造求真務實、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和鼓勵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此次論文集中撤稿事件雖是個別案例,但影響十分惡劣,嚴重損害了我國科技界的國際聲譽和廣大科技人員的尊嚴,同時也反映出我國學術環境和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體系和力度都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 南開大學處理學術不端行為暫行辦法
    第一條 優良的學風和學術道德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具體體現,是大學實現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保障。為維護學術道德,進一步規範學術行為,促進我校學術活動持續健康地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暫行辦法。
  • 國家正式出臺學術不端行為界定
    大家都在反對學術不端,何為學術不端?如何界定學術不端行為?其實,此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 2019年5月29日,國家新聞出版署才正式發布我國首個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行業標準——《學術出版規範——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CY/T 174—2019)》(以下簡稱《標準》),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
  • 中國學術不端論文查重檢測系統是什麼?有哪些功能
    這些年發生特別多學術造假情況!傑出人物大肆剽竊,造假,被新聞媒體紛紛曝光。傳言每10所院校便有8所院校的名師有學術造假的情況,這種的作風變得越來越猖獗了,應對這種的作風,迫不得已高度重視或是依靠某些查重軟體。那麼,中國學術不端論文查重檢測系統是什麼?有哪些功能?
  • 對科技論文加大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其意義在哪裡?
    隨著我國科教興國國家戰略的不斷推進,發表的科技論文越來越多。科技論文是科學技術的共享方式,是科技研究成果的展示。在我國,大學、科研機構和公司共同承擔著科技創新的重任。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卻不斷湧現出一些學術不端行為,成為了社會進步的「攪屎棍」。
  • 【「淥水杯」】毛銳《研究生應恪守學術道德、抵制學術不端》
    早在2015年12月9號,中國科協、教育部、 科技部、衛生計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就已經下發了《「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通知,旨在弘揚學術規範,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壹) 研究生學術不端的主要表現形式 研究生的學術不端行為主要可以劃分為三種形式:偽造數據、篡改數據、整體抄襲,但有部分學者將「一稿多投」也納入到學術不端的行為之中。
  • 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投稿策略
    摘要:為了能在眾多稿件中脫穎而出,作者應注意學術期刊的投稿策略。 關鍵詞:學術期刊投稿;學術論文;投稿策略 中圖分類號:G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8-0132-02 學術論文發表過程中,論文的思想性、原創性、創新性等固然重要,但與此同時掌握一定的投稿技巧,將提高論文的錄用概率。
  • 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
    12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博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幾個學術怪現象。其一,在張博擔任主編的《世界漢語教學》期刊,有的投稿人是名家,但投來的論文,「複製比」超過50%甚至更高。期刊退稿後,作者轉頭就將問題論文投到別家期刊發表。
  • 科技部部長: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
    12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博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幾個學術怪現象。其一,在張博擔任主編的《世界漢語教學》期刊,有的投稿人是名家,但投來的論文,「複製比」超過50%甚至更高。期刊退稿後,作者轉頭就將問題論文投到別家期刊發表。
  • 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向社會公布!國辦《關於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大放送
    堅持道德自律和制度規範並舉,建設集教育、防範、監督、懲治於一體的學術誠信體系。完善科研機構學術道德和學風監督機制,實行嚴格的科研信用制度,建立學術誠信檔案,加大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查處力度,將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向社會公布,並在項目申報、職位晉升、獎勵評定等方面採取限制措施。
  • 【資訊快遞】重磅,國家正式出臺學術不端行為界定!
    3.8 其他學術不端行為其他學術不端行為包括:a) 在參考文獻中加入實際未參考過的文獻。b) 將轉引自其他文獻的引文標註為直引,包括將引自譯著的引文標註為引自原著。4 審稿專家學術不端行為類型4.1 違背學術道德的評審論文評審中姑息學術不端的行為,或者依據非學術因素評審等,應界定為違背學術道德的評審。違背學術道德的評審的表現形式包括:a) 對發現的稿件中的實際缺陷、學術不端行為視而不見。
  • 教育部:高校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查處負有直接責任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 教育部19日發出關於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明確高校對本校有關機構或者個人的學術不端行為的查處負有直接責任,應建立健全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工作機構。    這是我國教育部門首次就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發出通知。通知指出,高校對下列學術不端行為,必須進行嚴肅處理。
  • 學術期刊數位化發展趨勢及因應策略
    學術期刊數位化發展趨勢及因應策略 2017年04月22日 10:49 來源:《編輯之友》 作者:遊濱 字號 內容摘要:文章提出學術期刊數位化發展因應策略:優化傳播內容,提高傳播質量
  • 江蘇大學公布戴美鳳學術不端行為處分決定!
    近來,我國學者多有被發現學術不端的行為,在學術不端的行為中,最嚴重的無異於全部的抄襲,有的學術不端則是借鑑他人的主要觀點和思路,使之成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的則是部分語句的抄襲,不標註引用。事件發生之後,江蘇大學對情況進行調查處理,江蘇大學校長辦公會召開專門會議,聽取學校學術委員會學術道德專門委員會對理學院教師戴美鳳學術不端行為調查及處理意見的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