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4日下午,學術期刊集中撤稿調查處理工作新聞通氣會在科技部召開
科技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馬連芳主持新聞通氣會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介紹學術期刊集中撤稿事件調查處理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李楠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監察專員劉登峰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自然科學基金會誠信辦主任朱蔚彤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副部長解欣介紹有關情況
與會媒體記者
2017年6月14日下午,學術期刊集中撤稿調查處理工作新聞通氣會在科技部召開。在京的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銳科技等十餘家媒體參加了新聞通氣會。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副部長解欣、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李楠、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監察專員劉登峰、自然科學基金會誠信辦主任朱蔚彤等分別向新聞媒體通報了對撤稿論文調查處理的工作進展和後續工作安排,並回答了媒體記者的提問。通氣會由科技部辦公廳主任馬連芳主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發展,大力營造求真務實、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和鼓勵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此次論文集中撤稿事件雖是個別案例,但影響十分惡劣,嚴重損害了我國科技界的國際聲譽和廣大科技人員的尊嚴,同時也反映出我國學術環境和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體系和力度都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科技部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始終堅持眼睛向內,從自身查找原因,正在對撤稿論文逐一徹查,對查實存在問題的論文作者將按照統一尺度、甄別責任、嚴肅處理,向社會公開,形成「零容忍」的態勢,堅決遏制學術不端行為滋生蔓延的勢頭。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在通報中表示,撤稿事件發生以來,各相關部門都高度重視。科技部在萬鋼部長、王志剛書記的直接領導下,會同中國科協、教育部、衛生計生委、自然科學基金會等有關部門,統一行動,協同推進,全面徹查,取得了積極進展。6月5日,萬鋼部長召集科研誠信建設聯席第六次會議,部署處理論文造假工作。科技部牽頭會同中國科協、教育部、衛生計生委、自然科學基金等部門成立聯合工作組,制定了徹查處理工作方案,在現行法律法規等的框架內提出了統一的處理規則,組織涉事論文作者所在單位從行政調查和學術評議兩條線,實事求是對論文質量、論文署名情況、撰寫發表過程、代寫代投第三方機構情況、論文使用情況等開展徹查,基本查清了撤稿論文的情況,為下一步開展處理打下紮實的基礎。同時各部門對涉事論文作者承擔或正在申請科研項目(基金)、基地建設、人才計劃和科技獎勵等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對相關科研項目、基金等予以暫停。針對此次撤稿事件中參與造假的第三方中介機構,科技部、教育部、衛生計生委、自然科學基金會、中國科協等部門會同中央網信辦、工商部門,啟動網上網下清理工作,打擊論文造假的「灰色產業鏈」。
賀德方強調,「撤稿」是學術期刊自我淨化、自我糾錯的機制。正常的撤稿應當是期刊針對已發表的論文,發現問題的,隨時發現,隨時撤稿。但對數年來的論文集中、大規模撤稿則是不正常的,一定程度上也是不負責任的。長期以來,我國廣大科技人員堅守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操守,潛心研究、勇於探索、淡泊名利、求真務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湧現了一大批像黃大年、李保國這樣具有愛國之情、報國之志的優秀科學家。絕不能因為個別科研人員違反科研誠信要求、違背科學精神,就否定我們整個科技人員隊伍,否定廣大科研人員做出的傑出貢獻。
科技部、中國科協、教育部、衛生計生委、自然科學基金會將以此次撤稿事件為契機,深化科研評價制度改革,強化以「品德、能力、貢獻」為核心的人才評價導向,更好發揮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衛生計生委、科技部將在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開展臨床醫生職稱改革試點工作。科技部牽頭的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將更好發揮議事決策、組織協調作用,推動相關學術機構完善學術期刊跟蹤監測機制,加強科研學術領域誠信建設與聯合獎懲,協調各部門力量共同推進科研誠信建設,維護求真務實的科研環境和良好學術生態。
會上,教育部通報了對高校和高校附屬醫院涉事論文作者調查處理情況。衛生計生委通報了對醫院系統涉事論文作者的調查處理情況。自然科學基金會通報了對涉事論文作者承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調查處理的情況。中國科協通報了發揮科學共同體作用,推動調查處理工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