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職稱、各種獎金一無所有!科技部:嚴重學術不端人員相關榮譽...

2020-12-11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步靜

5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表示:優良的作風和學風是科技工作的生命線,事關科技事業的長遠發展。黨中央國務院有兩份重要的文件,一個是《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還有一個是《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學風作風建設的意見》。這兩份文件實際上構建了科技界學風作風建設的戰略布局和整體安排。科技部始終把學風作風建設擺在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全力推進。主要工作有三個方面:

一是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科技界倡導正確的價值導向。重點突出愛國愛崗、遵紀敬業,突出過硬的能力水平和讓人信服的成果,突出「敏於行而訥於言」,突出「甘為人梯、桃李天下」的高尚風範。多講貢獻,少講得失,努力在科技事業的發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國家的繁榮昌盛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剛剛志剛部長也講了,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廣大的科技人員全力投入抗疫科研攻關,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一線,為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了科技力量,也湧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二是嚴肅處理學術不端的行為。對於學術不端行為,科技部的態度一貫是非常鮮明的,也是堅決的,那就是零容忍。對學術不端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要讓浮誇浮躁、投機取巧的,在科技界沒有市場;讓弄虛作假、違紀違規的付出應有的代價。在調查這些學術不端事件的過程中,我們也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尊重規律,始終堅持學術評議和行政調查兩條線,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和學術共同體作用。當然,我們也保障被調查人相應的申訴權利。對於確實存在嚴重學術不端的違規人員,其不當獲得的所有榮譽和利益,包括學位、職稱、人才稱號、各種獎勵獎金,都要全部清退歸零。我們就是要讓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處處受限。高校和科研機構等法人單位,要肩負起科研學風作風建設的主體責任,加強教育引導,強化學術管理,嚴懲違規行為。廣大的科研人員要恪守科研規範,珍惜學術聲譽,管好自己的團隊和學生。

三是營造導向鮮明、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建立健全以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為核心的分類評價體系。在資源配置上,對那些嚴謹求實、潛心研究、無私奉獻、成就突出的科研人員給予傾斜,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平臺,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更加身心舒暢的投入到科學研究事業當中。同時,也倡導「甘做冷板凳」、「十年磨一劍」的專注精神,營造心無旁鶩、腳踏實地、努力奮鬥的良好的科研生態。謝謝。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科技部:嚴重學術不端人員相關榮譽利益全部清退歸零
    科技部:嚴重學術不端人員相關榮譽利益全部清退歸零5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有記者提問:科技界的學風和作風一直都是各方高度關注的問題,請問科技部如何加強科技界的作風和學風建設?
  • 科技部:嚴重學術不端所獲榮譽和利益將全清零
    近期,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副秘書長賀德方、重大專項司司長陳傳宏、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發布會上對於加強科技界的作風和學風建設方面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科技界倡導正確的價值導向。
  • 科技部賀德方: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嚴肅處理學術不端行為
    人民網北京5月19日電(呂騫)5月19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在發布會上表示,優良的作風和學風是科技工作的生命線,事關科技事業的長遠發展。科技部將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嚴肅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營造導向鮮明、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 多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涉嫌學術不端,科技部:違規人員,一切歸零
    科技部嚴懲學術不端2020年,多家國內外期刊雜誌紛紛撤稿一些存在嚴重學術不端的論文,例如:4月份,國際著名出版社Springer旗下期刊宣布撤稿33篇論文,在此批被撤稿論文的名單中,發現了大量中國學者和高校的身影,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嚴肅查處學術不端行為 嚴厲打擊學術造假——科技部、教育部、衛生...
    此次論文集中撤稿事件雖是個別案例,但影響十分惡劣,嚴重損害了我國科技界的國際聲譽和廣大科技人員的尊嚴,同時也反映出我國學術環境和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體系和力度都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科技部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始終堅持眼睛向內,從自身查找原因,正在對撤稿論文逐一徹查,對查實存在問題的論文作者將按照統一尺度、甄別責任、嚴肅處理,向社會公開,形成「零容忍」的態勢,堅決遏制學術不端行為滋生蔓延的勢頭。
  • 科技部:中國科研誠信體系建成十年,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科技部誠信辦相關負責人7月26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誠實守信是科研工作的基礎。為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做到對學術不端零容忍,相關科研主管部門採取了一系列舉措。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便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 科技部部長: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
    「有些知識分子對學術不端沒有任何羞恥之心。」12月3日,在參加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走訪科技部的活動時,張博委員感慨。她在一份政協提案中建議健全學術不端監督懲戒機制。她主張,處理學術不端要將行政處罰和法律懲治結合起來。僅靠學界或輿論譴責學術不端行為,代價太小,起不到足夠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 學術不端頻現背後:有導師助長抄襲之風,學術界官場化嚴重
    針對「教授張裕卿被實名舉報學術不端」一事,11月19日,天津大學在其官網發布通報稱,收到有關張裕卿的實名舉報後,學院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張裕卿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
  • 人民日報:堅持眼睛向內 打擊學術不端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代表聯合工作組通報了事件徹查處理總體情況和下一階段工作安排。賀德方在通報中表示,撤稿事件發生以來,各相關部門協同配合,打出了系列「組合拳」。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成立聯合工作組,按照工作部署、徹查規範、核查程序、處理尺度和工作進度的「五統一」,對撤稿論文逐一徹查、甄別責任、嚴肅處理,始終堅持眼睛向內,從自身查找原因,形成「零容忍」的態勢,堅決遏制學術不端行為滋生蔓延的勢頭。賀德方介紹,這107篇論文的事實情況總體已經核查清楚。
  • 青島大學4篇論文嚴重不端被撤!校方:將對涉事科研人員記過處理
    就青島大學藥學院兩名教學科研人員共同通訊在《Life SCIences》的研究論文被撤回一事,9月7日,青島大學科技處相關負責人向健康時報記者透露:學校學術委員會已經就此次學術不端事件進行了相關取證調查
  • 【「淥水杯」】毛銳《研究生應恪守學術道德、抵制學術不端》
    早在2015年12月9號,中國科協、教育部、 科技部、衛生計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就已經下發了《「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通知,旨在弘揚學術規範,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壹) 研究生學術不端的主要表現形式 研究生的學術不端行為主要可以劃分為三種形式:偽造數據、篡改數據、整體抄襲,但有部分學者將「一稿多投」也納入到學術不端的行為之中。
  • 科技部部長回應政協委員關切——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
    「有些知識分子對學術不端沒有任何羞恥之心。」12月3日,在參加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走訪科技部的活動時,張博委員感慨。她在一份政協提案中建議健全學術不端監督懲戒機制。她主張,處理學術不端要將行政處罰和法律懲治結合起來。僅靠學界或輿論譴責學術不端行為,代價太小,起不到足夠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 Nature發文:關注我國本月實行的最嚴學術不端處理法規
    該規定於本月初公布,是由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籤發的科技部第 19 號令。的調查處理做出明確規定之外,還對那些出售學術論文、捏造數據並代人撰寫或投稿的「論文代寫工廠」也提出了查處方案,該規定被Nature News 評價為中國迄今最全面的學術不端處理法規。
  • 本、碩、博學生及老師們注意了,教育部定義7種學術不端行為 含有償發表論文
    以前學校裡經常看到代發論文、代寫論文……的廣告,剽竊論文、代寫論文、花錢發表論文常見,不僅浪費了社會資源,導致了學術腐敗,學生唯論文評價優劣,發表論文的得獎學金,推免研究生,老師唯論文晉升職稱,學術界你抄我,我抄他……沒有獨創性,我國發表論文數量突飛猛進,但是有價值者寥寥,所以這次教育部發布《辦法》,是全國反腐延伸到學術界的反映,對教育界產生巨大影響。
  • 科技部發《通知》 整治科研作風學風,論文與獎金不再掛鈎
    近年來,一些科研人員作風學風不正、學術不端,引起廣泛關注。科研人員如果在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方面出了問題,誰來負責?
  • 陝西將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行為列入學術不端
    公示明確將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等9類行為列入學術不端行為,並提出根據性質和情節,給予當事人警告、解職直至開除公職等處理。《細則》明確,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及學生在學習和科研活動中存在抄襲、剽竊、侵吞、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偷換署名或改動署名順序,或將合作研究成果以個人署名發表;提供虛假的學術成果、證書、偽造不實的專家鑑定意見或其他證明學術能力的材料;偽造或者篡改試驗數據、結果、文獻或統計資料,捏造事實;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或將已有成果改頭換面多次發表;偽造注釋;未參加創作,在他人學術成果上署名;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
  • 論文剽竊案頻發,豈能任由學術不端「秀下限」?
    如此學術不端之舉豈能一直「秀下限」?其中一件就涉及到論文抄襲:南京大學教師梁瑩研究生在讀期間抄襲、重複發表多篇論文,並使用抄襲論文在職稱申報中弄虛作假,嚴重違反教學紀律、學術規範,故此南京大學學校黨委(行政)
  • 科技部嚴查學術造假,河南兩醫生被罰,還有三甲醫院主任丟掉職位
    嚴查學術造假,零容忍通報中涉及的論文買賣、代寫代投行為,與論文抄襲一樣,無疑也是典型的學術造假行為,古今中外都飽受詬病。其實質是通過金錢交易來獲取相應的學位或職稱利益,一旦事情敗露,造假人將面臨多重學術風險。2018年教育部就印發通知,要求嚴厲查處高等學校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
  • 學術不端新變種:假作者 真論文?
    閆振海的兩篇造假論文都發表在他在中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中南大學學術委員會秘書龍瑤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該校學術委員會對閆振海論文被撤稿一事進行了處理,認定他「學術不規範」。至於撤稿後他的博士學位符不符合授予要求,需要由學位授予單位即該校研究生院調查處理。
  • 南開大學處理學術不端行為暫行辦法
    、使用危險化學物和放射性物質的規定等;  5.侵犯智慧財產權;  6.包庇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的人;  7.對嚴重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人實施打擊報復。  (六)對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學術不端行為,學校將按規定對相關人員進行嚴肅處理。  (七)在校內通報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結果,並將處理意見歸入人事檔案。  第七條 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  (一)新聘教職工、進站博士後人員實行任前學術道德承諾書制,聘任過程中發現有學術不端行為的,實行一票否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