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涉嫌學術不端,科技部:違規人員,一切歸零

2020-12-13 高校網大秀

科技部嚴懲學術不端

2020年,多家國內外期刊雜誌紛紛撤稿一些存在嚴重學術不端的論文,例如:4月份,國際著名出版社Springer旗下期刊宣布撤稿33篇論文,在此批被撤稿論文的名單中,發現了大量中國學者和高校的身影,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武漢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計量大學等等高校,相比國外SCI期刊的撤稿原因,近日國內四川省計算機研究院主辦的《計算機應用研究》雜誌官網發布《對2017年第12期涉學術不端文章的處理公告》,這次撤稿,主要是雜誌方受到「群眾」舉報,發現該篇論文就是簡單地把英文翻譯為中文就獲得了中文期刊的發行,屬於明目張胆的學術造假,3名作者還不同單位,屬於集體造假。無論是國外SCI期刊,還是國內中文期刊撤稿的論文,其中很多科研論文都涉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對數量眾多的學術造假和學術不端,5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發布會上對於加強科技界的作風和學風建設提出很多建議,簡單明了的一句話:學術不端違規人員,其不當所獲學位、職稱、獎勵獎金全部清退,一切歸零!

加強團隊合作,減少灌水論文

在此次發布會上,提倡正確的科研導向,加強團隊合作,不唯各類人才帽子,建議國內科研人員加強團隊合作,突出「甘為人梯、桃李天下」的高尚風範。多講貢獻,少講得失,努力在科技事業的發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國家的繁榮昌盛中實現個人的價值。目前國內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已經超越了美國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很多科研論文涉嫌為發論文而發,甚至存在大量學術不端和造假的行為,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國內的科研團隊的署名不規範,最後造成責任不明確,很多涉嫌學術不端的帽子人才,其實並沒有參與一些學術造假的論文中,但論文有署名,他就應該負責,畢竟署名權就是責任權!科研論文不以數量為勝,而是以質量和創新性為主

向閔乃本院士學習

此次會議上,倡導國內的科研學者應給具備「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的專注精神,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的代表就是南京大學著名教授閔乃本院士,雖然閔乃本院士已經去世,但是他「甘坐學術冷板凳,十年磨一劍」的精神至今激勵著很多後來者,就像閔乃本院士說的那樣:「科研成果或是為零,或是為一,一百步走完了九九點九步,仍然無法得到準確的結論」,這句話就是讓科研學者應該具有嚴謹的科研精神,不要一葉障目,把研究真正做透,做明白,真正的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投入的事情!

希望科技部一切歸零的精神,可以讓國內科研風氣好轉,目前國內科研造假的懲罰過於寬鬆,是造成很多科研人員鋌而走險的重要原因!

相關焦點

  • 科技部:嚴重學術不端人員相關榮譽利益全部清退歸零
    科技部:嚴重學術不端人員相關榮譽利益全部清退歸零5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有記者提問:科技界的學風和作風一直都是各方高度關注的問題,請問科技部如何加強科技界的作風和學風建設?
  • 科技部:嚴重學術不端人員相關榮譽...
    每經編輯:步靜5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表示:優良的作風和學風是科技工作的生命線,事關科技事業的長遠發展。科技部始終把學風作風建設擺在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全力推進。主要工作有三個方面:一是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科技界倡導正確的價值導向。重點突出愛國愛崗、遵紀敬業,突出過硬的能力水平和讓人信服的成果,突出「敏於行而訥於言」,突出「甘為人梯、桃李天下」的高尚風範。多講貢獻,少講得失,努力在科技事業的發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國家的繁榮昌盛中實現個人的價值。
  • 科技部賀德方: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嚴肅處理學術不端行為
    人民網北京5月19日電(呂騫)5月19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在發布會上表示,優良的作風和學風是科技工作的生命線,事關科技事業的長遠發展。科技部將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嚴肅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營造導向鮮明、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 科技部部長: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
    「有些知識分子對學術不端沒有任何羞恥之心。」12月3日,在參加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走訪科技部的活動時,張博委員感慨。她在一份政協提案中建議健全學術不端監督懲戒機制。她主張,處理學術不端要將行政處罰和法律懲治結合起來。僅靠學界或輿論譴責學術不端行為,代價太小,起不到足夠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 科技部:嚴重學術不端所獲榮譽和利益將全清零
    近期,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副秘書長賀德方、重大專項司司長陳傳宏、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發布會上對於加強科技界的作風和學風建設方面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科技界倡導正確的價值導向。
  • 嚴肅查處學術不端行為 嚴厲打擊學術造假——科技部、教育部、衛生...
    此次論文集中撤稿事件雖是個別案例,但影響十分惡劣,嚴重損害了我國科技界的國際聲譽和廣大科技人員的尊嚴,同時也反映出我國學術環境和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體系和力度都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科技部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始終堅持眼睛向內,從自身查找原因,正在對撤稿論文逐一徹查,對查實存在問題的論文作者將按照統一尺度、甄別責任、嚴肅處理,向社會公開,形成「零容忍」的態勢,堅決遏制學術不端行為滋生蔓延的勢頭。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資助項目論文被期刊認定學術不端
    原標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資助項目論文被所發表期刊認定學術不端由四川省計算機研究院主辦的《計算機應用研究》雜誌,5月12日以編輯部的名義在官網發布《對2017年第12期涉學術不端文章的處理公告》。《計算機應用研究》編輯部方面表示:經讀者舉報、本刊編輯部核查認定,2017年第12期文章《基於低複雜度最大空閒矩形的非線性傳感器故障診斷方法》(作者:孫運城、孫興春、陳安),疑似嚴重抄襲已出版的英文論文,為學術不端稿件。
  • 科技部部長回應政協委員關切——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
    「有些知識分子對學術不端沒有任何羞恥之心。」12月3日,在參加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走訪科技部的活動時,張博委員感慨。她在一份政協提案中建議健全學術不端監督懲戒機制。她主張,處理學術不端要將行政處罰和法律懲治結合起來。僅靠學界或輿論譴責學術不端行為,代價太小,起不到足夠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 中文期刊開啟學術嚴打模式,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被中文期刊撤稿
    因此很多人就建議,並不是不想發表中文期刊,只是希望國家可以規範中文期刊出版商,採用同行審議,規範學術風氣,嚴查造假抄襲的論文,近日,國內四川省計算機研究院主辦的《計算機應用研究》雜誌官網發布《對2017年第12期涉學術不端文章的處理公告》。為國內中文期刊打樣,中文期刊想要發展,就需要經得住質疑!
  • 通報曹雪濤、饒毅、李紅良等教授涉嫌學術不端的最新調查結果!
    教授級人物涉嫌學術不端情況,科技部官方有所回應!饒毅教授用於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的2篇論文。經聯合工作機制審議,決定取消曹雪濤院士申報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資格1年,取消作為財政資金支持的科技活動評審專家資格1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資格1年,責成其對被質疑的論文回應質疑並進行勘誤,對存在的問題作出深刻檢查,在工程院相應學部通報批評。
  • 科技部:通報這9起學術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要求,進一步規範科研項目及資金管理,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嚴肅懲處違規行為,營造科技創新良好環境,近期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對學術論文造假
  • 科技部:中國科研誠信體系建成十年,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科技部誠信辦相關負責人7月26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誠實守信是科研工作的基礎。為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做到對學術不端零容忍,相關科研主管部門採取了一系列舉措。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便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 科技部部長: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已有多位被「拿下」
    12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博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幾個學術怪現象。 其一,在張博擔任主編的《世界漢語教學》期刊,有的投稿人是名家,但投來的論文,「複製比」超過50%甚至更高。
  • 科技部、基金委集中公示論文造假,業內人士:該拿造假的學術權威...
    自 9 月中旬至下旬,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下稱自然科學基金委)集中公示了一批學術不端行為。 科技部網站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 9 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
  • 科技部:暫停相關項目基金
    科技部:暫停相關項目基金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世界著名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今年4月份的時候曾發表過一篇撤稿聲明,宣布撤回107篇發表在期刊《腫瘤生物學》上的論文,而這107篇醫學論文的主要作者均來自中國
  • 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
    「有些知識分子對學術不端沒有任何羞恥之心。」12月3日,在參加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走訪科技部的活動時,張博委員感慨。她在一份政協提案中建議健全學術不端監督懲戒機制。她主張,處理學術不端要將行政處罰和法律懲治結合起來。僅靠學界或輿論譴責學術不端行為,代價太小,起不到足夠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 【「淥水杯」】毛銳《研究生應恪守學術道德、抵制學術不端》
    早在2015年12月9號,中國科協、教育部、 科技部、衛生計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就已經下發了《「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通知,旨在弘揚學術規範,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壹) 研究生學術不端的主要表現形式 研究生的學術不端行為主要可以劃分為三種形式:偽造數據、篡改數據、整體抄襲,但有部分學者將「一稿多投」也納入到學術不端的行為之中。
  • 對科技論文加大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其意義在哪裡?
    一篇論文重複發表,這是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其樹立的完美形象瞬間崩塌。二、同一學術成果重複發表。今年最好笑的「跳梁小丑」這位實至名歸。還記得那位寫論文大讚導師崇高和師娘優美的論文嗎?使用國家200萬的國家自然基金,最終得到這樣研究成果。
  • 9起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科技部通報了!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 科技部連發兩份重要文件,都為這件事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國慶長假過後,科技部網站接連公布兩個文件:《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及20部委聯合印發的《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在科研人員中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