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康
初夏,王文政和我受好友之約,一起到永康江南洪記農家樂用餐。酒足飯飽,幾人猶在興致不減閒聊之際,洪老闆知悉王文政會書法後,不由心動,懇求其無論如何也要留下一幅好字。不等王文政有所表示,我的好友竟以「經紀人」的身份自居,口氣滿滿地說:「今天好日子,王局給在場的每個人都寫上一幅。」在座的諸位一聽,都興奮地叫了一聲「好」。王文政雖生相儒雅,性情倒也爽朗,當下也不推辭,欣然提筆。
王文政為人做事都講究個「認真」二字,既是贈字與人,不但精神飽滿精益求精,所書文字內容也因人而異相當有講究,心中總想著要讓人人都滿意為好。輪到為我揮毫之際,洪老闆笑問王文政寫什麼?他也不回答,只是靜動有序,筆下氣勢綿綿不息,書就神韻內蘊的「涵善如茶」四字。
有人求知慾強,問王文政「涵善如茶」是什麼意思?王文政微笑著答道:「對特定的人,「涵」即涵養,「善」即善良、善心、善意;老子說上善若水,如茶,即如水,又不同於水,有味的,淡然的,含蓄的,非刻意的,甚至不為人所知的,是需要長期品嘗才有多獲。」老闆一聽,就說:「這個有意義!我不是特定的人,但我也要一幅。」旁邊一位呂老闆叫了一聲好,說:「講得好,內涵的善意,最值得品嘗了。」
我當時就想,涵善如茶,這應該是對好友王文政的人生態度的寫照。
王文政是義烏人,大學畢業後分配來武義工作。先是當中學教師,中學副校長;後歷任教育局黨委委員、人事科長,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聯主席;檔案局局長等。他不管任何職,從來沒有架子,永遠是那樣的文質彬彬,書卷氣十足。所任職務,工作都是認真負責,盡力做得更好。以任檔案局長為例,他任期內,檔案局每年都評為省、市先進集體。局內幹部職工,每年都有省、市先進個人。潔身自好,謙遜有禮,又不失人情味,這是大家對王文政先生的中肯評價。
我感知,學者葉一葦先生對縣內最欣賞的文人之一就是王文政,王文政是武義真正業餘潛心做學問之人。他的第一本書是2001年出版的《人生第四不朽———現代婚戀魔方》。從2002年起的《第四種零食》、《思想蟲》、《呂祖謙與浙東明招文化》到2009年1月出版《湯恩伯年譜》,以及近幾年出版的《千家駒年譜》、《潘薭茲年譜》等專著,無不顯示出他對文學藝術的熱衷和對地方文史研究的鍥而不捨。目前又準備編寫《葉一葦年譜》了。王文政寫書和他一貫做人做事一樣,從不張揚,往往是書已經正式出版了,大家才知道。而且書出版了,也從來不喜歡宣揚並且從不舉行什麼首發式和研討會之類的應景之事。
正因如此的低調,所以多數人不知王文政之書法,王文政也很少為人留下其墨寶。平時很少公開給人書寫,也沒參加書法協會。我是他的義烏同鄉,更是好友,幾十年過來,當然也得過他所贈的書法。但我卻從未見過他書寫如此大幅的書法之作,更未見過他興致如此之高,今日竟然一口氣寫了每人一幅。
這次老闆見了王文政的書法後,驚嘆不已,再三懇求,加上我們這些人在邊上起鬨助陣,王文政見推辭不了,給他寫了好幾幅。老闆那個高興勁啊,竟然作勢極端謝情,王文政急忙堅決地阻止。看得我和友人們一個勁的樂。
平時看王文政文質彬彬、即使相聚也不喜多言,就有人以為他不是很好打交道。其實,相處久了熟悉他了,大家就會知道,王文政也是個性情中人。
盡忠盡職,低調做人,嚴謹作文;與人為善,待人以誠,助人為樂;大智若愚,厚積薄發,涵善如茶。我的好友王君,值得品味啊。
涵善如茶,含蓄如斯,感人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