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的到很高很高碧綠的天色,聽的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
」
鬱達夫《故都的秋》
鬱達夫的秋天
從一碗熱茶開始。
對我來說,
寒冷冬日的一天,
也是從一杯熱茶開始的。
我不喝奶茶、可樂,
咖啡也只是熬夜後續命的必需品。
而一杯熱茶,
是工作日的能量延續與美好載體。
茶,
凝聚著時光的質感。
在以「宜居慢生活」為主要特色的成都,
茶文化,是城市的名片。
成都人有多愛喝茶?
天光晴好的日子,
無論老小都會坐在太陽底下喝茶,
一壺茶,能喝大半天。
日子的味道,人間煙火氣,
就是在一碗一碗的濃淡茶飲裡,
嫋嫋婷婷,瀰漫開來。
在值得品味的生活裡,
茶,代表著一種審美高度。
也匯聚著獨屬於中國人的生活美學。
愛喝茶的人,
心性平和,性情淡泊。
在製成一杯茶的過程中,
需要的是耐心、條理和悠閒的心。
如果不能忍受泡茶之前的種種工序,
那就等不來一杯好茶。
茶,不能豪飲。
更不能將它當成解渴的飲料。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裡,
寶黛釵一行在櫳翠庵喝茶時,
妙玉說:
「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
與茶相襯的是放鬆怡然,
而不是匆匆灌下一杯就走。
與茶相襯的空間環境。
最好是古樸雅致,
空間結構留白留舊。
太華麗的裝飾與茶的苦澀也會不相容。
現在很多年輕人沒有喝茶的習慣。
對她們來說,
等一杯茶的功夫不如買一杯冰爽甜膩的飲料。
盡興的快感當然好,
但是生活漫長,路途曲折,
我們還是需要用一些精緻細膩撫平生活的粗糙。
茶文化源遠流長,
在古代,只有王公貴族、文人大夫
才有閒情逸緻品一杯好茶。
而平民,大多數只能粗茶淡飯。
茶文化最早發源於我們國家,
其後傳入歐洲。
和瓷器一樣成為歐洲人手裡的瑰寶。
西方人精緻的下午茶文化,
其實都是來自東方的文化價值。
日本還在我們茶文化的基礎上,
發展出了具有日式詫寂美學的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可以用七個字總結:
缺陷、簡素、枯槁、自然、幽玄、脫俗、靜寂。
感興趣的話,
我們下一篇詳細寫。
茶,
代表的不僅是一種高情逸致的生活方式。
更飽含生活的哲學。
從不同人對茶的態度中就能看出他的審美品位,
生活態度,甚至價值觀。
喝茶不僅要講究茶與水合鳴,
以及茶氛圍和茶心境的相通,
還要講究茶水與器物的關係。
白瓷配碧螺春,為的是取其色悅;
龍井配透明玻璃杯,為觀其形逸;
普洱要使紫砂壺,配粗陶製杯,
為的是感受它的粗獷低沉;
喝紅茶要用英國瓷器,
為品其細膩柔軟。
茶,
還可根據時節的改變而變換不同的種類。
春飲花茶解困,夏飲綠茶消暑,
秋飲清茶除燥,冬飲紅茶禦寒。
在不同的季節飲茶,
得到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喜歡茶的苦澀,
葉葉含露水,帶著自然的氣息。
不甜不淡,足以為油膩的生活解膩。
愛喝茶的女子,
必然也有著如茶的氣質。
雲淡風輕,和光同塵。
就像張愛玲小說《桂花蒸阿小悲秋》中的描寫:
「
某個秋日周六的閒暇瑣事,辛德瑞拉般的主人公阿小,雖有辛勞與哀愁,卻又靠自己在摩登時代的大上海掙得幾分坦然與從容。
」
人淡如茶,是一種品格。
值得我們一生去追隨。
喝茶,不僅是一種飲食習慣,
更是根植在我們血液裡應該延續的東方文化。
後記
受家人影響,我從小就喜歡喝茶。記得上學時,媽媽每天會泡好一杯茶裝在保溫杯裡讓我帶著。現在,已記不清那杯茶的味道,但記得每一種與茶相伴的時光。現在我們都有生活的繁忙。但我仍然會在一杯熱茶醞釀的時光裡,試著讓自己慢下來。也願你的生活,茶香悠遠,韻味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