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生活美學:清淡如水,溫暖如茶

2020-12-13 魚兒遊品

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的到很高很高碧綠的天色,聽的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

鬱達夫《故都的秋》

鬱達夫的秋天

從一碗熱茶開始。

對我來說,

寒冷冬日的一天,

也是從一杯熱茶開始的

我不喝奶茶、可樂,

咖啡也只是熬夜後續命的必需品。

而一杯熱茶,

是工作日的能量延續與美好載體。

茶,

凝聚著時光的質感

在以「宜居慢生活」為主要特色的成都,

茶文化,是城市的名片。

成都人有多愛喝茶?

天光晴好的日子,

無論老小都會坐在太陽底下喝茶,

一壺茶,能喝大半天。

日子的味道,人間煙火氣,

就是在一碗一碗的濃淡茶飲裡,

嫋嫋婷婷,瀰漫開來。

在值得品味的生活裡,

茶,代表著一種審美高度。

也匯聚著獨屬於中國人的生活美學。

愛喝茶的人,

心性平和,性情淡泊。

在製成一杯茶的過程中,

需要的是耐心、條理和悠閒的心

如果不能忍受泡茶之前的種種工序,

那就等不來一杯好茶。

茶,不能豪飲。

更不能將它當成解渴的飲料。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裡,

寶黛釵一行在櫳翠庵喝茶時,

妙玉說:

「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

與茶相襯的是放鬆怡然,

而不是匆匆灌下一杯就走。

與茶相襯的空間環境

最好是古樸雅致,

空間結構留白留舊。

太華麗的裝飾與茶的苦澀也會不相容。

現在很多年輕人沒有喝茶的習慣。

對她們來說,

等一杯茶的功夫不如買一杯冰爽甜膩的飲料。

盡興的快感當然好,

但是生活漫長,路途曲折,

我們還是需要用一些精緻細膩撫平生活的粗糙。

茶文化源遠流長,

在古代,只有王公貴族、文人大夫

才有閒情逸緻品一杯好茶。

而平民,大多數只能粗茶淡飯。

茶文化最早發源於我們國家,

其後傳入歐洲。

和瓷器一樣成為歐洲人手裡的瑰寶。

西方人精緻的下午茶文化,

其實都是來自東方的文化價值。

日本還在我們茶文化的基礎上,

發展出了具有日式詫寂美學的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可以用七個字總結:

缺陷、簡素、枯槁、自然、幽玄、脫俗、靜寂。

感興趣的話,

我們下一篇詳細寫。

茶,

代表的不僅是一種高情逸致的生活方式。

更飽含生活的哲學。

從不同人對茶的態度中就能看出他的審美品位,

生活態度,甚至價值觀。

喝茶不僅要講究茶與水合鳴,

以及茶氛圍和茶心境的相通,

還要講究茶水與器物的關係。

白瓷配碧螺春,為的是取其色悅;

龍井配透明玻璃杯,為觀其形逸;

普洱要使紫砂壺,配粗陶製杯,

為的是感受它的粗獷低沉;

喝紅茶要用英國瓷器,

為品其細膩柔軟。

茶,

還可根據時節的改變而變換不同的種類。

春飲花茶解困,夏飲綠茶消暑,

秋飲清茶除燥,冬飲紅茶禦寒。

在不同的季節飲茶,

得到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喜歡茶的苦澀,

葉葉含露水,帶著自然的氣息。

不甜不淡,足以為油膩的生活解膩。

愛喝茶的女子,

必然也有著如茶的氣質。

雲淡風輕,和光同塵。

就像張愛玲小說《桂花蒸阿小悲秋》中的描寫:

某個秋日周六的閒暇瑣事,辛德瑞拉般的主人公阿小,雖有辛勞與哀愁,卻又靠自己在摩登時代的大上海掙得幾分坦然與從容。

人淡如茶,是一種品格。

值得我們一生去追隨。

喝茶,不僅是一種飲食習慣,

更是根植在我們血液裡應該延續的東方文化。

後記

受家人影響,我從小就喜歡喝茶。記得上學時,媽媽每天會泡好一杯茶裝在保溫杯裡讓我帶著。現在,已記不清那杯茶的味道,但記得每一種與茶相伴的時光。現在我們都有生活的繁忙。但我仍然會在一杯熱茶醞釀的時光裡,試著讓自己慢下來。也願你的生活,茶香悠遠,韻味清涼。

相關焦點

  •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豐子愷的茶漫畫
    茶,是咱們中國人一直以來獨有的飲品,西方國家的茶也是中國流入過去的,茶自古以來一直受到文人騷客的追捧,是他們離不開的夥伴。咱們近現代著名的畫家豐子愷也是一個愛茶之人。一般是指使用簡單而誇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20世紀30年代,中國漫畫刊物如雨後春等,出現了一批優秀的漫畫家和漫畫作品。我國一些著名的漫畫家都有關於茶事的作品,如陳師曾的《牆有耳)(北京風俗人物譜之一)葉淺予的《茶樓侍者)、方成的《陸羽夜寫茶經圖》和《功夫茶》、丁聰的《茶館畫舊》(組畫之一)等。這類茶漫畫在中國茶文化史上確實值得一書。
  • 男人如茶,女人如煮茶的水,沸騰了女人心,卻沒煮熟這冬日一碗茶
    沏一壺暖茶,思緒飛揚的冬日裡,卻不見了少年的模樣,而立之年,無論對於男人還是女人來說,都是一道躲不過的流光。有人說,男人如茶,女人如泡茶的水,而那溫暖的日子,就如同燒茶的水,沸騰了女人,也煮熟了茶,留下的是那一抹沁人心脾的清香。其實,我要說,懂得品茶的人,最能把握住這婚姻愛情的火候。
  • 5首古詩詞,敬餘生一盞茶,悠悠歲月淡如水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一壺水,沸盡世間冷暖,一碗茶,品盡人生過往。5首古詩詞,敬餘生一盞茶,悠悠歲月淡如水。
  • 人生如茶,淡定從容,靜心以對
    人生如茶,頭道水、二道茶、三道茶水最精華、四道清甜韻味暇。人的少年時期是頭道茶,茶水渾濁,應該屏棄泡沫,衝洗茶具,才能讓後敘的茶湯清澈見底,韻味有神!人生中年時期是第三道茶,品茶時的第三道茶水,才是真正的茶葉好壞的韻味體現,這道茶湯最醇,最甘甜,是最有韻味的,所以用這道茶來形容人生中年後的成果收穫期是最恰當不過的。人的老年時期是第四道茶,茶葉衝泡到第四道茶湯時,茶水清淡韻暇,會讓人回味留戀前一道的神韻清爽。
  • 人生如茶,浮沉間悟得生活的禪意
    這又是多麼愜意的時光,如詩一樣唯美,讓人心醉。這樣的時候,人適合慢下來,將日子煮進一壺茶裡,坐在時光一隅讀半卷閒書,或者是邀一二知己,輕輕淺淺,慢品人生,不打擾世界,亦不被世界打擾,如此甚好。有種出世的超然,又帶著一些入世的煙火氣息。仿佛一副水墨丹青的畫卷,正一點一點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美不勝收。
  • 茶道:君子如水淡如茶
    茶之字,自李唐而始出於紀史,陸羽始撰《茶經》,去「荼」一畫而出茶。茶之始其已蓋不可考,陸羽云:「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即可知,自上古先賢之時,茶蓋為飲品而長流於世。《詩》曰:「採荼薪樗,食我農夫」。即可知在先周及春秋的時候,茶便進入了普通民眾的生活。
  •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體味聞道之茶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俗話說,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清心、清氣、清正、從容平淡、善於捨得,自是一種高尚的境界、人生的哲理。2.「敬」。「敬」乃是人的誠敬、尊敬、敬畏、敬愛之情。「敬」是人對自然、對規律的敬畏之心,體現「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是一種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友好相處、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 YU 茶事 |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在院子的日常說到熱愛,讓我想到豐子愷;他一生的熱愛都沉浸在他的漫畫裡,有歡喜、有寂寥、有人情、也有溫暖!窗外新月如鉤,室內茶杯幾隻,人的一生,遇上過多少個一鉤新月天如水的夜?君子之交淡如水,今夕人散後,夜涼如水,請珍重加衣!* Y U藝術 僅提供分享平臺!內容文字,僅代表原作觀點。
  •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而小人之交是以利益為紐帶的交往,一般都是以利而聚必將以利而散。   一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很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他們不懂得為什麼君子之間不能親親密密,朝夕相處。只有他們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才會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內涵。其實友情就像是一朵脆弱的花朵,過多的親密只會讓花朵窒息甚至凋謝。
  • 淡之如水 濃之似茶 典雅茶室山水畫欣賞
    在中國的古典傳統中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說。水,無比清澈,亦蘊含萬物生機,如同君子高潔而溫厚的品性與心胸。而現在社會的人們,特別是男性朋友,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在這樣一種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在閒暇之餘,逐漸喜歡上一個可以暫時忘記塵世喧囂的地方,那就是茶樓。
  • 人生如茶,甘苦自知
    人的一生國具特色,猶如識茶,甘苦自知。有的人如紅茶,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始成精品,香氣濃鬱高長,滋味香甜醇和。有的人如綠茶 ,無需萎凋,只要殺青、曬乾便可衝泡。不管來自何地,制茶人憑各自手藝造就不同人生,人生如茶,茶味不同而已。佔得先機者如春茶,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鮮嫩,一生便滋味鮮話,香氣馥鬱,品質極佳。平平凡凡者如夏茶,受高溫影響容易老化,茶湯滋味苦澀,香氣不如春茶強烈。經歷風雨,成熟者如秋茶。
  • 春蘊萬象~ 創意幸福茶生活美學與實證
    廣州茶道課程:創意幸福茶的生活美學與實證主辦單位:廣州市春光茶葉有限公司執行單位:臺灣非常境界文創工作室
  • 日本茶生活美學
    煎茶日本人最常喝的綠茶,產量約佔日本茶的八成。採自茶樹頂端的鮮嫩茶芽,首先以蒸氣殺青,再揉成細卷狀烘乾而成。成茶挺拔如松針,好的煎茶色澤墨綠油亮,衝泡後卻變得鮮嫩翠綠起來。茶味中帶少許澀味,茶香清爽,回甘悠長。番茶番茶用的是茶芽以下,葉子較大的部分。
  • 生活美學——那些可以免費享受的快樂
    何為生活美學?生活美學有兩方面內涵,一方面是生活的藝術化,是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另一方面是藝術的生活化,藝術和生活的邊界模糊,審美變得更加生活化。生活美學曾在日本大火,當下在中國也大為流行。日本的生活美學,典型代表就是無印良品,傳達的是冷靜克制,乾淨利落,天然清淡。但中國從古代就有自己的美學概念了,典型的就是宋朝,大火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畫面整體呈現的都是古樸典雅的中式風格,還講到了宋人的點香,做茶,插花,賞畫,騎射等,帶我們穿越到那個極具生活美學的年代。
  • 人生如茶,你品,你細品!
    我呷了一口清香的茶,再次凝視杯中的茶葉,令我思緒萬千,不禁陷入了沉思:人生——亦如這茶一般。我爺爺極愛喝茶,是他給了我關於茶的印象。小時候,常常看見爺爺泡茶,待茶葉滿屋飄香時,爺爺就會笑著問我,「要喝嗎?」
  • 《茶之書》裡的東方美學
    其實中國家具的哲學都蘊含在家具製作的過程當中,正如中國人做飯的哲學其實就是老老實實地做出一頓飯來而已。如果非要在這其中找到某種中國人的精神內在,那麼這種精神內在,都在我們的儒釋道經典當中。而經典是相通的,無非是教導我們如何度過人生。中國人幾千年來有自己的一套聖賢教育,這套聖賢教育就是我們的人生哲學,正是在這人生哲學的沾溉和影響之下,形成了中國人製作器物的美感。建築如是,家具如是,茶,也如是。
  • 享受慢時光生活,時光靜好,溫暖如春
    半日偷閒,享受到很久未曾感受到的溫暖,只覺得時光靜好,溫暖如春。坐在草地上,沐浴陽光,看著藍天白雲,聽著蟲鳴鳥叫,遠處小朋友玩耍的嬉笑聲,孤舟上捕魚的老者,無不透露著世外桃源般的愜意。思緒浮想萬千,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好像人人都變得很忙,忙到沒有時間靜下來好好喝一杯茶,忙到床頭櫃的書已落了厚厚的灰塵,忙到好久未曾約上三五好友去郊外感受鳥語花香。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刻是早晨,起床,拉開窗簾,沐浴陽光,準備一份精美早餐。不知何時晨起似乎成為最忙碌的時候,鬧鐘想起,容不得半刻慵懶,起床,化妝,趕地鐵,拿著來不及吃的早餐,急急忙忙打卡。
  •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茶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
    古往今來,中國人酷愛喝茶。茶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唐代楊曄在《膳夫經手錄》裡說:「累日不食猶得,不得一日無茶也」。宋代王安石曾說:「夫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茶對我們有多麼重要,由此可見一斑。究其原因,是因為喝茶能同時滿足人的多層次需求:喝茶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喝茶讓我們的生活有趣;喝茶使我們的精神愉悅。品一杯好茶,享一天美景。品茶是一種藝術,在品茶中體味精神的享受和思想的升華,對修身養性有重要的作用。
  • 人心若能如茶,便清和靜雅
    人生的幸福如茶,當生活中、工作中或事業中取得了收穫和成績時,就如一杯剛衝好的濃釅的茶,翻滾著、蒸騰著,是那麼的耀眼、那麼的誘人,遠遠地就能感受到他那份熱情和不平凡,讓人羨慕、讓人垂涎;但這一切總歸會要歸於平淡,如一杯綠茶,衝了三遍,慢慢地變得不再濃釅,最後變成了一杯白開水;亦如乾陵前武則天的無字碑
  • 涵善如茶
    他也不回答,只是靜動有序,筆下氣勢綿綿不息,書就神韻內蘊的「涵善如茶」四字。  有人求知慾強,問王文政「涵善如茶」是什麼意思?王文政微笑著答道:「對特定的人,「涵」即涵養,「善」即善良、善心、善意;老子說上善若水,如茶,即如水,又不同於水,有味的,淡然的,含蓄的,非刻意的,甚至不為人所知的,是需要長期品嘗才有多獲。」老闆一聽,就說:「這個有意義!我不是特定的人,但我也要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