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英說,雖然金融危機對自己沒什麼影響,但還是要多加防範。她通過自我學習,掌握了多門業餘技術,並取得了相關資格證。2009年,她還會在玩具批發生意以外的領域,再來個二次創業。
2001年6月,李志英下崗了,她得知一位朋友在漢正街玩具市場有一間小門面,因經營不善想轉讓,這讓自尊心倍受打擊的李志英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馬上接下了門面。
自己當了老闆之後,李志英傻了眼,連在哪裡進貨都不知道,四處找賣玩具的同行求救,但根本沒人搭理她,牛個月過去了,她沒有進到貨,白白賠了牛個月門店租金。
李志英只好一家一家上門找同行,請求和他們聯營,從同行那裡高價進貨,再以微利銷售。扣除門面開支和日常費用,一個多月下來,她還是虧了2000多元。
錢沒有白虧,李志英漸漸找到了門道。她發現,雖然利潤薄,但玩具的銷售量十分大,什麼玩具好賣什麼不好賣,很有講究。和同行合作得多了,她漸漸打聽到進貨渠道主要在浙扛義烏。
同在玩具市場做生意的漢正街老闆汪漢新說:「小本生意最怕擔風險,跟在別人後邊進貨肯定錯不了,看到別人什麼賣得好,就趕緊去進這種貨,要是別人進貨後賣虧了,那就別進了。」
李志英進貨偏偏喜歡走在別人前面。大家都沒見過的新玩意,她一進就是一卡車,還基本都能熱銷,很少出現壓貨。
2002年,李志英在一次進貨時發現,浙江流行玩一種叫「魔塔」的玩具——類似魔方一樣的變形積木。這種玩具來源於在當地熱播的兒童節目,而這檔節目剛開始在湖北地區播映。直覺告訴她,這種玩具很有可能會在武漢流行。
李志英一次進回了一卡車貨,是漢正街率先賣這種玩具的。沒想到一周全部賣完。她趕緊再進了一卡車貨,這車貨一上午就賣完了。
之後李志英就一直關注電視上的各種少兒節目,只要電視裡出現新的玩具元素,她立刻到浙江去尋找相關的玩具,馬上大量進貨。因為這樣,她經常是漢正街最早銷售新款玩具的商家。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