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一個能讓軟體伺服器崩潰的人嗎?
見過一個為了聽他的歌而
全民充綠鑽的人嗎?
見過一個可以讓80,90年代人
追隨了整個青春的人嗎?
很多人說世界上最浪漫的事
就是帶著你最喜歡的他(她)
去看一場他的演唱會!!!(☆▽☆)
沒錯!!!他就是我們的小公舉
周杰倫!!
這兩天到處被周杰倫的新歌《說好不哭》刷屏……
周杰倫是華語樂壇跳不開的裡程碑,似乎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有一首周杰倫的歌。
而他自己的成長故事,就像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那樣,在成長中經歷了很多與自己、與家庭的衝突與矛盾。
但就是這麼一個曾經不被老師看好的孩子,被母親用手中的「天使魔法」改寫成了神話。長大後的他,在接受採訪時感謝媽媽對他的「狠心」,才成就了今天的周杰倫。
1周杰倫的成功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周杰倫的母親葉惠美是臺北淡江小學的美術老師,父親是淡江中學的物理老師。
周杰倫幼兒園時,母親把他送到淡江山葉幼兒音樂班學鋼琴。活潑好動的小杰倫站到鋼琴面前,竟出奇的安靜,聽老師彈奏一遍自己就能復彈出來。老師告訴母親葉惠美,這孩子很有天分!
為了培養周杰倫的音樂素質,葉惠美拿出家裡全部積蓄為他買了一架好鋼琴,並請了最好的鋼琴老師來輔導,同時對周杰倫練琴的要求也很嚴格。
於是,童年的周杰倫幾乎所有的日子都是在鋼琴邊度過的。每次練琴時,母親就拿著一根藤條,站在他後面一直盯著他練完琴。
在周杰倫14歲那年,父母由於關係破裂而離婚。
父母的離異讓年少的周杰倫更加孤僻,不愛講話,不願意跟人交往。他雖然有音樂天賦,但其他功課卻非常糟糕,全線飄紅的成績甚至讓老師們斷定他有智力障礙。高中聯考總分只有100多分。若不是淡江中學招收音樂班學生,周杰倫可能就真的無學可上。
面對這樣的情形,葉惠美並沒有責怪兒子。她認為周杰倫走到冷漠、叛逆的地步是家庭不和睦造成的,並且深信孩子沒有智力障礙,還是一心想把兒子培養成一個音樂人。
然而考了兩次大學都失敗的周杰倫還是讓整個家庭都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深知兒子有音樂潛能的葉惠美不甘心,先是幫他報名了選秀節目,後又想盡辦法找到主持人吳宗憲,把周杰倫創作的曲譜推薦給他看。
如果沒有母親堅持不懈的督促和培養,周杰倫也許也走不出如此輝煌的音樂道路。
2劉歡的後悔
周杰倫的歌曲《聽媽媽的話》裡有這樣一段歌詞: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為什麼,別人在那看漫畫,
我卻在學畫畫,對著鋼琴說話?
別人在玩遊戲,
我卻靠在牆壁背我ABC?
我說我要一臺大大的飛機,
但卻得到一臺舊舊錄音機?
為什麼要聽媽媽的話?
長大後你就會開始懂了這段話。
長大後我開始明白
為什麼我跑得比別人快,
飛得比別人高!
成名後的周杰倫非常感謝母親對他的「狠心」,在公開採訪中表示,沒有母親的堅持不懈,可能就沒有自己後來所取得的音樂成就。現在音樂帶給他的快樂,不只是簡單的快樂,更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成就感。
如果沒有當年母親的嚴格要求,也許歌壇少了一個叫做周杰倫的天王巨星。
當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天王巨星,也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渴望自己孩子能出人頭地,成就一番事業。
有多少對孩子要求嚴厲的父母,初衷不過是讓孩子長大後能在社會中多一分「選擇」的權利,少一分「被選擇」的無奈。
很多時候,我們特別容易鼓勵孩子去嘗試,同時也特別容易不經磨礪就放棄。
2019年湖南衛視《歌手》總決賽中,蜚聲國內外的歌唱家劉歡拿到了冠軍。然而他在節目中兩次談到自己的女兒,都不免流露出一絲絲地惋惜。
劉歡在某次採訪中說起女兒的教育問題時, 提及女兒的音樂天賦,兩次說到了「後悔」二字。
因為劉歡一直和妻子秉承著「快樂教育」原則,覺得不應該強迫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情。而他的女兒是那種喜歡彈琴但不願練琴的人,於是劉歡和妻子向女兒妥協了。
如今的劉歡感嘆:「從小沒有迫使她學音樂,我覺得有點後悔。」
此外,劉歡以「過來人」的經驗奉勸那些有心栽培孩子的家長們:「其實你迫使孩子練一練,他可能就很好。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還是可以推一把。」
所以,在孩子自覺性不高、不會主動學習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嚴厲督促孩子,這樣才能讓他成才。
3朗朗的哭泣
被外媒評價為「中國莫扎特」「世界十大鋼琴家」之一的郎朗曾說,「哪有什麼興趣,興趣都是練出來的。」
郎朗的父親一度因為他對兒子嚴苛逼迫的教育方式,被人稱為「狼式教育」。而多年以後,再回首童年裡被父親棍棒強迫練琴的歲月,郎朗已經完全釋然。他說:「我很幸運,有這樣一個偉大的父親。」
在接受訪談時,郎朗的父親直言:「家長一定要有責任感,家長付出多少,有多大的決心,孩子就有多大的成績。」
所以,如果不想將來關鍵時刻後悔,父母必須要教孩子學會不要輕言放棄,學會堅持、學會克服困難。
學習本來就是辛苦、甚至痛苦的事情,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況且如果認為孩子不喜歡就是不快樂,讓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才是快樂教育的精髓,那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幼年時期的孩子沒有判斷力和自控力,他們的本能就是畏難。即使是再喜歡的東西,一旦新鮮感消失,接踵而至的就是漫長的「倦怠期」。如果在沒有感受到成就感帶來的快樂時,孩子是不會發自內心喜歡上長久去做這件事情的。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要儘可能幫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如果不想10年之後,只有嘆氣、搖頭的份兒,家長要學會科學地、不露聲色地「逼」孩子一把。
當然,我們並不推崇一昧地對孩子嚴厲,只是在孩子們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豎立起來的時候,需要家長們為之引導,這份引導有時候不得不需要孩子父母狠下心來。
4姚哥的幾條教育原則
如果說媽媽的「藤條」成就了周杰倫,不提倡體罰的我們該怎樣教育孩子學會堅持呢?
這裡有幾個教育原則分享給大家:
1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既要嚴格要求又要特別注意做到:
不要對孩子撒謊;
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儘量予以答覆;
對孩子的愛要穩定,不要一下子袒護,一下子發脾氣,這樣很容易傷害到孩子們稚嫩的自尊心。
2
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思想品德、文化修養、個性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把自己的精神品質有意或無意地傳遞給孩子。
3
對待每一件事儘量心態平和、樂觀向上,敢於面對孩子出人意料的困難與挫折。
即使面對孩子個性走樣、犯錯,父母也要用理智來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寬容的態度去感化孩子,引導孩子反思行為,培養孩子遠大的目光和寬闊的胸懷。
聲明:文章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