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落戶不應有本地人和外地人歧視

2020-12-20 環球網

(原標題:發改委:落戶不該有本地外地歧視)

4月19日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介紹了2016年國家發改委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在今年圍繞城鎮化要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推進農民工融入城鎮、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發展特色鎮、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輻射帶動新農村建設以及加快重點領域改革等內容。

落戶不應有本地人和外地人歧視

徐林在發布會上表示,推動農民工融入城鎮是今年發改委的重要工作之一,為做好該項工作,第一步就是要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而目前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9.9%,未來還要提高5個百分點,相當於要有1億人在城鎮落戶,徐林坦言,「這個任務非常艱巨」。

同時,徐林強調,45%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預期性的目標,並非約束性的目標,「不存在強力去推進、一定要達到45%的設定」。

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為做好落戶工作,今年發改委將在拓寬落戶通道,特別是督促外來人口聚集地區實施更加積極、寬鬆的戶口遷移政策上下功夫。

「現在我們了解到很多城市只放開對本地人的落戶政策,比如廣東對本省的農民工進城落戶條件放得更寬,但是對其他外地人,放得就不那麼寬。」徐林表示,上述情況普遍存在,「在戶籍人口落戶方面不應該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歧視」。

今年全面落實居住證制度

徐林透露,國務院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之後,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市自治區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的具體方案,「今年首要任務是使所有地方都能夠出臺具體落實國務院戶籍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政策」。

「即便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按照我們測算那時仍然有2億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他們還是不能得到就業和居住所在地的戶口。」徐林在發布會上透露,針對這部分人要實現基於居住證制度的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這些人擁有居住證,就應該基於居住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

徐林說,今年我國將全面落實居住證制度,但設定居住證制度很重要的前提是「不能設前提條件」,「如果設很多前提條件,就和戶籍制度沒有什麼區別了。」

推進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公辦學校就讀

據悉,為加快實施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發改委在今年將出臺一系列的激勵措施,全面實施財政資金、建設資金、用地指標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鈎的「三掛鈎」政策。

此外,發改委還設定了全年培訓農民工2100萬人的計劃,同時將探索建立進城落戶農民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三權」維護和自願有償退出機制。

為解決農民工的「後顧之憂」,發改委在今年還將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主要包括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的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包括幼兒園、醫療保障、養老保險等制度。

釋疑

探索宅基地自願有償退出機制 鼓勵農民工進城

如何為進城農民工提供更好住房條件?

徐林表示,目前發改委正制定一億人落戶的方案,在該方案中,為改善農民工進城的住房條件提出了一系列的具體措施,包括建立「購租並舉」的城鎮住房體系,滿足不同層次住房需求的條件。

「如果購租並舉的住房體制能夠加快建立,農民工進城後的住房條件改善就會變得更快」,在徐林看來,「購租並舉」的措施如能建立,在有些地區、城市將有利於消化目前的房地產庫存。據悉,現在已有不少城市採取了上述措施,如用政府資金購買一部分商品房的庫存,用做公租房、廉租房提供給進城農民,對上述做法,徐林表態稱,「都支持、都鼓勵」。

農民工不願意到城市落戶怎麼辦?

在現實情況下,不少農民工不願落戶城市,也有農民工認為如果落戶城市,原來的利益可能會喪失,針對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不太願意進城落戶的趨勢,徐林表示,原因很複雜。

徐林分析說,上述情況主要發生在離城市或城鎮較近的地區,最主要的原因是農民在土地產權上有特殊權利——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權等,農民如果覺得在農村的產權給他帶來的好處比進城後政府賦予的福利更有吸引力,可能會選擇不落戶,「這是他的自由,農民工落戶在自願的基礎上,沒有人會強迫他去落戶」。

「今後可能需要探索一種激勵機制,讓這些農民在農村土地的產權的權能,包括宅基地、集體股權收益分配權等,有變現或自願有償退出的機制。」徐林說,機制建立起來之後,農民可自己選擇,把他在農村的權益變現之後再到城市落戶,「目前這套機制還沒有很好建立起來,這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問題」。

農民工不願流向小城鎮怎麼辦?

據悉,發改委在調查中發現,目前10%左右的農民工流向幾大直轄市,而流向縣城以下的小城鎮的比例則不到10%。

徐林分析原因時表示,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資源、聚集要素的效率更高,這在很大程度上由經濟規律決定。對此,徐林說,「按照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不可能要求所有項目配置都服從政府的安排,只可能通過政府的政策和公共資源配置的引導去改變這種格局。」

相關焦點

  • 外地人和上海人結婚,多少年可以落戶?
    很多不懂上海政策的用戶是不是認為只要配偶是上海本地人,結婚之後戶口就可以遷入上海?孩子就可以立馬享受上海本地人的教育資源?首先,我們需要搞懂兩個概念:1、非上海戶籍人員與上海本地人結婚,不可以直接落戶,但是兩人生育的子女可以根據醫學出生證明、結婚證等等證明,跟上海戶口的父親(或母親)入上海戶口;2、外地人A與前任育有子女,再與上海本地人B結婚,外地人子女不可以直接享受上海本地人的教育資源,外地人A與上海人
  • 廈門本地人歧視外地人?鼓浪嶼輪渡票價本地8元,遊客卻要35元起
    說到鼓浪嶼,筆者相信大家對此都不陌生,一個位於我國福建廈門思明區的小島,以它小清新的景色讓眾多人嚮往,也算是我國小清新景點中的鼻祖了,這座小島有被浪潮衝蝕而成的海蝕洞,而當浪潮衝擊拍打過來時聲如擂鼓,所以得名鼓浪嶼。
  • 上海這所211大學本地人看不起,外地人卻「高攀不起」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為985;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上海大學為211。每年諸多高考學子都以考上這些大學為榮。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這裡的學生有著更多的機會上重點大學和出國留學,所以上大似乎在本地人眼裡就沒那麼出彩了。再加上諸多上海學子對上大的專業「不感冒」,所以上大在本地名聲就沒有上外和上財那麼大。
  • 為什麼我們一邊喊「武漢加油」,一邊歧視身邊的「外地人」?
    」03歧視:「從外地回來的人」在疫情期間,一個在公共話語中政治不那么正確的詞語,開始頻繁的出現在言說中:「外地人」。如「地域歧視」和「城鄉歧視」這些我原本以為正在慢慢消失的「過時價值觀」也借著正義良心,甚至以「地方自治」的名頭在社交媒體中重新大行其道,這其中很多人還是此前自詡寬容的知識分子。
  • 本地人在當地就業是否有優勢,優勢大概多大?
    我們點窺見豹,在招聘過程中,一般都是本地人優先,甚至有單位直接寫著「本地人優先錄用」,你說,這違法嗎?很顯然,這是不違法的,也不違規,只是牽涉道德上的歧視,但是,沒有具體化成法規條文的歧視,並不違法。本地人哪怕不繳納社保,也有購房資格,你說違法不?你也不能說違法,估計連說「歧視」你都不大好說、敢說。以上我甚至用反面教材,來突出了本地人的優勢,有人說你幽哥在外工作,對人家本地人的優勢義憤填膺?沒這回事,我只是陳述別的地方你看不到、想不明白的事實和道理。
  • 外地人怎麼在天津落戶
    天津,工商業發展城市,務工人口量大,有的來天津好幾年,習慣了天津的生活規律和風俗習慣,不管是租房還是買房,都已在天津生活好幾年,有的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好多外地人選擇落戶天津!拿我們外地人怎麼落戶天津呢?
  • 成都的兩個標誌性景點,外地人來了必打卡,本地人卻不願意去
    文/1四川成都是我國最熱門的旅遊城市之一,幾乎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的畫面,對於成都的景點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今天我們來說說成都的寬窄巷和錦裡,看看本地人對它們的評價如何。先來說說寬窄巷,在我們外地人眼中,寬窄巷是來成都必打卡的地方,這個由清朝時期留下來的古街道散發著無窮的魅力,加上這裡的美食眾多,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不過你知道嗎?對於成都本地人來說,幾乎不會來寬窄巷,你所看到的繁華景象都是外地人,這是為什麼呢?
  • 在南昌,如何區分本地人和外地人?除了南昌話看看會不會做這件事
    這次來的是個大排檔,這條大排檔就在中山路這個地方,這條街簡直就是人山人海,除了很多遊客來這裡遊玩或者是逛街外,包括本地人都會來這裡逛街,聊聊天,每次聊完天,或者是別的什麼場景,我們都會吃些當地的特色小吃或美食。但只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情形,那就是每一次的進食方式,也許土生土長的人和外地人是截然不同的,仔細想想,你能發現嗎?
  • 中國方言「傳承堪憂」的城市,本地人不敢隨意說,怕外地人聽不懂
    中國方言「傳承堪憂」的城市,本地人不敢隨意說,怕外地人聽不懂說到方言大家都不陌生,基本上每個人都能隨便來幾句,「你幹啥子」、「苕吃哈脹」、「我勒乖乖」、「水了巴察」、「心裡老窩色額」等等。中國方言大致可分為七種,分別是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和晉方言。如果再細分的話就是某某地方的方言,比如說南昌話、廣州話、長沙話等等。要說哪個城市方言傳承最堪憂,上海無疑會算是一個。上海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綜合實力全國第一,堪稱中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 為何北方「烤雞蛋」,被很多外地人的「嫌棄」?本地人:我都不敢吃
    可能很多南方人聽了之後,感覺有點懵,但是相信大多數北方人對「烤雞蛋」已經並不陌生,很多外地人看了直搖頭,為何有的本地人也表示不敢吃?到底是有多恐怖?其實很多北方人喜歡把它稱之為「毛蛋」,很多人看到了之後,覺得很恐怖,因為剝掉蛋殼後,發現裡面是一隻小雞的雛形,很多部位都還沒有發育好,它們身上還有一些小毛。可能很多人看了之後都不敢下口,一些外地人都無法接受。
  • 蘭州最火爆小吃街:本地人不去,外地人卻慕名而來,為什麼?
    蘭州最火爆小吃街:本地人不去,外地人卻慕名而來,為什麼?這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我國的旅遊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每逢節假日,很多人會選擇外出旅遊,來舒緩心情減輕壓力,每到一個地方,我們都會到當地的美食街,去品嘗當地特色的美食,尤其是對於一些吃貨,美食對他們來說,那可是不小的誘惑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著名的美食街。蘭州也不例外,蘭州就有一條知名的美食街,那就是位於正寧路的小吃夜市。
  • 落差太大:北京一所211, 外地人眼中是名校,本地人卻看不上
    在北京和上海這兩座大城市,好大學數不勝數,名校也不在少數,但是很多時候,有時候你所認為的名校,在人家本地人眼中,未必看得上呢!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麼多優秀的大學,可能它確實排不上號。尤其是在清華北大這種院校的極大光環之下,外省考生眼中的名校,本地人確實會覺得很一般。
  • 為什麼找工作的時候很多老闆都不要本地人?看完後你就明白了!
    昨天,他給我打來電話,在電話裡和我抱怨,和我說道:「我前段時間不是失業了麼,你也知道這個事,而且現在疫情也沒完全過去,別的城市也不敢去,我就想著在自己老家的城市找一份工作先幹著,最起碼也有一份收入。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最近投了很多公司的簡歷,很多HR給我打電話,問我是不是本地人,我說當然是啊,家就在這,然後這些HR馬上態度就變了,說我們老闆不招本地人。」
  • 玉樹州稱災民安置對本地人外地人一視同仁
    接近搜救的黃金72小時,群眾的安置和物資發放問題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賽馬場是玉樹州災後最大的居民安置點。它在這一天經歷了明顯的變化。「從下午1點開始,我們進入了正軌。」該居民安置點的負責人州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羅松仁青相信一切都會有秩序。「本地人外地人一視同仁」賽馬場是玉樹賽馬的地方,空曠寬闊,居住了五六千受災群眾。
  • 安徽最滑稽的城市,本地人把它稱為「虛線」,讓外地人摸不著頭腦
    為了讓更多的人熟悉這座城市,於是就在名字上面花費很多心思,導致很多遊客捉摸不透。今天要說的是安徽最鬱悶的城市,本地人把它稱為虛線,經常讓外地人摸不著頭腦,你知道是哪裡嗎?提起安徽都應該挺熟悉的,最近這些年經濟發展出色,還是長三角非常重要的部分。由於它處於的地段很出色,加上悠久的歷史氣息,從而導致它形成了許多的文化,就像淮河文化,徽州文化等。
  • 外地女重慶回鍋肉吃到青椒報警:說了3次不要辣椒,歧視外地人?
    文/海盜君標題:外地女重慶回鍋肉吃到青椒報警:說了3次不要辣椒,歧視外地人?一名外地女子到重慶吃回鍋肉,結果因為裡面吃到青椒報警,這件事被曝光之後很快引起熱議。外地女子和飯店老闆為此事吵得不可開交,最終還驚動了警方介入調解。
  • 我國這所尷尬的一線院校,外地人很難考,本地人卻很看不起它?
    我國這所尷尬的一線院校,外地人很難考,本地人卻很看不起它?高考已經過去一半了,祝願每位刻苦學習的學子都能夠取的好成績,也希望她們明天可以繼續穩定發揮。今天我們介紹一所尷尬的一線院校,外地人想考上很難,本地人卻很看不起它?它就是——廣州大學。
  • 中國最「冷漠」城市,有人說上海最沒人情味,其實本地人很善良
    中國最「冷漠」城市,有人說上海最沒人情味,其實本地人很善良「北上廣不相信眼淚」這是近幾年來大家對北上廣的普遍認識,其實這是有一定誤解的。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來到上海工作,也就造成了上海外地人遠遠多於本地人,上海馬路上你看到的百分之八十的人,其實都是外地人,剛來上海的外地人接觸的也絕大多是都是外地人,很難和上海本地人又多大的接觸,那些說上海沒有人情味,其實也都是上海外地人對上海的看法,其實上海這個地方人是很善良和正直的,對人也非常熱情。
  • 這一省份沒有「B車牌」,外地人幸災樂禍,本地人不願提起
    這一省份沒有「B車牌」,外地人幸災樂禍,本地人不願提起在眾多車牌中有一類車牌非常特殊,一個省份的車牌沒有B開頭的英文字母,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國車牌號的上牌原則不同,車牌的字母編號也不一樣,浙B開頭的車牌代表的是浙江省寧波市。我國雲南省缺少雲B開頭的車牌,不是因為雲南省沒有設置雲B開頭的省份,而是因為雲B開頭的車牌被取消了。
  • 國內最「難堪」B車牌,本地人難以啟齒,外地人一看就笑
    現在的年輕人買車時都講究面子和氣場,有些人還對車牌號有許多特殊的要求。車牌號上數字的排列順序可以體現出車主的身價,有些寓意良好的豹子號車牌就是車主的門面。國內最「難堪」B車牌,本地人難以啟齒,外地人一看就笑。我國前任首富王健林的車牌號是遼B8888,5個8連在一起的豹子號車牌多有氣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