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言「傳承堪憂」的城市,本地人不敢隨意說,怕外地人聽不懂
說到方言大家都不陌生,基本上每個人都能隨便來幾句,「你幹啥子」、「苕吃哈脹」、「我勒乖乖」、「水了巴察」、「心裡老窩色額」等等。除了普通話採集地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幾乎每個地方都有方言。早在前些年說方言的人很多,基本上人們都說自己家鄉的方言,隨著普通話的推廣,說方言的人越來越少了,普通話代替方言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
中國方言大致可分為七種,分別是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和晉方言。如果再細分的話就是某某地方的方言,比如說南昌話、廣州話、長沙話等等。要說哪個城市方言傳承最堪憂,上海無疑會算是一個。上海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綜合實力全國第一,堪稱中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上海聚集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大方的國內外人士,可以說是各種語言、方言都有。老一輩的上海人都是說上海話,但是外地人完全聽不懂上海話,交流起來非常困難。打個比方來說,一個上海人跟外地同事一起去公司,外地同事問他怎麼去,他說:「叫差頭」。外地同事一臉懵,聽不懂,交通工具跟「差頭」有什麼關係?其實「差頭」是指計程車,上海人懂,但是外地人不懂。
為了方便交流,上海人只能說普通話,說能讓對方聽懂的話。當然上海人說上海話,外地人聽不懂,不能怪上海人,也不能怪外地人。前段時間有新聞爆出上海男子到超市買東西,收銀員是外地人,聽不懂上海話,用普通話跟其交流,結果被該男子大罵一頓。
外地人聽不懂上海話很正常,而且上海也並非全是上海人。上海是一座流動性非常強的城市,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口。2019年,上海常住人口為2428.14萬人,戶籍常住人口為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為977.71萬人。從數據上不難看出,上海至少要有一半的人口是外地人,而非上海本地人。
外地人自然聽不懂上海話,即使學習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如果這個時候上海人再堅持說上海話,難免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摩擦,甚至還有可能「引戰」。為了和平共處,不被人說欺負外地人,彰顯上海是一座包容性很強的城市,上海人尊重身處上海的外地人,有些上海人已經不敢輕易對外地人說上海話了。
上海同國內其他城市一樣,小孩子上學學校教的也是普通話,與別人交流基本上都是普通話。長此以往,說上海話的人會越來越少,上海話想要傳承下去恐怕很難。其實不止是上海,很多城市都是這樣,一輩一輩流傳下去,說普通話的人只會越來越多,而原本的方言則會慢慢退出。有利有弊,利在於全國人民溝通無障礙,弊在於方言會慢慢消失,興許有一天方言會徹底消失。那麼你希望方言消失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