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複雜」的4種方言:外地人基本聽不懂,想學都很難學會!
雖然我們國家以普通話作為標準國內通用語言,在平時工作上大多數人也是以普通話溝通為主,但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方言。特別是在旅遊的時候,每到一個地方,我們最常接觸的就是它的方言,如果能聽懂還算好,比如四川話,雖然不會說但至少能聽懂個七八成,最怕的就是別人說了一通,自己全程摸不到頭腦。國內的方言很多,也被分為了很多不同體系,芃汐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我自己認為的最難懂,也最難學的四種複雜方言。
首先是溫州話,溫商不僅在國內,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大多數溫州人都極具生意頭腦,但溫州話也是真的極其難懂。芃汐曾在浙江旅遊時,就「有幸」接觸了溫州話,基本十句話下來,芃汐能聽得懂的就只有一些「啊、噢」的語氣詞,其它一一聽不明白。甚至我還研究出溫州話雖然一致地難懂,但溫州話不全都一樣,因為地區的差異,有些語音語調不同。可能都是溫州人,但因為不是同一個縣,導致雙方在詞語表述上仍存在差別。有的人還把溫州話稱作是「惡魔之語」,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溫州話的「服氣」程度!
其次是粵語,芃汐自己倒還挺喜歡粵語的,聽起來就覺得特別「舒服」,溫溫柔柔的感覺。不管是國際都市香港,還是一線城市廣州,本地人都習慣使用粵語來進行日常交流。芃汐這兩個地方都有去旅遊過,我還發現他們比起國內其它地方的人,說起普通話要更難「規範」,可能是因為粵語多以平舌為主,而普通話還分翹舌平舌,前鼻後鼻。不過跟溫州話對比的話,芃汐還是聽得懂幾句粵語的,但要自己學著說就顯得特別「山寨」,說不出那種「高級感」。加上粵語還很喜歡使用語氣詞,助詞也相當豐富,要想自然地用粵語來溝通交流的話,至少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好好下苦功。
第三種就是潮汕話了,同樣都是廣東地區,有的地區說的是白話,但在廣東潮汕地區,潮汕人一致說的是潮汕話。潮語屬於閩南語下分支方言,所以聽起來跟臺灣閩南語有很多相似之處,潮語的語言體系足足有8個讀音!芃汐有個朋友就是潮汕人,我特別喜歡聽她講潮汕話,雖然我聽不懂但感覺莫名地親切。在潮汕地區,潮汕人普遍都是用潮汕話交流,很少能聽到普通話。就算是工作洽談,如果雙方都是潮汕人,他們不會為了嚴謹而使用普通話,則是直接用潮汕話溝通,因為那樣才能表現出「潮汕一家親」的味道。包括在一些東南亞國家,潮汕人佔了很大一部分,所以就算是在東南亞旅遊的時候,聽到潮汕話也別覺得奇怪。
最後一種便是客家話了,客家話集中分布在粵東、閩西、贛南等地區,也是國家所有方言中,除了北方方言外分布省區最多的一種方言。有的人覺得閩南語和客家話差不多,實際上它們存在著相當大的差別。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客家話的稱謂也不一樣,在粵東或者福建等地它就叫客家話,但在廣西它則被叫做新民話或者麼個話,不過不管是哪個稱謂,共同點就是客家話真的很難懂,芃汐覺得客家話比潮汕話還複雜,很少會有外地人能學會講客家話的,想學都很難學得會。不過也是由於這一點,客家話才成為客家人的獨特「寶藏」。
在芃汐看來,這些地方方言都非常具有文化魅力,也說明了我們國家文化是多麼的博大精深。家鄉話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份「情懷」,能讓人在陌生的城市裡,快速感受到溫情的存在,即使有些地方方言很難懂又很複雜,但這才充分證明了方言的特色所在。不知道大家的家鄉話有沒有「上榜」呢?或者你的家鄉話又是哪一種,容易聽懂嗎?歡迎在評論區,一同分享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