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在即將迎來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祭祀典禮前夕,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副校長王樹聲一行人在微涼秋雨中,踏入孔氏南宗家廟。路過 無人售貨 的櫃檯,見到有小朋友努力踮著腳尖往櫃檯裡塞了一塊錢,然後滿心歡喜地取走三支花花綠綠的鉛筆,有人感嘆: 這也是我們校訓裡說的 篤實 吧。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訓為 自強、篤實、求源、創新 。王樹聲等人飛越千裡來到衢州,是為看望學校首屆(1956級)校友 82歲高齡的孔子第75代嫡長孫孔祥楷先生。
孔祥楷,字子摹,生於1938年,孔子第75代嫡長孫。1944年應襲為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先後就讀於尼山小學、衢縣縣中(現衢州市實驗學校菱湖校區)、衢州新建中學(現衢州二中)。
從西安建築工程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畢業後,被分配至冶金部河北承德壽王墳銅礦工作,1965年調至河北唐山金廠峪金礦工作。歷任基建科副科長、副礦長、礦長。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9年,任瀋陽黃金學院副院長。1993年,回到故鄉衢州工作。歷任衢州市市長助理、市委統戰部部長、市政協副主席等職。
2000年4月起,任孔氏南宗家廟管理委員會主任。2012年,作曲的音樂作品《東南闕裡》,榮獲浙江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 五個一工程 獎。2018年5月,被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為國家級非遺項目 南孔祭典 的代表性傳承人。
孔府後花園的有朋堂內,王樹聲拿出一盒4枚裝的校徽,勾起了孔祥楷先生六十餘年前的記憶。 我入學時,學校是叫西安建築工程學院。 他的指尖輕輕描摹紅底金邊的校名,感觸歷史變遷。1956年全國第三次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這所學校由原東北工學院、西北工學院、青島工學院,和蘇南工業專科學校的建築、土木、市政類系(科)合併而成,時名西安建築工程學院。1959年和1963年,先後易名為西安冶金學院、西安冶金建築學院。1994年3月,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我就讀的是建工系工民建專業5601班。 孔祥楷先生說。
孔祥楷先生回憶在西安的求學時光。
4枚校徽記錄著校名變遷。
彼時,班上一共34人,來自天南地北。學生年齡參差不齊,大小差距十多歲,秉性更是千差萬別。這樣一個群體,要在短期內互相溝通磨合併非易事。一個學期過去,同學彼此之間連句話也沒說過者有之,不少同學之間還很陌生。孔祥楷卻在很短時間內就和大家熟悉起來,對於他的親和力,不少同學都心生佩服。校友林雪華回憶,孔祥楷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是班上的大 樂寶 ,又因其長著一副娃娃臉,所以大家親暱地叫他 小鬼 。孔祥楷在西安上大學時,恰逢 反右 ,班上三個同學被打成 右派 ,而檔案裡背著 地主 烙印的孔祥楷,卻安然無恙。 我年齡小,又是文體積極分子,大家都把我當小弟弟看,沒人針對我。 他曾這樣解釋道。
在西安讀大學時,孔祥楷(前排左一)與同學在一起。
老校區保存得還好嗎?校門口那條馬路還在不在? 呷一口茶後,孔祥楷先生輕聲詢問,王樹聲便將學校的現狀一一道來,如今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有雁塔、草堂兩個校區和一個科教產業園區。孔祥楷先生點頭道: 雁塔校區附近就是馳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從前,我們經常跑步去大雁塔。
憶往昔,晨讀暮誦,俯看白雁皆南渡。1961年,孔祥楷從學校畢業,奔赴人生下一站,走過一甲子,大雁塔旁的校園時光被他深埋心底。直到2016年,著名建築設計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女士參訪衢州,在參觀孔氏南宗家廟時,孔祥楷先生與她談起古建築與古樹保護等問題。 她聽我談得比較專業,便問起我學什麼專業,哪個學校畢業的?我告訴她,我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是該校第一屆畢業生。 得知孔祥楷沒有回過母校,張錦秋便道: 你應該回去一次的,而且是作為第一校友。 張院士與西建大聯絡頗多,在她的幫助下,西建大聯繫上了這位 第一校友 。
當話題聊到對母校的發展建議,孔祥楷先生加重語氣: 要提升建築系學生的藝術修養,要講音樂。 因為,人們稱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孔祥楷上了五年大學,接觸了四年半音樂。由吹長號開始到指揮銅管樂隊,到指揮學生管弦樂隊,當小歌劇導演,當話劇導演,他形容自己 七七八八地瞎混,混成了一個十三不搭,成了一個樣樣懂樣樣松的業餘音樂愛好者 。事實上,在校期間,由孔祥楷編導的歌劇《三月三》,演出後大獲成功,有時謝幕達十次之多,甚至成了學院對外演出的保留節目。關於音樂,孔祥楷曾拜訪陝西歌劇院的指揮。指揮說的一句話,至今仍讓孔祥楷印象深刻, 樂曲就像中國人的對聯一樣,有上下聯,有橫批。 好的音樂的下聯應有唯一性,而上聯就應該是樂曲的旋律了。這旋律構架穩了,就是基礎,往下技巧與藝術並重了。孔祥楷說,自己就是在 凝固的音樂 學習過程中學到 流淌的音樂 。
孔祥楷先生(前排中)與校友們合影。
得知此次前來的還有衢州籍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友,孔祥楷一一了解這群 學弟 、 學妹 的名字,畢業屆別和如今的工作單位,他頗感欣慰。到建築院校求學,是少年孔祥楷的志願。在衢州新建中學(現衢州二中)讀高中時,一次主題班會上,同學們暢談理想,有的同學講將來想做科學家、文學家、記者等等。輪到孔祥楷,他說中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不建礦山就沒有鋼、鐵、煤、銅。沒有基礎工業,國家就沒有工業化、現代化。他說: 我高中畢業後一定要報考建築工程學院,把故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白駒過隙,彼時坐在孔祥楷後面的校友劉炳枝在一篇回憶錄裡寫道,幾乎人人都想走向遠方之時,孔祥楷的理想卻聯繫著故鄉。
贈王樹聲的書上,孔祥楷先生寫下: 重擔全落在你們肩上了。
希望將來,有更多衢州人到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讀書。 王樹聲話音剛落,便有人接著說: 也希望有更多學成的學子回到衢州,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在一冊《孔祥楷文稿》扉頁上,孔祥楷先生提筆寫下: 母校就是母親。 這冊書將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保存。而在贈予王樹聲的書籍上,孔祥楷先生寫道: 重擔全落在你們肩上了。
(本文圖片由衢州孔氏南宗家廟管理委員會提供)
來源:衢州新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