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中科院院士楊振寧正式受聘為安徽大學紐約石溪學院名譽院長。此舉有什麼意義?楊振寧還受聘擔任過什麼名譽職務?楊振寧有什麼科研貢獻?楊振寧生平有什麼奇聞軼事?這所學院的名字為什麼這麼奇怪?聽繆老師來聊一聊吧。
不得不說,楊振寧受聘院長,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楊振寧出生於1922年,現在已經是98歲高齡的老人了。指望這個年齡的科學家在科研方面有所突破或者給學生們上課,是不切實際的。但是楊振寧的影響力非一般科學家所及,所以我說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
作為一所省屬的211工程大學,安徽大學雖然有一個自定學科入選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也算是擠進了雙一流的行列。但是,安徽大學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當中,學科最高評估等級只有B,連一個B+都沒有,更別說A等學科了,其整體學科實力在所有雙一流大學當中排得比較靠後。
第二次雙一流評選在即,由於雙一流評選是動態評選,教育部一直強調要有上有下、有進有出,所以安徽大學應該也會危機感和求生欲。在最近兩年裡,安徽大學動作頻頻。首先是裁撤了一部分本科專業,一是提高專業精度,二可能是考慮到合併進行學科評估。
這次聘請安徽合肥籍院士楊振寧擔任中外合作辦學學院的院長,恐怕也有擴大影響力,爭取在評選當中獲得更好結果的想法。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2009年楊振寧擔任了國內一所大學的名譽校長,這所大學就是東莞理工學院。在強校林立的廣東,東莞理工學院並不算是特別優秀的大學,但有兩件與這所學校相關的事還是值得提一提的。
第一,是學校2018年之後設立了楊振寧班,人數不多,只有30人左右,採用類似於實驗班的形式,致力於培養企業型科學家。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導師,師資是由學校最棒的老師組成,每人享有科研經費,還可以去其他學校或者企業參觀。
第二,在我國,大學轉專業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成績好的未必轉,成績差的轉不成。高水平的院校轉專業相對比較容易,普通本科院校轉專業的門檻比較高。但東莞理工學院轉專業卻相當容易,這一點算是中檔考生的福利吧。
楊振寧被稱為「全世界幾十年以來,最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說的。楊振寧致力於揭秘自然的對稱性,但作為一個華人,為什麼他的科研成果和他本人的知名度,並不像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甚至費米那麼高呢?
應該說楊振寧的科研成果,與普通人的生活相距很遠,也非常難以向非專業人士進行解釋。所以相對於他的科研成果,他本人的婚姻生活更加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按照普通人的話說:牛頓說清楚物體怎麼動,一提到愛因斯坦就想起原子彈,霍金告訴我們宇宙源自大爆炸,楊振寧呢?不知道。
上面兩張圖,是牛頓第二定律和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只要學過物理,應該都很熟悉吧?我再把楊振寧的楊—米爾斯方程放在下面,你來對比一下,是不是特別難懂?
我不是娛樂領域作者,我不談什麼老夫少妻的八卦。咱們說一說楊振寧的生平當中有哪些亮點?楊振寧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得到庚子賠款的資助,到美國留學,並就讀於芝加哥大學。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楊振寧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1965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6年擔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2003年,楊振寧回國定居,2017年正式取得中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
再說幾件有意思的事兒吧。
1971年,楊振寧在歸還衝繩協定聽證會上作證,講述「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事實。
1975年,他建議引進《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版權,也就是《環球科學》的前身。
1978年,他倡導建立中國大學中的少年班。
1980年到1981年,他所在的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開始資助眾多中國學者赴美進修。
在接近90高齡的時候,他依然在給清華大學的本科生上課。
國內有不少合作辦學的機構,有的是獨立法人,有的是非獨立法人。像上海紐約大學、崑山杜克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這些大學都是獨立法人。它們都屬於單獨存在,不依附於公辦大學的獨立大學。畢業拿不到公辦大學的證書。
隸屬於國內的公辦大學,與國外大學開展合作辦學的學院,就是非獨立法人,比如東北財經大學薩裡國際學院和安徽大學紐約石溪學院。它們都開辦在公辦大學之內,辦學規模不大,畢業可以拿到公辦大學的畢業證和學位證。
安徽大學紐約石溪學院,是安徽大學與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合作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學院,他不是獨立法人。楊振寧出生在安徽合肥,在美國曾經就職於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所以由他來擔任安徽大學紐約石溪學院的名譽院長是不是也名正言順呢?
對於楊振寧受聘擔任合作辦學學院院長,你支持嗎?來評論區聊聊吧。
關注我,幫你帶好家中神獸,助你規劃錦繡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