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我喜歡逛古玩、舊物地攤,有一次在瀋陽南湖早市,看見擺了三個有鐵路標識的敦實杯子,賣者說他是瀋陽鐵路局退休的職工,這杯子是他以前收集的。
三個杯子要100元,我覺得有點貴,想砍一半價格,老人說這杯子不容易弄,這不是鐵路上發給工人用的,而是火車臥鋪車廂給旅客使用的,或者說是軟臥車廂才配備。在以前,能坐軟臥都不是一般人,普通人就是有錢,如果級別不夠,也不賣給你。
這個我信,不再猶豫買下來,而隔了一個星期,我又看到了另外一個人也賣「鐵路杯」,但一個要價就是100元,主要是不僅年代久遠,也好看一些,賣家說這個太早,也少見了。
就這樣,在舊物市場上我開始注意鐵路杯,只要是自己沒有的就買下,而已有的,只要便宜也買下。
陸陸續續我的柜子裡開始擠滿了杯子,好像鐵路局在開會了。
在十幾年時間了,我收集到100多個各色鐵路杯,後來市面上少見了,我也不愛逛舊物市場了。
這些杯子,大部分都是舊物市場淘的,早年比較便宜20-30元就可以買一個,後來逐漸貴了。而少見的或者早期的,文革的都要賣到200多元,但是每次見到,我都毫不猶豫的買下來。
買最多的一次是在哈爾濱的古玩城,一次買九隻鐵路杯,花了一千多,老闆說他的這些也是高價格收的,是一個老鐵路人收藏的。
這裡有一個「濟南鐵路管理局」的杯子,應該是我這些鐵路杯裡比較早的,查資料,在1949年4月,華東區鐵路管理總局改稱濟南鐵路管理局,直到五十年代末改為濟南鐵路局,這個杯應該是五十年代使用的。
第二年我再次來到哈爾濱這家店,老闆說,我挑剩下的幾個杯讓樊建川買走了,現在店裡一個也沒有了。剩的幾隻杯我當時沒買是因為已經有了,而且都是一些特別常見的普通杯。
後來我到了四川大邑縣安仁鎮建川博物館,真的看到了有二三十個鐵路杯,估計就有在哈爾濱搜集到的。
其實我對於鐵路杯的搜集,開始完全是無意識的,但積攢多了,有了興趣,也就更加的留意,而一些朋友知道了我的興趣也幫我收集,不僅地攤上找,甚至淘寶上買。
開始的時候鐵路杯沒有人重視,價格也不高,後來隨著價格的攀升,甚至出現了「假貨」和冒牌。
一次我在市場看到一個帶蓋的綠杯(圖右),賣家看我不明白就說這是滿鐵用的,腦袋一熱花200元買下,可還沒有到家,我就拍大腿了,這明明是中國鐵路的標識,怎麼同日本人把控的南滿鐵道扯上了,滿鐵的標也不是這樣啊。
雖然上當了,但這個杯子造型與質量都還不錯,我陸陸續續又收到兩個,我判斷應該是文革後期的,是瀋陽鐵路局的,具體哪個分局說不好了,再後來這種杯突然多了起來,我懷疑有人開始造假了。
中國鐵路過去是四級管理模式:鐵道部--鐵路局--鐵路分局--站段,曾有過:哈爾濱、瀋陽、北京、呼和浩特、鄭州、濟南、上海、廣州、柳州、成都、蘭州、烏魯木齊等十二個鐵路局。
而鐵路局下,最多時曾有62個鐵路分局,這其中東北是最多的,不僅有瀋陽、哈爾濱2個鐵路局,還有18個鐵路分局,快佔到全國快三分之一了。
我因為在東北,搜集這些鐵路杯大部分也是東北的,而沒有西北或華南的。
除了陶瓷杯,還有少量的玻璃杯。火車上使用玻璃杯,似乎不科學,怕燙不說,也容易抓不住而脫手,應該使用時間不長,也只是看到了北京鐵路局的。
而這些圖案杯應該是八九十年代的,顯得細緻又好看,從瓷質看也是細瓷了,不在傻大黑粗。
而在很長的時間,鐵路杯基本都是以厚重、敦實為主,雖然不好看,但是很實用。火車上放得穩,不燙人,符合特定的環境。
我收的鐵路杯都是客車上給旅客使用的,仿佛讓我看到一段歲月,一段旅程,呼嘯的火車在原野上駛過,擁擠的車廂,列車員忙碌著。
他拎著大鐵壺,上面套著白色的布套,擁擠著來送水來了,旅客們紛紛拿出自己的杯子。
而在臥鋪車廂,敦實的鐵路杯已經在靜靜的等候。
鐵路杯是綠皮火車的遺物,也是流動的記憶,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也留下歲月的滄桑痕跡。
這是一段歲月無法切割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