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沒到無藥可救的程度,高二的學生認真學習還能趕上來呢,何況是小學生。
二、其次,一定要找一下原因。
如果一個孩子到了五年級數學考了20分,那不是到了五年級他的數學成績才變差,
而是在二、三、四年級時他的一些數學知識掌握的就不牢固,或者說就沒學明白。
前面不會的知識後來也沒弄明白,以致於一到他不會的知識點就會卡殼,心理上就會有牴觸。慢慢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數學知識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
它跟《思想品德》或《科學》還不一樣,這些學科關聯性不大。
比如我上學期《思想品德》學的不太紮實,但這學期學習的是新知識,只要認真聽課,認真寫作業,基本不會影響這學期的成績。
但數學不一樣,它會融合以前學過的知識。
舉個例子:在學5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這一節時,求多邊形的面積會涉及到公式的掌握、單位換算、乘除加減的運算、還會有小數點的計算、畫圖等知識點。
這個知識點包括二年級的單位換算,三年級的乘法,四年級小數點的計算、除法、多位數乘法、角的畫法等。
我在給學生檢查作業時,有些學生不會畫圖,比如給出一個銳角三角形,要求出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怎麼畫三角形的高就成了問題。
他會畫直角的、會畫鈍角的,就是不會找銳角三角形的高。然後一步錯,步步錯。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別人家孩子的學習方法不見得對你家孩子適用,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找準關鍵才能解決問題。
從孩子的作業本和課練也能發現問題,你看孩子的作業,上面哪部分錯了,就是哪部分知識薄弱。
我有一個五年級學生,一道計算面積的題錯了5處:
沒寫單位,沒有計算公式,單位沒換算,米和釐米直接相乘,除法算錯了一位數,最後一步沒寫答。
三、最後,學習成績的提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是數學,它的知識點比較多。
而那些基礎知識不太紮實的學生,還有一個老師講的內容能消化吸收多少,能不能跟上課堂進度的問題。
一家之言,歡迎大家交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