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優質蛋白質來源的脫脂大豆 咋成了釀造醬油的「下腳料」?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釀造醬油用的脫脂大豆其實是『下腳料』?」,關注短視頻平臺尤其是熱愛美食的消費者近期肯定有關注到這樣一條視頻。對於消費者的疑惑,專家表示,脫脂大豆(豆粕)是飼料、食品等行業生產原料中重要的蛋白質來源,稱其為「下腳料」是不科學的。在釀造醬油中使用脫脂大豆,主要原因是它低脂高蛋白,發酵效率更高,因此可以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如果僅僅比較原料價格,食品級脫脂大豆比大豆賣得還貴,那是加工帶來的附加值。

 脫脂大豆是什麼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委鍾凱發文指出,脫脂大豆就是把大豆裡面的脂肪去掉,俗稱豆粕或豆餅。脫脂大豆的用途非常多,確實可以用於飼料,但也可以用於食品工業,比如發酵醬油,或者做成「大豆分離蛋白」用於肉製品、烘焙食品、麵製品、植物蛋白飲料、嬰幼兒食品、運動營養品等。

鍾凱表示,醬油的主要作用是提鮮和上色,其中提鮮主要靠大豆蛋白分解產生的胺基酸,而上色主要靠胺基酸和糖類反應得到的「美拉德產物」(老抽主要靠焦糖色)。大豆裡面的脂肪(主要是大豆油)只佔15-20%,而且大豆油幾乎不參與醬油的發酵過程,最後絕大部分隨醬渣丟棄而不是留在醬油裡。

 醬油裡為什麼有脫脂大豆

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工部副部長孫樹坤在早些時候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用大豆釀造醬油,是很多消費者的主觀判斷。對於醬油產品的原料中為什麼會有脫脂大豆(豆粕)的出現,他表示,普通大豆和脫脂大豆(豆粕)都可作為醬油的生產原料。但是,二者生產出來的醬油在質量上存在差別。 

孫樹坤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以脫脂大豆(豆粕)作原料可更有效的利用糧油資源,節約油脂,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在同樣發酵周期內,豆粕發酵後的氨基態氮含量相對較高、鮮味足、色澤紅潤,是醬油生產的首選蛋白質原料。 

對於二者的缺點,孫樹坤表示,用脫脂大豆(豆粕)做醬油容易引起消費者誤解,以為是下腳料做的;而普通大豆做醬油則要面臨發酵周期長、發酵醬油氨基態氮含量相對較低、浪費大豆油、增加環境負擔等問題。 

對於脫脂大豆(豆粕)釀造醬油的安全性,孫樹坤認為,食品安全風險主要是食品加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是否保證原、輔材料的安全,生產過程是否按規範控制管理到位,產品質量是否達到標準規定的要求。脫脂大豆(豆粕)的質量主要由浸出油廠生產工藝和技術進行控制,只要產品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規定要求,就不會存在食品安全風險問題。 

延伸閱讀: 

關於脫脂大豆(豆粕) 

脫脂大豆(豆粕)是大豆經清洗、浸出、去除豆油後得到的富含蛋白質的產品。其大豆蛋白含45%左右,每斤脫脂大豆相當於2.8斤瘦豬肉,2.5斤瘦牛肉,3.4斤雞蛋或15斤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含有人體需要的8種必須胺基酸,屬全價蛋白,其中賴氨酸含量較高,含量高達2.5%-2.8%,賴氨酸對人體生長有特殊促進功能,尤其是在兒童發育期更為重要。此外,還含有較豐富的天門冬氨酸、穀氨酸以及微量膽鹼,這三種物質對人腦神經發育、智力加強和記憶貯存增強有良好促進作用。 

脫脂大豆(豆粕)用途廣 

脫脂大豆(豆粕)是製作優質蛋白粉的主要原料,還可用於奶製品、飲料和保健品等的生產。同樣,也是高品質醬油釀造的主要優質原料。 

脫脂大豆(豆粕)可應用於麵製品,此應用不僅提高產品蛋白質含量,且根據胺基酸互補原則,還可提高產品蛋白質質量。又因其加工特性,在加工中可增加麵製品色、香、味,延長麵製品貨架期。如在焙烤食品中加入脫脂大豆粉,可使麵包營養增加,改善麵包皮色,防止麵包老化,使蛋糕質地膨鬆、蜂窩細膩、口感非常好。 

將脫脂大豆(豆粕)應用於肉製品,既可作為非功能性填充料,也可用作功能性添加劑,能改善肉製品的質構、增加風味。從營養學角度來看,還可以起到低脂肪、低熱能、低膽固醇、高蛋白、強化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合理營養作用。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脫脂大豆不是「下腳料」
    吉林讀者徐女士問:最近我媽發來一個小視頻,裡面提到用於釀造醬油的「脫脂大豆」就是豆渣、豬飼料,就好比「嚼剩的甘蔗渣」或食材「下腳料」,因此標有脫脂大豆的醬油不能買。請問視頻上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食品安全博士、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答:用脫脂大豆發酵醬油最早由日本人於1913年開創,經過上百年的發展早已成熟,中國於上世紀50~60年代引入。脫脂大豆是大豆去掉脂肪後得到的,俗稱豆粕或豆餅。它的用途非常多,確實可以用作飼料,但也可以用於食品工業,比如發酵醬油,或者做成「大豆分離蛋白」用於肉製品、烘焙食品、植物蛋白飲料等。
  • 小小醬油學問大:等級越高越鮮 大豆與脫脂大豆沒有優劣之分
    醬油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調味品,在中國人眼裡,無論是烹炒還是涼拌,加幾滴醬油總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然而,用得多並不代表真正了解。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五花八門的醬油產品,又該如何選擇呢?一看等級:等級越高口感鮮味越好醬油主要由大豆、小麥、食鹽經過制曲、發酵、壓榨、殺菌等工序釀製而成。
  • 脫脂大豆:豬飼料原料釀醬油?了解醬油的前世今生
    醬油作為我國傳統調味品,三千年前的周朝起就有了老百姓做醬的記載,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時代發展,形成一種以肉類做原料發酵釀製而成的醬油,其做法類似現在的魚露,專供皇室貴族食用。醬油的鮮味主要來源於釀造過程中蛋白質分解而成的各種胺基酸的味道。我國傳統工藝釀造的醬油,採用優質大豆、小麥等原料釀造,具備現在規模化工廠生產醬油無可比擬的風味。隨著現代化大規模生產,醬油生產工藝被迫做出一些改變。我們在在超市隨機選取一些醬油,來看看配料表裡的秘密。
  • 釀造原料決定醬油的品質
    隨著需求的不斷增加,市面上的醬油品類也在發生著變化,很容易就挑花了眼,所以不能全憑感覺去挑選,根據釀造原料來挑選醬油是非常基礎的挑選方式,當然也是最簡單的,學會這種方法,你更能選擇到讓自己滿意的醬油。脫脂大豆就是指大豆提取豆油後,剩下的副產品,通常俗稱為豆餅或豆粕,而用脫脂黃豆釀造的醬油造價比較便宜。脫脂大豆的營養成分與大豆相比最主要的就是油脂含量低,而營養成分也相對較低,那麼我們在選擇的時候,應該選擇大豆釀造的醬油。
  • 化學醬油會傷身、致癌?純釀造、薄鹽比較好嗎?2招安心購買醬油
    醬油是烹調時必備的調味料之一,但市面上的醬油有純釀造醬油、釀造醬油、速成醬油、水解醬油、混合醬油,還有低鈉醬油、低鹽醬油、薄鹽醬油等,多種醬油選擇,到底如何安心購買醬油呢?大豆、脫脂大豆、黑豆及(或)穀類等含植物性蛋白質為原料,經由釀造、速釀(成)、水解或混合法製得調味料,包括加食鹽、糖類、酒精、調味料、防腐劑等原料或食品添加劑製成者,可稱之為醬油。什麼是化學醬油?
  • 都說日本的釀造醬油品質好,我國的醬油究竟差在哪兒?
    光是從數據上直觀的對比,你就能感受到作為精品的「釀造醬油」在我國的窘境,然而現在依然有許多醬油商販混淆概念,讓自己的產品搖身一變成為所謂的「釀造醬油」,看上去貌似一片和諧,其實暗流湧動。(ps:在這之後會教給大家如何辨別醬油的種類)
  • 大豆及豆製品——植物來源優質蛋白質的擔當
    而表中其他豆,綠豆、紅豆、扁豆等豆,蛋白質含量20%上下,脂肪1%上下,碳水化合物在60%甚至更高。上述豆類其實分兩類,「大豆三兄弟」家族和雜豆家族,大豆包括黃豆、黑豆、青皮大豆,而除此之外的豆類被稱為雜豆。大豆屬於優質蛋白質類,雜豆一般歸類到全穀物類。
  • 倒進臭水溝都會被罰款的下腳料,翻身後你可能高攀不起-虎嗅網
    在蛋白粉中,最受歡迎的一種是乳清蛋白粉,籠統地說就是從牛奶中提取的一種營養製品,因為其蛋白質含量高、胺基酸比例更符合人體所需,就成了大家最認可的一種補劑。如果你曾經在電商平臺搜過這類乳清蛋白粉,就會發現這玩意賣得不便宜,單價要比優質的進口全脂奶粉都貴出幾倍。
  • 買醬油時,只要包裝有這幾個數字,不管什麼牌子,都是優質好醬油
    買醬油時,只要包裝有這幾個數字,不管什麼牌子,都是優質好醬油。一、看配料中的黃豆名稱一般醬油的配料表裡都會寫明黃豆的名稱,最常見的有兩種名稱:非轉基因黃豆和非轉基因脫脂大豆。黃豆是普通的大豆,而脫脂大豆則是豆渣。
  • 走中高端路線的廚邦醬油「貴」在哪裡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廚邦醬油採用南派醬油釀造工藝,通過長達180天的天然曬露釀造、自然發酵而成。廚邦醬油的生產基地,包括了中山沿江大曬場和陽西依山大曬場。位於國際公認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屬於天然優質醬油的曬制區,北回歸線從其附近穿過,日照充足,氣候溫暖,常年溫溼度適宜,晝夜溫差小。
  • 醬油哪家強?教你如何挑選優質醬油
    不管怎麼改進,釀造的工藝並沒有大的變化,想從琳琅滿目的品種中挑出好的醬油,咱們還得從以下幾點來分辨:一、是「釀造」還是「配製」首先關注醬油是「釀造」還是「配製」,聽名字就知道釀造更好。然後看看釀造醬油到底是採用傳統工藝釀造的高鹽稀態醬油,還是採用低鹽固態發酵的速釀醬油。採用傳統工藝的高鹽稀態醬油由於釀造時間久,發酵更充分,口感會更佳。可以通過晃動醬油瓶來觀察,釀造醬油泡沫大小均勻,不易散去;配製醬油泡沫大小不一,會很快散去。也可以將醬油瓶倒置,釀造醬油瓶內壁上應該附著有醬油的顏色,配製醬油不會附著在瓶上。
  • 八成釀造醬油加味精 為降成本拼「等級」?
    釀造醬油裡有味精嗎?  八成品牌釀造醬油含味精  在北京幾家大型商超的醬油貨櫃,「釀造醬油」已成主流,幾乎尋不見「配製醬油」的蹤影。「配製醬油是使用不少於50%的釀造醬油加水解蛋白調味液和添加劑調製成的醬油,一般比較便宜。再加上前一段『化學醬油』的事,大城市一般難見到配製醬油了。」
  • 有些標稱「釀造醬油」,實際都不是醬油,不要盲目看價格買醬油
    近日,央視調查《名為釀造醬油,實際甚至都不是醬油》江蘇消保委發布的醬油比較試驗報告顯示:市面上有些標稱「釀造醬油」的,釀造醬油該有的核心成分為零;有些醬油各成分的實測值與標籤標示值嚴重不符,如鈉的標示值為小於等於360,而實測值已達5000以上;一半以上樣品可能是借增鮮劑來「表面提高
  • 買醬油時,認準瓶身這4點,無論什麼牌子,都是優質好醬油
    不知道大家平時挑選醬油的時候有什麼方法嗎?之前有一個廚師朋友跟我分享過一個妙招,他說醬油不是越貴越好,而要看瓶身有沒有「釀造」兩個字,有這2個字的醬油基本都是好醬油,但我總覺得這麼挑選的話太片面,就要跟他討要了4招挑選優質醬油的方法,非常實用,下面就跟朋友們一一分享下!一、看配料表。
  • 醬油,你我不知道的還很多
    按工藝分類三種釀造法化學分解大豆和小麥的蛋白質與澱粉,以半成品生抽醬油中添加胺基酸液的「混合醬油」。在之前一步的環節「諸味熟成」中調味釀造加入胺基酸液進行熟成的「混合釀造」。以及秉承傳統工藝自然發酵釀造的「本釀造」。混合、混合釀造與本釀造的本質區別在於是通過怎樣的手段轉換原料。
  • 輕盈好滋味,如何使用輕純釀造醬油自製三款百搭醬料?
    化學醬油:以化學鹽酸水解原料(脫脂黃豆或脫脂黃豆粉)成胺基酸液,再經除色、脫臭而成。製作時間約 3~7 天,製作成本較低,成品雖然帶有鮮味,但欠缺醬油的自然甘甜醬香風味,顔色呈現暗沉色,因此會再佐以色素與人工甘味劑來平衡調味。
  • 買醬油時,只要瓶子上有這5個字,無論多便宜,都是優質好醬油
    到了今天,社會經濟發展加快,社會商品的供給從需求端,變成了消費者,商品琳琅滿目,消費者去買醬油時,有各種品牌,各種價位,甚至各種國家的醬油,那麼買醬油時,應該如何進行挑選呢?哪裡哪些才是優質好醬油,哪些味道才是純正的呢?
  • 釀造醬油、化學醬油,有什麼不同?誰比較好吃?
    醬油擁有獨特的香味與色澤,作為調味料時能讓食材本身的美味更增色三分;而當醬油在滷汁與食材一起燉煮時,醬油的胺基酸與滷汁中的糖分一起產生的「梅納反應」,能夠產生多種不同的香味小分子物質,讓滷味的滋味更加豐富;梅納反應同時也會產生褐變物質,讓滷味視覺觀感上看起來更美味可口。
  • "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工藝精湛的醬油製造(組圖)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醬油以糧食釀造醬油為主,釀造醬油以大豆、脫脂大豆、小麥等糧食作物為主要原料,經過發酵釀造成而成,不僅風味醇厚,而且含有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眼下正是醬油等調味品銷售的旺季,記者分別走訪了北方和南方的醬油生產企業進行調查。
  • 伊例家醬油專注品質,引進「日式高鹽稀態」醬油釀造工藝
    中醬集團江蘇伊例家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10月,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調味品企業,主要致力於日式醬油的研發、生產和營銷,其中無論產品質量,或是品牌口碑,伊例家醬油在同類型產品中均有出色表現。那麼,伊例家是如何在同質化嚴重的醬油市場,開闢出了一條有特色的發展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