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脂大豆:豬飼料原料釀醬油?了解醬油的前世今生

2020-12-23 1080醬電影

醬油作為我國傳統調味品,三千年前的周朝起就有了老百姓做醬的記載,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時代發展,形成一種以肉類做原料發酵釀製而成的醬油,其做法類似現在的魚露,專供皇室貴族食用。

後來工藝流傳到民間,百姓發現使用大豆釀造醬油,其味道差別不大,卻便宜很多,逐漸開始進入老百姓的廚房。

後來隨著佛教的興盛,其產品和配方工藝被僧侶帶出中國,傳入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

醬油的成分比較複雜,除食鹽的成分外,還有多種胺基酸、糖類、有機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醬油的鮮味主要來源於釀造過程中蛋白質分解而成的各種胺基酸的味道。

我國傳統工藝釀造的醬油,採用優質大豆、小麥等原料釀造,具備現在規模化工廠生產醬油無可比擬的風味。

隨著現代化大規模生產,醬油生產工藝被迫做出一些改變。我們在在超市隨機選取一些醬油,來看看配料表裡的秘密。

穀氨酸鈉(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鈉、肌苷酸二鈉基本是標配,鮮味的來源,三種增鮮劑搭配使用,可使其鮮味閥值更進一步降至0.000031%,極低含量即可達到極高鮮度。現在的醬油無比鮮美,卻基本都是鮮味劑的作用。

除了個別廠家還在堅持使用完整大豆,大部分醬油採用了脫脂大豆。

脫脂大豆俗稱豆粕、豆餅、豆渣,作為大豆榨油後的副產品,在全球範圍內作為禽畜養殖飼料中的主要蛋白質來源。所有家禽家畜養殖過程中的飼料,全部需要添加豆粕以補充禽畜蛋白質。

我國規定食用以及作為食品原料的脫脂大豆必須是非轉基因大豆加工後的副產品, 對禽畜飼料用脫脂大豆來源不做規定。

蛋白質是醬油鮮味根本---胺基酸的主要來源。現在廣泛使用的脫脂大豆因為基本不含油脂,所以一些完整大豆釀造才能產生的特殊風味也隨之消失。

而這些科學儀器難以分析、被現代工藝忽略的部分,才是醬油的精髓所在,才是中華名族傳統工藝的精髓所在。

另外醬油的品質,有一個重要衡量指標「胺基酸態氮」——這是確定一瓶醬油好壞(營養和質量)非常重要的指標,可以說,醬油的核心品質就取決於這項指標了。一般來說,「胺基酸態氮」含量越高,則醬油品質越高,鮮味也就會越濃。

所以,購買醬油時,要最先看醬油瓶身「配料表」中的「胺基酸態氮」的指標。根據這個指標,醬油可以分為不同的等級:

合格醬油:「胺基酸態氮」含量不得低於0.4克/100毫升;

特級醬油:「胺基酸態氮」含量能達到0.8克/100毫升之高。

因此,在挑選醬油的時候,一定要看看醬油的「胺基酸態氮」含量,儘量選擇「胺基酸態氮」含量高的。

總結一下:

第一看原料是完整大豆還是脫脂大豆。

第二看胺基酸態氮含量。

兩步選出好醬油,你學會了嗎?

(@博鮮生,科普農產品、食品知識,帶你吃得更好,更明白)

相關焦點

  • 「原釀本味醬油」團體標準明確原料為非轉基因大豆
    新京報訊(記者 劉歡)在近日的2020年食品真實性技術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首發儀式暨「原釀本味醬油」團體標準宣貫會舉行。專家解讀「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和團體標準,明確表示原釀本味醬油原料需為非轉基因大豆。
  • 作為優質蛋白質來源的脫脂大豆 咋成了釀造醬油的「下腳料」?
    「釀造醬油用的脫脂大豆其實是『下腳料』?」,關注短視頻平臺尤其是熱愛美食的消費者近期肯定有關注到這樣一條視頻。對於消費者的疑惑,專家表示,脫脂大豆(豆粕)是飼料、食品等行業生產原料中重要的蛋白質來源,稱其為「下腳料」是不科學的。在釀造醬油中使用脫脂大豆,主要原因是它低脂高蛋白,發酵效率更高,因此可以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
  • 小小醬油學問大:等級越高越鮮 大豆與脫脂大豆沒有優劣之分
    醬油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調味品,在中國人眼裡,無論是烹炒還是涼拌,加幾滴醬油總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然而,用得多並不代表真正了解。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五花八門的醬油產品,又該如何選擇呢?一看等級:等級越高口感鮮味越好醬油主要由大豆、小麥、食鹽經過制曲、發酵、壓榨、殺菌等工序釀製而成。
  • 「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發布 明確此類醬油主要原料需為非轉基因
    (中國網記者 黃磊/攝)中國網11月2日訊(記者 黃磊)昨日(1日)下午,在2020年食品真實性技術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期間,《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首發儀式暨「原釀本味醬油」團體標準宣貫會在北京舉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委員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國家食品檢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以及國內醬油生產企業代表參加了活動。
  • 脫脂大豆不是「下腳料」
    吉林讀者徐女士問:最近我媽發來一個小視頻,裡面提到用於釀造醬油的「脫脂大豆」就是豆渣、豬飼料,就好比「嚼剩的甘蔗渣」或食材「下腳料」,因此標有脫脂大豆的醬油不能買。請問視頻上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食品安全博士、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答:用脫脂大豆發酵醬油最早由日本人於1913年開創,經過上百年的發展早已成熟,中國於上世紀50~60年代引入。脫脂大豆是大豆去掉脂肪後得到的,俗稱豆粕或豆餅。它的用途非常多,確實可以用作飼料,但也可以用於食品工業,比如發酵醬油,或者做成「大豆分離蛋白」用於肉製品、烘焙食品、植物蛋白飲料等。
  • 醬油的秘密:市面上那麼多醬油,該怎麼選?如何判斷醬油的好壞?
    大家好,我是老天,今天呢我們就聊一聊醬油應該怎麼選。小時候我媽讓我去買醬油,我一去那小賣鋪我就能馬上買到,那個時候就是品種少,好選,你要說現在我媽讓我去超市說帶瓶醬油回來,我去超市一看,我去蒙了,這麼多醬油怎麼選?這種什麼頭抽、老抽、蒸魚的,這些都算功能型的,增鮮提味用的。
  • 李錦記兩款醬油榮獲《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
    12月8日,知名國際醬料品牌李錦記兩款熱銷產品「原釀本味鮮醬油」及「零添加醇味鮮特級釀造醬油」榮獲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頒發的《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自此兩款認證產品可正式啟用「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這也是目前我國醬油行業唯一受國家法律保護的產品證明商標。
  • 釀造原料決定醬油的品質
    隨著需求的不斷增加,市面上的醬油品類也在發生著變化,很容易就挑花了眼,所以不能全憑感覺去挑選,根據釀造原料來挑選醬油是非常基礎的挑選方式,當然也是最簡單的,學會這種方法,你更能選擇到讓自己滿意的醬油。脫脂大豆就是指大豆提取豆油後,剩下的副產品,通常俗稱為豆餅或豆粕,而用脫脂黃豆釀造的醬油造價比較便宜。脫脂大豆的營養成分與大豆相比最主要的就是油脂含量低,而營養成分也相對較低,那麼我們在選擇的時候,應該選擇大豆釀造的醬油。
  • 食知識、品味學:醬油篇 了解原料與工序才是關鍵
    認識醬油的原料與工序為了建構「品味」醬油的邏輯,我習慣依著「釀醬原料」分門別類。臺灣醬油有兩大體系,一是「黑豆醬油」,另一是「大豆和小麥醬油」。不考慮進口黑豆,光是臺灣本土黑豆就有四大款,分別是屬於黃仁黑豆體系的臺南五號、屏東原生種黑豆和宜蘭原生種黑豆,還有屬於青仁黑豆的臺南三號,品種和產地不同,醬味就不同。
  • 買生抽醬油,不是貴就好,瓶身上這行數值不足,再貴也是劣質醬油
    如何輕鬆挑選一瓶好醬油1、先看所用的原料原料裡面,會有全脂大豆和脫脂大豆;小麥和麥麩的區別,傳統的醬油用的就是全脂大豆,也就是原生態的大豆,或者標註「有機大豆、黑豆」等,釀造出來的醬油滋味會更自然一些,吃起來味道純正。
  • 都說日本的釀造醬油品質好,我國的醬油究竟差在哪兒?
    高鹽稀態發酵醬油,是指以大豆或脫脂大豆、小麥或小麥粉為原料,以較高濃度(含鹽量18.5-20.5%)的大量鹽水(總原料的2-2.5倍),以流動狀態醬醪經長時間(3-6個月以上)低溫發酵製成的醬油,這種醬油品質高,更為香醇,營養物質豐富。現在知道為什麼我國優質醬油商們總和180天過不去了吧。
  • 千禾醬油零添加御藏本釀,炒菜最好的醬油
    千禾醬油零添加御藏本釀,炒菜最好的醬油,活動中 優惠多多,千禾醬油就是好點擊去購買 領取23元優惠券 只要35.8 速度家裡一直吃這一款醬油,無添加更健康,最近因為疫情不方便出門採購,網上採購一樣的方便
  • 醬油釀造也有高科技 浦源魚釀醬油刷新行業新工藝
    深入了解發現,浦源魚釀醬油能夠快速成為消費者心頭好的原因,是其引領行業發展的醬油釀造技術!醬油釀造也有高科技 全新升級全新品質分析浦源魚釀醬油的誕生與發展軌跡可以看出,技術、品類、產能的不斷自我迭代升級,是其牢牢把握市場,取得消費者認可的關鍵。
  • 買醬油時,無論什麼牌子,標籤上有這2個字母,都是勾兌醬油
    以前的醬油就兩種,一種是生抽用來調味,一種是老抽用來上色,但現在醬油的種類五花八門,每次買醬油時都挑花眼了,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尤其是我們去超市買醬油時會發現,有的醬油配料表裡寫的是非轉基因大豆,有的醬油配料表裡寫的則是脫脂大豆或者非轉基因脫脂大豆。那我們買醬油時,到底是買全脂大豆的還是買脫脂大豆呢?下面高小仙就和大家聊一聊買醬油時注意的事項。
  • 化學醬油會傷身、致癌?純釀造、薄鹽比較好嗎?2招安心購買醬油
    醬油是烹調時必備的調味料之一,但市面上的醬油有純釀造醬油、釀造醬油、速成醬油、水解醬油、混合醬油,還有低鈉醬油、低鹽醬油、薄鹽醬油等,多種醬油選擇,到底如何安心購買醬油呢?大豆、脫脂大豆、黑豆及(或)穀類等含植物性蛋白質為原料,經由釀造、速釀(成)、水解或混合法製得調味料,包括加食鹽、糖類、酒精、調味料、防腐劑等原料或食品添加劑製成者,可稱之為醬油。什麼是化學醬油?
  • 「魚釀醬油」天然鮮味道 開闢醬油行業新品類
    提及醬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以豆類為原料釀造的醬油,不僅徵服了國人的胃口,而且也讓世界的目光聚集。如今,浦源魚釀醬油的面世則開闢醬油行業發展新航道,其以海捕鮮魚為原料,釀造出富有營養和天然鮮香滋味的魚釀醬油,再一次為我國醬油的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中國醬油為什麼不如日本醬油,看完你就懂
    於是我國從蘇聯引入了一套稱為「固態無鹽發酵」的速釀技術。這種技術,讓原本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勉強出品的醬油提速到5天即可出品,提速3600%製作出來的醬油品質不提也罷。絕對是你腦補不出來的黑暗調味料。加了這種醬油會讓料理變得更加難吃,你說牛逼不牛逼?這點與日本戰後復興時出現的混合釀造技術有點類似,只不過日本還是有底線的。
  • 淺析生抽和老抽的區別,日本醬油分類一併知曉
    本網6月18日訊 小時候,你給媽媽打醬油;長大後,你用醬油做菜,吃了那麼多年醬油,你真的了解它嗎?先問一個醬油界的入門問題——生抽和老抽的區別在哪?大多數人都依靠醬油的顏色判斷其為生抽還是老抽,或者簡單粗暴地根據包裝識別二者,但是它們的本質區別到底在哪呢?其實,談生抽和老抽的區別,必須從兩類醬油的釀造工藝說起。
  • 浦源魚釀醬油榮登山東衛視《家鄉好物》節目,嘉賓為魚釀醬油的鮮美...
    ,將魚釀醬油倒入紅酒杯中輕輕搖晃,只見其呈油亮潤澤之色,內部醬油泡沫豐富,掛壁持久。如此出彩的表現與鮮美的味道,讓在場的嘉賓和觀眾也對浦源魚釀醬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家都想知道這樣的好醬油到底是如何釀造的!
  • 中國有些醬油是用豆子做的,那日本醬油都是用什麼做的?你了解嗎
    兩國醬油算是同根同祖。日本醬油也是由豆子釀造。同時,有資料顯示,日本醬油也是源於華夏。公元755年以後,當時唐朝的醬油釀造技術由鑑真大師傳入日本,隨後,日本人加以改造,形成了現在的日本醬油。   某日本品牌醬油的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