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須知】吸手指等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家長不要暴力制止

2021-02-08 盼噠毛毛

加盟熱線:4000-877-990


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難管教,比如有的孩子衝動易怒愛打人,有的孩子膽小怯懦不愛上學,有的孩子很大了還愛吸手指頭……


孩子出現這些情況到底是先天性格,還是後天教育不當導致?家長應該如何幹預糾正不良行為?




一些較大的寶寶經常吸吮手指或腳趾,以吸吮大拇指多見,嚴重時還會導致大拇指變形,有些孩子不吸吮手指睡不著覺。




1歲以內的寶寶愛吸吮手指屬於正常現象,這是因為寶寶通過嘴巴認識世界,而手對於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的寶寶來說,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即所謂的自我分化不良。


隨著大腦發育的完善,多數寶寶會逐漸改變吸吮手指的行為,但是較大的寶寶仍有吸吮行為就屬於心理問題,如曾經受到較大的心理創傷,吸吮手指可以起到撫慰作用。分享一個案例:


一位媽媽為了給6個月的寶寶斷奶,狠心將孩子寄放在老家,孩子哭了幾天,這個孩子後來有嚴重的吸吮行為。



分散寶寶的注意力。父母應多跟孩子溝通,找出孩子的心理問題,此外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多陪孩子玩,用有趣的玩具逗孩子開心,或是讓孩子幫忙做些小事,增加手的活動,逐漸糾正吃手指的習慣。


有些孩子特別喜歡咬指甲,以至於撕裂指甲床或指尖咬出了血,而且明知道咬指甲不對還是控制不了。有的孩子還喜歡撕手皮,一看到有一點手皮就要去撕。



孩子愛咬指甲,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等身體原因,但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包括家長關心不夠,家庭關係不和諧造成孩子壓抑、情緒緊張,父母期望過高或學習壓力大等。



尋找心理焦慮原因,轉移注意力對於愛咬指甲的孩子,父母平時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可以跟孩子一起玩遊戲或外出活動,對減少孩子焦慮,糾正咬指甲有好處。另外要注意正面引導孩子糾正咬指甲行為,比如可以訂立親子合約,切忌斥責孩子的不良行為,否則可能會加重心理問題。


除了心理治療,對於愛撕手皮的孩子,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減少皮膚起皮的現象,有利於減少孩子撕手皮的機會。



有些孩子非常衝動易怒,稍有不順心就大發脾氣,而且攻擊性非常強,有些家長以為這是天生的性格,或是低情商的表情,其實很多時候是心理問題。




雖然有些寶寶確實由於先天神經系統的反應存在衝動、易激怒的情況,但是大多數脾氣大的孩子還是跟後天的教育和環境有關。


舉了一個案例:1名7歲的孩子因脾氣大做心理諮詢,結果醫生發現該孩子的母親非常固執和專斷,總是愛打斷父親講話,甚至故意找藉口禁止孩子到鄉下見爺爺奶奶。



暫時性隔離+家長做好榜樣。如果孩子大發脾氣,可以在保證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將其隔離在比較單調的場所,冷靜幾分鐘,同時要避免任何人去安撫他,這種冷處理的方式對暴怒的孩子比較有效果。


除此之外,家長務必要自省,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壞榜樣,尤其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並注意控制脾氣。



3歲以上的孩子依然十分依賴父母或家人,有一名3歲的孩子就像樹袋熊一樣,一直趴在爸爸肩膀上,即使是玩最感興趣的玩具,也一定要爸爸陪同。



一般來說,2歲以下的寶寶依戀家人一般是比較正常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適應與大人的分離。


有些大孩子有嚴重的依賴症可能跟從小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大人有關,比如過分照顧和保護孩子,讓孩子覺得什麼事情都需要大人才能完成。此外,早期失去母親的照顧(尤其是3個月~1歲之間)的孩子可能更容易造成依戀問題。



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對於依賴症的孩子,家長應該逐步培養孩子獨立去做一些事情,尤其是讓孩子體會到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慢慢地孩子會發現脫離父母還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其次,家長在離開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不要一聲不響偷偷溜走,一定要跟孩子說一聲,並表示自己一定會回來。


孩子出現恐懼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超過了正常範圍的恐懼就需要引起注意,比如害怕天黑,一看到醫生就以為要打針,或是有「上學恐懼症」等。



人的恐懼感與身體技能的發展、個人的成長經歷幾乎成正比。隨著接觸的事物、經歷的活動越來越多,寶寶體驗到的恐懼感也會相應增多。


一般來說,對生病、死亡、獨處、黑暗及想像中怪獸的恐懼,在4歲時達到頂峰,而到了6歲以後,開始下降。能否及時克服恐懼,與孩子從父母身邊得到的安全感密切相關。



體會孩子的恐懼並安撫+解釋真相孩子的想像力極其豐富,常常會把想像和現實混淆在一起,大人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他、安撫他,不要置之不理,更不要嚇唬孩子。


對於還不會表達的孩子,可以多摟抱、拍撫以及輕聲安慰,降低孩子的恐懼感;對於可以表達的孩子,家長應鼓勵孩子說出來,在安慰孩子的同時適當給孩子解釋真相,比如說說為什麼會天黑。


有些孩子顯得孤僻、不合群,尤其是上幼兒園以後,經常獨坐一處,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甚至不參加做操等集體活動,不與人講話,也不回答老師提問。



退縮行為一般在孩子面對陌生環境時出現,心理學表明這是他們認為自己無法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和障礙,擔心自己在同伴、老師或父母面前出醜而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


退縮行為可能是先天適應能力差導致,但也跟後天的撫養教育不當有關,有些家長從小不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或是過分照顧和遷就,就會造成孩子的適應力較差。



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家長應多方創造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遊戲,並多陪兒童一起參加社交活動,讓兒童適應公共場所的活動。對已經出現退縮行為的兒童,父母和教師應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適應外界環境,在小夥伴之間建立和和睦的人際關係。


有些孩子長期食慾不佳,或是嚴重的挑食和偏食,這樣的孩子通常身體瘦弱,易感冒、腹瀉,且營養不良。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厭食主要是疾病和身體原因導致,其實心理也是導致小兒厭食的三大因素之一。挑食和偏食是典型的小兒心理障礙的表現,若就餐前或進餐時心情緊張、焦慮、壓抑,睡眠不足或疲勞,食物感官性狀的不良刺激等,也會使小兒產生厭食心理。



營造愉快的飲食氛圍。除了帶孩子做全面檢查,治療身體疾病之外,還要注意幹預孩子的心理。孩子不想吃飯時,切不可打罵、強迫、懲罰、哄騙,要細心分析小兒產生厭食的心理因素,採取誘導、暗示、鼓勵的辦法,一定要營造愉快的飲食環境。



有些孩子喜歡拔自己的毛髮,比如眉毛、睫毛、頭髮等,而且經大人反覆勸說之後無法改善。




孩子出現拔毛癖,大多是因為孩子與家人的心理衝突或在學校的心理衝突,如親子關係不良、教育方法不良、人際交往不良、學習壓力等,出現情緒焦慮和憂鬱導致。



找出焦慮原因並改善。首先要找出孩子焦慮緊張的問題所在,家長多和孩子溝通,改善親子關係,改變造成孩子問題的教育方式,要像朋友一樣跟孩子聊天,鼓勵孩子跟爸爸媽媽說心裡話,多組織一些親子活動,促進親子關係的同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有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出現撞頭的自虐行為,比如跪地磕頭就是撞牆。此外,常見的自虐動作還有搖頭、打頭、打滾、捏自己、抓頭髮、扯耳朵等。



孩子在情緒受到刺激、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疼痛因素刺激時,就會出現自虐行為怪癖。自虐其實是孩子有訴求的一種表達,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或某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的表現。



弄清自虐原因多數孩子是只有在不被滿足的情況下才採取自虐行為,因此更有可能是心因性引發的。 家長要弄清楚孩子自虐的起因並進行矯治,比如檢視父母的婚姻關係等。

期精彩原創

【好高益生菌】素敏、素暢、素潔

【育兒經驗】教你幾招,讓孩子不在沉迷手機!

【賺錢養家你也能】貝貝拉姆嬰盟合伙人計劃起航!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貝貝拉姆有溫度,分享出去有力量!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暖心待撩知識淵博的拉姆小匠  

  加盟熱線:4000-877-990    

貝貝拉姆母嬰連鎖機構成立於2012年,創始人是邢品玲女士。其前身是成立於2004年的河南平頂山愛嬰島孕嬰會館。因戰略轉型和整合,貝貝拉姆母嬰連鎖機構在中國上海設立總部,實行集團制管理。


貝貝拉姆連鎖主營奶粉、紙尿褲、針織服飾、寶寶輔食、嬰幼兒用品、玩具、孕婦用品等所有適合孕嬰消費者選購需求的母嬰產品和服務。

2015年初,貝貝拉姆啟動「紅動中國」項目,全國加盟店迅速擴張。截至2017年10月,加盟門店數量已經突破6600家,並計劃在2018年年底突破10000家連鎖加盟店,覆蓋全國30個省市並深入紮根到三四線城市。


相關焦點

  • 爸媽們注意了: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千萬不要暴力制止!
    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難管教,比如有的孩子衝動易怒愛打人,有的孩子膽小怯懦不愛上學,有的孩子很大了還愛吸手指頭……孩子出現這些情況到底是先天性格,還是後天教育不當導致?家長應該如何幹預糾正不良行為?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通常屬於心理問題,家長應該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
  • 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
    導讀: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需要注意: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
    導讀:父母需要注意: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需要注意:孩子這9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請不要用暴力制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這些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家長要注意了,千萬不要暴力去制止
    導讀:孩子這些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家長要注意了,千萬不要暴力去制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這些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家長要注意了,千萬不要暴力去制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這8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千萬別暴力制止
    導讀:孩子這8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千萬別暴力制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這8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千萬別暴力制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3歲寶寶有這3種行為屬於兒童心理問題,家長們一定要重視
    好多媽媽都會遇到比較頭疼的問題,寶寶愛發怒,打人,大了愛吮吸手指,啃指甲等,這些是寶寶先天性格還是引導不當所致。好多都屬於兒童心理問題,家長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1.寶寶愛衝動發脾氣,愛打人寶寶易怒,稍有不順心就發脾氣打人,不要以為這是性格問題,更多的是心理障礙。
  • 撕手皮、咬手指、拔眉毛.....娃的這些行為千萬不要暴力制止
    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難管教,比如有的孩子衝動易怒愛打人,有的孩子膽小怯懦不愛上學,有的孩子很大了還愛吸手指頭……孩子出現這些情況到底是先天性格,還是後天教育不當導致?家長應該如何幹預糾正不良行為?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通常屬於心理問題,家長應該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不可以通過行為或語言暴力試圖制止孩子,暴力制止只會讓孩子的表現越來越糟。
  • 還覺得吸手指是正常的?反映孩子心理問題的行為,家長要早知道
    小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最容易被家長忽視,總喜歡用「年紀小」這個詞來搪塞,覺得小孩子哪會有什麼心理問題,而年幼時家長的不注意很容易就造成孩子性格某方面的缺失。專家提醒: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通常屬於心理問題,家長應該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並通過科學的手段來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
  • 兒童11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
    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難管教,比如有的孩子衝動易怒愛打人,有的孩子膽小怯懦不愛上學,有的孩子很大了還愛吸手指頭……孩子出現這些情況到底是先天性格,還是後天教育不當導致?家長應該如何幹預糾正不良行為?專家提醒,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通常屬於心理問題,家長應該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並通過科學的手段來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
  • 愛「吸手指」的孩子,將來很難擺脫3種結局,家長別不當回事
    這類總愛吸咬手指的小孩子,長大後很難擺脫3種結局,家長要重視。因為,嬰兒出生後第一年,被稱為「口腔期」,這是人格發展的基礎階段。小孩子需要安全感,吸吮需求強烈,在孩子吸吮手指時,能促進大腦和手眼的配合,提高協調能力。因此,幾乎沒人會嘲笑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子。但是,當大家看見大一點的小孩子,有這樣的習慣時,就會本能的想制止,或是在心底裡嘲笑。畢竟,這是無禮貌的行為,屬於「低齡兒」的特徵。
  • 愛吸手指、愛啃指甲、亂發脾氣等10種孩子反常行為媽媽不要簡單制止,因為可能帶來更大心理問題
    經常有媽媽和我反應孩子難管教,比如有的孩子衝動易怒愛打人,有的孩子膽小怯懦不愛上學,有的孩子很大了還愛吸手指頭……最常見的兩個問題就是愛吸手指和啃指甲,我今天就整理了10種孩子反常的行為,希望各位媽媽們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不至於手足無措。 一、愛吮吸手指
  • 總愛「吸手指」的孩子,將來很難擺脫3種結局,家長別不當回事
    這類總愛吸咬手指的小孩子,長大後很難擺脫3種結局,家長要重視。畢竟,這是無禮貌的行為,屬於「低齡兒」的特徵。而對於陌生人家的孩子,或是上了小學以上的小孩,再做出這樣的舉動時,很可能會受到更嚴重的嘲諷。尤其是在學校裡,這類小孩會被其他同伴捉到把柄,把這事當笑料來說鬧。
  • 這11種行為屬於兒童心理問題 再不知道就晚了
    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難管教,比如有的孩子衝動易怒愛打人,有的孩子膽小怯懦不愛上學,有的孩子很大了還愛吸手指頭……,這其實是反映了孩子的一些心理問題。家長應該如何幹預糾正不良行為?專家提醒,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通常屬於心理問題,家長應該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並通過科學的手段來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1、寶寶大了依舊愛吸吮手指表現:一些較大的寶寶經常吸吮手指或腳趾,以吸吮大拇指多見,嚴重時還會導致大拇指變形,有些孩子不吸吮手指睡不著覺。
  • 兒童11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再不知道就晚了!
    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難管教,比如有的孩子衝動易怒愛打人,有的孩子膽小怯懦不愛上學,有的孩子很大了還愛吸手指頭……孩子出現這些情況到底是先天性格,還是後天教育不當導致?家長應該如何幹預糾正不良行為?專家提醒,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通常屬於心理問題,家長應該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並通過科學的手段來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
  • 寶寶吃手要制止嗎?這3個常見的育兒誤區,新手家長要留意
    但都一次次被寶媽阻攔下來,寶媽覺得,寶寶吃手不健康,可能會把細菌吃進肚子裡,導致寶寶生病!寶寶吃手要制止嗎?這3種常見的育兒誤區,家長要留意!1、寶寶抓媽媽頭髮、咬爸爸手指要制止很多寶寶在8、9個月的時候會有抓媽媽頭髮、咬爸爸手指等行為,而且會持續一段時間。家長對此都會很煩躁,對寶寶這些「討厭」的行為進行斥責,甚至會打寶寶,讓其吃痛鬆手。
  • 寶寶愛「吸手指」將來可能會被嘲笑,甚至影響其形象氣質與性格
    反之,有些人看見已經比較大的寶寶,還是有這種習慣的時候,出於本能的就會想要去制止寶寶。還有的人就是對有這習慣的寶寶給出嘲笑,畢竟,在公共場合吸舔手指是一種非常沒禮貌的行為,這是種習慣可是「低齡兒」的特徵啊 。
  •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這5個表現,家長不重視,後悔都來不及
    所以提醒家長們,一定要特別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如果孩子經常有以下幾種表現媽媽們一定要注意,當自己離開孩子即便是幾分鐘,都要跟寶寶說好,不要覺得沒關係就直接走開了,更不要偷偷溜走,這會給寶寶的心裡留下很大的陰影。
  • 寶寶吃手指,家長要不要阻止?
    很多寶寶在3-4個月的時候,總喜歡把手指放在嘴裡吸個不停。寶媽們對此很是煩惱,害怕寶寶吃手指會養成一種習慣,進而會影響寶寶的牙齒發育和說話發音。究竟寶寶吃手指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該不該幹預?何時幹預?吃手指要不要阻止?一歲以前寶寶吃手不需要刻意阻止。一歲以前寶寶的注意力通常只能持續幾十秒,但是對於吃手這件事情來說,那就是大事了。寶寶在吃手的時候,對於手的注意力相對會比較長,這是因為寶寶在通過吃手慢慢探索出了寶媽乳頭以外的其他物體。
  • 寶寶的8個毛病,家長不用強行制止,是成長的過程
    隨著孩子一點一點的長大,孩子的生活不再只有吃喝拉撒睡,基本上從寶寶會爬了之後,就開始自己會玩了,那到底一歲以內的寶寶有哪些壞習慣,我們一定要糾正,而哪些壞習慣,卻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行為呢?下邊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八個壞習慣,是孩子是生長發育的正常行為,如果在你們家寶寶身上出現了,做家長的可千萬別制止!
  • 打媽媽臉、扯媽媽頭髮,娃「暴力行為」的背後,有你不知道的原因
    ,小嬰兒動手打人,其實並不是攻擊行為,當然也不意味著娃有暴力傾向。所以,當平時寶媽抱著娃的時候,寶寶的視線和寶媽平行了,寶寶一看,「嘿,這是我最親愛的老媽呀!快讓我摸摸!」然後「啪」的一聲,一個嘴巴就「呼」臉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