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時間過得太快了,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一天一個樣,出生時才那麼一點點大的小寶寶,轉眼就滿一周歲,會叫爸爸媽媽了。
前幾天,章子怡全家溫馨慶祝1歲的二胎兒子生日,並向網友曬出她的歡樂全家福。
章子怡作為經典的「電影臉」,顏值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在線的,不過如今看來更有媽媽味兒了,也顯得有些憔悴,也許是髮型不太適合她的緣故。
不過,照顧寶寶確實累,只是我想她一定甘之如飴吧~
除了曬圖之外,章子怡還配文稱:兒子已經會說話了,會叫爸爸媽媽,小奶音發音很標準。還可以扶著牆自己走路,問他「哪裡想媽媽了?」就一臉嚴肅地拍著胸口,特別逗趣。
網友們紛紛留言祝福,當然,也有不少寶媽對比著自家孩子討論生長情況,一說起自己娃兒就是長篇大論,怎麼也愛不過來。
01孩子滿周歲會出現哪些變化?
寶寶在剛出生的一年內變化最大,要經歷7個「猛漲期」,解鎖不少大動作。
我們常說三翻六坐八爬,10個月時開始學說話,到了1周歲左右就會走路了,有的寶寶可以在彎腰後重新站立起來。
精細動作的發展也有了更進一步的掌握,能把門禁卡放回雜物欄,把大小不一的球球放進相應的盒子裡,給他一支小蠟筆也能像模像樣地畫兩筆。
可能有的寶寶還沒學會邁步,這也是正常的,可能是孩子的肌肉力量尚未發育好,又或者不願意走路,甚至受遺傳因素影響。
只要多幫他們練習,很快就能掌握這一技能的,正常情況下每個孩子都能學會走路,不必太過焦慮。
此外,身高、體重、頭圍與剛出生時相比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體重一般都能達到出生時的三倍左右,身高增長25cm左右。
但過了一歲後,寶寶的成長速度又會有所放緩,這很正常,不必擔心。
平時記得記錄孩子的成長數據,與標準的發育數據對比,如果相差太多說明發育存在問題,要及時帶去看醫生找出根源問題。
02照顧周歲娃,父母要注意什麼?
1、多互動,增加寶寶的詞彙量
周歲寶寶學會的詞越來越多了,能清楚理解家長的意思,會主動伸出小手向媽媽說「要出去玩」。
這階段家長要多和寶寶說話,互動的同時也能讓寶寶多接觸陌生的詞語,不過全家人最好保持相同的語言,不要既有普通話又有方言,可能會讓寶寶混亂。
PS:當寶寶說話不清楚時要及時矯正,告訴他們正確的發音,多示範幾次就好了,但不要嘲諷。
2、允許孩子探索
小寶貝兒的好奇心常讓人哭笑不得,加上有了一定的行動力,可能會比以前淘氣很多,喜歡上手摸、上嘴啃。
觸覺和味覺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家長不要拘束他們,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放開手讓他們探索就可以了。
當然啦,也要有一定的限制,讓他們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遵守最基本的規矩。
做得對了要鼓勵,做得不好要批評。小寶寶也有自尊心,他們會漸漸按你希望的方向成長,積極改造自己。
PS:如果你發現孩子在探索方面表現得很被動,且大部分時間都很孤僻,那麼要諮詢下兒科或心理方面的醫生,以免出現問題。
3、以身作則
小寶寶的記憶神經發育顯著,1歲後已經能區分親人及陌生人。
模仿,是這個時期孩子的學習方式,他們會模仿大人拿起梳子梳頭,看見你剪指甲也會拿起指甲蠢蠢欲動,漸漸的開始學會給洋娃梳頭,或者在你講電話時也湊過來嘰哩呱拉。
這時的寶寶開始學會用哭以外的方法表達想法,會拉著你的手往外面走,指著窗外的景物表示想要,這說明寶寶已經開始學習適應社會的能力了,是好事也是種挑戰。
首先要記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寶寶模仿,因此日常活動不可大意,要嚴格自律。
想讓孩子優秀,首先自己要做到。
而後,離開時一定要安撫寶寶,回來後也要加倍與他親近,讓他知道你的離開只是暫時的,並沒有拋棄他,讓他理解客體永恆性,為將來上幼兒園做準備。
03媛媽寄語:
合格的父母不僅要照顧好寶寶的身體健康,也要促進他心理的成長,養育孩子的每個階段都有新挑戰,希望你能見招拆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