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誤農時搶春耕 濟寧523.8萬畝綠苗「挺腰杆」

2020-12-27 濟寧廣播電視臺

濟寧新聞網3月7日訊(記者 王心融)驚蟄已至,催萬象更新,濟寧廣袤農田裡的返青小麥綠得賞心悅目。

當前正值小麥春季管理關鍵時期,3月6日,在汶上縣苑莊鎮的麥田上,三臺「高地隙」植保機正排成一行,緩緩展開12米的噴幅向田裡灑著細細的藥霧。三輛車,五個人,一天就能輕鬆完成600畝地的除草劑噴灑。

「這個時節主要是打除草劑,把雜草壓下去,為糧食高產打好基礎。『高地隙』的用藥量大,噴霧均勻,比無人機蓄水量高,效率也高。」汶上縣金豐公社總經理趙俊傑向記者介紹,公社目前有植保機械100臺,收割機械與動力機械200臺,可以為農戶提供全程託管服務。

「疫情防控是頭等大事,但農業生產錯過一季就少一茬,春耕生產絕不能耽擱。我們在指導農民搞好防疫的同時,更要做好春耕備播、麥田春管。」汶上縣農業農村局植保站朱慶榮站長介紹,汶上縣70萬畝小麥總目前已進入「起身期」,也就是從匍匐狀逐漸「挺直腰板」。「從二月中下旬開始防治小麥病蟲害、草害以來,目前整體防治面積已達40萬畝。」

在兗州區大安鎮唐營村的家庭農場,噴灌機正為青綠的麥苗「補充午後水分」,高高的水霧揚到空中,一邊25米、共計50米的噴幅,全天能噴灌20畝的麥地。在這片100畝的麥田中,不見扎堆忙碌的農戶,只有兩名經過培訓的農機手對機器進行著操作。目前,兗州區小麥也處在返青期到起身期的過渡,這一時期是春季田間管理、促進苗情轉化的關鍵時期,種類繁多的農業機械已成為春耕備耕「保駕護航」的關鍵要素。

疫情防控期間,濟寧市農業部門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指導廣大農民搶抓農時,穩步推進春季農業生產各項工作。

兗州區農業農村局農技站站長王燕介紹,疫情期間,農業農村局推行「網際網路+農技推廣」服務模式,組織全區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和近百名農技推廣骨幹建立微信群,打通「信息孤島」,全力以赴做好春耕生產、麥田技術指導、農資供應等服務。「目前,兗州區31萬畝小麥春季化學除草已基本完成,專業技術人員也將繼續跟蹤指導,做好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夏糧增產豐收。」

截至3月5日,濟寧市523.8萬畝小麥已完成施肥173.8萬畝,澆水17.1萬畝,劃鋤16萬畝,鎮壓13.6萬畝,病蟲害防治170.4萬畝。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春耕春種搶農時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忙、農時緊。 竹谿縣鄂坪鄉唐家畈村青松葛根種植專業合作社復工,發展葛根種苗培育基地3.8畝,栽植100萬株葛根種苗,經過苗床培育發芽後可發展1500畝葛根產業。
  • 農行福建省分行:搶農時助春耕 脫貧攻堅不放鬆
    農行永泰支行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上門服務,很快為他發放了「快農貸」30萬元,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農行員工實地走訪育苗溫室大棚了解企業經營情況農田生機勃勃,海邊也是春潮湧動。福州市羅源縣大獲村近3000畝養蝦池塘看似平靜,養殖戶訂購蝦苗和飼料的資金需求卻已在眼前。每年春季正是養殖對蝦資金需求最旺的季節,今年大獲村的養殖戶們卻顯得格外淡定。
  • 瀏陽官渡鎮:戰「疫」不誤「鬧」春耕
    瀏陽官渡鎮:戰「疫」不誤「鬧」春耕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6日訊(通訊員 王思思 陳達倩)「布穀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3月5日,在雄豐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大棚裡,綠油油的辣椒苗、茄子苗、黃瓜苗茁壯「成長」,村民正在140餘畝的地裡忙著培土、翻溝、施肥、育苗、移栽……另一邊,官渡鎮農技站姜賢義為村民進行栽種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指導。
  • 春耕不違農時!增城有序組織開展春耕備耕工作
    鬆土、開犁、播種、育苗,處處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擋不住春天的腳步,一年一度的春耕備耕時節如期而至。近日,增城區各地農村搶抓農時,開展春耕備耕工作。小樓鎮:機械化種植無人機撒藥 確保防疫春耕兩不誤在小樓鎮西境村,村民正在田地間忙著犁田鬆土、施肥覆膜、播種育苗。
  • 防疫生產兩不誤 搶抓農時忙春耕
    本報訊 近日,縣委常委、縣政協黨組副書記、縣委統戰部部長張愛芳到轉水鎮蛇塘村調研春耕備種工作,並召開推進會。 會上,張愛芳認真聽取了蛇塘村春耕備種生產工作情況和存在問題匯報、相關單位提出的意見建議。據悉,蛇塘村共有水田面積約2700畝,已耕作1500畝;因水利設施老化、青壯勞動力缺等原因,約1200畝水田丟耕撂荒。
  • 戰疫情、保農事,屈子祠牛欄湖萬畝大垸忙春耕
    連日來,汨羅市屈子祠鎮搶抓時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迅速掀起春耕熱潮,田間地頭春潮湧動,呈現一派「人勤春來早」的忙碌景象。機械翻耕稻田3月14日下午,屈原村牛欄湖2組,67歲的鄭球安佩戴好口罩,站在田埂邊指揮農機手,半天時間不到,自家的30畝水田全部翻耕到位,準備在春分時節把村裡集中配送的禾種撒播下田。
  • 赫山區泉交河鎮:不負春光忙生產 不誤農時保春耕
    紅網時刻益陽3月15日訊(通訊員 王順)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決勝關鍵階段,為確保取得戰「疫」勝利,同時全面推動春耕生產,赫山區泉交河鎮搶抓農時,要求全體鎮村幹部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同時進村入戶全面動員各村村民投入到春耕生產中,為推動脫貧收官之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
  • 駐村幹部送化肥 群眾春耕不誤農時
    這是龍潭鎮銅巖村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科毅來給他家送春耕物資來了。近段時間,受疫情的影響,銅巖村部分貧困人員無法外出務工,造成部分家庭經濟受損,為幫助他們不耽誤春耕生產,銅巖村扶貧駐村工作隊統籌使用駐村工作隊工作經費、「第一書記」工作經費共計6000餘元,為全村「四類」人員、困難群體免費發放綠色複合肥料。「開始春耕了,不能因疫情誤農時、誤生產」。
  • 趕農時 保春耕——順昌春耕備耕見聞
    東南網訊 春日暖陽照大地,又是一年春耕時。2月17日,位於順昌縣大曆鎮田後村的順昌縣榕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千畝蔬菜基地裡,30多位戴著口罩的農民正在挖檳榔芋種,進行移種,幾百米外的另外一片田地上,10多位農民正忙著覆蓋地膜,種植檳榔芋,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
  • 平遠:春耕春種計劃種植各類農作物15萬畝
    隨著前一段時間降下的綿綿春雨,我縣各地春耕春種生產進入大忙時期,到處播種著春的希望。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今年平遠縣早造計劃種植各類農物面積15萬畝。在大柘鎮,公路兩邊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不少村民正在田裡勞作,呈現一派春耕春種的繁忙景象。他們或是正在平整田地,或是正忙著插秧,或是用「鐵牛」等農用器械翻犁稻田,忙得不亦樂乎。
  • 關廟鄉搶抓農時忙春耕
    關廟鄉搶抓農時忙春耕 2020-03-17 15:43:54   來源:六安新聞網
  • 《戰疫情 渭南在行動》抓農時促生產 戰「疫」不忘脫貧夢
    連日來,我市各地搶抓農業生產不誤農時,實現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在渭南經開區信義街道南焦村的梨園內,村民們正在培土築夯,為後期的灌溉做著準備。作為村上脫貧攻堅的重點支柱產業,南焦村的梨園產業園佔地25畝,投資10萬餘元,明年就將進入盛果期。為了保障果樹的成長,這些天,村上發動在家未出門的村民開始耕作,為豐產豐收奠定基礎。渭南市經開區信義街道南焦村第一書記 石發玲「抓緊有利時間,把農田生產這一塊一定抓上,疫情完了以後,再接再厲把工作做好。」
  • 區農業農村委:不誤農時不負春 唱好「三農」交響曲
    農業是一個地區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壓艙石」,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做到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不誤」。    搶抓農時保豐收    近日,記者在葛蘭鎮天福村現代糧食園區看到,葛福農業合作社剛栽的水稻秧苗鬱鬱蔥蔥、長勢喜人。合作社負責人楊培林告訴記者,為減少疫情對春耕生產影響,今年他增加了水稻直播面積,共種植水稻400餘畝,與往年的規模基本持平。
  • 牙克石農場丨防疫備耕兩不誤
    牙克石農場 防疫備耕兩不誤牙克石農場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搶抓農時備春耕。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相關規定,牙克石農場在防疫方面要求各生產單位在開展生產作業前做到:外來人員及上崗職工必須進行摸底排查,確認旅居史、接觸史無異常後方可進入作業場地;職工上崗前必須進行體溫登記檢測,體溫正常方可上崗;上崗職工生產作業期間必須全程佩戴口罩,儘量採取分散作業,做到不串崗、不聚集;各單位每日必須要對生產作業場地、辦公場所等人員密集區域進行消殺作業,保持環境衛生和空氣暢通;化肥、購糧運輸車輛採取消毒
  • 重慶志願者農村播撒「田間綠」
    「當前正值春旱,如果村民按照常規方法栽植,成活率會很低,所以我們過來從整地、開溝、排水到購苗、栽植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張成說。隨著春耕全面鋪開,南川區農委組建春耕技術指導志願服務隊,通過區級專家包鎮、鎮級技術員包村、村級技術員包社,變以往的集中培訓為疫情防控期間的「對點對戶」交流指導。農技人員還將現場指導過程拍成視頻發送到新媒體平臺,方便農戶反覆觀摩。  農事不能誤,農時不等人。
  • 鄖西縣三官林區:春耕生產和疫情防控「兩不誤」
    鄖西在線訊三官洞林區 報導:「春耕復產忙,農時不等人」。當前正是疫情防控最為吃勁之時,也是春耕生產的黃金時節,三官洞林區在堅決落實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以穩定農業生產為抓手,及早謀劃、搶抓農時、及早復工、及早復耕,為實現春季農業生產「開門紅」打好基礎。
  • 不誤農時,不負春光——抗「疫」助產巾幗擔當!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春耕生產也迎來了黃金時期企業復工復產在即大荔各級婦聯組織搶抓農時,協調動員廣大婦女群眾積極投入復工生產和春耕工作中.......據了解,大荔縣是「中國冬棗之鄉」,冬棗種植面積42萬餘畝,年產值50億元,是當地農業的主導產業,更是許多農民發家致富的「搖錢樹」、「金蛋蛋」,這幾年設施化程度不斷提高,對棗樹的管理技術要求更高了。聽周老師說,開春隨著溫度升高,正是棗樹問題最多的時候,也是她最忙碌的時候。今年,趕上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棗農們的心裡很慌亂,眼看著溫度上來了,地裡的活是一點都耽誤不得。
  • 休寧縣不負春光搶農時
    農時不等人。連日來,在休寧縣渭橋鄉渭橋村,村民們搶抓晴好天氣栽種菊花苗,忙著耕地、做畦,起苗、定植,蓋土,到處呈現一派繁忙的景象。開春以來,休寧縣各地各部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做到防疫、春耕「兩不誤」。  為不影響農業生產,休寧縣著力做好農資保障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間協調農資經銷商做好春耕生產農資供應。截止目前,全縣已調運儲備水稻優質種子150噸,化肥5000噸,有機肥2000噸,綠色藥劑200噸,農膜400噸,蔬菜種子1.8噸。
  • 疫線「智繪」春耕圖—石門縣省市科技特派員助力春耕復產紀實
    紅網時刻常德3月6日訊(通訊員 盛青平)正值春光好,不誤農耕事。目前正值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最關鍵的時段,石門縣省市兩級科技特派員積極響應中央、省市關於做好「春耕備耕、復工復產」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在和組織部及科技部門充分對接後,紛紛深入田間地頭忙復產、搶春耕,描繪出了一副熱火朝天的山城春耕圖,以實際行動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保駕護航。
  • 不誤農時不負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師生以科技助力春耕復產
    開春以來,以農為「本」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發揮農林水專業特色,專家團隊不僅深入春耕田間地頭指導農業生產,還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雲端遠程科技服務。就連放假居家的「農學子」們也學以致用,積極服務家鄉春耕復產。針對全國小麥病蟲草害尤其是小麥條銹病呈快速蔓延的趨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院士率團隊專家深入寶雞眉縣常興鎮實施麥田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