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俗語「老大憨,老二精,家家都有個壞老三。」因此,這成了不少家長喜歡生二胎的原因,父母們總覺得老二聰明機靈,未來更有出息。其實不少二胎或三胎家庭中,老大似乎都是比較謹慎守規矩的,老二比較精明叛逆,這讓人很疑惑,難道孩子的性格、智商和出生順序有關嗎?
在群裡和幾個二胎、三胎寶媽聊天,聊著聊著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媽媽控訴自己每天在家裡像一個法官一樣,一天開好幾次庭,來審判孩子之間的對錯、紛爭,完全是一部宮鬥劇。大寶欺負老三,老三會根據媽媽訓斥的聲音和表情,選擇小聲抽泣還是抹淚大哭,而老二就在一旁打小報告,告訴媽媽她剛剛看到了一切,這些可愛又無奈的戲碼,天天都在上演。
這裡分享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中午媽媽在廚房做飯,她聽到兄弟倆在客廳的談話。「哥哥,媽媽同意讓我玩平板電腦了!」弟弟舉著平板電腦衝著哥哥得意的說,哥哥聽到這話,立馬相信了,絲毫沒有懷疑,馬上跑到廚房喊:「媽媽,我玩會平板電腦可以嗎?」聽到這話,媽媽是又好氣又好笑,剛要批評老大,沒想到老二跑過來,一本正經地說:「媽媽,我不玩平板電腦,玩平板電腦對眼睛不好!」如果不是親耳聽到「前情提要」,媽媽大概就要批評老大,被老二給騙了。
由此可見,老大憨,老二精,並非沒有道理!其實這樣的場景,在不少家庭中每天都在上演,不少媽媽都感嘆「妹妹就是比哥哥精靈,我一個眼神,她就知道我高不高興,可不可以做這件事」「我發現我家老二特別有主見,堅持自己想要的,誰都左右不了」「我家弟弟,才1歲2個月,會咿咿呀呀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姐姐小時候哪懂這麼多。」甚至在老一輩眼裡,給兒子找對象,要看看在家庭中是第幾胎,在他們看來老大傻一些,老二精一些,娶媳婦要找個精明一點的,不僅生活上照顧得好,工作上也有效率;而在為女兒找對象時,更多的是希望找老大,認為老大傻一些,對女兒可以死心塌地,不敢出去惹是生非、沾花惹草,婚後生活一定很幸福。
說到這裡,不得不問,不同出生順序的孩子,真的就有這麼鮮明的特點嗎?真的要被這樣區別看待嗎?
其實置身於一個家庭,猶如在演一部人生大型連續劇,戲中角色不同,各有其明顯而獨特的性格特徵。我國自古以來一句話「長兄如父」,完美詮釋了一切。老大最先出生,經常被父母關注,為了達到父母的期望,多數時候要做出表率,年齡和身體方面都比弟弟妹妹成熟,自然就肩負照顧弟弟妹妹和家務勞動,通常會比較有責任心。
而老二出生在中間,為了爭奪自己的地位,會下意識地有叛逆心理和反抗性,可能會變成「圓滑之人」,更加機敏、靈活。老三是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不僅有父母的寵溺,連哥哥姐姐都要讓他三分,導致心態發生變化,變得無法無天,形成獨特的個性。家家有個壞老三,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因此,出生順序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是100%!
為什麼很多家庭老大保守,老二圓滑呢?這其實和父母后天對待孩子的養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道理很簡單,生第一個孩子時,作為新手父母,會對孩子格外緊張、注意,傾注所有的期待,可等老二出生後,明顯家裡的生活標準、經濟條件都有所下降,對娃的態度也是「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 而作為老大更是被要求照顧、謙讓妹妹或弟弟,正因如此,孩子們才會形成不同的行為特徵。
孩子間的行為差異過大,當父母的有些事情一定要引起注意
1)不給孩子貼標籤
家裡有兩個或三個孩子的家庭,尤其是孩子間年齡差不大的情況下,千萬別給孩子貼標籤,不要讓老大做什麼事都讓著小的,小的錯以為是理所應當的,這對孩子不公平。我們不該給老大貼「半個家長」的標籤,讓他被迫去照顧小的,也不要讓小的用一些「小伎倆」來讓父母、哥哥姐姐讓步,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不僅對孩子的成長不利,也會影響家庭關係。
父母應該通過日常生活薰陶孩子,正確的引導孩子,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相處,比如懂得照顧,懂得感恩等。
2)重視性格培養和情商教育
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性格和情商,可以讓孩子多相處,給他們獨立的空間,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幹涉。如果兩個孩子年齡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可以一起讀繪本、玩遊戲、講故事等。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出生順序不同,可內心都渴望被父母看見,看見他們,理解他們,給他們最溫暖的愛,是作為父母最基本的事情。
【今日討論話題】你家幾個孩子?老大是保守派嗎?看完你還想再生一個嗎?歡迎留言交流!
ps: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