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豐富同時學習生活成本較低的日本,越來越成為景觀留學的熱門選擇。然而與其他國家截然不同的申請方式和以研究為主的教學模式,卻讓日本幾乎成為所有留學國家中耗時最長的苦戰。
小編希望通過本文系統講解日本留學申請中的各個環節及相關院校專業的設置,為計劃前往日本繼續深造景觀專業的同學們,提供一些便利,減少申請上的彎路。
日本景觀留學最強科普
▲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造園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日本
近代公園的誕生
19世紀中葉,隨著來日居住的外國人增多,英國人於1866年向日本政府提出了為在日外國人設置專用遊園地的要求,神戶的東遊園、橫濱的山手公園等公共遊園地就誕生於此。這些應早期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要求而設置的公共遊園地被視為日本城市公園的前身。
明治維新(1868)後,社會各界不斷接納且 融合西洋文化,「和魂洋彩」的時代來臨。從引進公園制度到構建以公共空間為建設對象的職能集團,一切都預示著近代公園開始在日本萌芽。1873年,日本政府發布太政官布告第16號通告,根據這個公告,東京及各府縣開始設置公園,東京的上野公園,芝公園,淺草公園等相繼誕生。
被後人稱為日本公園之父的本多靜六(1866-1952),1900年從東京農林學校(現東京大學農學部)畢業,隨即前往德國繼續學習林學。學成歸國,為躊躇7年無法定奪設計方案的日比谷公園創造性地帶來了7分「洋」,3分「和」的「和洋折衷」方案,日本近代第一個洋風公園就此誕生。此後,他往返海外數次,為明治以後大規模的公園開發和建設奠定了偉大的基礎。
▲ 日比谷公園平面圖,出自1907《東京案內》
一條S型的大園路將公園各部分相連。公園設置了大型運動場,露天音樂臺,幾何對稱的花壇及咖啡廳等西洋元素,構成了公園初期「洋花」、「洋食」、「洋樂」的三洋主題,東北角的江戶城址遺蹟,則為日比谷公園保留了「和」的記憶 。
▲ 日比谷公園後期平面圖
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一百多年來,公園新增了音樂臺、網球場,重建了圖書館,原先的運動場也被改為了第二花壇及中心噴泉。然而現在由於樹蔭過密引發的安全性不足以及設施老朽化等課題,是日比谷公園新的挑戰。
▲ 第一花壇
▲ 後建的第二花壇和中央噴泉
相關職人的需求
近代化促使各行各業發生著改變,同時隨著關東大地震的爆發,關於災後復興的城市計劃也逐漸被頒發。復興計劃不單指針對災害的應急、復舊、減災等工程的建設,專門技術的轉型和相關人才的培養也成為了重點。1909年,千葉縣立園藝專門學校也就是現在的千葉大學園藝學部被創立。1924年,東京高等造園學校(現在的東京農業大學)也被創設。
日本大學院中的造園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
1858年,FL Olmsted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贏得了紐約中央公園的設計,同時奠定了現代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起點。一百多年來,這個位於紐約市中心的綠洲深刻影響著人與人、階層與階層以及人於城市的關係,誕生於民主主義和工業革命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也註定會是一門嶄新的實用性科學。
日本學界將學問分為自然、人文社會兩類科學,這裡細分為自然、人文、社會三類,景觀及相關專業分別體現在:
關鍵詞:地形學、自然地理學、地質學、土壤學、植物學、生態學
即土地的風景,同時作為風景基礎的土地的構造和功能也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
關鍵詞:土地利用與開發;少子高齡社會、都市計劃;制度、政策、條例
關注更為廣域的土地問題,並制定與時俱進的相應政策法規。
關鍵詞:哲學、文學、藝術、心理學、民俗學、原風景、文化景觀、世界遺產
研究相關理論;或基於特定地域(場)和時代(歷史)的認識,關注設計的本土性。
我們熟知的「景觀設計學」,在日本則指近代「造園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實際上,日本的大學院中除了千葉大學園藝學研究科設有環境造園學領域、東京農業大學農學研究科設有造園學專攻以外,幾乎沒有其他院校將造園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獨立作為科系/專業。所以在日本「景觀設計學」,一般又叫做環境デザイン(環境設計)被設立在在藝大/美大或綜合大學的藝術科系裡,或者隸屬於建築學下Landscape Architecture方向的教授,另外也有一些城市規劃方向的教授會涉及到Landscape Architecture。
日本院校普遍以研究型教學為主,所以除了上述「景觀設計學」,其他大部分與景觀相關的專業,更多以研究、調研為主,普遍分布在農學/林學、工學、人文/藝術學、環境學中。也就是說,景觀專業在日本的大學院階段被設置得較為分散,研究方向也很具體,選擇某個科系的景觀方向教授,同時也是選擇了針對某個領域的景觀的學習。
因此在日本,景觀相關專業的叫法也是五花八門,景觀計劃學、風景計劃學、地域計劃學、都市計劃、ランドスケープデザイン、まちづくり等,在這裡小編建議不必拘泥於名稱,重要的是明確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然後儘量了解教授所屬科系的課程安排及教授本人的研究和社會活動,再去做選擇。
▲ 輕井澤虹夕諾雅酒店設計 BY 長谷川浩己
日本景觀大師長谷川浩己對景觀的理解,與大家分享:
「私たちはこの世に生まれてきたときから、風景の只中にいます。私たちは風景を造り出すことは出來ません。それは既に『在る』からです。ただ、ほんの小さな関與でさえも、巨大な風景を変えていくことは可能だと思っています。」
「我們從這世上出生以來,就身處風景之中。風景是無法被創造的,因為那是早已存在的事物。但是,即使是很小的幹預也可以改變巨大的風景。」
申請材料準備
語言
日語:研究生(research student)申請和大學院考試一般要求日語N2及以上;一些大學院考試要求日語N1
英語:一般對分數沒有硬性要求;
東京大學的留學生特別英語項目,需要託福或雅思,統考則需要託福;
其他學校,可用託業成績。
研究計劃書
無論是申請研究生(research student)還是修士(mater),研究計劃書都是日本留學申請必不可少的一環。研究計劃書不同於論文,他更像是對於未來兩年所要研究課題的概括和規劃,所以一份條理清晰、邏輯嚴謹的研究計劃書對第一印象很重要。
選題:
與教授的研究方向有一定關聯;
有自己獨到的角度與興趣點,並有可行性;
研究的課題要比較具體,如:「再開発ビルにおける飲食系個店集積空間の特性に関する研究 ―大阪府上六地區を中心として―」,具體的課題範圍不要太大,一開始沒有確定場地也不要緊。
內容:
參考充分,前期的背景/理論依據充足,增強研究的必要性和價值;
研究方法要詳細且可實施,切忌紙上談兵,可提前完成一部分切實可行的調查。
作品集
不限制英語or日語,但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建議準備日語版本,更顯誠意;
一般四個作品及以上,無特殊格式要求;
要求最好有針對教授方向的項目;
推薦信
模型
其他附加材料
日本大學對於材料一般沒有明確要求,跟教授聯繫也是因人而異,變數比較大。所以如果出身院校不理想,就儘量提高其他材料含金量,若有競賽、科研活動經歷之類的也可豐富。記住,每一個教授都是自己爭取來的!
日本景觀/園林專業高校排名
榜單說明:
1.每個級別內的學校,除研究室過於冷門以外,基本按學校整體排名排序;
2.同一級別內,美術/藝術類不與國立/私立類比較;
3.地方大學與東京圈內學校比較,傾向於東京圈內學校;
4.上榜的高校都是日本整體排名、口碑不錯的學校,只是重點不同,僅供大家參考。
S級的學校除京都造型藝術大學外,均位於東京圈內。十所學校在綜合排名、院系資源、教授知名度等方面至少兩項都是優秀。
國立:
東京大學
東京工業大學
千葉大學
私立:
慶応義塾大學(慶應大學)
早稲田大學
東京農業大學
國立芸大:
東京芸術大學
私立美大:
武蔵野美術大學
多摩美術大學
京都造形芸術大學
A+級別的國立院校包括除東大以外剩餘的舊帝大和誕生過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筑波大學。(東北大學沒有合適的景觀方向教授,遺憾出榜)
國立:
京都大學
大阪大學
名古屋大學
九州大學
筑波大學-芸術専門學群
北海道大學
私立:
立命館大學
日本大學
工學院大學
法政大學
A級學校雖然不如帝大名氣大,但也是歷史悠久。尤其神戶大學,長久以來更是與7所舊帝大及東京工業大學合稱「舊帝一工神」,代表著日本的最高學術水平。此外,被名字耽誤的首都大學東京也是位於東京圈一所不錯的學校,基本保持在日本前20的水平。其餘學校在工科類,也都排名靠前。
國立:
神戸大學
首都大學東京
京都工芸繊維大學
信州大學
名古屋工業大學
京都府立大學
私立:
東京理科大學
芝浦工業大學
奈良女子大學
大阪工業大學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B級都是地方上不錯的大學,藝術類的也都是東京圈外的名校,其餘綜合私立學校性價比不高,暫不推薦。
國/公立:
大阪府立大學
大阪市立大學
熊本大學
名古屋市立大學
滋賀県立大學
九州工業大學
藝術類:
金沢美術工芸大學
愛知県立芸術大學
京都市立芸術大學
東北芸術工科大學
神戶藝術工科大學
大阪芸術大學(私立)
本篇文章篩選S級的十所學校及推薦教授信息給大家參考。
另外A+級十所大學我們將會以PDF版的小冊子形式發放。獲得形式請見文末
S級十二所大學介紹
東京大學
東京大學作為日本的舊帝大之首,雖然近年來有過幾次被京都大學追平的記錄,但是在城市設計領域,京大的影響力仍然無法與東京大學比擬。
都市デザイン研究室 By宮城 俊作/中島 直人
http://ud.t.u-tokyo.ac.jp/ja/
城市設計研究室於1964年成立,第一位教授正是日本的第一位普利茲克獲獎者丹下健三。去年,離開奈良女子大學的日本景觀大師宮城俊作接任任職23年之久的西村幸夫,開啟了城市設計研究室的新時代。研究室的目標是通過對城市環境與空間的分析調研與提案,成為支援城市建設的設計中心。
另外,宮城俊作出身名門,是平等院住持的長子。1980年從千葉大學畢業後,相繼在京都大學讀碩,並於1986年在哈佛大學完成景觀碩士學位。十分巧合的是,三谷徹1987年從哈佛設計學院畢業,算是宮城俊作的學弟。由如此資深的景觀設計師助陣,私心東京大學的城市設計研究室是當之無愧的TOP中的TOP。
橫張研究室(環境デザイン研究室)By橫張 真
http://yokoharilab.t.u-tokyo.ac.jp/
橫張真教授也是日本業內資深前輩,不同於那些有著留學背景的日本景觀大師,橫張教授更偏城市綠地規劃的研究。他認為,在目前少子高齡化的社會背景下,比起「draw a plan」,設計師應該更加關注城市的基底。
環境設計研究室更注重從「綠」與環境為切口,關注對於土地的設計。
景観研究室By中井 祐
http://keikan.t.u-tokyo.ac.jp/research/index.html
土木出身的中井教授,認為土木技術者應該有構築環境的意識,並嘗試進行從構築物到國土各種尺度的實踐。所以土木學下分的景觀研究室,不僅限於土木領域,城市規劃及建築也有涉及。
都市ランドスケープ計畫研究室By寺田 徹
http://nenvbis.sakura.ne.jp/bislandscape/
從景觀視點出發的城市、地域規劃系研究室。旨在探究人或社會與自然的關係,制定相關政策、規劃,重視對自然環境保護與利用的實用性貢獻。研究室中選擇設計方向的同學,有設計相關的共同科目即與工學系研究科一起進行的課程可選。
自然環境景観學研究室By斎藤 馨
http://landscape.nenv.k.u-tokyo.ac.jp/Top.html
主要圍繞森林環境教育、自然風景區的預測和評價、以及景觀三方面的研究展開。景觀方面偏重對其的利用與管理的方向的研究。
森林風致計畫學研究室 By 山本 清龍
http://www.fuuchi.fr.a.u-tokyo.ac.jp/index.html
該研究室的前身是大正初期本多靜六所在的造林學教室,1973年改為造園學教師,旨在培養可以保護並創造宜人生活環境的人才。
研究範圍涉及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兩方面,包括對與地域相關的心理學、社會學、地理學、或者歷史學及相關法案條例的研究,以及對造園、建築、土木、城市規劃、觀光學等多尺度的空間規劃學說的研究。
東京工業大學
專攻工程技術與自然科學的日本頂尖理工科學校。都市環境專業橫跨建築學系和土木環境工學系,整體偏規劃,教授在城市規劃、觀光地規劃、綠地規劃等涉及領域眾多。
齋藤 潮研究室
http://www.saito.cv.ens.titech.ac.jp/index.html
歷史悠久的景觀研究室,教授偏理論研究,方向有景觀規劃理論、景觀論、近代城市設計特徵、關於地形認識的形象論研究等。
土肥 真人研究室 DOHI LAB.
http://www.dohi-lab.arch.titech.ac.jp/
土肥老師主要關注景觀與人與社會的關係,強調人的價值與空間的公平性。
真田 純子研究室 SANADA LAB.
http://sanada.cv.ens.titech.ac.jp/
真野 洋介研究室 MANO-lab.
http://www.arch.titech.ac.jp/manolab/index.html
斎尾 直子研究室 SAIO Lab.
http://www.rcef.gh4.titech.ac.jp/saio/index.html
前身是筑波大學的地域施設計劃研究室(2004-2012),2011年末與東工大建築學科的部分學生組成交流研究室為契機,成立了新研究室。
千葉大學
東大的宮城俊作、武藏野美大的長谷川浩己、多摩美大的吉村純一等教授均畢業於千葉大學。正如當初設立的那樣,千葉大學為日本未來的造園事業培養了眾多人才。加上景觀大師三谷 徹的助陣,以及與中國和其他國家院校越來越頻繁的交流合作,千葉大學正努力向國際化邁進。
三谷 徹
http://www.h.chiba-u.jp/academics/staff/mitani_t.html
http://www.s-onsite.com/
三谷老師畢業於東京大學香山壽夫研究室。1985年獲得建築學碩士學位後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攻讀景觀建築學碩士課程。先後在Peter Walker和Martha Schwartz設計事務所以及Sasaki環境設計事務所工作。1992年返回日本,在東京大學繼續完成建築學博士課程。
2003年來到千葉大學園藝學部擔任助教,期間與長谷川浩已共同成立studio on site 事務所。
個人作品:
1.風之丘
2.品川中央公園
章 俊華
http://www.h.chiba-u.jp/academics/staff/zhang_j.html
http://r-land.cn/
章老師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後留學日本。先後在日本千葉大學自然科學研究科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並於1998年回國任中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2004年開始任教於千葉大學園藝學部。同時是R-Land 北京源樹景觀規劃設計事務所首席設計師等。
研究領域:傳統造園技法下的庭園空間的特徵與表現研究以及中日韓傳統庭院的相關比較研究。
個人作品:
1.對抗中的賞心–恬園
池邊 このみ
http://www.h.chiba-u.jp/academics/staff/ikebe_k.html
池邊老師博士畢業後先後在住信基礎研究所、ニッセイ基礎研究所從事關於國土計劃/土地政策等相關研究。是歷史文化基本構想技術方針策定委員、國土交通省景觀大賞審查委員、千葉縣土地利用審查會委員等。
木下 剛
http://www.h.chiba-u.jp/academics/staff/kinoshita_t.html
古谷 勝則
https://fuukei.wordpress.com/members-alumnies/
霜田 亮祐
http://www.h.chiba-u.jp/academics/staff/shimoda_r.html
http://www.humus.la/
霜田老師畢業於哈佛大學設計學院,並曾在PLACE MEDIA事務所工作十年。2013年成立HUMU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事務所,並於2015年來到千葉大學擔任園藝學研究科副教授一職。
個人作品:
1. 宮城県曹洞宗清涼院の樹林墓苑 Natural Burial Ground in Seiryoin-Zen-Temple in Miyagi, Japan
2. 天王寺公園エントランスエリア「てんしば Tennoji Park entrance area 「TENSHIBA」
秋田 典子
https://sites.google.com/site/akitalabo/
柳井 重人
https://yanai410.sakura.ne.jp/wp/
巖崎 寛
http://www.h.chiba-u.jp/lab/iwasaki/
三島 孔明
http://www.h.chiba-u.jp/lab/etedu/index.html
慶応義塾大學
石川 初研究室 hajime ishikawa lab.
http://hajimelab.net/wp/
石川老師曾就職於鹿島建設建築設計部及株式會社landscape design設計部,現任東京大學大學院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非常勤講師、早稲田大學創造理工學部建築學科非常勤講師。
偏向從身邊細小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培養學生對身邊事物的敏感度,注重從不同的尺度來思考景觀設計的實際應用。
一ノ瀬 友博研究室 Ichinose Lab.
https://ichinose-lab.jimdofree.com/
http://web.sfc.keio.ac.jp/~tomohiro/
早稲田大學
佐々木 葉研究室 yoh-lab.
http://www.waseda.jp/sem-yoh/profile/index.html
偏向於對中大尺度的公共空間,土地規劃等研究。分為英語項目和日語項目,佐佐木老師的英語項目,有很多工程類必修課,比如structural engineering, hydrolysis, material engineering等等,想要申請英語項目的同學最好事先了解一下。
矢口 哲也研究室 YAGUCHI LAB.
http://yaguchilab.arch.waseda.ac.jp/
矢口曾任職於EDAW(現AECOM) Building + Places Associate Principal。研究室旨在創造更好的居住環境,注重學生的前期分析以及實踐設計能力。
後藤 春彥研究室
http://www.goto.arch.waseda.ac.jp/about.html
研究室自1994年4月成立以來,便以城市/地域景觀為對象,進行關於地域規劃和城市設計的研究。而城市/地域景觀不僅指可視景觀更包含場地固有的風土和歷史文脈背景。
有賀 隆研究室 TAKASHI ARIGA LAB.
https://www.arigalab.arch.waseda.ac.jp/
有賀研究室注重參與型的城市規劃手法。現代城市在社會共同的規劃及管理下,各具特色的地域居住環境則成為了現代人與人之間的「羈絆」。
東京農業大學
東京農業大學的造園學專攻類比千葉大學的環境造園領域,內部又細分為環境計畫與設計、景觀資源與植物、景觀建設與技術三個方向,是僅有的開設關於造園施工方向的大學。
庭園文化研究室 By 鈴木 誠/ 服部 勉/粟野 隆
https://www.nodai.ac.jp/academics/reg/land/lab/1202/
ランドスケープデザイン研究室(景觀設計研究室) By金子 忠一/阿部 伸太/福岡孝則
https://www.nodai.ac.jp/academics/reg/land/lab/1203/
景観緑地環境マネジメント研究室(景觀/綠地環境管理研究室) By金子 忠一/ 荒井 歩/慄田 和彌
https://www.nodai.ac.jp/academics/reg/land/lab/1205/
東京芸術大學
號稱比東京大學還要難考的日本有且唯一一所國立藝術大學,也是公認的日本最高藝術家培養學府。音樂學院和美術學院位於擁有眾多美術館的上野站,上野公園裡隨處可見學生的藝術作品。另外,藝術全才李叔同、著名作曲家坂本龍一都畢業於東藝大,大名鼎鼎的北野武還是電影系主任。
建築系在美術學院裡,與其他院校中隸屬於工科的建築專業最大的不同就是,這是以培養建築師/景觀師為目標的國立大學。所以想要完全自由自在進行自己的設計的話,可以試試這所充滿藝術氛圍的學校。
ヨコミゾマコト環境設計研究室 YOKOMIZO LAB
https://yokomizostudio.tumblr.com/
比起環境這個詞,我們把人/建築/城市看作是一個連續的東西,而圍繞它的各種現象則是環境。建築離不開人,建築也離不開環境。建築是處在各種各樣的流動中的。歷史、經濟、文化的流動,空氣、水、熱、光的流動,以及地形與力學負荷的流動。接受並控制這些流動,甚至改變他的方向,產生新的流動,這就是建築設計。
在這樣的思想下,以專業建築師為目標,以研究為基礎進行理論化和實踐的場所就是YOKOMIZO研究室。
學生作品:
研究室項目:
1.長徳寺永代墓「ハクラ」
2.石卷市在防災設施轉移下的集會所規劃和社區規劃。
武蔵野美術大學
長谷川スタジオ Hasegawa Studio Landscape design
http://musabi-landscape.net/
http://www.s-onsite.com/
日本景觀設計大師長谷川浩己。此外還是東京理科大學、法政大學的非常勤講師。
1985年於美國俄勒岡大學獲得景觀學碩士後,在Hargreaves Associates工作至1991年。並於1998年作為合伙人,與三谷徹共同成立了Studio on site事務所。
學生作品:
多摩美術大學
吉村 純一
http://www2.tamabi.ac.jp/kankyou/faculty/Jun-ichi_Yoshimura/index.html
http://www.placemedia.net/
1990年成立PLACE MEDIA事務所,後宮城俊作教授加入。現任千葉大學準教授的霜田亮佑老師也曾在place media工作過。
個人作品:
1. 望京B-15 「URBAN FOREST」
2. 早稻田arena 「第二大地」
京都造形芸術大學
河合 健
https://www.kyoto-art.ac.jp/info/teacher/detail.php?memberId=01005
日本景觀大師佐佐木葉二2019年退休後,研究室由河合老師單獨主持。
河合老師從京都大學農學碩士畢業後,前往美國相繼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景觀學碩士(M.L.A.)和紐約藝術學院的藝術創作碩士學位(M.F.A.)。
長谷 川 一真
https://www.kyoto-art.ac.jp/info/teacher/detail.php?memberId=16208
畢業於千葉大學,曾在株式會社HEADS和日建設計工作。對於景觀設計、庭院設計、室內設計都有涉及。
前田 博
https://www.kyoto-art.ac.jp/info/teacher/detail.php?memberId=02412
本科、碩士均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偏向地域設計。以城市、農山漁村、觀光地等為對象,開展一系列地域振興規劃。包括「社區博物館」、「地域資源利用workshop」、「市民共同參與workshop」等措施。
尼﨑 博正
https://www.kyoto-art.ac.jp/info/teacher/detail.php?memberId=80001
畢業於京都大學後,便開始了造園事業。日本的造園學者、作庭家、日本庭園研究中心所所長。方向包括傳統造園、日本庭園文化史和歷史庭園的保護修復等。
加藤 友規
https://www.kyoto-art.ac.jp/info/teacher/detail.php?memberId=063490
https://ueyakato.jp/about/greeting/
是已有170多年歷史的京都老牌造園會社「植彌加藤造園株式會社」第八代繼承人。方向包括日本庭園史、傳統造園技法、庭園維持管理與經營等。
文中作品圖集、照片均經作者本人授權,未經允許,禁止另作用途,特此聲明。
編輯:Q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