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惡婆婆欺壓媳婦的事情已經少之又少,隨著大眾思想觀念的轉變,如果女性真的遇到惡婆婆,也不會任由她欺負。
更何況,現在很多中老年人都接受過一定的教育,都是通情達理之人。
不過這並不代表婆媳之間的矛盾就不存在,在很多的家庭中,依舊是有各種各樣的婆媳問題,而且這也是一個家庭中的主要問題。
關於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視如己出的關愛,相敬如賓的對待,更多時候指的是彼此雙方,所以只有一方秉持這個原則,也是不行的。
為什麼「婆媳關係」會成為家庭主要矛盾?三個婆婆對此給出答案。
1、李奶奶,兒子太軟弱
雖然李奶奶今年已經70歲了,但兒子才30歲,屬於中年得子,所以老兩口對他十分溺愛。
對於兒子,李奶奶和老伴本身也沒有抱很大期望,有退休金的兩人,只希望兒子以後可以自食其力,日子過得幸福就好。
在兒子婚後,李奶奶也明白婆媳都要放下佔有欲,要知道兩個人都因為深愛同一個男人而走到一起,如果產生衝突,無疑讓夾在中間的兒子深感為難。
只是沒想到,看著人高馬大的兒子,實際非常軟弱,不僅任由兒媳婦平時指著鼻子罵,就連她自己在和兒媳婦發生矛盾後,兒子也不會主動站出來幫她說話,這讓李奶奶十分寒心。
原本李奶奶也是不想和兒子住在一起,但兒媳生完孩子後,就丟給了李奶奶照顧,老兩口實在沒有那麼精力兩頭跑,只能住在兒子家。
李奶奶年紀大了,體力大不如前,帶孫子已經非常吃力,兒媳不僅不體諒,還經常因為彼此間的帶娃意見不同而發生爭執。
自從發現兒子的軟弱後,李奶奶就再也不和兒媳正面起爭執,她知道,不論最後結果如何,最難受的都是她自己。
現在孫子終於上幼兒園了,李奶奶也搬回了自己家,不住在一起,清淨了不少,就連李奶奶的心情也都舒暢了很多。
2、張大媽,兒媳就是扶弟魔
張大媽家也不算富裕,但在她和老伴的努力打拼下,總算給兒子全款買了房和車,再將媳婦娶進門來後,張大媽所有的老底基本上都被掏空了。
錢沒了,還可以賺,張大媽也想的開,畢竟只有這麼一個兒子。
對於兒媳本人,張大媽還是很滿意的,只是一次無意間,張大媽發現兒媳經常偷偷接濟自己的娘家。
其實這也沒什麼畢竟錢是他們小兩口賺的,張大媽也無權過問。
只是後來聽兒子和兒媳吵架,張大媽才發現兒媳想要將他們的婚房抵押給銀行,然後貸款給她的弟弟買房結婚。
至於貸款的錢,自然是由兒子和兒媳來還。
聽聞這個消息,張大媽就坐不住了,畢竟房子是她和老伴一點一點從牙縫裡面擠出來的。
之所以全款買房,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以後背貸款,更何況兒子的收入也不高,怎麼背得起貸款。
雖然最終因為兒子不同意,兒媳計劃落空,但自此之後,張大媽對兒媳的看法就變了,她生怕兒媳以後又冒出什麼了不得的念頭,兩個人也經常發生一些小的爭執。
3、王大媽,代溝太大
因為丈夫早早過世,張大媽一個人辛苦將兒子拉扯大,所以生活上非常節儉,直到如今家裡條件好了,她的這個習慣也依舊沒有改過來。
平時的剩菜剩飯,王大媽都捨不得倒掉,衣服也都是以前買的,只要沒破她基本上都不會買新的。
和她的節儉不同,從小嬌生慣養的兒媳,在生活習慣上和王大媽有很大的差距,在她看來,兒媳就太「奢侈浪費」了。
兒媳的一個包包就要幾百塊,有的甚至上千,衣服也是買了一件又一件,動不動就要兒子帶她出去下館子。
如果兩人掙得多也就算了,但他們每個月基本上都是月光,一分錢都存不下,王大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她也曾幾次暗示兒媳,讓她不要買那麼多衣服鞋子,也穿不完,放著多浪費,想吃什麼她來做就好了。
但兒媳不知道是沒有聽明白,還是其他的原因,依舊我行我素,這讓王大媽氣憤不已。
於是開始和兒媳展開了較量,只要兒媳婦買東西回來,王大媽就會說她,兩人也就你一句我一句的吵起來,從此基本上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而王大媽的兒子,即不能說服王大媽接受兒媳的消費觀,也不能說服媳婦少買一點,只能兩頭討好,受著夾板氣。
古往今來,之所以婆媳關係一直都是家庭的主要矛盾,因為往往在一個家庭中只能有一個女主人。
當家裡出現兩個都想要做主人的女性時,就難免會爆發各種爭吵。
同時,對於部分男性在中間的不作為,也是導致婆媳關係惡化的主要原因,很多時候一個家庭裡說話最有分量的是男人。
婆媳關係好不好不是一方的的問題,要雙方配合,甚至家庭成員的配合。他日自己都會做家婆或婆婆的,所以要將心比已,做好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