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話梅的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最難解決的一件事情是什麼?不是數學題、不是英語考試也不是輔導孩子寫作業,而是關係到一個家庭是否和諧的「婆媳關係」,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在以前,婆婆在一個大家庭裡有著絕對的地位,兒媳對婆婆的態度是要絕對尊敬的,這樣才「孝順」,
而到了現在,婆媳關係雖然不像之前有那麼嚴重的尊敬觀念,但是,如果處理不好,還是存在一定的矛盾,而引起婆媳矛盾的主要3點原因是這些,
1、 有的婆婆太過於強勢,分不清自己家與「別人家」的事情,在兒子結婚前要管兒子,結了婚之後,對兒子也不放手,經常插手兒子的家務事;
2、 其實,孩子是造成婆媳矛盾的主要原因,因為婆婆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會用自己的「經驗」來教育孩子,而兒媳就比較崇拜現在的「科學育兒」;
3、 老一代人的思想裡,都不可避免的有一些頑固的掛念,比如剩菜、剩飯不捨得倒,吃了之後如果生病了,費心費錢的還是我們做子女的;
在種種原因的加持下,婆媳矛盾越來越嚴重,兩位女性之間誰都不肯讓步,不僅家庭裡會出現不和諧的矛盾,兒子、丈夫夾在中間也受「夾板氣」。
不過,並非所有的婆媳關係都劍拔弩張,德國的婆媳關係就比較融洽
琳琳就和我講述過這樣一件事情,在她還沒有結婚之前,她對婚姻還是比較抗拒的,並不是擔心處理不好自己的婚姻,而是覺得自己處理不了婆媳關係,
不過,當她去了德國留學後,2年多就結了婚,每天都非常幸福,也沒有想像中難搞的婆媳矛盾,
琳琳說道:原本我以為全天下的婆婆都一個樣子,但是德國的婆婆並不會過多參與我們的 生活,就算有了孩子,她也只會偶爾的幫忙照顧,完全不會幹涉我們。
那麼,為什麼德國家庭不存在婆媳矛盾?這1個原因,中國婆婆就很難做到
1、 外國的老人有自己的生活
中國有一句老化叫「養兒防老」,老人一輩子都為了兒女操勞,身心全都撲在了兒女身上,早就沒有了自己的生活,
而在德國等西方國家,都倡導孩子獨立,在孩子滿18周歲後,就讓孩子獨自生活,家長們就過著自己的生活,就算老了也會去養老院,想念孩子的話,就會讓孩子去看看。
2、 外國的老人不幫忙帶孩子
其實,婆媳矛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年輕人和老一輩的帶娃方法和觀念相差甚遠,老人覺得年輕人帶娃的方式太「嚴謹」,孩子金貴,
而年輕人覺得老人帶孩子太「糊弄」,孩子衣服好多天不洗,每天都「散養」,覺得這樣不利於孩子成長,還會培養孩子很多陋習,倆倆看不上眼,
但德國等西方國家的婆婆,他們就不會幫助兒子兒媳帶孩子,和孩子的相處也非常融洽,但很少長期和孩子相處,想孩子了就去看孩子,或者讓兒子一家過來,大大避免了婆媳矛盾的發生。
話梅媽媽寄語:
綜上所述,這2點是中西雙方婆婆最大的區別,而和孩子們分開,讓孩子們獨立則是很多中國婆婆做不到的地方,不過,這也是我們中國獨有的風土人情,畢竟,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觀念裡,兒孫滿堂才是真正的幸福。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覺得發生婆媳關係的主要原因還有什麼呢?你和婆婆之間是怎麼相處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
我是@話梅的媽媽,在育兒帶娃的過程中,每個寶媽都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你的難題正是我所存在的意義,因此當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時就可以來諮詢我。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希望您將本文轉給更多的寶媽,讓育兒不再成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