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共有21個市州,每一個市州都有一個對應的車牌字母編碼,最多的成都還有兩個。在這些車輛牌照中,從「川」字後面的字母中,基本上可以看出車輛的歸屬地。目前,從川A到川Z,除了不予使用的「I」和「O」,以及暫未使用的「N」和「P」以外,每一個字母都有對應的城市。
那麼,四川各市車牌的排序是怎樣形成的呢?
其實,現在使用的車牌字母,源於1992年的車牌識別標準。即各省的簡稱,附加字母為地市所在地,與後幾位數字或數字字母的組合,形成車輛號牌的識別編碼。「1992式」車牌識別最早於1994年正式啟用,而四川啟用的時間是1995年。在1995年以前,四川車牌識別中,現在使用的字母含義並不代表所在的城市。
因此,四川的車牌字母編碼,就是在1992年時的城市格局中,進行編排而形成的。其衡量標準,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地級市建立的時間越早,其排序越靠前,而並非是按照城市大小來排序的,地區實力僅為補充。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重慶還沒有直轄,川東地區包含重慶在內的四個地市,也是和其他地市一起進行排序的。
80年代以前,四川地區只有四個地級市,按建市時間早晚排序,分別是成都、重慶、自貢、渡口(今攀枝花)。因此,這四個城市分別對應的獲得了川A、川B、川C、川D的識別。其後,瀘州於1983年建市,獲得川E識別;德陽建市晚於瀘州幾個月,獲得川F識別。
而到了1985年,四川誕生了五個地級市,按時間先後分別是綿陽、廣元、遂寧、內江、樂山。這五個城市獲得的車輛編碼,也就分別是川G、川H、川J、川K、川L。(因「I」和「O」不予使用,故廣元和遂寧之間沒有川I)。而在1992年當年,萬縣(今萬州)建立地級市,隨之獲得川M的車輛識別。
因此,在1992年編排車輛字母排序的時候,四川一共已經有12個地級市,這12個地級市,分攤了從川A到川M的前12個字母編碼。而在這12個地級市之外,當時的四川還有9個地區,分別是涪陵、宜賓、南充、達縣(今達州)、雅安、阿壩、甘孜、涼山、黔江。因此,這幾個地區的字母排序也就相對靠後了,當然,地區的排序並沒有地級市那樣嚴謹。
這些地區的車牌識別分別是:涪陵--川N、黔江--川P、宜賓--川Q、南充--川R、達縣--川S、雅安--川T、阿壩--川U、甘孜--川V、涼山--川W。而到這個時候為止,四川的車牌排序就基本上全部完成了。
只不過,過了1992年以後,四川又先後誕生了幾個地區或地級市,後面的車輛識別因此做了一些添加和調整。比如,廣安地區於1993年從南充地區分離出來,因此獲得川X識別;巴中地區也於1993年從達縣地區分離出來,隨即獲得川Y識別;眉山地區1997年從樂山市分離出來,獲得川Z識別。因此,到1997年的時候,四川車牌識別基本已經用盡了除「I」和「O」以外的所有字母。
然而,也是在1997年,重慶直轄了。重慶直轄以後,擁有了自己的車輛識別編碼,因此空出了川B、川M、川N、川P這四個字母席位。當時作為川G的綿陽,由於實力相對強大,通過一定努力獲取了川B的空缺。而到了1998年,資陽地區從內江市分離出來,由於字母已經排完,因而使用了原本屬於涪陵市的空缺字母川M。2017年,隨著成都人口和車輛的急劇增加,成都獲取了原屬於綿陽的空缺編碼川G,成為四川唯一一個擁有兩個字母識別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