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走訪舟山多個可供開發無人島,海島之荒涼讓人忍不住潑準島主的冷水。
洞頭也有兩個海島列入國家的開發名錄,其中之一叫做大竹峙島,也稱大竹嶼。在民間,它被冠以浙江最美無人島。
我們在洞頭中心漁港登船,朝著太平洋的方向一路往東,20多分鐘後,300噸級的漁政船停在海水中,趁漲潮,換乘小艇,逼近大竹峙島。
海形的官方數據如是:陸地面積0.45平方公裡,略勝世界最小國梵蒂岡的0.44平方公裡。
島形狹長,長1.25公裡,寬300米,繞島一周5公裡。島上的巖石形成於恐龍統治地球的年代,島上山峰連綿,最高點在海面以上80.6米。
它被稱為「東海睡美人」
它的形狀讓人遐想,自海島西面平視,好似一個女子靜臥東海之中,且姿態悠閒,洞頭人叫她「東海睡美人」。
它的名字讓人遐想,雖叫大竹嶼,但島上並沒有自然生長的竹子,據說竹嶼二字是一位古代女人的名字,追問其詳,洞頭風景旅遊管理局市場開發科科長江曉燕說,這個女人已無從考證。這是一位怎樣的傳奇女性,任每位登島者自行感悟。
這個海島,具備了一切浪漫的元素。
多數陸地被山林覆蓋,山頂,有片遮天蔽日的臺灣相思樹林,背靠山林,面朝大海,完全可搭一座《非誠勿擾2》中的木屋。
遠離大陸海岸線五十多公裡,這裡早已不是浙江沿海常見的黃泥湯,寶石般的蔚藍和飛濺的雪白,還原了魅力大海的本色。
大竹峙雖是無人島,在這片島礁群裡,它卻是霸主,身旁環繞著小竹嶼、虎頭嶼等十多個島礁,遠眺去,這些更小的島嶼草木繁茂,猶如漂浮東海上的各式盆景。
北望虎頭嶼,山尖有個國際航線燈塔,據說,懸掛著各色國旗,每天有數十艘萬噸巨輪從大竹峙身旁掠過,來客可站立無人島品評各國船隻造型,體味地球的村落感。
島嶼東側,挖地4米就成一口水井,被鹹水包圍的這口水井,水質甘甜。
西面登島,花20分鐘翻越海島中央的小山,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神奇:佔到海島面積1/10的4萬平方米青翠草坪,被一片藍寶石環繞,人稱「東海中第一草坪」。那裡自然生長著整片結縷草,這種草不懼乾旱和烈日暴曬,綠草間,點綴各色小野花。
和我們一起登島的溫州醫學院低年級學生們第一個念頭就是衝下山去,擁抱綠色,擁抱海水。
他們奔向礁石,衝著再也不見陸地的無邊東海吼叫。離去時,他們一步三回頭,4位次日要參加期末考試的大一女孩手拉手,面朝大海許願:「我們一定會考過。」同行的一位矜持女記者淡淡說,「如果男朋友在這兒衝我單膝跪下,婚姻無法抗拒。」
大竹峙島海域是一個海洋牧場
海洋宣傳日的系列活動中,放流海洋生靈是主角:一個國際放生臺在洞頭中心漁港奠基,昔日眾多海洋生靈被交易屠宰之地,如今成了它們重回大海之所;各界人士搭乘漁政執法船,從中心漁港起航,至6公裡外的大竹峙島海域,6萬條小指大小的黑鯛魚苗被倒入海中,半年後,它們會長到半斤,能擺上餐桌。
大竹峙島南側的2000畝水面,被定為洞頭的海洋牧場。
洞頭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李昌達說,那裡水深15米,是蝦蟹魚貝偏愛的深度;那裡的海水幾乎沒有汙染,是一類海區;那裡有冷暖兩股洋流交匯,洋流能翻起水底餌料;那裡多巖石,是鯛科等巖礁性魚兒天然的家。
5年前,洞頭海洋人開始在這裡為海洋生靈蓋更多房子:類似造房子用的鋼架,混凝土造的空心圓筒被沉入海底,它們的體積達5.3萬立方米,為海洋生物提供躲避天敵、歇腳、繁衍之所。
每年數千萬隻海洋動物被拋入牧場,包括真鯛、黑鯛、大黃魚、烏賊卵、荔枝螺、鮑魚……它們中的大多數不愛長途跋涉的洄遊,鍾情巖礁上的安逸日子。美國紅魚也曾嘗試著被放流,當發現它可能是危險的外來入侵者後,緊急喊停。
漁民靠海釣能養活一家子
舟山大黃魚曾享譽天下,在舟山已難覓野生大黃魚影蹤之時,洞頭大黃魚卻還有生命力,李昌達說,因不懈放流,洞頭產大黃魚已可按噸計算。
烏賊同樣是舟山漁場逝去的物種,它在洞頭海域也絕跡了二三十年,今年,三四兩重的小烏賊不時被漁民捕獲。
洞頭海洋牧場海域,已成海釣天堂,去年的海釣節上,冠軍選手一天斬獲百斤以上的海魚,依如今高企的海鮮市場價,他當天進帳數千元。
釣魚,向來是古代隱士,當代愛好者的營生,靠它來養家,似很少聽聞。
李昌達描述了一批洞頭漁民的生存狀態:兩戶漁民合夥造一條只能近海活動的小漁船,駕船海釣,一年下來一艘船能賺10萬,兩家平分,5萬元的收入已能養家。
當然,漁民的海釣用具更具威力:一根線上十多個或幾十個魚鉤。海釣比起巨網,捕獲量雖少了,但釣上來的條條活蹦亂跳,能賣好價。
今後這裡可能會成為海釣大本營
6年前,一位溫州女老闆看上了大竹峙島,蓋簡易房屋,修山路,招攬遊人露營、海釣。一家電視臺還在這裡辦了一場荒島求生挑戰:不給火種、漁具、食物、淡水,看誰挺得更久。無人島日益變得知名,普通洞頭人給它貼的標籤包括:「野營、海釣、撿海螺、入夜多蚊子」。
人類的造訪給海島添了傷疤。病蟲害被帶到島上,黑松大面積死去,只得補種香樟、相思樹;狂歡過後,草坪上的垃圾無人理睬,音箱搭成的燒烤爐灶,散落的數十上百的啤酒瓶顯得扎眼。
100多萬元的投資不足以把無人島變成搖錢樹,去年,投資者退出海島,它正虛位以待新主人。旅遊部門的預期是把它變做海釣大本營,並打算在島上修一座小水庫,用收集的雨水保障長期的海島生活。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