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日本低欲望社會竟是源自996?

2021-02-21 惠學日語


昨日,各大網站上都出現了一個與日本有關的熱點,除了老生常談的調查「日本人無性經驗比例」,就是社會學者李春玲與旅日作家薩蘇分析日本格差社會。學者認為日本過去的「過勞社會」在社會學來看是很失敗的,今天的低欲望社會與之逃不了干係。


996了解一下。近幾年的熱詞「996」實際上是對現代加班員工的一種調侃,即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這樣的工作量遠遠超過法定勞動時間,但員工不得不接受這一新工作制。


平成年代的日本人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在這樣的工作時間中度過的,在為社會取得極大利益的同時,也影響了家庭和諧。日本主婦嚴重與社會脫軌,而男人則面對重大的壓力。這樣對社會發展實際是很不平衡的。讓人懷疑日本就是因為不盛行雙職工,才會加重男性工作負擔。兩種性別的工作量都加到一種身上,不996怎麼維持社會運作呢?







進入90年代中期以來,很多女性都在日本職場上做出一番事業,對女性的職場作用也越發看重。不了解日劇的人也應該聽過1998年上映的連續劇《庶務二課》,裡面的主角都是女性。女性的社會價值被認可,幸福感就增高,男人給自己買的珠寶,自己也能買給自己,何必非要結婚?

日劇《庶務二課》

由於看清了上一輩的生存模式:工作—結婚—買房—生子—育兒—退休—(熟年離婚),很多日本男性就學聰明了,直接放棄戀愛結婚,房子也不買。日本是發達國家,社會福利制度相對完善,即使不工作也是餓不死的,所以加班養孩子又有什麼必要?辛苦工作,不如在家打打遊戲看看漫畫,周末去愛豆的握手會,戀愛的感覺又回來了。



單身生活自然對物質的需求就沒那麼多,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低欲望其實不是完全沒有欲望的,寄託於二次元和愛豆的精神世界,只要是人都渴望被關愛。只是不想浪費時間和金錢去維繫麻煩的男女關係。



這個話題不只是日本,作為它的鄰居中國也時常討論。90後是壞掉的一代,吃不了苦又矯情,有時間45度仰望天空沒時間學習。這是十多年前社會對90後一代的評價,大家普遍認為90後不如老一輩吃苦耐勞,也沒有那麼大的雄心壯志。結果現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主力軍有多少是被看不起的90後?沒有90後的創意和現代審美觀,就沒有如今豐富便捷的社會。



日本亦然,2016年播放的日劇《寬鬆世代又如何》講述了1987年後出生的年輕人的生存狀態,引發了熱烈評論。一些前輩動不動就說「寬鬆世代就是不行啊」。他們沒有想到時代變了,不是所有人都要為公司賣命,結婚生子才會實現人生價值。



階級固化的日本年輕人看不到多大改變命運的希望,還不如知足常樂,過好當下的生活,何必去比較前輩的輝煌成就?買不起房子就租小屋唄,這怎麼能說人家不能吃苦呢?不是人人都喜歡用血汗換來大房子的。2016年電通社年僅24歲的高橋茉莉因加班時間過長從樓上縱身一躍,就是對用血汗換金錢的最好反抗。



社會觀念和幸福觀的變化使得日本年輕人也越來越敢於反抗社會主流,「御宅族otaku」一詞早在1983年中期的漫畫月刊《漫畫ブリッコ》中就正式出現了。呆在家裡數年不出門那都是常見的,御宅族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所以又和啃老族相關聯。前幾年有個報導,一個40多歲的男性因曾在職場受挫20多年未踏出家門一步。這個新聞震驚了社會,反映出很多現實問題如養老制度等。



御宅族的近義詞又稱為「家裡蹲」,如果說御宅族只是一種個人愛好,還是可以有社會身份的。「家裡蹲」就是真正的無業或自由職業人士,他們承擔的社會義務可能會更少。以往說到自己是otaku都很不好意思,現在自我介紹寫個「家裡蹲」是很能被人理解的事,也沒有人會嘲笑你。無畏社會的眼光,勇敢做自己,說是個性也不為過。

很多國人看到日本人的現狀,擔心自己國家未來會否走上同樣的路之餘又有幾分羨慕他們的隨性佛系,想不買房就不買房,不結婚就不結婚,目前大多數國人都還是做不到的。但別忘了日本的低欲望現象是有社會淵源的,極度發達之後才會出現低生育率,這在很多西方國家也會出現。至於國內,未來二十年都不必擔心沒人買房生子。只是有了日本的前車之鑑,真的呼籲社會重視個人發展,保障充分的業餘時間,個人的幸福感提高了,國家才會強大。




相關焦點

  • 日本是如何陷入低欲望社會的
    201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翻譯出版了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會》一書。這本書揭露了日本目前所面臨的現實處境: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在日益沉重的社會競爭壓力下失去了上進心和欲望。人們對明天不再抱有希望,也不再談論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甚至已懶得結婚生孩子。少子化、老齡化、相對較高的自殺率、失去上進心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 日本的低欲望社會到底有多可怕?
    日本現在就面臨著年輕一代對生活沒有激情的社會問題,這種現象被稱為「低欲望社會」,這個社會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導致日本受泡沫經濟影響發展緩慢的社會經濟一直無法恢復到高速發展時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近一直困擾著日本的「低欲望社會」現象。
  • 中國會變成日本式「低欲望社會」,還是美國式「欲望過剩社會」?
    因此,持續走低的出生率加上高調崛起的單身文化,讓不少中國人擔心,中國會不會走上日本「低欲望社會」的老路,當然中國和日本國情存在根本不同,因此也不少人認為,以上這種趨勢只是暫時的,隨著RCEP等協定的籤訂,未來的中國將會重新回歸世界經濟中心的位置,不但不會進入「低欲望社會」,反而會進入像美國一樣的「欲望過剩社會」,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未來中國的道路將通向何方!
  • 陷入「低欲望社會」的日本,是中國宅男女的期盼嗎?
    而之後的日子裡,日本汽車工業會曾經進行過一項調查,在無車的日本年輕一族中,59%不想買車。2016年,日本流行一本書《低欲望社會》,這是日本專家第一明確提出了「低欲望社會」這個概念。這一年,50歲之前從未結過婚的日本男性比例約為23.4%;這一年,日本百貨行業全年營業額創下 36 年來新低;這一年,日本經濟 GDP 增速僅為 1.3%。而這一年,中國GDP增速6.7%,重奪全球主要經濟體第一。
  • 讓人羨慕的「低欲望社會」
    最近「無欲」及大前研一在兩年多前寫作的《低欲望社會:胸無大志時代的新國富論》在中國輿論場上頗有些受人矚目。不少文章用「挺不可思議」,或者說有些看不起日本「無欲」的口吻行文,大前先生更是把「低欲望社會」當成了日本市民生活緊迫、社會充滿閉塞感、甚至將之視為日本經濟最終破滅的根源。
  • 不婚不生不買房日本已陷「低欲望社會」?
    (原標題:不婚不生不買房日本已陷「低欲望社會」?) 信息時候綜合報導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所著《低欲望社會》最近引起熱議。在這本副標題為「胸無大志的時代」的書中,他感嘆道:「日本年輕人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會!」果真如此麼?本期專題就來探討這個話題。
  • 「雙十一」熱潮前關於「低欲望社會」的冷思考
    於是,拼多多這樣的廉價電商平臺異軍突起,以低到驚人的價格,迅速佔領頗有餘裕的低端市場。從上流社會到工薪階層,從城市到農村,似乎所有中國人都在拼命消費。與之相比,作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鄰國日本,反倒進入了清心寡欲的「低欲望社會」。
  • 日本早已進入低欲望社會?年輕人不愛出門社交,原來是這樣!
    引子:日本作為現在亞洲最發達的一個國家每天都飽受著很多人的關注,可是對於這個國家來說給人的印象是什麼呢?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快節奏的國家,從哪裡你都可以看到正在學習或者說是正在工作的年輕人,而且對於日本來說教育還有醫療方面做得也算是不錯,更是對於社會上的一些福利更是有的相比較高的標準。但也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出現了一群宅女,對於這些人來說每天呆在家裡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做,而且仿佛對於婚姻也是不感興趣,那麼這樣的生活該怎麼樣去維持呢?
  • 大前研一《低欲望社會》與三浦展《下流社會》出版
    大前研一《低欲望社會》。 /官方供圖 三浦展《下流社會》。/官方供圖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16日電 (王笈)上海譯文出版社於近期推出兩本日本經濟學家客觀「看日本」的作品,分別為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會》和三浦展的《下流社會》。
  • 什麼是日本的低欲望社會?後發國家民眾都很苦?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低欲望社會確實是日本社會的一種常態,很多人認為低欲望社會短期內在我國不會出現,但是話不要說的太滿,不要講的太簡單,低欲望社會最簡單的說就是社會上的總需求不足,而且年輕人似乎不在堅持自己拼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再加上國家的經濟蛋糕無法做大,很多問題都無法解決,只能一代又一代的積壓著。
  • 日本進入了低欲望社會:不婚、不生、不買房 中國呢?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世界五大管理大師」之一的大前研一,寫過一本《低欲望社會》,副標題叫「大志なき時代(胸無大志的時代)」,他感嘆道:「日本年輕人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會」!」
  • 低欲望群起的崛起,都是年輕人苟活的錯?
    繼「佛系」之後,「低欲望」一詞悄然成為網絡熱詞。進而衍生了「低欲望群體」、「低欲望青年」、「低欲望社會」、「90後低欲望」等一系列熱議話題。跟「佛系」一樣,「低欲望」一詞的說法最早也來自日本。所謂「低欲望」是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欲望社會》中提出的概念。
  • 《日本進入低欲望社會:不婚、不生、不買房》的評論
    《日本進入低欲望社會p=219520265#comment-117683 這種社會現象,要從生產方式制約下的家庭關係發生變化來揭示。前一個生產方式的社會是財產家庭所有制,現代社會是勞動者個人所有制。前一個生產方式,兄弟分家,一定帶有土地分割。現代社會只要會勞動,開始勞動,就分家了。女性越會勞動,越獨立。
  • 大前研一著作《低欲望社會》首發式在京舉辦
    本網訊(記者張君成、範燕瑩)11月11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主辦的《低欲望社會》新書首發式在北京舉行。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大前研一著作《低欲望社會》,敏銳地捕捉到了日本年輕世一代的普遍心理和生活態度,他們不願意再背負風險,晚婚化、少子化,喪失物慾、成功欲,消費意願低迷等。
  • 《不求上進的玉子》:用心理學解讀「低欲望社會」原因及優化方法
    ——低欲望社會。----學者姜建強低欲望社會是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欲望社會》裡提出的一個概念,指的是越來越多的社會新生代年輕人失去了上進心和鬥志,使得造成欲望低迷,人力不足,經濟不振等社會問題。
  • 日本人為什麼低欲望,不想結婚不想生孩子?
    中國的出生人口逐年降低,造成的後果是,勞動人口不足,老齡化嚴重,未富先老,社會養老成為大問題。這點,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日本,日本老齡化早就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了。同為東亞國家,中日兩國有相似的文化,女性地位都比較低;我們可以來看一看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的名作《低欲望社會》,是怎麼談日本的問題的。
  • 深度|從泡沫經濟,低欲望社會,極簡主義文化,解讀《輕身生活》
    接下來我將以歷史發展這一視角,重點通過「二戰後日本經濟迅猛高速發展,引發泡沫經濟弊端;經濟形勢衰頹裡持續低迷,導致日本低欲望社會現狀;以及歐洲充盈幸福感的極簡主義,對日本文化潤化與影響」三個方面,在時代背景的大框架裡,結合本書部分細節為例,去探尋諸般類似書籍,之所以引領趨勢並雨後林立的真相與影響。
  • 從壽山石的賞玩,聯想到經濟環境,最後變成低欲望社會的縮影
    大家可能也都聽過關於日本經濟低迷已經幾十年了,整個社會進入到了低欲望階段,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對於日本整個國家來說都是很難拉動經濟發展了,國土面積有限,高強度的投資基礎設施階段已經過去。國民經過60到80年代高速發展後的經濟紅利期已經過去。高新技術出口受到歐美國家打壓增速緩慢。所以進入到了經濟低增長時期,老齡化,低生育率,需求衰減,社會氣氛壓抑,已經向北歐地區看齊了。
  • 「昭和養鬼平成養豚」,日本年輕人的低欲望生活,誰該背鍋?
    ,而養豚指的是日本當代整體散發出的氣象,豚是日本對於豬的稱呼,豬除了吃就是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欲望,藉此來形容日本低欲望社會下的年輕人,也是我們常掛在嘴邊佛系青年。日本人從來沒有這麼富有過,那個年代的日本大媽可以用豪橫形容,買奢侈品價格連看都不看,財力和底氣比中國大媽還要強,日本富豪甚至直接買下紐約的洛克菲勒大樓,美國人至今都覺得很氣憤,不過自從90年代初期,美國刺破日本的經濟泡沫之後,日本經濟就進入了看不到盡頭的衰退中,而日本低欲望的社會也由此開始。
  • 日本人為什麼低欲望,不想結婚不想生孩子?||世界觀
    中國的出生人口逐年降低,造成的後果是,勞動人口不足,老齡化嚴重,未富先老,社會養老成為大問題。這點,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日本,日本老齡化早就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了。同為東亞國家,中日兩國有相似的文化,女性地位都比較低;我們可以來看一看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的名作《低欲望社會》,是怎麼談日本的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