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業未來5大趨勢和我們面臨的關鍵挑戰

2020-12-14 36kr

編者按:

本文是瑞銀集團全球財富管理投資研究部門(UBS GWM Investment Research)發布的「 食品行業的未來」報告部分內容,報告詳述了食品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科技創新趨勢和監管政策的變化。

瑞銀集團是一家全球性的財富管理和金融服務公司,擁有6萬多名僱員,在全球5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2019年在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名第274位,營業收入為429.6億美元,總資產為9584.89億美元。

以下是報告中關於食品行業未來趨勢內容的節選:

大家都很清楚世界未來人口的結構情況:到2050年,全球大約會有20億新增人口,在此期間,全球食品需求預計將會增長約60%(聯合國,2019)。不論是從東方國家還是到西方國家,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問題都會是一項巨大的難題。

亞、非的人口增長速度將會超過世界人口增長速度,這也讓當地的糧食安全壓力倍增。僅就非洲而言,至2050年,將會額外增長10億人口,而亞洲的城市化進程會加速(至2030年,亞洲將擁有全球近一半的城市居民)。聯合國預計,到本世紀中葉,亞、非的城市居民將增加25億。

隨著國家城市化發展、糧食生產的變化,關於城市農村資源分配問題將會變得更加複雜和政治化。就比如水資源短缺,會隨著越來越大國家利益分歧,逐漸成為一個關鍵議題。土地問題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食品貿易和價值鏈,發展中國家落後的基礎設施使得國內食品生產將很難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如果進口食品能夠更便宜且更高質的話,城市中產人士可能會更青睞進口食品。

糧食能否自給自足,雖仍是定義糧食安全的標準,但現在會更加關注糧食彈性、多樣性和可負擔性幾項指標。在亞洲,食品需求增長使大多數國家難以保持自給自足,特別是中國。此外,更嚴重的資源短缺狀況增加了對水和土地的交換需求——開放和有效的食品全球供應鏈。隨著貿易威脅加劇,各聯盟和區域內國家的貿易協定越來越重要,因為存在著供需失衡的風險,國際食品貿易變得更加複雜。

對於依賴貿易的食品行業而言,關稅戰無疑是一顆毒藥。隨著美國與包括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在內的多個國家或地區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國與國之間的關稅壁壘普遍存在,因此也改變了歷史悠久的農產品貿易路線。

比如說,中國開始從巴西進口大豆和豬肉,從澳大利亞進口牛肉和棉花,但這些農產品的供應商曾經一直是美國。可以預見的是,農產品貿易鏈的中斷會導致全球貿易在食品方面的收益降低。

儘管目前這場爭端的結果仍然撲朔迷離,但能肯定的是,當地政府將在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方面投入更多精力,頒布更多政策,決定未來10年左右的糧食生產和供應鏈趨勢。戰略糧食庫存的規模和結構將會以一種清晰明了的方式作出呈現。

例如,中國的戰略玉米儲備超過了七個月的消費量。除此之外,地方糧食生產水平和補貼以及土地收購戰略也在頒布的政策其中,類似於如交易數據所顯示,中國和沙特近年來在澳大利亞等國進行了大規模的農地收購。

智慧財產權問題是引發中國和美國貿易爭端的一部分原因。具體來說,技術共享系統不完善、缺乏信息搜集處理人才培養體制建設是糧食安全的主要制約因素,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對當今糧食行業而言,信息共享、科技創新和國際間的合作比其他任何行業都更重要。

關鍵洞察:聯合國預測,未來30年內,全球人口將從今天的不到80億增長到大約100億。在未來10年左右時間內,大約會有10億人進入中產生活。

1.杜絕貧困。大約四分之三的極端貧困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其中大多數依靠農業來保障他們的衣食住行。一個包容性的農業部門可以在農村地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消除飢餓。

2.和平、正義和執行力強的機構。糧食安全以及一個正常運轉的農業部門可以在防止衝突、貧困人口遷移和建設和平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在本世紀中葉,將會出現一批怎樣的消費者呢?他們會買什麼?以什麼方式進行消費?這些問題將會從三個不同年齡段的群體中找到答案——新亞洲城市居民、老齡化的X一代(上世紀60年代末期-70年代中期)和千禧一代(00年後達到成年年齡)。總而言之,從現在起,消費者將成為一個高度互聯的群體,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數字平臺立即獲得最新的解決方案。消費者希望能填飽肚子,而不是(過度的)城市化——科技創新將會被更多地用來填補這一缺口。

如果一切能夠進展順利,城市化、收入增長和貿易所帶來的更多食品供應會擴大人們的飲食範圍,尤其是高價值的食物類別中。但與此同時,隨著消費者更加傾向於選擇更高能量密度的飲食,當前的資源將會變得越來越緊張:人們往往會通過肉類,間接地消耗掉更多穀物。

雖然不能夠一概而論,蛋白質消費趨勢跟宗教信仰、習俗和/或強大的素食文化(如印度)等因素息息相關。但從大致情況上看,同西方國家一樣,如果沒有足夠的阻斷機制,亞洲未來也可能進一步轉向營養不良和肥胖的雙重負擔。

關鍵洞察:根據德勤(Deloitte)的數據,到2020年,千禧一代將佔到所有消費者的40%,影響年銷售額約400億美元。

此外,人口結構的變化也擾亂了未來的食物消費方式;對傳統食品公司而言,設計出迎合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群體的產品就意味著已經成功了一半。無論是旨在為千禧一代提供及時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平臺(如送餐Apps),或者專為人口老齡化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如維生素補充劑和健康服務),每一個細分市場都需要仔細策劃、認真落實好專門的消費者對接工作。

千禧一代的消費者正在採用數位化解決方案來尋找他們想要的產品和服務,如GrubHub、Deliveroo和Uber Eats等應用,而不局限於附近的實體選擇。麥肯錫(McKinsey)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35歲以下的消費者與他們的前輩不同,不同的時代生活背景決定了大眾品牌和傳統的經銷渠道並不適合他們。他們往往更喜歡新品牌,特別是在食品方面。越來越受歡迎的「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Burger」(兩家公司均為知名植物基食品廠商)就是一個例子。事實上,根據畢馬威(KPMG)在2019年的研究,千禧一代避免購買跨國食品公司產品的可能性幾乎是嬰兒潮一代的四倍。

作為這一轉變的一部分,這一群體(千禧一代)越來越傾向於「正念飲食」——即選擇來自可持續來源的品牌和食品——並有意識地參與食品行業,以及食品的生產和消售。根據德勤(Deloitte)的數據,到2020年,千禧一代將佔到所有消費者的40%,影響年銷售額約400億美元。

人口老齡化也是供應方面的一個考慮因素(不僅在發達國家)。城市化和老齡化對農村勞動力的構成、農業生產的模式、農村社區的社會凝聚力和產權都有嚴重影響。在全球5.7億農場中,只有4%在高收入國家,49%在低收入國家(FAO,2017)。

3.減少廢物排放是一項全球性的挑戰。聯合國估計每年有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掉,相當於全球糧食產量的三分之一。

據畢馬威會計事務所稱,健康食品產業的價值已經達到了7690億美元,約佔全球包裝食品市場份額的30%。多年來,消費者一直表示,他們想要享受更多健康的食物,擁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他們日常行為並沒有改變——直到現在。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如果消除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如不健康飲食,約80%的過早心臟病病例、中風和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以及40%的癌症都可以避免。

高脂食品的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世界肥胖聯盟(WOF)估計,僅(肥胖)直接醫療成本就高達8500億美元。在經合組織國家中,分別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和六分之一的兒童患有肥胖。如不馬上採取行動,治療肥胖相關健康併發症的醫療帳單預計將在2025年攀升至1.2萬億美元(WOF,2018)。當消費者重新定義健康飲食含義時,預防是重點:更多的天然、綠色、有機產品和/或不含糖、麩質、殺蟲劑和其他添加劑的食品。此外,高度個性化的健康需求、健身追蹤器的使用等健康保健相關方案正在迅速普及。事實上,個人飲食習慣,以及對營養的需求變化正在是營養個性化趨勢變得更加顯著。

同樣,決策者也越來越重視飲食(以及環境)和健康之間的緊密聯繫。我們已經聽說,決策者正在審查膳食指南,國際醫學界正在為減少使用紅肉和促進社會飲食中植物蛋白質的增加而努力。專門針對個人健康問題的食物——比如含有抗炎特性或支持免疫功能營養成分的食物,以及能改善整體腸道健康的食物——也在迅速流行起來。據世界衛生組織稱,飲食多樣化是健康的另一驅動力。這是生產者的主要論點,他們正在恢復這些傳統,但被遺忘的糧食作物的種植。例如,Timeless Seeds只賣歷史悠久的穀物和豆類種子,它們是很好的輪作作物來保養土壤。

更好的飲食對環境有幫助嗎?視情況而定。從可持續性的角度來看,改變飲食結構,更多以植物油為基礎,或「彈性素食」機器相關的健康益處,無疑是一種很正確的想法。今年早些時候,《柳葉刀》飲食委員會發布了一份關於飲食對環境影響的報告。基於對科學證據的分析,它得出結論,消費者需要將他們的飲食從動物轉向植物蛋白,以幫助減緩溫室氣體(GHG)的增加。許多消費者購買有機食品的理由與健康有關,而且這種方法總體上更有利於保護環境以及維持生物多樣性。據《國家地理》(2018)報導,美國的有機食品銷量在過去十年翻了一番。

然而,一個悖論出現了。儘管有機食品被視為更健康的食品來源,但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對237項研究的全面綜述發現,有機食品並沒有比常規種植的食品更健康。不同的利益集團在選擇有機食品和非有機食品的問題上各執己見,這一點也不奇怪,這導致許多消費者對有機食品感到困惑和不信任。

尋找更加可持續的耕作方式,為飛速發展的世界提供安全、豐富和營養的食物,是一項只有通過科學手段才能完成的挑戰。我們需要高學歷群體,尤其是千禧一代。科學家需要讓公眾放心,對於當今的農機技術,公眾不必有絲毫擔心,忽視這些新產品才會給他們的健康和生存環境帶來問題。例如,下一代種子技術將會專注於健康和功能性食品。

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CSIRO)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油菜籽,這種油菜籽可以產出富有Ω-3脂肪酸優質植物油,與魚類類似。忽視這種技術可能會減少Ω-3的攝入量,並在全世界30%的漁業被過度捕撈的情況下維持我們對魚類資源的依賴,減緩魚類資源消耗。

關鍵洞察:消費者需要將飲食從動物轉向植物蛋白,以幫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4.避免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如果消除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如不健康飲食,約80%的過早心臟病病例、中風和2型糖尿病的病發率以及40%的癌症都可以避免。

5.零飢餓。到2050年,糧食產量預計需要增加50%,才能滿足地球上近100億人的需求。大約有8.2億人長期營養不良。

6.健康幸福。健康始於營養。《柳葉刀》委員會(2019)的一份報告預估:全世界不健康的飲食導致每年高達五分之一的過早死亡。

我們相信,食品和農業正處於數字革命的風口浪尖。就在近期,2018年,食品生產在數位技術採用程度方面墊底——農業的數字普及率為0.3%,而金融行業為2.5%,零售行業接近12%。但今天,它吸引了投資者極大興趣,他們意識到將農業帶入未來這一明確而迫切的需要。2018年,農業相關技術投資達到169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43%。就連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和比爾·蓋茨(Bill Gates)這樣的名人都加入到了這場遊戲,在投資和推動農業可持續解決方案。

人們經常觀察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與摩爾定律(Moore’s Law)保持同步。摩爾定律指出,晶片上的電晶體數年每年會增長一倍,而成本則會減半。先進技術成本的直線下降意味著我們周圍世界的聯繫正在變得更加緊密。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2005年僅有5億臺設備接入網際網路,而現在已有80億,到2030年,預計將突破1萬億臺。事實上,就在所謂的第三平臺技術(移動、雲、大數據/分析和社交技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之後不久,創新加速器,或稱之為第四平臺技術的機器學習、物聯網、機器人、3D列印、下一代安全技術、個性化等已經快要到來。

在迅速擴張的數字市場中,它們已成為許多公司的關鍵增長驅動力。科技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重新定義了日常英語的含義。「雲」現在指的是通過網絡提供的計算數據;「平板」是指用於瀏覽的智能設備;「流」指的是在網際網路上播放視頻。創新的速度之快,使得世界經濟論壇宣布2016年第四次工業革面開始,這是一次給予物理、數字和生物技術融合的概念革面,或者說是食品生產的「農業4.0」。更重要的是,分散創新和數位技術的廣泛應用的影響在本質上比我們想像的明顯要更加根本和徹底。隨著數據的創建和手機變得越來越容易,數據的價值也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平臺,將這些不同的技術統一為直觀的,能為所有農民負擔的東西。當然,人才的需求同樣不小,來解鎖隱藏在數據中心的洞見。知識密集型的食品生產工具,如環境傳感器、移動計算、衛星和成像、無人機、無線通信,甚至遺傳學,都需吸引會使用數據的人才。此外,節省勞動力的技術,如機器人技術,可能會減少傳統工作的就業人數,這使得該行業制定應對自動化副作用的對策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洞察:就在最近的2018年,食品生產在採用數位技術方面排名墊底——農業的數字普及率僅為0.3%,金融行業為2.5%,零售行業接近12%。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糧農組織通過投資運輸、儲存、灌溉和通訊技術,促進農村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一些趨同趨勢將糧食和農業推到了可持續生活議程前列。世界各國政府越來越重視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巴黎氣候變化協定》。這清楚表明:社會需要像低碳經濟方向轉型,這將要求每個人提高能源和誰的使用效率,減少浪費。

例如,再生農業具有從大氣中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的可能。這不僅組織了該行業對環境的影響,而且還能讓它向好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口和新興財富不斷刺激對消費品的需求,自然的限制將變得越來越明顯。總的來說,國際社會需要集中精力,共同努力實現以糧食為中心的循環經濟。

另一個目標是建立一個包容性的糧食生產體系,不讓小土地所有者、婦女和青年落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保護自然資源,增強社區抵禦供應面衝擊的能力。我們絲毫不懷疑氣候變化的影響。資源短缺的限制將顯著影響決策者在未來幾年內政策的出臺,居民將逼迫當局淨化空氣,食品生產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重建生物多樣性,減少浪費。同樣,影響會取代利潤成為食品公司的核心價值。許多有創新精神的公司正在研究新技術,以提高食品生產的效率。

據世界經濟論壇的說法,有目的的盈利將會成為常態。聯合利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大型企業集團可能很快就會為其核心業務制定以目標為導向的戰略。該公司即將離任的執行長保羅·波爾曼(Paul Polman)是首批賦予「可持續性」一詞更新、更為深刻含義的商業領袖之一。他認為這不僅是一件正確的事,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看到,許多公司已經超越了合規的範疇。根據畢馬威(KPMG)的數據,全球有近90%的大公司都在使用2016年10月成立的全球報告倡議(GRI)建立的指標來報告其可持續發展業績。儘管各國政府的參與程度參差不齊,但它們也在尋找在尋求政策幹預,已實現食品行業的綠色發展。

關鍵洞察:可持續性是食物系統面臨的關鍵挑戰,低碳經濟、氣候變化成為了農業和食品行業關注的前沿議題。

7.可持續城市和社區。到2030年,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將會是城市居民,亞洲將會擁有全球一半的城市居民。快速的城市發展對糧食需求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8.氣候作用。糧食生產可能會成為氣候變化的最大受害者,但可持續農業可以成為解決方案之一。食品生產約佔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的30%。

9.水下生活。魚類佔所有肉類蛋白攝入量的17%。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目前全球超過30%的魚類資源被過度捕撈。

10.陸地生活。農業是森林砍伐(約80%)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的最主要因素。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全球25%的農田已經退化,糧食生產的不同方面導致了這一進程。

11.為實現目標而建立夥伴關係。它需要一個包括傳統和非傳統的投資者、企業家、種植者和政府聯盟來迎接未來的挑戰。據商業和可持續發展聯盟(2016)稱,到2030年,這些夥伴關係每年可能價值2.3萬億美元。

相關焦點

  • 2020-2026年中國食品軟包裝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年,從馬航MH370失聯,到韓國「歲月」號客輪沉沒,全球的關注焦點一直在水下,而水下的探測,離不開食品軟包裝。食品軟包裝的應用領域已經不斷擴大,如海洋研究、海洋開發和水下工程等,發達的軍事大國非常重視食品軟包裝在未來戰爭中的應用。
  • 我國烘焙食品原料行業未來的幾個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烘焙食品行業有了長足發展,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調整和生活品質的提高,烘焙食品在日常飲食結構中的佔比逐漸增加,對攜帶方便、品種豐富、口味多樣的烘焙食品的需求在未來將保持穩定增長,從而推動烘焙食品原料行業持續快速發展。  此外,私房烘焙正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新風尚。
  • 中國手遊出海趨勢以及當前面臨的挑戰
    在這種流量增長的趨勢中,劉燁認為出海遊戲公司需關注兩方面內容。一是節點,Akamai 的全球節點覆蓋超過了 130 個國家,對於出海企業來說,多節點的覆蓋可以保證全球數據同步傳輸的一致性;二是安全,遊戲一直是特別易於被攻擊的行業,因此保證遊戲運行的安全性在現在變得非常重要。
  • 食品飲料行業深度分析:展望食品飲料行業未來十年的好生意給予...
    我們認為展望食品飲料行業未來十年的好生意,大概率出現在兩個方向:(1)白酒和調味品板塊;(2)新消費趨勢。過去十年食品飲料行業共12隻十倍股,白酒和調味品板塊共10隻,其餘2隻受益新消費趨勢;5-10倍股共16隻,白酒和調味品板塊佔1/4,其餘主要受益新消費趨勢。
  • 變化的趨勢定義了特種紙行業的未來
    隨著這個市場的擴大,將會有一系列變化關鍵點,這將有助於構建行業未來的盈利能力。 亞太地區的市場容量增長將是最強勁的(預計年增長率為3.8%),它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和印度增長尤其強勁。軟包裝紙,單面銅版紙包裝,印刷標籤,特種印刷紙和離型紙是全球特種紙行業中佔比最大的紙種。
  • 未來餐飲的5大趨勢!輕食將成為主流發展趨勢
    這幾年,餐飲行業不斷地面臨改革和創新,隨著網際網路餐飲模式的興起,不斷地衝擊著傳統餐飲模式,另一方面,加速了餐飲行業整體結構呈現整合趨勢,為市場碰撞出一個又一個機遇和挑戰。 市場上很多傳統餐因循守舊,不願意順應時代發展而做出改變,因此慢慢走向了衰落,進而倒閉關門。
  • 未來中國金融監管面臨挑戰
    安邦諮詢(ANBOUND)的研究人員同時注意到,未來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還將面臨幾個方面的挑戰,這些問題和困難將在未來一段時間變得更加嚴峻。從今年一系列政策的變化來看,整個中國金融體系監管正在從分業監管轉向混業和分業相結合的方向轉變。
  • 2020年食品飲料行業六大趨勢:植物基、食用大麻、功能食品等
    2020年,替代類食品領域持續加速增長。然而產品的覆蓋範圍從去年的主力,植物性人造漢堡和牛肉製品延伸至素雞肉,素魚肉或素豬肉等。人造漢堡仍廣受歡迎,企業也逐漸嘗試開發利用新的原料(例如蘑菇和鷹嘴豆)來豐富素肉餅的配方。在乳製品領域,替代產品將會在質感,營養和配方上不斷創新,給已經陷入困境的傳統行業帶來更多的挑戰。
  • 2021食品研發創新趨勢盤點,你關注了麼?
    近日,市場研究公司FMCG Gurus對外公布其對膳食補充劑、功能性食品和功能性飲料2021年消費者的趨勢進行了十項預測,分別為:1.積極的生活方式;2.本土化供應鏈和品牌;3.重新認識健康;4.植物的力量;5.享縱(Better for You);6.天然原料的主導作用;7.口感至上(功能飲料);8.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性;9.個性化的飲食;10.在家就餐成趨勢
  • 酒業邁入雙循環新格局 數位化加速下未來趨勢在何方?
    可以預期,未來我國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將進一步撬動,行業市場空間和機會將進一步催生。食品、酒類行業如何進一步打通生產、流通、消費環節,促進行業雙循環健康發展?依據螞蟻商聯旗下55家成員企業的4000多家門店的POS數據調查以及全國154家超市問卷調查報告顯示,疫情對消費的衝擊非常大,零售業冰火兩重天——旅遊行業、餐飲業出現斷崖式下降的同時,也出現增長比較快的業態——通過大數據分析,超市和便利店的增長趨勢最明顯。
  • 5分鐘了解2021年幼教行業10大發展趨勢!(校長必讀)
    轉眼間2020年已經結束了,在2021年,幼教行業的發展有哪些新的趨勢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幼教行業在2021年的10大發展趨勢,助力校長們2021突破困境,創新增長~2021幼教發展趨勢1、政府扶持,政策向學前教育偏移 2020幼兒園產業結構穩定:80%左右是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剩下20%為中高端民辦園。
  • 檢測行業發展特點及未來發展趨勢
    4、檢測行業未來發展趨勢(1)行業集中度提高,具有技術創新及標準化能力的檢測機構競爭優勢明顯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檢測行業服務機構數量眾多,而且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在政策放開、政策採購、機構整合、客戶要求提升、資本進入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國檢測行業在迎來爆發式增長的同時也即將迎來洗牌,大量中小微檢測機構將面臨淘汰或被整合的風險,行業將湧現一批綜合性的大型服務機構以及專注提供深度質量技術服務的專業化服務機構。
  • 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1-2027年)
    未來改變食品質量檢測安全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改進:一是增強產業鏈上遊競爭力,加大檢測技術研發投入;二是推動政府機構以外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尤其是民營檢測機構的發展;三是積極完善HACCP體系認證制度;四是圍繞北京、上海和深圳集聚資源,打造技術研發中心。
  • 英敏特:2019年及未來全球包裝行業流行趨勢
    全球領先的獨立市場研究諮詢公司英敏特於今日(2019年5月16日)發布了影響2019年及未來全球包裝行業的四大趨勢。
  • 報告合集|2020食品飲料趨勢報告
    面對這樣風起雲湧的消費市場,2020年食品飲料的行業的營銷趨勢重心將會如何轉移,新老品牌如何鞏固品牌的忠誠度?本次我們選取幾份食品飲料趨勢相關報告,一起為您解讀2020食品飲料市場的動蕩。倫敦諮詢公司英敏特(Mintel)發布了《食品飲料2030年的趨勢報告》(Food & Drink Trends 2030),對未來十年全球食品和飲料行業的關鍵機遇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報告指出,企業的社會責任、智能飲食和農業新技術是食品行業發展的關鍵機遇,將在未來10年改變食品和飲料行業。
  • 金海:數據處理的時效性是大數據時代面臨的最大挑戰
    以下為現場實錄全文:  非常高興有機會到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的年會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目前在大數據處理方面的一些挑戰。我這個報告稍微偏技術一點,但是我覺得對我們整個軟體行業的發展可能起到一個提醒作用,因為大數據處理面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我先從例子講起,這是2017年的雙11,舉了兩組數據,大家都知道人造狂歡節。但是這個人造的狂歡節是我們大數據處理面臨的最大一次挑戰。
  • 未來創業者必須要知道的5個趨勢,你知道幾個?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社會和商業文明變化越來越快,對於未來的創業者也是一種挑戰,怎麼順勢而為,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成為趨勢的弄潮兒是每個創業者所需要掌握的。立足現在,回望過去,展望未來,未來雖然不可觸摸,但是,歷史和科技的發展總有一些規律,我們可以抽絲剝繭,抓住其中的關鍵點,在關鍵點上加以延伸,說不定能窺探到未來的一角。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人們追求的始終都是美好的,追求讓我們更加自由,更加幸福。大道至簡,萬法歸一。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從5大趨勢看中國經濟的未來
    這是中國目前面臨比較大的挑戰。」全要素生產率最堅實的來源是什麼?劉俏表示,可從四大優勢發掘全要素生產率增速的來源。一是中國有「再工業化」的可能性。;二是中國有「再工業化」需要的基礎設施;三是中國製造業的不斷發展也將為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速帶來空間;四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將釋放更多紅利。
  • 疫情之下,關注2020年幼兒教育行業10大發展趨勢
    2020年疫情之後,是充滿機會和挑戰的一年,幼兒教育行業將如何發展? 而僅靠辦園熱情和局部改善,是無法迎接殘酷挑戰的,適應國家要求、大環境的推動,在激烈的市場中得以長久生存與發展。
  • 2020全球十大食品飲料行業趨勢
    01 概覽:Innova Market Insights 2020食品飲料行業十大趨勢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今年Innova Market Insights食品飲料行業十大趨勢都有哪些。 Innova指出,植物基飲食已從趨勢進入食品革命階段。一方面以Impossible Food為代表的植物肉企業通過漢堡王這樣的餐飲渠道登上餐桌,另一方面如Just Egg等企業從零售端走入消費者視野。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可持續性和道德的關注度日漸增長,植物基市場迎來新的挑戰——清潔標籤。